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韋赫說:「畫1個小時畫獲得的東西,比看9小時獲得的東西還多。」
少兒美術的本質,就是積蓄能量的過程,也是塑造人格,潛移默化的過程。畫畫是孩子天生的情感表達方式,少兒美術的教育核心理念就是「美育」。
少兒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師的引導和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徵。
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兒童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天白雲,紅花綠草,金黃的稻田,鮮明豔麗的顏色時常會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於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做下測試,他們將會對彩色圖片反映的更為強烈。兒童在欣賞過程中,往往注意某個細節的觀察而忽視整體或注意整體而忽視其它。這時就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實施不同方法的教學。
通過美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塑造提升孩子豐富的情感表達、感知及溝通能力。
有些家長會問了,小孩子不一定非要學美術呀?我學音樂、學舞蹈、學尤克裡裡都可以吧?
可以,但只有繪畫練習才是促進左右腦分工和均衡發展的最佳方式。
大量數據表明:兒童早期的繪畫練習,可以把智商提高千分之三十左右,在培養孩子的修養、審美、品行、素質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少兒美術不僅僅是隨意畫畫,它的意義遠遠超越了繪畫本身的含義。
這就引申到「什麼才是優秀的少兒美術」這個問題。
少兒美術最經典的評判標準是:又有創意,又有「孩子氣」。
雖然評價孩子的畫的優劣尺度是看作品是否有「孩子氣」和有感而發,但也不是凡是有「孩子氣」的畫都具有審美價值。
孩子的畫重在創意,不在技巧。又有創意,又有「孩子氣」,又符合審美要求和藝術規律的兒童畫,才是上乘之作。
有的家長在孩子學色彩畫當天,就問「畫得好不好」,然而在認識了解顏料階段,根本談不上好壞。
彩畫知識有造型、比例、色調、明度、冷暖、大小、前後、虛實、疏密、有統一、對比,還有用筆、調色方面等等幾十對矛盾。你要求孩子在當天或很短的時間內解決,這可能嗎?一節課有一兩點能做到就是優秀,美育的培養需要時間,急不得。
也可以說,少兒美術是一種情感的宣洩,是平衡心理,是自我調節,是兒童比較高級的、複雜的、情感動機地展現。
家長們千萬不要把少兒美術和專業繪畫去相互對比。少兒美術是兒童遊戲的另一種展示方式,在繪畫過程中起的作用遠遠的超過了畫的本身,希望大家能正確的理解並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