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主入口沿街效果圖。
◎徐報融媒記者 魏欣
佔地924畝,一期工程將建有實驗中心、學生宿舍、餐廳、公共教學樓、管金商學院樓、體育館、室外運動場、藝術學院樓、國際交流中心……近日,記者從徐州工程學院獲悉,學校東校區即日起開始徵地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建成並交付使用。東校區建成使用後,原徐州工程學院三環南路校區將全部搬至東校區,學校將開啟「一校區」集中辦學模式。
「兩漢文化」與「牛津紅」融合
徐州工程學院東校區選址在徐州市雲龍區,位於現徐州工程學院中心校區東側,位居徐州市新城區行政辦公中心東南約2公裡。項目佔地面積約924畝,總建築面積38.2萬平方米,採用整體規劃分期實施。一期建築面積約23.8萬平方米,包括實驗中心、學生宿舍、餐廳、公共教學樓、管金商學院樓、體育館、室外運動場、藝術學院樓、教科學院樓、國際交流中心和淮海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等。
昨天上午,徐州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新科向記者介紹了東校區的建築特色和設計構想:「東校區的規劃設計中,非常注重高校建築的文化屬性,塑造整體和諧、特色濃鬱的校園氛圍,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新典雅主義和中國悠久的兩漢文化相結合,打造校園獨特的建築風貌。經典的豎向建築比例,簡約精緻、莊重典雅、積極向上的立面風格和漢文化元素的融合,令建築耳目一新、經久耐看。建成後的東校區主要用於人文經管和藝術類學院,色彩上採用了和老校區形成對比的『牛津紅』外牆顏色,強調校園特有的文化氛圍和典雅氣質,同時體現校園的地域化韻味。」
據記者了解,預計2021年上半年,徐州工程學院東校區就將建成,優雅大氣的辦學環境和智能便利的辦學條件,將開啟學校「一校區集中辦學」新模式。東校區建成後,學校佔地面積將達到2000畝左右,校舍面積、佔地面積等指標均達到教育部升格大學的要求。
計劃更名「徐州大學」
「今天的徐州工程學院,明天的徐州大學」。徐州工程學院計劃更名「徐州大學」的消息也早已在朋友圈裡傳得沸沸揚揚。昨天,張新科書記向記者證實了此消息的真實性。「早在2017年8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在有關支持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持徐州工程學院創建區域性應用型大學(徐州大學),我們現在也正為此做積極的準備工作。」
據張書記介紹,徐州高等教育資源雖然相對豐富,既有省部屬駐徐高校,也有徐州工程學院等市屬高校,但至今仍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以城市命名的區域性綜合大學。目前,淮海經濟區20市共有本科院校31所,其中稱為「大學」的僅10所。
「學院」和「大學」還是有差別的。徐州工程學院如果能成功更名為「徐州大學」,意味著獲得資源的能力會變強,無論在學科設置、師資招聘,還是學術研究方面都會獲得更廣闊的空間,而且對生源的吸引力更大。目前江蘇共有5所以城市命名的大學,分別是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揚州大學、南通大學和常州大學,都分布在蘇南和蘇中,蘇北地區至今沒有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大學。徐州工程學院更名為「徐州大學」,將會填補這一空缺。
更名「大學」還需兩步走
想完成更名,除了要經過複雜的考核程序,學校本身的綜合實力也要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行。因此,在更名的同時,最關鍵、最重要的還是強化學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
據張新科書記介紹,建設徐州大學,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到2023年,夯實辦學基礎,提高辦學質量,強化優勢特色,順利建成東校區,達到申碩條件要求,基本達到「大學」設置標準,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為創建徐州大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到2025年左右,學校高端人才、優勢學科、科研水平、創新平臺等指標顯著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區域服務力和貢獻度顯著增強,獲批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成徐州大學。
地方與大學就像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城市滋養大學,大學涵養城市。名城必須有名校,以城市命名的區域性綜合大學是城市的閃亮名片,是一個城市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的象徵。徐州大學的創建,將是淮海經濟區第一所市屬綜合性應用型大學,這不僅對提升淮海經濟區高等教育整體實力、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對徐州整合教育資源、推進教育現代化、打造高等教育強市的作用同樣不言而喻,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徐州的城市形象和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