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班上有一個同學哭了,哭得很傷心,但是當我問題為什麼哭時他一句話也不說,僵持了10分鐘還是一個字也不說。下課後我和他的媽媽取得聯繫,他的媽媽說:他從來不和我們溝通,遇到什麼事都不和我們說,每一次在家裡哭和生氣我們問他他都不和我們說,就自己生悶氣。
一聽我知道這個孩子不願意和家長交流,這個點如果不注意的話,以後他遇到什麼大事情時他也會一個人憋著,長時間後不但對於身心有很大的傷害,也會導致他的性格孤僻,甚至以後會有更為嚴重的情況出現,比如:想不通就輕生等,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主動溝通這個點。溝通不僅僅是遇到困難了溝通,而是開心的和不開心的都和家長分享溝通。
一、孩子不願主動和家長溝通的原因。
孩子不知道怎麼和家長溝通,也不知道該溝通什麼。我的一個朋友性格特別的火爆,每一次和孩子說話都很大聲,甚至在吼孩子,所以她的孩子不敢也不知道怎麼和媽媽溝通,直接就不溝通了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過程中角色沒有定位好。我們有時會自然而然的按照"我是大人,你是小孩。
你的聽我的"的思維或者角色和孩子溝通所以經常會說"我說的就是對的","你還小","等你長大"等等。這樣給不到孩子尊重感,孩子也沒有存在感和認可感。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不尊重你,感覺要高人一等的和你溝通,你願意嗎?顯然我們是不願意的,男孩子也是一樣的。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特別是孩子,很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我們有時會按照"我希望你這麼做","我覺得你應該這麼做"等的口吻命令孩子,甚至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如果孩子不去做那就呵斥,罵孩子,吼孩子等,這樣會讓孩子害怕,反感,從而拒絕和家長溝通。
和孩子交流時很不認真,我的姐夫就是這樣的,當和孩子溝通時總覺得他是小孩子,所以不重視也不認真,如果一個人和我溝通時不認真,慢慢的我也不會和他交流了,每一個人都值得被認真對待,特別是孩子。
話題只關於"學習",其實孩子每一天在學校幾乎每一天都在討論作業,做題,學習,考試……我現在帶三年級的學生,才三年級,他們的作業就非常多,幾乎從早到晚都是學習,作業,考試,成績,所以如果回到家爸爸媽媽還是只談學習,可想而知孩子是不會願意交流的。
二、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分享和溝通能力。
孩子不知道和我們溝通什麼,或者不知道怎麼溝通時,我們大人就可以主動一步,主動和孩子交流,並且告訴孩子"你有什麼問題也可以這樣和我交流哦",慢慢的培養孩子的主動溝通。
轉換我們的角色,當我們和孩子溝通時,把我們的角色放到和孩子平等,我們就像是朋友一樣的談心,甚至我們都可以適當的裝傻,裝小孩,有句話說"父母就是最好的演員",為了給到孩子更好的成長,我們願意轉換任何的角色。
不要提出無理的要求,在我們要求孩子去做什麼事情時可以先思考:這要求合理嗎?或者我提要求的方式合理嗎?孩子願意接受嗎?怎樣讓孩子更好的接受。一定要認真和孩子交流,給到孩子足夠的存在感,認可感。
我們大人越認真,孩子就會越愛和我們交流,還會慢慢的在交流過程中蹦發一些奇思妙想,增加我們互相的了解。增加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話題,回到家聊聊家常,聊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者我們不要只純交流,我們也可以邊玩遊戲,邊吃零食,邊看電視邊交流,輕鬆的交流環境會促進交流。
總結:育兒真的可以讓我們成長,反思自己哪裡做對了,哪裡做的不合理,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人無完人,我們做不到完美,但是我們可以以學習者的心態去接受,去學習,去改正,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