高中生物必修二:高中生物孟德爾假說演繹法步驟

2020-12-15 高考網

高中生物必修二:高中生物孟德爾假說演繹法步驟

2019-01-25 16:02:41 來源:三好網

  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19世紀中期,孟德爾用豌豆做了大量的雜交實驗,在對實驗結果進行觀察、記載和進行數學統計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雜種後代中出現一定比例的性狀分離,兩對及兩對以上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子二代出現不同性狀自由組合現象。他通過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像而提出假說,並對性狀分離現象和不同性狀自由組合現象作出嘗試性解釋。然後他巧妙地設計了測交實驗用以檢驗假說,測交實驗不可能直接驗證假說本身,而是驗證由假說演繹出的推論,即:如果遺傳因子決定生物性狀的假說是成立的,那麼,根據假說可以對測交實驗結果進行理論推導和預測;然後,將實驗獲得的數據與理論推導值進行比較,如果二者一致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如果不一致則證明假說是錯誤的。當然,對假說的實踐檢驗過程是很複雜的,不能單靠一兩個實驗來說明問題。事實上,孟德爾做的很多實驗都得到了相似的結果,後來又有數位科學家做了許多與孟德爾實驗相似的觀察,大量的實驗都驗證了孟德爾假說的真實性之後,孟德爾假說最終發展為遺傳學的經典理論。我們知道,演繹推理是科學論證的一種重要推理形式,測交實驗值與理論推導值的一致性為什麼就能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呢?原來,測交後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真實地反映出子一代產生的配子種類及其比例,根據子一代的配子型必然地可以推導其遺傳組成,揭示這個奧秘為演繹推理的論證過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揭示這個奧秘學生則難以理解「假說一演繹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對演繹推理得出的結論仍停留在知其然的狀況。

  2、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

  1900年,3位科學家分別重新發現了孟德爾的工作,遺傳學界開始認識到孟德爾遺傳理論的重要意義。如果孟德爾假設的遺傳因子,即基因確實存在,那麼它到底在哪裡呢?1903年,美國遺傳學家薩頓發現,孟德爾假設的一對遺傳因子即等位基因的分離,與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常相似。薩頓根據基因和染色體行為之間明顯的平行關係,提出假說: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親代傳遞給子代的,也就是說,基因位於染色體上。這就是著名的「薩頓假說」。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曾經明確表示過不相信孟德爾的遺傳理論,也懷疑薩頓的假說,後來他做了大量的果蠅雜交實驗,用實驗把一個特定的基因和一條特定的染色體—X染色體聯繫起來,從而證實了薩頓的假說。由此可以看出,對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的探究歷程,也是假說一演繹的過程。

  3、DNA的半保留複製。

  DNA複製方式的提出與證實,以及整個中心法則的提出與證實,都是「假說一演繹法」的案例。以DNA分子的複製方式的闡明為例。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裡克在發表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那篇著名的論文的最後寫道:「在提出鹼基特異性配對的看法後,我們立即又提出了遺傳物質進行複製的一種可能機理。」他們緊接著發表了第2篇論文,提出了遺傳物質自我複製的假說:DNA分子複製時,雙螺旋解開,解開的兩條單鏈分別作為模板,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新鏈,因而每個新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的一條鏈。這種複製方式被稱為半保留複製。1958年,科學家以大腸桿菌為實驗材料,運用同位素標記法設計了巧妙的實驗,實驗結果與根據假說一演繹推導的預期現象一致,證實了DNA的確是以半保留方式複製的。

相關焦點

  • 《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通過遺傳與進化觀理解分離定律的內容。2.通過對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實驗,建立類推理與演繹的思維。3.通過對孟德爾實驗的分析,根據初中所學遺傳的相關知識,構建生物模型。4養成嚴謹的求知態度和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
  • 假說一演繹法
    對假說一演繹法爭論最多的問題是假說的提出,歸納主義者強調最好的假說必須滿足歸納法的要求,演繹主義和假說主義者則強調假說要靠創造性的猜想、直覺來建立。也有人不管假說最初的產只把假說一演繹法理解為一種科學解釋的演繹模型。恩格斯曾經說過,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充分說明假說在自然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 假說-演繹法
    對假說-演繹法爭論最多的問題是假說的提出。歸納主義者強調最好的假說必須滿足歸納法的要求,演繹主義和假說主義者則強調假說要靠創造性的猜想、直覺來建立。也有人不管假說最初的產生,只把假說-演繹法理解為一種科學解釋的演繹模型。恩格斯曾經說過,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充分說明假說在自然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 滕老師—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爾定律(原創)
    孟德爾定律是高中生物中的重難點,也是高考的拉分區,希望此篇文章對於高一的你們有所幫助。
  •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教材問題和練習答案
    除了孟德爾的雜交實驗,你還能舉出科學研究中運用假說—演繹法的實例嗎?【提示】凱庫勒提出苯分子的環狀結構、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質了的發現過程等,都是通過假說一演繹法得出結論的。19世紀以前科學家對遺傳學的研究,多採用從實驗結果出發提出某種理論或學說。
  • 高中生物考點梳理5th--遺傳因子
    高中生物被稱作理科中的文科,它在理綜合三門學科中擁有最多需要硬背的知識點,這也讓許多理科生傷透了腦筋。今天小編繼續分享生物學科的重要的知識點大家可以在課下閒餘時間多記一記背一背,記得收藏關注喲~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一、相對性狀性狀:生物體所表現出來的的形態特徵、生理生化特徵或行為方式等。
  •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假說-演繹法
    1.方法解釋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
  •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礎教材回歸填空
    必修二基礎教材回歸填空需要word文件的同學可以關注並私聊我,記得要註明需要哪份文件喔。3.孟德爾選擇豌豆作雜交試驗材料,是因為豌豆是____ ___植物,而且___ _。4.生物體間的交配方式有測交、自交等。
  • 每日一題 | 運用「假說—演繹法」解遺傳規律題,考生必看~
    下列有關「假說—演繹法」的分析正確的是(    )A.F2中出現「3:1」、「9:3:3:1」的性狀分離比屬於「假說—演繹法」中的「假說」部分B.為了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和摩爾根都通過測交實驗去進一步驗證C.用「假說—演繹法」驗證的實驗結果總會與預期相符D
  • 高考生物複習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是《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之一,學習目標屬於應用水平,要求學生能「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繫等。」
  • 高中生物:孟德爾遺傳定律...
    孟德爾遺傳定律是高中生物中重要的內容,作為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第一章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經常出現在選擇填空計算等題型中,也是同學們學習的難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高中生物孟德爾遺傳定律相關的知識,幫助同學們專項提高,也希望即將學習這些知識的高一同學們可以收藏以後慢慢學習,爭取在開學以後順利的學習這些知識。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最全版),有了它們成績提升沒煩惱
    生物相對於理科中的其他兩科學起來還是比較容易地,在生物必修的幾本書中重點知識點和難點著重在必修2,必修二裡面包含遺傳因子的發現(孟德爾定律)、基因和染色體的關係(件減數分裂)、伴性遺傳(涉及計算概率)、DNA結構、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等相關知識點,都是考試中聯合其他考點一起出題。
  •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重點歸納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  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3、酶的化學本質: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 高中生物必修一: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高中生物必修一:八大細胞器的比較對於即將升入高中的同學來說,高中生物裡高一知識點總結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八大細胞器的比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高中生物必修一相關概念: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
  • 高中生物「遺傳題滿分之路」速成,圖解、計算通通給你解決
    高中生物的知識點多且雜,特別是遺傳規律這一模塊有很多專業名詞和計算公式,所以會導致很多同學混淆概念或者套用到錯誤的公式。在這裡,小器提醒大家,要從基礎出發,理清各個名詞的相似和差別之處,明確各個公式的套用條件,才能避免低級錯誤。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總結,期末複習必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總結,期末複習必備!二、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1)正確選用實驗材料:①豌豆是嚴格自花傳粉植物(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一般是純種;②具有易於區分的性狀 (2)由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
  •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礎知識總結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礎知識  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熱能、水、空氣等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的成分),還有一些化能合成細菌  和光合細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物成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
  • 【必修2教參】§1.2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
    2,通過對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分析,培養歸納與演繹的科學思維,進一步體會假說-演繹法。3,通過分析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的原因,體會孟德爾的成功經驗,認同敢於質疑、勇於創新、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4,說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義。(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1)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分析,自由組合定律。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一)  1、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2、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3、製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4、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