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加講故事的秘笈到底是什麼?
寫在前面的話:
數英於2019年全新上線「探店」專欄,該欄目將會從尋訪各家代理商開始(陸續延伸)。在分享各家所長與之共勉的同時,亦可促進業內對各個公司的了解,從而為行業創新合作,挖掘更多可能。
本篇篇幅略長,但該有的乾貨一個都不少,收藏下來慢慢看,一定會有收穫!
採訪:Roy、吳小寶
撰文:吳小寶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會講故事。」
勝加,一直信奉「觀點用故事表達」的理念
當事實或廣告以故事形式呈現
才有可能在場景、情節、人物上與你產生共情
勝加,廣告界的故事大王,這不是自譽,來自於江湖人稱。精準的心理洞察、走街串巷的煙火氣,不經意就種進你心裡,悄然地以故事力量為品牌圈粉,同時也為勝加加冕無數廣告大獎。
勝加講故事的秘笈到底是什麼?帶著這個疑問,數英探店小分隊來到了位於上海愚園路的勝加總部,拜訪了勝加總經理兼首席創意官馬曉波,以及四位創意合伙人劉鵬、周華安、周駿、佘凱。
馬曉波:一位厚積薄發的創意人,也是當下中國最會「講故事」的創意人之一。信奉「觀點用故事表達」的創作理念。
劉鵬:勝加創意合伙人之一,擁有超過10年的ATL全案廣告經驗。
周華安:勝加創意合伙人之一,前麥肯廣告執行創意總監,有著18年廣告從業經歷。
周駿:勝加創意合伙人之一,2001年畢業於東華大學視覺設計專業,先後服務於多家4A廣告公司。
佘凱:勝加創意合伙人之一,從業13年,曾就職於奧美、TBWA、麥肯等傳統4A。
起初大家面面相覷微有拘謹,但隨著82年的Coca-Cola頻頻舉杯,微醺間暢聊模式便逐漸開啟。整整四個小時的深度閒聊,我們一窺到勝加說故事的方式以及故事背後的功力修煉大法。
看完勝加的廣告作品,難免會有「勝加出品,必屬精品」的感覺。文案紮實、美術高級,透露著往往傳統廣告公司才有的氣質,其實這正源於勝加對基礎與傳統的堅持傳承。
作為曾經奧美最早的一代創意總監,創始人孫衛東先生奠定了勝加重視基本功的路線。比起天生的創意天才,以創意起家的勝加更注重4A體系下不斷沉澱的基本功。例如,Slogan、品牌故事、長文案、產品名……現在不被重視的文案基礎,在勝加依然是一種傳統。
作為當時的面試官,馬曉波揭露了認可劉鵬的原因。比起二十多個名字,更看重的是他能多維度結合產品和兒童特性給出不同的答案,這是屬於傳統廣告人應當具備的紮實基本功。除了劉鵬外,其它勝加創意人的聚集,也正是因為他們對傳統手藝的堅持,以及對未來的追求與渴望。
既是為了迎接網際網路環境的改變,也是為了及時應對客戶更多元化的業務需求。2014年以前,勝加還是以單一創意廣告為主體,後來逐步更改作業模式,拓展滲透不同業務方向成立子廠牌,形成了現在的勝加內容網絡。
整合營銷勝加廣告(上海/北京)、創意機構勝觀、創意機構技能冷卻、社會化傳播凡人互動、娛樂營銷橙美、文創設計同璽、體驗營銷 T&D Works,這是目前勝加內容網絡包含的七個機構,從策略提案到創意執行再到整個傳播的管控,有大致的分工,也有靈活的協同合作,彷佛一個4A公司。
在問及勝加的內容網絡和4A體系有什麼區別時,馬曉波誠懇地回答:
「嚴格意義上講,我並不認為說勝加和4A本質上有什麼不同,都是以持續積累品牌資產為核心,建立更整合性的傳播解決方案。如果一定要說勝加和4A的區別。在勝加,創意人會有更加充分的授權;勝加的機制更機動靈活,創造力和反應速度更強;無論是價值觀還是生意的利益,勝加都注重和創意夥伴共榮共生。」
在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靈活變通,16年來,不斷出街的優秀作品,便是勝加傳統力量延續的最好證明。傳統在其眼裡並非復古守舊,它更像時代的根基,幻化入廣告這門藝術裡,執拗地傳承著一代又一代廣告人的夢。
人們喜歡聽故事勝過於道理,這可以追溯至人類的崛起,《人類簡史》裡正是因為講故事,智人才變成了現在的我們。於故事以娛,植故事以義,勝加的作品在傳統基本功的加持下,也許不能流芳,但定能以共情喚醒人間正道,用故事幫助品牌成功。
即使過去3年,很多人對Timberland的第一條「真是踢不爛」片仍然記憶猶新。那是Timberland第一次向外界傳遞「踢不爛」的精神,也是第一次以「踢不爛」這個名字走進消費者視野。視頻一經上線,就得到了大批年輕人的認可。
好故事的開始,就是因為要繼續。當第一支廣告片如此成功時,踢不爛的精神已然奠定,勝加要做的就是在第二條片中讓這樣的精神觸動更多人,幫助品牌實現商業增長。
「我走的時候叫Timberland,回來時才叫踢不爛。」這句廣告語是很多人心中2018年最佳文案之一。勝加用一個「未完成」的概念,以擬人的手法去素描了鞋子的歷程,折射出人在不同時間段的生活軌跡,不止年輕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支片子中找到共鳴。
面對外界對於兩條廣告孰優孰劣的討論,勝加認為其忽視了廣告背後目標市場的改變。當勝加提出Timberland品牌要從小眾走向大眾,要把大黃靴賣給普羅大眾時,客戶當即便表示了認同。
原本小眾的Timberland大黃靴,以更平凡的姿態走進了我們的視野。來自Timberland品牌數據顯示,這條廣告在朋友圈投放之後,整個Q3、Q4的銷售增量達到了38%。在如今的快營銷時代,無論是商業層面的業務增長還是品牌層面的消費者溝通,這支「未完成」的廣告都實現了雙贏。
卡薩帝1月份上線的品牌片《不凡管家學院》,虛擬了一個凌駕於荷蘭皇家管家學院之上的學院。作為這個案子的操刀者,周駿為我們講述了作品背後的思考邏輯:
「相對其他家電品牌而言,卡薩帝單價非常高。從某個角度而言甚至可以跳脫家電領域,把它看成一種奢侈品品牌。所以我們一開始思考的重點不是創意,而是如何跟客戶在理解產品上達成共識。」
作為服務品牌的代理商,勝加不僅要清楚產品單價高的原因,也要洞察目標人群的真實需求。在不凡管家學院的故事成型之前,勝加前期做了很多的工作。站在高淨值人群角度,完全拋開了當下網際網路時代的環境和語境,不去追逐最新鮮最熱門的廣告形式,而是回到最本質的產品上,去思考它到底能帶給消費者怎樣的價值,如何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
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調查,勝加發現所謂的富足,不單純指財富,而是從精神上理解財富的價值。正所謂:精神有歸處,即為富足。勝加通過這支影片,將「物善其用」重新解讀為一種品牌簡奢精神。而這支片子不僅從價值觀層面打動了客戶,也向外界詮釋了高淨值人群一種新的生活主張:懂事物珍稀,更懂珍惜事物。
在積累很多口碑後,勝加對「講故事」有了全新的思考。比起過去常常用方法論塑造品牌故事,現在的勝加更希望以故事傳遞品牌的價值觀,這不限於一種商業的渲染,根植的更是一種社會正能量的加持。來自銀聯雲閃付的廣告《付出必有回報》,就是勝加團隊在原本「講故事」的基礎上一次由術到道的轉變。
在這支影片中,故事裡的每個人既是消費場景中的支付者,也是工作場景中的付出者,每個人都懷揣付出必有回報的信念。同時,這樣樸實無華的精神,也是與現在的喪文化、消極主義所形成的一種對抗。怎麼才能吸引消費者關注,如何做得有趣、打動人,當人人都以為這是做廣告的第一步時。勝加卻在思考,這個品牌扮演的社會角色是什麼、它需要解決什麼社會問題、它應該向社會發出什麼樣的價值觀主張。
外號「華sir」的周華安也表達了對這條片子的欣賞:
「現在很多廣告公司以及廣告人都覺得,做廣告就是拿出各自好玩有意思的idea腦暴,包括現在很多公司也都這麼做。而勝加思考的卻是這個品牌的社會角色,怎麼樣更好地契入到現在社會的環境或者趨勢裡去。」
從Timberland品牌目標市場的改變、到卡薩帝對貴族生活方式的重新詮釋、再至銀聯對抗消極主義的價值觀輸出。在創作故事的細節背後,勝加更多會花精力在前期和客戶的策略溝通,以及與品牌高層達成的對產品的理解,還有價值觀的共識上。積小流,以成江海。至此,勝加作品背後幫助品牌優化長效管理的品牌資產核心方法論——「領袖人格論」便應運而生:
除了【觀點,用故事表達】外,致力於為品牌在中國消費升級時代下,在中國消費者重構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關鍵階段,塑造獨一無二的社會公眾角色,以及完整的傳播內容體系。
今年5月份,勝加已對外界公布了前言之一:《從領導者到領袖的信仰之躍》,並表示將在年底前正式對外分享。在這個最好也最壞的年代,勝加不以二元去糾結,他們錨定道與義的大象,踏實且堅定地走出了自己盪氣迴腸的步伐。正如道德經裡所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勝加誕生過很多作品,也服務過不同類型的客戶,但談及經營理念由術及道的轉變,不得不提及勝加一位合作超過16年的老朋友:方太。方太《油煙情書》、方太《媽媽的時間機器》、方太中秋宋詞廣告《愛若無缺事事圓》、方太母親節國漫風廣告《陪著你住進童話裡》等…在16的時間長河裡,我們見證了勝加與方太合作的無數優秀作品,也見識到傳統品牌在營銷上的底蘊。當我們好奇幾位創意人最喜歡的方太作品時,他們卻提到讓我們有些意外的一支視頻:《我們的風雲》。
《我們的風雲》就像一直被窖藏多年的好酒,微啟,香醇便彌散於我們的呼吸。勝加說,這條片子不為別的,只為致敬方太也致敬自己,更致敬他們之間16年的友誼。這支片子最初並非公開出街,而是作為方太20周年獻禮的發布會影片。注重視覺質感的周駿找到一位專業的攝影師,走進普普通通的家庭,記錄他們買菜、做飯等稀疏平常的事情。項目耗費近一年時間,記錄了20多個中國家庭的細碎光影,拍攝了3萬多張照片。
這支片的投放並不大,但耗時卻相當得長,用勝加的話講,就是兩個互相信任的朋友間的一拍即合,如此不計功利,單純而為之的心境源於勝加與方太16年的默契與信任,以及彼此間價值觀的交互融合。
同樣一拍即合的還有佘凱負責的《媽媽的時光機器》這個重要的品牌IP,佘凱很激動地告訴我們:
「做這個項目真的有一種盪氣迴腸的感覺,幾乎動用了公司所有的大創意去為這個大IP添磚加瓦,比如「要撿起心中的夢,先放下手中的碗」這句話便是劉鵬所寫。這就是源於你和客戶之間的長期合作,你才有充分的時間和資源去梳理問題,並幫助客戶解決。同樣,它還為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了價值以及正能量,包括方太造字運動等。這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勝加做到了。」
當一個【高端廚電領導者】轉變至【因愛偉大】的品牌,所謂的廚電功能型產品,就被勝加以關愛家人的一種方法或工具替代。馬曉波說:「方太從一家製造廚電的公司,變為一家製造愛的公司。觀念上的轉變,導致後面我們所有的廣告創意都變得不同,包括和其它品牌的合作,我們開始思考術與道的關聯。」
勝加也通過這場仿佛婚姻的陪伴,更加確定了未來的路:
1、觀點,用故事表達;
2、傳統的力量,隨時間而呈現不同的維面,緣起於人性的美麗永不褪色;
3、以陪伴和加持的方式共建品牌生態環。」
在方太和勝加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的一種最高智慧:美美與共,和而不同。方太尊重勝加講故事的方式,勝加也認同方太的價值觀。君子與謀,持不同而予共,以真誠相待實現合作共贏。
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勝加創意人身上,很多作品都由他們相互合作完成。堅持奠定品牌社會角色的馬曉波、細膩不失全局觀的劉鵬、有著國際品牌視野的華sir、對審美有著苛刻要求的周駿、或是任何風格都能信手拈來的佘凱,他們之間雖然風格不盡相同,但都堅持著同樣的信念。
佘凱:《烏克蘭拖拉機簡史》,有些書它是帶給你直接的一個經驗積累,有些書是幫助你保持開腦洞的心態,這本書就是用來開腦洞的。
劉鵬:因為想跟上我兒子的步伐,理解他的心境,最近開始看奧特曼,同時我也在研究娛樂營銷的東西,想試試理解現在的追星族。至於書,我推薦一本《第四消費時代》,有人說日本的過去,會是中國未來的樣子,不一定正確,也許從中我們可以解析一些趨勢。
周華安:《資治通鑑》,這是我隨身攜帶的(說完真的從包裡拿了出來)。資治通鑑就是個體系,就2000年來中國人怎麼想問題,其實從古至今我們想問題的方式可能都沒有變過,我覺得很有意思,是歷史也是未來。
周駿:近兩年看到的一本對我而言很有價值的書,就是李澤厚《美的歷程》。語言精煉、優美,可以說是中國美學簡史,純正的美學境界升級寶典。
馬曉波:我也很推薦這本書,它既是一本學術論著、又是一本優秀的散文集,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和審美都被精煉成文,非常值得一看。再推薦一本《企鵝歐洲史》,由十個史學家共同編寫,看起來比較輕鬆同時形成完整歐洲史體系。
馬曉波:基本功+職業感+對廣告的熱愛,且必須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就是要做出影響力巨大的好作品。
劉鵬:一句老話,首先你能為他人提供什麼,其實這是社會或職場的基準,很多年輕人不明白,沒有去真正思考過自己的職業價值,不知道應該刻苦練就一門屬於自己的手活兒。
佘凱:希望能招到一幫保持初心,可以禿頭但是不油膩的年輕人。
周駿:簡單來說就是本土廣告崛起了甚至開始走向國際化,以後各個廣告公司的專業會更加細分。
佘凱:如果廣告行業要發展,必須快速抓準這個時代的變化。現在正是在國際舞臺展露頭角的時候,品牌的格局在變大,所以廣告公司也要重新思考。
周駿:沒錯,包括一些中國科技公司紛紛去參加坎城,其實有可能並不是為了那個獎盃,而是為了在世界的舞臺展示,為以後的國外市場布局。我們應該多思考品牌戰略層面的東西。
周華安:我非常坦誠地回答,遠離鬧市,找個院子,周圍有山有綠樹,和朋友喝茶聊天。
馬曉波:我還是要做廣告,直到做不動為止,我再去華sir說的院子,閒漢敬老院,哈哈~
劉鵬:如果能一直待在廣告行業也蠻幸運的,如果不能,我就去做個博物館講解員。(鵬總聲音超級有磁性!!!強力推薦)
佘凱:起初選擇做廣告也是因為能安放我所有的喜好,也許以後能找到比廣告更好玩的事,那我就去做其它的。
周駿:我想去打理花花草草,做一個園藝設計,或者回歸老本行,畫畫去。為助力提升大眾審美而不懈奮鬥!
這是廣告營銷行業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壞在品牌對流量泡沫的執著,好在流量浪潮之後總有真實的東西留下。勝加便是其中之一,既能沉靜止觀,注重內容的正能量,更在乎品牌的社會責任,以及對人本身的關懷。在廣告形式和內容上,傾注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闡述,觀察當下與前瞻未來,承載且預見並行,雲捲雲舒地嘗試從術及道的轉變。
在本文評論區,
回覆你最想向勝加的大咖們請教的一個問題,
將由勝加團隊挑選兩個最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回答,
兩位幸運兒將獲贈勝加周邊小禮物一份,
(關注數英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也有小活動哦~)
關於探店:
《探店》是數英推出一檔全新原創欄目,旨在報導廣告營銷行業中優秀公司及團隊,為讀者帶來第一手詳盡、耐讀的內容,促進行業有價值的信息交流。若有優秀素材提供或相關事宜,可聯繫:editor@digitaling.com。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範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 數英網 - 文章頻道 - 項目頻道 - 招聘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