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山環採涼、水抱桑乾,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旅遊資源。一條條「四好農村路」和旅遊扶貧路連接城鄉,激活了全市貧困地區快速發展的神經末梢,讓沉寂已久的田野煥發新顏。
近年來,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以實現「兩通」目標、建好「四好農村路」和三大板塊旅遊公路為重點,持續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向「進村入戶」傾斜,奮力蹚出了一條交通扶貧的新路子。在這個過程中,大同市交通運輸部門精準發力,「十三五」期共投資約64億元,建設6158公裡農村公路,並通過「交通+特色產業」「交通+旅遊」等方式,充分發揮交通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支撐產業轉型和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讓交通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忘憂大道」產值升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是通過這條『忘憂大道』走進黃花種植基地視察的。」大同市雲州區黃花種植基地的工作人員說,「每年花期,來參觀的遊客都會排滿『忘憂大道』,黃花豐收後的產值也很可觀。」
9月,剛剛經歷過收穫的萬畝黃花種植基地只餘杆莖。垂垂日暮,寥寥花開,不見「花海」,但在三晉人民粗獷又務實的觀念中,花朵的意義不僅在於美麗,更在於豐饒。
雲州區把黃花作為產業扶貧和「一區一業」的主導產業來抓,黃花種植面積17萬畝,盛產期黃花有9萬畝,產值達7億元。2014年以來,雲州區結合產業發展和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大力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區共投資5.2億元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689公裡;結合黃花產業發展,投資2.1億元完成273公裡縣鄉村道改造工程,建成「忘憂大道」,為脫貧致富提供了堅強的交通保障。
城景通 景景通
大同市陽高縣長城鄉鎮邊堡村是明代大同鎮邊牆五堡的重要關口,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麗。依託明長城、明古堡、烽火臺、漢代將軍墓遺址等獨特資源,鎮邊堡村自2013年開始進行「明代一條街」建設工程和西堡門修復工程,著力發展旅遊業。
鎮邊堡是明代大同鎮邊牆五堡的重要關口,除了古城牆,還有臺地長城、明古堡等旅遊資源。2019年,鎮邊堡村成功舉辦了首屆長城花海季,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
隨著「長城一號」旅遊公路建設的推進,鎮邊堡村旅遊產業發展再乘東風。該村黨支部書記渠啟深有體會地說:「這幾年,我們深刻感受到旅遊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最大,交通建設對旅遊業發展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周邊旅客一般都是自駕遊,所以交通便利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
山西大同陽高縣長城鄉鎮邊堡村黨支部書記渠啟說,旅遊業對當地的帶動作用大,現在來鎮邊堡村,自駕遊的比較多,長城一號旅遊公路直達,很方便,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有5000人。
即將建成的「長城一號」旅遊公路連通天鎮、陽高、新榮和左雲4個縣區,串聯30多個景點,形成了外暢內達的全域旅遊公路網,有效釋放旅遊業發展潛力,實現了「城景通,景景通」,將旅遊公路「變現」為公路旅遊,完成增值創收,讓村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好多村民辦了農家樂,每年能收入5萬至10萬元。」渠啟說。
迎著清爽的秋風繼續向北,群山掩映間,天鎮縣李二口村的古樸民居秀容初現。天鎮縣是山西36個國家級貧困縣和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過去,「雞鳴一聲聞三省」的重要區位沒有與之相匹配的交通條件,長城雄踞、碧野晴川的奇偉景觀難以走出環山。
在各級交通運輸部門的大力幫扶下,如今的天鎮縣內農村公路編織成網,投資1.8億元、全長50多公裡的「長城一號」旅遊公路天鎮段已建成,京包鐵路、大張高鐵等線路也在此設站,到300多公裡之外的北京只需一個半小時。
李二口村曾是一個道路破敗、房屋凋敝的落後鄉村。交通條件得到改善後,不到一年時間,李二口村就有6家企業入駐,帶動「小雜糧」、黑陶工藝品順利出銷。當地旅遊業蓬勃發展,特色民宿、農家樂應運而生,村民人均月收入超過2000元,更加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
76歲的天鎮縣李二口村村民雷進林介紹,以前村裡的路坑坑窪窪,生產生活極不方便,現在,旅遊扶貧路通到了村口,遊客遠道而來,村裡種的玉米、黃米、穀子等特色農產品遠銷全國,村民們的收入都增長了不少。
人才匯聚服務鄉村振興
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離不開扶貧幹部的傾心幫扶,大同市副市長郝獻民表示:「長城沿線群眾收入較低,貧困程度較深,我們就要把最強的幹部留給扶貧工作。」
近年來,山西交通運輸行業根據各地實際調整幫扶隊伍,激發當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湧現出了任曉軍、高平、謝育斌等一批群眾貼心人、致富領路人,他們多年紮根扶貧一線,早已在步履匆匆揮汗如雨中,和大山腳下的貧困群眾通了悲歡。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打破了鄉村與外界的溝通壁壘,年輕人回到家鄉同樣大有可為。大同各鄉鎮積極吸引本土人才回歸,共同描繪新生活,打造文明新氣象,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的匯聚性良性循環。
鎮邊堡村的張月文大學畢業後曾在大同市區工作,3年前,張月文得知村裡旅遊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便回村在「明代一條街」開了一家釀酒鋪子,售賣自釀的高粱酒,旅遊高峰時期,一天的銷售額能達到兩三千元。青年回歸也為李二口村帶來了新的生機,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江樂呵呵地說:「現在村裡產業發展好了,不光年輕人願意回來,外村的姑娘還想嫁到我們村哩!」
平疇沃野書錦繡,大同是古老的,也是嶄新的。四通八達的公路是交通扶貧的豐碑,為鄉村發展補齊了短板,帶來了富裕活力,加快群眾奔小康的步伐。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奮鬥的底色歷久彌新,大同將進一步鞏固深化交通扶貧成果,切實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