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揭「黑直銷公司」 招人冒充大學生推銷清潔劑

2020-12-20 閩南網

  【誘人大餅】

  招人冒充大學生推銷清潔劑的「大勤」公司,微信群總被這些話刷屏:要成功,先發瘋……而在員工的朋友圈裡常發這樣的圖:一個個經理不是坐在豪車上,就是站在別墅裡,配圖說明寫著「一年多前他們還只是個普通業務員」。

  【殘酷現實】

  一位最初級業務員每天背著包到處推銷,入職一個多月來,一天最多能賣出15瓶清潔劑,一個月差不多掙兩三千元。一個員工雖已當上銷售總監,月收入也不過五六千元。

  位於新景中心B棟1602室的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

  公司負責人劉某在調查筆錄上簽名。

  公司內擺放著優潔士清潔用品。

  梧村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執法人員正在公司內進行調查。

  無論你是什麼身份,不用寒窗苦讀12載、不用經歷高考轟炸,只要進入這家公司,就能秒變「大學生」,還能「賺大錢」——什麼公司竟有這等好事?日前,市民吳小姐撥打本報熱線968820反映稱,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的員工冒充大學生上門兜售清潔劑產品。本報記者臥底三天,經歷從面試、考核到上崗推銷的全過程,逐步揭開這些「大學生」推銷的幕後真相。

  前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已對這家公司進行查處,公司暫停營業,目前正接受進一步調查。

  【臥底篇】

  面試

  不用身份證和學歷

  15分鐘進公司

  在58同城網上,記者向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投遞簡歷,很快被通知面試。

  面試前,見記者沒帶簡歷。在新景中心B棟1602內,負責人劉經理遞來一張簡歷表,其中有基本情況、工作經歷、是否需要住宿、意向工資等——期間,沒有要求記者出示身份證、學歷等證件。

  面試時,劉經理只問了年齡,以前是做什麼的,為什麼做銷售等問題。問過之後,劉經理介紹,廈門分公司成立一個多月,主要銷售環保清潔用品,員工入職有考核期和試用期。工資分為月結和日結,月結工資試用期底薪3000元,轉正後底薪5000元,每賣出1瓶提成2元;日結工資沒有底薪,每瓶提成8元,「90%的員工選擇日結。」

  事實上,底薪並沒有那麼好拿——後來公司員工王超(化名)解釋,月結模式中,試用期每月必須賣出400瓶,轉正後每月賣出800瓶,才能拿到全部底薪,否則只拿65%。

  不到15分鐘,面試結束。幾小時後,記者接到通知:面試通過。

  考核

  「師父」言傳身教

  冒充大學生推銷

  隔天早上8點半左右,記者來到公司接受考核。

  「今天讓劉天(化名)帶著你。」劉經理領著一個清秀女生走過來,這是記者的帶隊「師父」。「你能吃苦嗎?幹這個挺辛苦的。」她說,自己是1996年出生的,初中畢業後從老家來廈門。

  背起背包,劉天帶記者來到嘉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你先跟著我,看我怎麼做,不用擔心。」說著,她開始推銷演示。

  帶著記者在二樓轉了一圈,走進一間開著門的辦公室。「我們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大三學生,正在進行創新項目,有個小東西想給姐姐您看一下。」見醫生抬頭,從初中生變身大學生的劉天從背包掏出一瓶優潔士油漬專用清潔劑,400毫升,79.8元……

  「懂了嗎?就是這樣。」出了辦公室,劉天告訴記者,公司裡是師徒制,一開始她什麼都不會,也靠師父帶。

  隨後到了附近一家汽車美容店,劉天此時不再自稱大學生,「我們是優派公司的,您有聽說過嗎?」拿出同一瓶清潔劑,蹲在一輛白色轎車前演示起來……

  「在機關單位,我們用大學生的身份,在汽車美容店就不需要了。」劉天向記者傳授秘訣。

  記者看到,優潔士油漬專用清潔劑的包裝寫著,製造公司是西安優派日化有限公司,而該公司屬於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

  上崗

  先是北京工商大學

  後又變身廈大學生

  沒有經過培訓,也沒賣出產品,記者跟著劉天一天,被告知通過考核,可以上崗。上崗第一天,記者被安排和王超搭檔。

  王超是劉天的師父。之前一天,他曾帶著劉天和記者「掃社區」,在去怡景社區居委會的路上,王超先用手機搜索街道、社區的信息,到居委會辦公室門口,又在工作人員表前逗留,仔細記下每個人的名字和照片。

  進門後,王超徑直找到社區主任。「王主任你好,我們是北京工商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大三的學生,街道的陳主任介紹過來的。」他說,跟著導師來廈門進行一個創新項目,主要是要銷售清潔用品,賣得多才能戰勝其他小組……

  「要懂得演!」王超事後這樣總結。

  「被懷疑了怎麼辦呢?」面對記者的疑問,王超從包裡拿出北京工商大學的學生證,裡面的名字和照片都是他。

  上崗這一天,王超單獨帶記者「掃宿舍」,對象是廈大本部學生。王超敲開芙蓉七一間宿舍的門,「我們是管院的,學市場營銷專業的大三學生,你們是大幾的啊?」以這個為開場白,王超開始推銷……

  王超後來告訴記者,他之前在齊魯音樂專修學校讀書,畢業後當了一年音樂老師,5個月前加入大勤北京分公司。5月份,劉經理帶著他來廈門開分公司。

  洗腦

  每天要立軍令狀

  完不成要受懲罰

  上崗後,記者被允許參加早會。早會上有一項內容是「早練」,兩兩一組,一個扮推銷員,一個扮顧客,練習推銷話術,這些在「情景劇」中出現的話術,將被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也就是說,這些推銷中蒙蔽對方的話術,事實上是公司統一培訓的,並非個人發揮。

  除了練習對話,早會時,所有人會圍城一個圓圈,伴隨著熱烈的音樂蹦跳,每個人輪流跑到圓圈中心,聲嘶力竭地喊話。當聽到:「加油兄弟們!」眾人必須應和:「噢飛耶!」早會結束前,每個人要上前喊出今天的目標,立下「軍令狀」:目標沒完成,甘受「懲罰」,例如扇自己10巴掌,做俯臥挺身5次等。

  公司的微信群也總被這些話刷屏:我命由我不由天!要成功,先發瘋……而在員工的朋友圈裡,一些圖在赤裸裸地炫富:一個個經理不是坐在豪華林肯車上,就是站在別墅裡,手握大把百元鈔票,配圖說明寫著「一年多前他們還只是個普通業務員」。

  美夢真的那麼容易成真嗎?劉天是最初級的業務員,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6點半,她背著至少5斤重的包,很少卸下來過——她說,入職一個多月以來,一天最多能賣出15瓶清潔劑,一個月差不多掙兩三千。王超如今已是銷售總監,月收入也不過五六千元,他的夢想是當上經理開分公司。可即便真的實現了,距離別墅和豪華林肯恐怕也還十分遙遠。

  【求證篇】

  高校查無此人

  學生證系偽造

  調查中記者發現,推銷清潔劑的「大學生」還出現在其他多個社區:禾山街道、鍾宅畲族、坂尚和嶺下社區、嘉蓮街道盈翠社區等。記者在網上鍵入「優潔士」,也跳出大學生上門推銷的搜索條目,深圳、營口、東營等外地網友發帖稱,在辦公室、商場都遇到過大學生在推銷此產品,更多人對此表現出了反感,認為這是利用消費者同情心,是另一種強迫購買。

  劉天和王超一次次告訴廈大在校生,他們是廈大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記者從廈大了解到,2013年廈大市場營銷專業變為市場學系,在市場學系大二、大三的學生名單中,並沒有劉天和王超的名字。

  記者聯繫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工作人員表示,市場營銷系不僅2012級沒有叫王超的學生,大一到大四也沒有王超和劉天。

  那王超手中北京工商大學學生證又是咋回事呢?之前王超曾隱隱提過,是公司給「辦的」,至於怎麼辦,並沒有詳說。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在北京有多家分公司,其中一家名為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北京商貿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公司裡就有很多學生證,要辦一個北京工商大學的假學生證不難。

  廈大本科生創新網上介紹,學校有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但多數創新創業項目為調研類項目,如市場調研、產品調研、文化調研等和競賽類項目,成果也不需要產品銷量,所以並不存在產品推銷的項目。

  【查處篇】

  公司無營業執照

  也沒有直銷資格

  前日,梧村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執法人員來到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依法對該公司進行查處,責令其當天下午就暫停營業,並將進行進一步調查。

  關注1

  有營業執照嗎?沒有

  執法人員在現場並未看到營業執照。負責人劉經理現場表示,曾找註冊公司申請,沒有通過。

  由於沒有營業執照,執法人員責令該公司於當天下午暫停營業,員工也不能再上門銷售產品,並要求劉經理於今日之內至梧村市場監督管理所遞交相關證件,配合進一步調查。

  關注2

  有直銷資格嗎?沒有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廠家在固定營業場所以外,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屬於直銷。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直銷企業需要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請,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從事相關推銷行為的直銷員也要進行業務培訓和考試,取得直銷員證。但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直銷企業名單上,記者並沒有看到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的名字,也就是說,該公司的相關產品沒有直銷資格。執法人員表示,將進一步進行追查。

  《直銷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未經批准從事直銷活動的,將被沒收直銷產品和違法銷售收入,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依法予以取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關注3

  算詐騙嗎?

  法律上存在空白

  如果取得了直銷資格,那這種冒充「大學生」的行為如何界定?

  「當銷售人員傳達了虛假信息,這就是欺騙。」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系主任李慶昌表示,在這種銷售模式中,推銷員的學生身份對消費者而言是重要的購買動機,除了產品本身,消費者會因同情、鼓勵的想法而去購買產品。

  不過李慶昌和一些法律界人士都表示,目前,相關法律法規在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空白地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稱,虛假宣傳主要針對商品宣傳,對推銷中的這種行為沒有明確界定。

  相關人士建議,為了防範此類事件的發生,今後,學校可以完善創新創業項目的相關體系,比如讓參加項目的學生能提供介紹信,或是搭建信息平臺讓大眾有效驗證項目的真實性等。

相關焦點

  • 女子上門推銷實施詐騙 300瓶清潔劑花費1.5萬元
    譚女士稱,她遇到的推銷員是個穿著整齊、長得很秀氣的女青年,大學生模樣,自稱推銷的是廠家直銷多功能清潔劑。  這個推銷員告訴譚女士,這款清潔劑不光能擦油煙機,沙發、瓷磚、地板都管用,零售價和趙女士一樣,「買得多還能贈送全房間的清潔服務。」  事後,譚女士購買了三箱180瓶的產品,花費9000餘元,獲贈12次的上門免費清潔。
  • 上門推銷騙局現新花樣 有老人被坑萬元買數百瓶「清潔劑」
    花樣多多    此外,還有冒充保潔人員、驅蟲人員、檢修燃氣工人、電信工作人員等多種詐騙形式。這類的詐騙一般瞄準的是老人和家庭主婦。    說是上門提供抽油煙機清洗服務,實則推銷毫無作用的「清潔劑」。日前,75歲的深圳市民李先生花1.05萬元購買了210瓶「貝爾亮」牌清潔劑。事後,李先生發現自己上了當,「貝爾亮」牌清潔劑無效。
  • 女子花2300元買55瓶清潔劑被騙 警方:拒絕上門推銷
    上門推銷這類東西你可要當心了  4月10日,3個清純秀氣的年輕女子到南京大廠一小區上門推銷清潔劑,並稱是南京一大型公司的售後人員,「買的多可贈送清潔服務。」不僅如此,還有人冒充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安裝煤氣洩漏報警器騙錢…… 南京化工園區公安分局提醒,諸如此類的上門推銷,千萬要睜大眼睛,別輕信。 通訊員 華景軒 揚子晚報記者 梅建明 文/攝  假售後上門推銷,神奇清潔劑當面靈背後不靈  4月10日,南京大廠的林女士報警,稱被3個自稱某公司的售後人員騙走2300元。化工園區公安分局民警迅速趕到調查。
  • 假直銷真傳銷 記者臥底三生公司傳銷 揭拉人頭秘密
    演講老師組織聽眾互相按摩     11月2日,人民網海南視窗「百姓聲音」欄目接到網民反映,海口街頭有人以開展《如何選對行業賺大錢》講座,吸引人加入寧波三生公司從事「直銷」,本網記者在經過前期調查,以及11月3日的初步暗訪接觸,決定在11月4日晚深入講座現場,一探究竟。
  • 美容院推銷步步驚心,千篇一律的套路,記者臥底揭秘套路推銷背後的...
    體驗期間,美容師不斷強調記者皮膚問題多,需要加強護理,並向記者推銷一張原價2500元,活動期間只需198元的項目體驗卡。對此記者不為所動,美容師更是沒有氣餒,敷在記者臉上的按摩油幹了一遍塗一遍,按摩不停,推銷不止。
  • 長沙現上門推銷新騙局,這款「清潔劑」 千萬買不得
    傻眼隔天「失靈」,微信轉眼被拉黑「第二天,我自己來搞衛生的時候,感覺清潔劑好像效果並沒有那麼好,便覺得事有蹊蹺。我在微信上聯繫推銷員,發現已經被她拉黑。跟小區的鄰居們一聊天,發現買了產品的還不止我一個。」
  • 「大學生」街頭推銷筆,是實習還是套路?
    自稱是正在實習的大學生攔下一名拉著行李箱的女孩推銷筆    本報見習記者陳來攝……近段時間,有不少市民反映,在朝陽廣場、火車站等人口密集的區域,經常遇到自稱是大三學生,以「幫忙完成實習作業」為由推銷中性筆、清潔劑、牙膏等商品,還稱完不成業績會影響畢業和學分。這些推銷人員真的是大學生在實習嗎?連日來,記者針對市民反映的情況展開了調查。
  • 黃州有人上門推銷清潔劑,已有市民中招!
    陌生人上門推銷萬能清潔劑,在廚房油煙機試驗效果驚人,還承諾只要購買就會定期上門贈送廚房保潔服務……遇到這樣的「好事」你會不會動心然後看到這個女的從她背的黑書包裡拿出一塊海綿擦和一瓶清潔劑,把我家油煙機擦的好乾淨。我當時心想效果確實不錯,買了一瓶。她一直繼續跟我推銷說買十送三,我說加微信以後有需要再買,她說活動就這2天,一瓶不夠用,然後我就想買10瓶吧,分點我媽她們。
  • 記者十天臥底保健品公司 揭喜樂會釣魚營銷黑幕
    記者選擇位於武昌街道口的「湖北聖之諾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對這家公司開展調查。記者發現該公司長期在網上招聘,對應聘人員學歷要求並不高,專科即可。    今年10月12日,記者以剛畢業的大學生身份,來到該公司應聘銷售員。應聘前,記者虛擬了一套身份:23歲、某大學廣告學專科畢業、曾在書店幹過銷售等等。但來到招聘現場,招聘人員根本不核對應聘者身份證、學歷證書等證件,只是填張表了事。
  • 西安男子翻牆進大學推銷清潔劑 被發現是假冒偽劣產品後威脅學生
    本報訊(記者 李佳)「噴一下、擦一擦、不用洗、乾淨啦……」背著雙肩包,手裡拿著所謂的清潔劑,見人就立即蹲下身,想通過體驗的方式推銷。10月1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保衛處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全校師生通報了這樣一起案件,以推銷為名實則詐騙的嫌疑人已被移交警方。9月30日晚,學校應急報警指揮中心接到南校區學生報警稱:當天下午一自稱公司銷售的男子進入學生宿舍,推銷運動鞋清洗劑並現場做實驗,在鞋底等髒的部位一噴一擦即可乾淨,宣稱價錢便宜、買一送一,兩瓶99元,許多學生一時心動未加甄別就購買了。
  • 上門免費清洗油煙機 實為推銷清潔劑
    本報訊 記者龔漢斌報導:原本以為對方是好心幫忙,沒想到最後自己卻被忽悠買了一箱清潔劑。11月8日,家住省城南京東路的李老太向本報反映此事。  李老太告訴記者,7日中午,兩名年輕女子敲開她的家門,自稱是一家洗滌劑公司的促銷人員,可免費上門幫助居民清洗油煙機。
  • 實則推銷清潔劑
    兩個女孩到家中推銷,自稱是商場銷售員,因為優惠酬賓免費給居民擦洗油煙機,其實是為推銷清潔劑……11月28日,市民劉女士聯繫本報記者,懷疑遇到了騙局,「希望藉助媒體揭露騙子的行為,也提醒其他居民注意。」
  • 大學生求職上當被拉「入夥」 「臥底」揭黑中介
    今年4月初,大學生小張到一家兼職中介公司應聘,在交納了一筆費用後發現受騙了。該中介公司不但不退還他的費用,還讓他「入職」繼續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在「工作」了一天,掌握了該公司行騙過程後,小張撥通了華商報熱線。
  • 「大學生」在南寧街頭推銷筆,是實習還是套路?網友:事後感覺自己被...
    ……近段時間,有不少南寧市民反映,在朝陽廣場、火車站等人口密集的區域,經常遇到自稱是大三學生,以「幫忙完成實習作業」為由推銷中性筆、清潔劑、牙膏等商品,還稱完不成業績會影響畢業和學分。這些推銷人員真的是大學生在實習嗎?連日來,記者針對市民反映的情況展開了調查。
  • 「大學生」在南寧街頭推銷筆,是實習還是套路?網友:事後感覺自己被「坑」了!
    ……近段時間,有不少市民反映,在朝陽廣場、火車站等人口密集的區域,經常遇到自稱是大三學生,以「幫忙完成實習作業」為由推銷中性筆、清潔劑、牙膏等商品,還稱完不成業績會影響畢業和學分。這些推銷人員真的是大學生在實習嗎?連日來,記者針對市民反映的情況展開了調查。
  • 騙子上門推銷 女子花一萬多元買了10箱清潔劑
    (記者 路遠) 昨天,家住尚仕名邸的李女士來電反映,8月25日中午,有兩名女子上門免費清洗油煙機,並推銷清潔產品,她當時購買了14000多元的產品。「10箱清潔劑花了14000多元」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尚仕名邸5號樓的李女士家,在陽臺裡,放著李女士花14000多元「買」的10箱清潔劑。記者看到,陽臺箱子裡的清潔劑共有4種類型,分別是兩個牌子。面對這堆清潔劑,李女士無奈地講述了事情經過。8月25日中午12時10分,她正在廚房切菜,準備給孩子做飯。
  • 記者臥底奈瑞兒揭美容暴利:600元護理成本僅百元
    原標題:記者臥底奈瑞兒揭秘美容暴利:600元一次護理成本僅百元   原標題:記者臥底奈瑞兒揭秘美容暴利:600元一次護理成本僅百元   日前,新快報記者收到相關爆料後,於今年8月6日至今,臥底奈瑞兒近一個月,並多次扮做顧客暗訪,試圖追蹤其產品成本、人工成本,並了解其豐胸、減肥手法的效果。   記者發現,即使是在優惠和打特價的基礎上,奈瑞兒依然有暴利可賺。   更為重要的是,專業醫生認為,奈瑞兒的點穴和推拿手法基本無法在纖體和豐胸等方面達到顯著效果。
  • 冒充消防部門下屬單位開展培訓,荊州兩家公司推銷偽劣消防產品被查
    楚天都市報3月15日訊(記者高偉 通訊員楊秋)荊州兩家公司打著消防安全培訓的幌子,推銷消防器材,價格頗高不說,甚至存在假冒偽劣的消防產品。3月15日,這兩家公司被荊州市消防部門和工商部門聯合查處。近期,多家企事業單位致電荊州市消防支隊反映,一家名為荊州市國安消防安全服務有限公司聲稱是消防支隊下屬單位,到企業進行免費的消防安全培訓,主要負責社會消防培訓和宣傳教育,然而在培訓中,授課人員卻向單位播出一些血腥和恐怖的亡人火災照片,而後極力推銷起其公司代售的消防產品,為此心生疑慮。
  • 8天7夜臥底傳銷 1040陽光工程驚天騙局 掉入傳銷陷阱該怎麼辦?
    8天7夜臥底傳銷【案件始末】記者進入該傳銷組織前,該組織承諾給記者的司機工作被擱置不提。「我先帶著你去了解一門生意。」8天7夜臥底傳銷【「傳銷」騙局和正經「直銷」的區別是什麼?】「直銷」銷售人員以面對面的說明方式而不是固定店鋪經營的方式,把產品或服務直接銷售或推廣給最終消費者,並計算提取報酬的一種營銷方式。不同的公司,這些直接銷售人員被稱為銷售商、銷售代表、顧問或其他頭銜,他們主要通過上門展示產品、開辦活動或者是一對一銷售的方式來推銷產品。
  • 黑中介冒充新華書店發招聘 學生交錢被騙
    記者調查發現,有些中介公司冒充大公司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騙求職者面試收費辦證辦卡,收錢後工作卻沒了下文。儘管媒體多次揭露類似的暑期工陷阱,但每年依然有大批學生被騙。   「黑中介」到底是如何騙取求職者錢財的?求職者為何容易輕信?對「黑中介」的打擊為何收效甚差?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