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遠離意外傷害,家長必須掌握的小常識!

2021-02-06 法規安全處


兒童意外傷害的定義

  意外傷害是指突然發生的各種事件或事故對人體所造成的損傷,包括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臨床上統計顯示,動物傷害、跌落、誤食藥品、溺水和燒燙傷這5類兒童意外傷害最常見。

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的原因

  1.發生的原因主要在於一些家長(監護人)忙著工作而疏於對兒童的照顧、農村公路和河塘管理不到位,健康教育不普及、搶救系統不健全、居室布局或物品放置使用、管理不合理
  2.兒童意外傷害多發生於家長、教師和其他監護人麻痺大意的情況下,不少家長或老師缺乏防止兒童意外傷害意識,根本想不到孩子會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因此,學校、託幼機構、商店、遊樂場等公共場所,都必須具有危機感,不能麻痺大意,變各種意外為意料之中,盡最大可能防止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兒童意外傷害如何預防與急救

  1、蜂蟄狗咬,先拔刺,再衝水
  帶孩子到郊外遊玩時,容易出現被蜜蜂等昆蟲蟄傷的情況。蜂蟄傷有時會引發過敏反應,嚴重時孩子會出現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甚至休克。一旦孩子被蟄,如果有刺殘留在孩子皮膚內,先用鑷子把刺拔出來,再用手擠出被蟄傷處的毒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傷口。與此同時,應儘快送往醫院。此外,現在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孩子與其玩耍時也容易被抓傷或咬傷。6歲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貓狗咬傷,多為臉部和頸部,要儘快送往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前往醫院前,小傷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徹底衝洗,衝洗時間不能少於20分鐘;如果傷口過大,則不宜過度衝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2、跌落摔傷,分泌物,別硬堵
  頑皮的孩子經常跑動、攀高,很容易摔傷。3—5歲的孩子,頭部較大,自身平衡性又不好,摔破頭部的案例極為多見。這就要求家長在孩子玩耍時要精心。在床上裝置護欄,不要讓孩子爬高。如發生意外,視孩子摔傷部位進行護理,摔破頭部應趕緊送往醫院,家長不要堵住和擦拭從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腦積液回流會造成顱內感染。
  預防摔傷:經常發生摔傷的場所:床上、樓梯上、窗戶上、樹上、自行車上、娛樂設施上等等。爬行的寶貝最容易從床上摔下來,初學走路的寶貝最容易從窗戶和樓梯上摔下來。在家裡最容易摔傷的時間是吃飯前後。室內樓梯、臺階要安裝防滑條、寶貝上下戶外樓梯要有人攙扶。兒童坐椅必須保證落地面寬於坐面,才不易翻倒。同時椅子上應有安全帶固定寶貝。不要把寶貝單獨留在成人的床上。


  3、澡盆溺水,趴床上,擠後背
  3釐米的水就能淹死一個孩子!」一點不假,3歲以下兒童因父母疏忽,自己在浴室裡溺水身亡,排在兒童意外傷害致死原因的第五位。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看護者疏忽而造成。有的家長把孩子放在臉盤旁邊,自己去別處拿毛巾,孩子一頭栽進臉盆裡,自己無法抬起頭,意外就發生了。家長做好看護是一方面,一旦發生危險,應讓孩子趴在床上,推擠孩子背部讓水排出,必要時做人工呼吸。


  4、誤食藥品,多喝水,促嘔吐
  孩子看到桌上擺著花花綠綠的藥瓶,伸手夠到並打開當糖豆吃進去的意外,經常發生。如果誤服了安眠藥、避孕藥、抗風溼藥等,可引起藥物中毒;誤服了滅鼠藥,可造成死亡;誤服了石碳酸,可造成口腔黏膜、喉、食管、胃部灼傷。發生意外後,要儘快給孩子喝大量的涼水,然後刺激其喉頭,使其嘔吐。同時要趕緊送醫院,洗胃治療。


  5、燙傷燒傷,用涼水,趕緊衝
  孩子可能會被熱水、熱粥、熱湯等燙傷,也可能因碰倒煤爐等造成燒傷。一旦發生燙傷,要立即用涼水衝,使其降溫。冬天穿的衣服多,不要將衣服扒開,要連同衣服一起在冷水龍頭下衝洗,降溫。再扒開衣服檢查其燙傷程度,如果直接扒掉衣服,容易撕裂被燙傷的皮膚。所有動作要輕柔,同時要保持創面乾淨及水皰完整,創面要塗些燒傷藥膏、抗菌素軟膏,或用乾淨的布、衣服包裹傷處,轉送醫院。


  6、預防窒息
  保鮮膜、塑膠袋、花生都可能堵塞在孩子的氣管裡造成窒息。在吞入異物的情況下,如果異物刺激喉黏膜,則會引起劇烈咳嗽,並因反射性喉痙攣及異物阻塞而出現呼吸困難,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喘鳴、失音、喉痛等。最嚴重的是,如果異物較大而且嵌在聲門上,則可能很快造成窒息死亡。


7、預防意外跌落
  (1)在兒童騎車,溜冰時,要準備防護用具如頭盔和護膝等。
  (2)非逃生用途的窗要上鎖,或裝上窗欄。
  (3)窗邊不放置椅子,搖籃和其他家具。
  (4)在給嬰兒換尿布或衣服時,人不要離開嬰兒,保持有一隻手保護著嬰兒。
  (5)清除家中的危險因素,如捲起的地毯,暴露的電線,欄杆間距寬大的陽臺和樓道等。
  (6)在洗手間,洗手盆前和樓梯等放上防滑墊。
  (7)要注意幼兒在有滑輪的學步車中的安全,或使用其他固定的學步車替代。
  (8)對孩子經常活動的場地要檢查是否安全,如地面是否平整等。


  8、預防吞入異物
  除了家長普遍認同的小紐扣、硬幣外,一些質量不好的小塑料勺也有可能成為傷害孩子的武器。質量不好的塑料小勺比較脆,而處於口欲期的嬰兒如果拿到了就會喜歡送到嘴裡把玩,如果被牙齒弄破的話,塑料勺就會形成一些外緣尖利的碎片,碎片在孩子的嘴裡、咽部、食道、胃腸裡都有可能引發不適和危險。


各年齡段的兒童意外傷害預防重點

  一、3歲以下要特別當心摔斷牙
  
「口腔意外傷害的案例,我們基本上每天都會碰到兩三例,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但是3歲以下孩子的家長要特別注意。」省兒保口腔科主任阮文華主任醫師說,因為3歲以下的孩子剛學會走路,摔倒的機率比較高,摔倒後首當其衝的是口腔內組織,經常有孩子摔歪或摔斷牙齒。「孩子的牙組織還處在生長期,摔斷後,爭取在半小時內把孩子連同斷牙送到醫院裡來,可以大大提高斷牙的成活率。」阮文華提醒,如果有條件的話,家長最好把斷牙放到牛奶或生理鹽水裡,如果沒有條件,就直接把牙齒重新放回口腔裡好了。「斷牙掉在地上可能沾上髒東西,但是家長千萬不要用自來水清洗。」阮文華說,因為斷牙上的牙周膜很可能就這樣被洗掉了。


  二、2-7歲孩子最喜歡吞食異物
  在省兒童醫院胃鏡室裡,一個盒子裡裝滿了硬幣、玩具配件、針頭、鑰匙等小物件。「吞食異物的孩子非常多,從8個月到10多歲都有,但是2-7歲的孩子最多,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各種物品都非常好奇,喜歡用嘴去探究奧秘。」省兒保消化科李中躍副主任醫師說。「作為家長,要收好小物件,特別是尖銳的物品,減少孩子吞食異物的機會。」李中躍說。如果發現孩子吞食了異物,不要嚇唬孩子,也不要試圖通過餵水和食物幫助孩子排便,因為5歲以下的孩子,在吞食了硬幣之類的異物後,一般是無法自行排出體外的,必須送到醫院去,而且在途中要儘量讓孩子保持安靜,因為越哭鬧越易發生意外。


  三、0-6歲兒童最容易被燙傷
  
國家衛生部曾做過一個調查,兒童意外死亡是我國0-14歲兒童死亡的首位原因。而0至6歲兒童發生燒燙傷的比率佔了燒燙傷患者的23﹪,其中以1歲(34.3﹪)為最多,2歲(29.5﹪)居次,3歲(13.7﹪)為第三位。受傷原因以熱液燙傷(46﹪)最多,因洗澡水過熱造成的燙傷則明顯下降。「作為家長,不要讓孩子單獨面對熱湯。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就是在你轉身的瞬間,被燙傷了。」省兒保燒傷整形科趙雄副主任醫生說。家長帶孩子到朋友家做客時,要注意熱容器的擺放位置,以防孩子撞到。「對於燙傷部位,可以迅速用大量乾淨的冷水衝洗,切忌不要盲目使用一些土辦法塗抹傷口。」趙雄舉例,如醬油、大醬、麵粉、香油、小蘇打等,這些做法輕則汙染燙傷創面,重則引起創面化學燒傷,使孩子更加痛苦。


如何教育寶寶遠離意外傷害

  1、必須讓寶寶知道的事項
  應讓寶寶牢記父母的姓名、家庭和幼兒園的地址及家裡和爸爸媽媽的電話;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要電話的打法;讓寶寶知道附近的派出所(報警點)的具體位置等,以備寶寶發生緊急情況時使用。
  2、讓寶寶學會面對陌生人
  讓寶寶學會自我救助的方法,是寶寶獲得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家長可以故事、遊戲等形式,教導寶寶學會應對陌生人。在不得不讓寶寶獨處家中時,家長應仔細叮囑寶寶不給陌生人開門,同時告誡寶寶不要隨便出門,以免走失。如果走失,心裡一定要沉著不慌張,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應就近找警察叔叔尋求幫助。教寶寶遇到緊急情況時,學會大聲呼救。遇到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時,教寶寶簡單的自護辦法,不要亂跑,等待救援。
  3、讓寶寶懂得簡單的減輕傷害的方法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小,不需要過早地對寶寶進行安全教育,平時對寶寶採取過度保護的態度,容易造成寶寶一遇到事情就找爸爸媽媽,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教給寶寶簡單的應對意外傷害的方法,如手指被割傷、流鼻血、被開水燙了時,應怎樣減輕傷害等等。



邯鄲市法制安全教育平臺公眾微信號:fgcxxml,請用掃一掃功能掃描下面二維碼或在添加朋友選項中選擇公眾號輸入fgcxxml

我們的公眾平臺旨在為中小學、幼兒園的家長、老師、學校管理者提供法制平臺,普及安全知識,預防學生在校內外發生安全事故,為孩子們架起守法自護安全的橋梁,同時也希望把法制安全意識普及到每一名家長和老師的心中。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相關焦點

  • 守護兒童安全,遠離意外傷害
    他們缺少對危險的認知,又不願意被束縛,因此老師和家長在引導他們的時候,方式方法很重要。守護兒童安全,遠離意外傷害,家長與老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飲用水:帶著孩子一起燒一壺水。告訴孩子生水不能喝,原因:生水有很多小蟲子,喝了肚子會不舒服,會 生病。告訴孩子燒開的水要遠離,熱水不能直接喝,不能隨意碰,會燙傷,燙傷的疼痛比他摔倒要疼好多好多,會留疤痕,就不漂亮,不帥氣了。用對比的方法讓孩子認識到熱水的危險。家長對於熱水的安放一定要非常注意,保證孩子不會碰到。告訴孩子熱水要放一段時間,變成溫水才可以喝。
  • 家長必讀丨暑期遠離意外傷害的安全攻略在這裡
    危險場所:廚房、餐廳、燒烤攤由於衣著單薄,皮膚暴露較多,加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動作協調性也比較差,一旦父母稍有疏忽,就很容易發生燒燙傷意外。廚房、陽臺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危險場所,燃氣灶、熱水壺、打火機等都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讓孩子遠離熱水瓶和湯鍋,遠離火源。不要把熱的食物或開水放在孩子能觸及的地方,打火機不能放在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
  • 暑期高溫 讓"熊孩子們"遠離4大意外傷害
    目前我國與世界各國一樣,兒童意外傷害已成為0-14歲兒童死亡順位的第一位,致死往往不是最終或唯一結局,大部分患兒成為傷殘人士,這對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導致兒童發生意外傷害最常見的原因有溺水、車禍、自殺、中毒、創傷等。嬰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自我保護意識差,這些特點都無疑使該年齡段的寶貝更容易發生意外傷害。
  • 如何讓兒童遠離家庭意外傷害?
    意外傷害居0~14歲兒童死亡原因首位,每位家長都應熟知一些兒童意外傷害危險因素,並掌握其預防和處理方法。今天小編為您總結了以下注意事項,家長們趕緊收藏起來吧!1. 有兒童的家庭,室內地面最好鋪木地板,如果是水泥地面,最好鋪上地毯;衛生間、廚房的地面應鋪防滑材料。
  • 保護孩子遠離意外傷害,爸爸媽媽千萬不可懈怠
    但對於孩子而言,卻並非如此。別說剪刀、打火機了,哪怕是搖晃的家具、爐子上的水壺、熱水瓶、各類尖銳的物體,都有可能會成為造成兒童意外傷害的「元兇」。意外傷害事故是造成兒童死亡和傷殘的主要原因,而暑假期間更是意外傷害事故的高發時期。確保孩子的身體不受傷害,是作為爸爸媽媽最基本的一項責任,也是一項永遠不會結束的責任。
  • 3招強化孩子安全意識,遠離意外傷害
    孩子的安全,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最近這幾年,國內兒童意外事故發生的頻率呈逐漸增長的態勢。兒童安全一直以來都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應該為之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社會問題的解決不是一朝半日可以完成,但安全意識必須要從小培養,甚至是灌輸。
  • 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我會關心孩子的意外傷害的預防
    據兒科醫院外科統計我國每年有20萬兒童因為意外傷害死亡,佔兒童死亡數量的1/3。其中,溺水、火災、交通、墜樓等原因造成兒童傷害事故急劇上升。看到這些數據,我相信只要是父母都會感到無比擔憂。為了讓孩子的安全,所以我們每一位家長都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意外傷害的預防,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引導我們的孩子去預防一些意外的傷害乃?
  • 預防兒童意外傷害——家長必看
    如我們所知兒童精力旺盛、好奇心超強、又沒有危險意識,一不小心就會受到傷害。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意外傷害是世界各國0 -14 歲兒童死亡的首位原因,每年有90萬左右因此對於家長來說,掌握正確的防護知識,採取積極防護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 梅雨季節,如何遠離「電老虎」,你必須知道的安全出行小常識
    觸電危險眼下6月中旬,江南正是梅雨季節,陰雨連綿,雨量大而密,有些路段積水比較嚴重,這給出行上班,送孩子上學,買菜或是其它外出活動的人們造成的極大的生活不便.但是,季節性的降水是每年必須經歷的時節3,安全出行小常識-雨天不要在變壓器附近逗留變壓器一般是裸露空氣中的,如果漏電,雨水導電.從附近經過時,會加大觸電的風險.
  • 近半意外是兒童單獨在家所致 請讓孩子遠離這些傷害
    特別注意,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意外傷害發生率高於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  張維溪分析,從事體力勞動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往往缺乏安全意識,對預防兒童傷害認識水平相對較差,又因工作繁忙疏於對子女的照顧。因此,預防傷害時應重點對兒童家長進行安全意識宣教,幫助家長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 家長們注意了!兒童節裡,幫孩子遠離意外傷害是最好的禮物
    楚天都市報6月1日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王剛)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在為孩子歡慶節日的同時,如何避免孩子受到意外傷害,也是家長們應該關注的。接到報警,消防員到場後發現,小女孩左手無名指被卡在一輛共享單車鏈條裡,無法取出,奶奶抱著孩子在一旁急哭了。消防員見狀,立即安撫小女孩情緒,利用切割設備將鏈條切斷,小女孩手指被取出。見小女孩手指傷勢較重,隨後,消防員將孩子父親和小女孩緊急送往附近醫院治療,所幸孩子並無大礙。無獨有偶。
  • 意外傷害是兒童首要死因 家長應掌握哪些急救方法
    意外傷害是0~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 專家建議家長掌握相關急救處理方法  中國0~14歲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發生率是美國的2.5倍,韓國的1.5倍。2010 年,廣州市意外傷害監測網絡對47萬餘名7 歲以下兒童的監測數據表明,廣州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率為1.48%。
  • 如何讓寶寶遠離意外傷害?最明智的做法不是說教
    除了疾病和被拐賣,最可怕的要數意外傷害了。觸電、溺水、嗆食以及大大小小的磕磕碰碰,對於一個不知人事的小寶寶來說,危險簡直無處不在。面對這些危險,有些家長選擇不以為意,覺得那是小概率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有些家長如臨大敵,一邊嚴防死守,一邊說教和嚇唬。然而,這都不是最理想的應對辦法。
  • 掌握3個早教小常識,讓孩子愛上學習,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正確的早教培養確實能發掘孩子潛能,對於培養孩子開朗自信的性格也有非常好的作用,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正確早教,並達到更好的早教效果呢?以下就是3個早教小常識,各位家長快來了解,並學習一下吧。1.培養興趣很重要很多家長為了取得很好的早教效果,會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去了解和購買各種早教工具,或是給孩子安排各種早教班,也不管適不適合就亂安排一通,最後孩子和家長都被折騰得不輕,早教效果也是一般般。
  • 寶寶意外溺水,奶奶悔不當初……意外傷害其實很近,家長一定注意
    不幸的是,孩子送醫時已經沒有意識,呼吸脈搏停止,瞳孔散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顯示,每天有2000多名兒童死於非故意或意外傷害,世界各地每年有數以千萬計受傷兒童就醫,往往留下終生殘疾。在中國,每年有超過5萬名兒童因傷害而死亡。意外傷害是中國0-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每3名死亡的兒童中就有1名是意外傷害所導致。
  • 掌握這些技能, 避免孩子意外傷害時手足無措, 家長們必看
    由於孩子天性好動,很容易發生意外,如果不幸發生意外,家長們應該及時做好應急處理,判斷孩子的初步情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孩子病情。1意外窒息1~3個月的嬰兒由於家裡柔軟的衣物、被子、嗆奶等堵著寶寶的口鼻而不能呼吸導致窒息現象。
  • 如何預防兒童被意外傷害?家長要特別留心這幾點
    雖然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只有先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才能實現,否則再美好的願望也會化為烏有。雖說天有不測風雲,意外可能隨時降臨,但我們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仍然需要防護於未然。那麼,面對生活中各種意想不到的意外,到底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儘可能地保護孩子的安全呢?
  • 家長必讀!如何預防兒童意外傷害
    樂童年預防兒童意外傷害0-6歲兒童健康家長指南!特別關注傷害是我國兒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掌握正確的防護知識,採取積極防護措施,傷害是可以預防的。!安全環境提前識別和清除家庭環境中可能傷害孩子的危險因素,管好犬、貓,為孩子營造安全的生活環境。
  • 如何預防嬰幼兒意外發生?家長做好這些安全措施,讓危險遠離寶寶
    有些家長,常因不經意的一個疏忽,讓孩子發生意外。近日,就是因為這個色彩鮮豔,形似果凍的洗衣凝珠,廣東一位兩歲的孩子誤當成是糖果吃了。孩子食用以後,發生呼吸困難,神志模糊,經過了全力搶救後,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
  • 幼兒園育兒小常識15篇
    尤其到了春季,病毒活躍,若不想感染疾病,發生大流行,必須要多加注意,讓小孩養成良好習慣,經常鍛鍊身體,全方位攝取營養,做好保暖工作,保證睡眠充足。等身體養好了,疾病自然遠離小孩。作為家長和教師,必須明白孩子的行為習慣都是後天學習構成的,成人以身作則示範表現好的行為,孩子學會不良行為的機率會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現不良行為矯正起來也較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