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只有先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才能實現,否則再美好的願望也會化為烏有。
雖說天有不測風雲,意外可能隨時降臨,但我們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仍然需要防護於未然。那麼,面對生活中各種意想不到的意外,到底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儘可能地保護孩子的安全呢?
1.使用安全座椅
雖然在歐美大多數國家,兒童使用安全座椅出行,已經被納入法律範圍。但在中國,依然有很多家長沒有重視這個問題。
建議從嬰兒時期,就給寶寶使用安全座椅,直到他們能獨立使用安全帶。只有把他們安全地固定在安全帶中,才能避免意外發生時給他們最大保護。
2.避免使用過期嬰兒用品
很多家總覺得,只有服用了過期的奶粉、輔食、營養品等入口食物,才會給寶寶造成一定的傷害。其實除了食物之外,像過期的洗護用品、以及不牢靠的安全座椅、嬰兒車等用品,也會傷害到寶寶。
3.保持睡眠區安全
如果家長或者保姆不在旁邊,不要把玩具或者紙尿褲等物品放在床上。嬰幼兒都比較好動,這些物體會增加他們窒息的風險。
4.將有毒化學物品鎖好
父母要告訴孩子家裡有什麼化學物品,以及它們和食物、以及毒藥之間的區別,禁止孩子去碰觸。此外,家長也要把有毒性的化學物品放在兒童無法觸及的地方。
5.運動時避免身上有配件
當孩子們在操場上時,家長要把他們身上的配件取下來。比如圍巾,錢包,項鍊和衣服的束帶等。不管在操場還是公園,最好讓讓5歲以下的寶寶遠離較大的兒童,避免被撞倒。
6.遊泳時藉助遊泳圈
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很多家長都會帶他們去學遊泳。不過,每個孩子的水性不同,家長要確保孩子在水中的安全。初次下水的時候,最好能藉助遊泳圈來緩解恐懼。
7.確保騎行安全
春秋季節,很多孩子都喜歡騎上心愛的單車出去玩。其實不管是騎自行車還是玩滑板,家長除了要確保器具安全之外,還應該給他們佩戴合適的頭盔和護膝。
8.被欺負要及時告訴家長
很多內向或者個子矮的孩子,在幼兒園總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家長有責任告訴孩子,如果在外面被別的孩子欺負,不要毫無顧忌的反擊,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和父母。
9.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鑑於總有孩子被拐的新聞,家長除了要做好看護工作之外,也要叮囑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同時還要記住,不要隨便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更不能帶陌生人回家。
10.吃飯要細嚼慢咽
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吞咽能力還沒發育完善,父母每次給寶寶的食物,要儘量大塊,讓寶寶慢慢啃咬。避免給孩子花生米、黃豆粒等小顆粒食物,以防嗆到氣管。
當然,孩子大一點的話吃東西也要細嚼慢咽,這不但有助於消化,還能防止窒息的可能。
11.劇烈運動之前要熱身
都知道加強運動,有助於強身健體。不過不同的運動,需要不同的預防措施。所以帶孩子做某種運動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這些運動的保護措施,比如先教孩子熱身和伸展運動。
12.教孩子遵守交通規則
每次帶寶寶出門,除了告訴他們過馬路要注意安全之外,還應告訴他們如何遵守交通規則。比如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的口訣,堅決不闖紅燈。
13.遠離可能會燙傷的環境
其實燙傷這種意外,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建議家長讓寶寶遠離家裡的熱水、滾燙的熱飯熱水等,讓寶寶遠離可能會發生燙傷的環境。如果不慎燙傷,第一時間用冷水衝,使其降溫。
14.學會心肺復甦方法
學會心肺復甦術,在關鍵的時刻可以救命。如果孩子突然急性病症,在救護車還沒到來的時候,家長可以使用心肺復甦術救急。
生活中的意外很多,有專家統計大概具有280多種,其中慘痛的教訓讓父母措手不及。我們除了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之外,還要教他們學會如何保護自己,關鍵時候學會逃生和現場救急的方法。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