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人大餅】
招人冒充大學生推銷清潔劑的「大勤」公司,微信群總被這些話刷屏:要成功,先發瘋……而在員工的朋友圈裡常發這樣的圖:一個個經理不是坐在豪車上,就是站在別墅裡,配圖說明寫著「一年多前他們還只是個普通業務員」。
【殘酷現實】
一位最初級業務員每天背著包到處推銷,入職一個多月來,一天最多能賣出15瓶清潔劑,一個月差不多掙兩三千元。一個員工雖已當上銷售總監,月收入也不過五六千元。
位於新景中心B棟1602室的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
公司負責人劉某在調查筆錄上簽名。
公司內擺放著優潔士清潔用品。
梧村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執法人員正在公司內進行調查。
無論你是什麼身份,不用寒窗苦讀12載、不用經歷高考轟炸,只要進入這家公司,就能秒變「大學生」,還能「賺大錢」——什麼公司竟有這等好事?日前,市民吳小姐撥打本報熱線968820反映稱,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的員工冒充大學生上門兜售清潔劑產品。本報記者臥底三天,經歷從面試、考核到上崗推銷的全過程,逐步揭開這些「大學生」推銷的幕後真相。
前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已對這家公司進行查處,公司暫停營業,目前正接受進一步調查。
【臥底篇】
面試
不用身份證和學歷
15分鐘進公司
在58同城網上,記者向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投遞簡歷,很快被通知面試。
面試前,見記者沒帶簡歷。在新景中心B棟1602內,負責人劉經理遞來一張簡歷表,其中有基本情況、工作經歷、是否需要住宿、意向工資等——期間,沒有要求記者出示身份證、學歷等證件。
面試時,劉經理只問了年齡,以前是做什麼的,為什麼做銷售等問題。問過之後,劉經理介紹,廈門分公司成立一個多月,主要銷售環保清潔用品,員工入職有考核期和試用期。工資分為月結和日結,月結工資試用期底薪3000元,轉正後底薪5000元,每賣出1瓶提成2元;日結工資沒有底薪,每瓶提成8元,「90%的員工選擇日結。」
事實上,底薪並沒有那麼好拿——後來公司員工王超(化名)解釋,月結模式中,試用期每月必須賣出400瓶,轉正後每月賣出800瓶,才能拿到全部底薪,否則只拿65%。
不到15分鐘,面試結束。幾小時後,記者接到通知:面試通過。
考核
「師父」言傳身教
冒充大學生推銷
隔天早上8點半左右,記者來到公司接受考核。
「今天讓劉天(化名)帶著你。」劉經理領著一個清秀女生走過來,這是記者的帶隊「師父」。「你能吃苦嗎?幹這個挺辛苦的。」她說,自己是1996年出生的,初中畢業後從老家來廈門。
背起背包,劉天帶記者來到嘉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你先跟著我,看我怎麼做,不用擔心。」說著,她開始推銷演示。
帶著記者在二樓轉了一圈,走進一間開著門的辦公室。「我們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大三學生,正在進行創新項目,有個小東西想給姐姐您看一下。」見醫生抬頭,從初中生變身大學生的劉天從背包掏出一瓶優潔士油漬專用清潔劑,400毫升,79.8元……
「懂了嗎?就是這樣。」出了辦公室,劉天告訴記者,公司裡是師徒制,一開始她什麼都不會,也靠師父帶。
隨後到了附近一家汽車美容店,劉天此時不再自稱大學生,「我們是優派公司的,您有聽說過嗎?」拿出同一瓶清潔劑,蹲在一輛白色轎車前演示起來……
「在機關單位,我們用大學生的身份,在汽車美容店就不需要了。」劉天向記者傳授秘訣。
記者看到,優潔士油漬專用清潔劑的包裝寫著,製造公司是西安優派日化有限公司,而該公司屬於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
上崗
先是北京工商大學
後又變身廈大學生
沒有經過培訓,也沒賣出產品,記者跟著劉天一天,被告知通過考核,可以上崗。上崗第一天,記者被安排和王超搭檔。
王超是劉天的師父。之前一天,他曾帶著劉天和記者「掃社區」,在去怡景社區居委會的路上,王超先用手機搜索街道、社區的信息,到居委會辦公室門口,又在工作人員表前逗留,仔細記下每個人的名字和照片。
進門後,王超徑直找到社區主任。「王主任你好,我們是北京工商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大三的學生,街道的陳主任介紹過來的。」他說,跟著導師來廈門進行一個創新項目,主要是要銷售清潔用品,賣得多才能戰勝其他小組……
「要懂得演!」王超事後這樣總結。
「被懷疑了怎麼辦呢?」面對記者的疑問,王超從包裡拿出北京工商大學的學生證,裡面的名字和照片都是他。
上崗這一天,王超單獨帶記者「掃宿舍」,對象是廈大本部學生。王超敲開芙蓉七一間宿舍的門,「我們是管院的,學市場營銷專業的大三學生,你們是大幾的啊?」以這個為開場白,王超開始推銷……
王超後來告訴記者,他之前在齊魯音樂專修學校讀書,畢業後當了一年音樂老師,5個月前加入大勤北京分公司。5月份,劉經理帶著他來廈門開分公司。
洗腦
每天要立軍令狀
完不成要受懲罰
上崗後,記者被允許參加早會。早會上有一項內容是「早練」,兩兩一組,一個扮推銷員,一個扮顧客,練習推銷話術,這些在「情景劇」中出現的話術,將被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也就是說,這些推銷中蒙蔽對方的話術,事實上是公司統一培訓的,並非個人發揮。
除了練習對話,早會時,所有人會圍城一個圓圈,伴隨著熱烈的音樂蹦跳,每個人輪流跑到圓圈中心,聲嘶力竭地喊話。當聽到:「加油兄弟們!」眾人必須應和:「噢飛耶!」早會結束前,每個人要上前喊出今天的目標,立下「軍令狀」:目標沒完成,甘受「懲罰」,例如扇自己10巴掌,做俯臥挺身5次等。
公司的微信群也總被這些話刷屏:我命由我不由天!要成功,先發瘋……而在員工的朋友圈裡,一些圖在赤裸裸地炫富:一個個經理不是坐在豪華林肯車上,就是站在別墅裡,手握大把百元鈔票,配圖說明寫著「一年多前他們還只是個普通業務員」。
美夢真的那麼容易成真嗎?劉天是最初級的業務員,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6點半,她背著至少5斤重的包,很少卸下來過——她說,入職一個多月以來,一天最多能賣出15瓶清潔劑,一個月差不多掙兩三千。王超如今已是銷售總監,月收入也不過五六千元,他的夢想是當上經理開分公司。可即便真的實現了,距離別墅和豪華林肯恐怕也還十分遙遠。
【求證篇】
高校查無此人
學生證系偽造
調查中記者發現,推銷清潔劑的「大學生」還出現在其他多個社區:禾山街道、鍾宅畲族、坂尚和嶺下社區、嘉蓮街道盈翠社區等。記者在網上鍵入「優潔士」,也跳出大學生上門推銷的搜索條目,深圳、營口、東營等外地網友發帖稱,在辦公室、商場都遇到過大學生在推銷此產品,更多人對此表現出了反感,認為這是利用消費者同情心,是另一種強迫購買。
劉天和王超一次次告訴廈大在校生,他們是廈大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記者從廈大了解到,2013年廈大市場營銷專業變為市場學系,在市場學系大二、大三的學生名單中,並沒有劉天和王超的名字。
記者聯繫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工作人員表示,市場營銷系不僅2012級沒有叫王超的學生,大一到大四也沒有王超和劉天。
那王超手中北京工商大學學生證又是咋回事呢?之前王超曾隱隱提過,是公司給「辦的」,至於怎麼辦,並沒有詳說。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在北京有多家分公司,其中一家名為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北京商貿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公司裡就有很多學生證,要辦一個北京工商大學的假學生證不難。
廈大本科生創新網上介紹,學校有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但多數創新創業項目為調研類項目,如市場調研、產品調研、文化調研等和競賽類項目,成果也不需要產品銷量,所以並不存在產品推銷的項目。
【查處篇】
公司無營業執照
也沒有直銷資格
前日,梧村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執法人員來到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依法對該公司進行查處,責令其當天下午就暫停營業,並將進行進一步調查。
關注1
有營業執照嗎?沒有
執法人員在現場並未看到營業執照。負責人劉經理現場表示,曾找註冊公司申請,沒有通過。
由於沒有營業執照,執法人員責令該公司於當天下午暫停營業,員工也不能再上門銷售產品,並要求劉經理於今日之內至梧村市場監督管理所遞交相關證件,配合進一步調查。
關注2
有直銷資格嗎?沒有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廠家在固定營業場所以外,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屬於直銷。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直銷企業需要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請,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從事相關推銷行為的直銷員也要進行業務培訓和考試,取得直銷員證。但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直銷企業名單上,記者並沒有看到上海大勤實業有限公司的名字,也就是說,該公司的相關產品沒有直銷資格。執法人員表示,將進一步進行追查。
《直銷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未經批准從事直銷活動的,將被沒收直銷產品和違法銷售收入,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依法予以取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關注3
算詐騙嗎?
法律上存在空白
如果取得了直銷資格,那這種冒充「大學生」的行為如何界定?
「當銷售人員傳達了虛假信息,這就是欺騙。」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系主任李慶昌表示,在這種銷售模式中,推銷員的學生身份對消費者而言是重要的購買動機,除了產品本身,消費者會因同情、鼓勵的想法而去購買產品。
不過李慶昌和一些法律界人士都表示,目前,相關法律法規在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空白地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稱,虛假宣傳主要針對商品宣傳,對推銷中的這種行為沒有明確界定。
相關人士建議,為了防範此類事件的發生,今後,學校可以完善創新創業項目的相關體系,比如讓參加項目的學生能提供介紹信,或是搭建信息平臺讓大眾有效驗證項目的真實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