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莫 迪
12月3日,全國先進工作者伍勤忠從北京受獎回到熟悉的鄉村。
作為天等縣都康鄉把孔村第一書記,為了踐行「村民一天不脫貧絕不回南寧」的承諾,他選擇連任,並發動村民種植2000畝富硒水稻,每畝增收1600多元。
「十三五」以來,在廣西,現代特色農業從越來越多的「把孔村」破局,並嶄露頭角。
廣西是全國農業大省區,生態優勢明顯。圍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作出的「紮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出一大批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
愛上一碗粉,戀上一朵花。柳州螺螄粉、橫縣茉莉花成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的典範。
規模化、優質化、品牌化,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漸入佳境。
特優區全國第一
永福羅漢果、百色芒果,與這些耳熟能詳的地方特色農產品相伴還有一個更專業的名稱——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截至目前,廣西已創建18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數量位列全國第一。
與優勢區相呼應的是產業集群。
今年6月,全國批准建設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廣西三黃雞產業集群」「廣西羅漢果產業集群」上榜。
「十三五」以來,我區圍繞農業優勢主導產業,在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致力提升打造一批結構合理、鏈條完整、聚集度高、競爭力強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永福縣不僅是羅漢果原產地,還是我國最大的羅漢果生產出口基地,產量佔全國的90%。
目前,全世界70%的羅漢果均產自永福縣及周邊原產地域保護區域,羅漢果原果及其製品遠銷日本、美國、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永福縣成為世界著名的「羅漢果之鄉」。
值得一提的是,永福羅漢果特色小鎮依託羅漢果產業為主導,建成集羅漢果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區。這裡基礎建設完善,產業特色鮮明,規劃園區和項目星羅棋布,包括了羅漢果育苗、種植、加工、研發、銷售(電商)、體驗、休閒飲食等綜合配套產業。
燎原之勢來自星星之火。我區以創建示範區(園、點)為抓手助推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目前, 13851個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點)獲認定,其中自治區級核心示範區339個,初步打造形成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等千億元級產業,蠶桑、中藥材、優質家禽等500億元級產業。
花兒為啥這麼香
全球10朵茉莉花,6朵來自廣西橫縣。
從推廣種植到產業化生產,一朵小小的茉莉花,開出了一個百億元的大產業,綻放出了一個國家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2020年,橫縣茉莉花、橫縣茉莉花茶綜合品牌價值達206.85億元,連續成為廣西最具價值的農產品品牌之一。
目前,橫縣茉莉花種植面積約12萬畝,有花農約33萬人,年產茉莉鮮花達9.5萬噸,有130多家花茶企業,年產茉莉花茶約7.8萬噸。
「成鏈、成片,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橫縣茉莉花產業體現了現代特色農業的特徵。」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負責人受訪時表示。
圍繞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橫縣已形成「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遊、用品、餐飲、藥用、體育、康養」「1+9」產業集群。
而在柳州,一碗粉的傳奇正在延續。
作為螺螄粉起源地、率先生產袋裝螺螄粉的城區,柳南區堅持對這一產業進行創新和探索。2019年12月,柳南區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從綠色、生態、安全的螺螄粉原材料種植養殖業,到袋裝螺螄粉生產及米粉、酸筍等螺螄粉原材料深加工業,延伸至物流配送、農業休閒觀光、工業旅遊等,產業園有力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全產業鏈業態全面形成。
如今,山上是竹海,地上有豆角,田裡有稻螺,整個柳州的相關園區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已建成螺螄粉原材料種養示範基地14個,
帶動原料基地農戶20餘萬人,農產品加工企業44家。以螺螄粉產業為主導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預計今年總產值達64.7億元,糧食、蔬菜加工16萬噸,日產袋裝螺螄粉100萬袋,創造了地方特色食品銷售的奇蹟。
走進螺螄粉產業園,一陣陣螺螄粉獨特的味道撲鼻而來,工人們正在將一箱箱螺螄粉裝上物流車。
如今,柳州螺螄粉從名不見經傳的街頭小吃迅速成長為全球「網紅」。
品牌化,讓廣西現代特色農業越走越遠。
「廣西好嘢」多起來
有一個詞,首次出現在2020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它叫「廣西好嘢」。這是廣西農業品牌總體形象標識,由廣西青山綠水、富硒資源、花山巖畫及優質農作物元素組成,囊括了廣西一系列高端農產品品牌。
近年來,廣西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積極推動農業由增產轉向提質,促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截至目前,全區累計發布「廣西好嘢」農業品牌285個,品牌總價值超過2500億元。同時打造「圳品」精品品牌,共有11家企業的28個產品獲評「圳品」。
為了將「廣西好嘢」更好地推向市場,我區今年實施「桂品出鄉」,推動桂茶、桂酒、桂果、桂菜、米粉等「桂字號」品牌行銷全國。
這一行動鋪實了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的底色。
去年初,自治區出臺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著力頂層設計,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隨後成立自治區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指揮部,由政府分管領導任指揮長,指揮部辦公室設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由其牽頭抓落實。
「『十四五』期間,將構建『村有龍頭企業帶動、鄉有主導產業支撐、縣有加工區集聚、市有優勢集群引領』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廳長劉俊表示。
圍繞規模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廣西加快推動全產業鏈、三產融合發展。推進創建300個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形成一批千百億元產值以上、排名全國第一或前列的優勢產業集群;每年打造一批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自治區級產業強鎮。
「廣西好嘢」越來越多,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