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2日 08:46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莫 迪 編輯:徐世傑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莫 迪
1月1日,黃革遭遇了幸福的「煩惱」。
原本計劃帶著家人到龍谷灣恐龍公園遊玩,但訂貨電話不斷,脫不開身。
黃革賣的是大米,25公斤售價200元,不便宜但暢銷。
黃革是扶綏縣雷達現代農業合作聯社總經理。去年,合作聯社把1100多畝的低洼甘蔗地進行提質升級,把旱地變成水田,結果是「稻因魚而優,魚因稻而貴,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當前,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已成為鄉村振興重要標誌之一。老土地生新金,現代特色農業賦能鄉村振興可觸可摸。
「十三五」期間,我區以創建示範區(園、點)為抓手助推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目前,13851個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點)獲認定,初步打造形成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等千億元級產業,蠶桑、中藥材、優質家禽等五百億元級產業。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持續推進產業扶貧,無疑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可持續之計。
柳州螺螄粉從名不見經傳的街頭小吃成為全球「網紅」後,螺螄、酸筍、酸豆角、木耳、腐竹等主要配料的需求量急劇增加。
2019年,柳州螺螄粉原料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落戶」魚峰區白沙鎮王眉村和大電村,正式推廣「稻螺+稻豆+椒豆」的周年生態種養模式。一年時間,基地帶動農戶3000多戶,貧困戶450多戶發展螺螄粉原料生產。2019年,基地貧困戶全部脫貧,人均年增收超過9000元。
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特色種養邁步小康。數據顯示,產業扶貧挑起了全區脫貧攻堅的大梁。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區縣級「5+2」特色產業覆蓋了118.23萬戶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覆蓋率96.36%。
近年來,廣西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積極推動農業由增產轉向提質,促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截至目前,累計發布「廣西好嘢」農業品牌285個,品牌總價值超過2500億元。同時打造「圳品」精品品牌,共有11家企業的28個產品獲評「圳品」。
「『十四五』期間,將構建『村有龍頭企業帶動、鄉有主導產業支撐、縣有加工區集聚、市有優勢集群引領』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廳長劉俊表示。
此外,廣西著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形成一批千百億元產值以上、排名全國第一或前列的優勢產業集群。
地還是那塊地,新故事卻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