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大學生小張到一家兼職中介公司應聘,在交納了一筆費用後發現受騙了。該中介公司不但不退還他的費用,還讓他「入職」繼續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在「工作」了一天,掌握了該公司行騙過程後,小張撥通了華商報熱線。
應聘電影院兼職卻被派去發傳單
小張是西安某高校大三學生。4月初,他通過網絡信息,來到位於省體育場附近的一家名為「兼職地帶」的公司應聘。小張說,吸引他的崗位是「某影城3D電影眼鏡發放員」,工資為6個小時200元。當他到這家公司報名後,一名劉姓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小張能夠花150元購買公司會員卡,不但可以在4年時間裡獲得兼職信息,第二天就可以去該影城上班。
小張交納了150元後,拿到了一張「兼職地帶」公司的會員卡,但第二天並沒人通知他去影城兼職,「而是告訴我只有發傳單的工作,每天70塊錢工資。」小張表示,在發了2天傳單之後,他找「兼職地帶」公司詢問。公司人員告訴他,目前公司人手緊缺,看他形象氣質都不錯,可直接到「兼職地帶」來上班。
4月10日上午,小張到公司報到,公司給他「上課」就用了三四個小時。小張表示,公司交給他的工作,是在網上以高薪的名義發布一些虛假招聘信息,當應聘者到公司後,就「忽悠」他們辦理會員卡,並承諾很快就有稱心的工作。「每張卡至少150元,上不封頂。每張卡會給我30%的提成。」小張說,「辦完卡之後的事情就不用我管了。」
招聘信息 「怎麼吸引人就怎麼寫」
小張表示,自己在接受培訓時,公司人員傳授給他不少「小技巧」。「標題要吸引人,比如日薪300,日結;工作地點就近分配;沒有固定任務,對應聘人員沒身高、學歷等要求。」小張說,在分類信息「是否收費」一欄中,要填寫「不收費」等信息。
「這些企業根本就沒有發布招聘信息,我的任務就是吸引想兼職的人給我打電話,然後騙他們上門,交費辦卡。」小張說,當他發布了一批信息之後,4月10日下午有五六個人給他打了電話,隨後他向這些人發送了簡訊。有人在掛斷電話後發送信息:「你好,請把地址給我發過來。」小張則回復「**兼職已通過審核,面試時間地點為……」
小張還被告知,可使用星巴克、肯德基等企業的名頭,來吸引兼職者。「怎麼吸引人就怎麼寫。」
在一口氣發送了四五條簡訊後,小張感到十分內疚。第二天一早,他就挨個給應聘人員打電話,告知他們別去應聘。其中一名不願具名的應聘者告訴華商報記者,接到小張電話時還感到奇怪,但後來感覺其中有貓膩,就沒上門應聘。
「有的人還以為我是搗亂的,不相信我,我就把自己經歷告訴了他們。」小張說,「出來兼職的大多是經濟條件較困難的大學生。再去騙他們,我不忍心。」
黑中介稱發布虛假信息是為吸引人
昨日下午,在某分類信息網站上,仍可以查詢到黑中介發布的「國美電器」、「老鳳祥」等企業的招聘兼職人員信息。在位於省體育場奧林匹克大廈16層的「兼職地帶」公司辦公室內,該公司負責人嚴經理向華商報記者出示了一張由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有效期限為2011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嚴經理稱,公司屬於連鎖企業,總部在成都。
對此,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市場處工作人員表示,該公司具有成都地區頒發的許可證,只能證明該公司可在成都地區開展中介業務。如果要異地開展業務,應該向分公司註冊地所在轄區的人社部門申請許可證。「在沒許可證的情況下開展中介業務,就屬於『黑中介』。」
嚴經理表示,讓小張發布的知名企業招聘信息,就是為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我們規定的是,如果有人上門了,就要告訴人家,目前沒有網上的這些崗位。然後給他們介紹其他的兼職工作。」
辨別中介真假要看「兩證」
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提醒,到民營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求職時,要注意其「兩證」是否齊全,即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這些證件須在服務場所公示。如果沒有這些證件,可以要求其出示。市民遇到非法中介機構,可直接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此外,勞動者在遇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代用工單位招工的招聘信息時,要儘可能與用工單位取得聯繫,核實用工單位的招聘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華商報記者 孫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