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強調和孩子溝通的重要性,還是有很多家長不懂得怎麼溝通

2020-10-05 大眼睛媽咪

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永遠能找得到富裕的時間。學會做時間的主人,將會使你受益無窮。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比對孩子身體的關心更為重要,孩子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戰未來,走向成功。


學會協調自己的業餘時間,和孩子有效溝通

相信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提到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溝通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一直在談和孩子有效的溝通,那麼具體怎麼溝通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沒有做到。

和孩子做到有效的溝通,不僅僅是和孩子進行說話。那麼您僅僅和孩子進行說話,只是做到了單純交流,而沒有做到溝通。孩子和家長的很多矛盾其實都緣於無法正確的有效溝通。只有做到家長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讓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準確判斷孩子的需求和孩子的心理發展。

家長和孩子做到溝通,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那麼我想問的是,你們都做到有效的溝通了嗎?有效的溝通,是孩子主動和你們分享他自己的事情,並願意主動和家人進行交流。這種溝通是非強制性的。

但是很多家長因為生活工作的忙碌,疏於和孩子的溝通和交流。甚至有的給孩子請了保姆,給孩子買最好的玩具,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總覺得給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物質條件,好像就給了孩子自己的一切。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給了孩子好的物質生活,並非就是給了孩子一切


【案例】:

小玉的爸爸媽媽是典型的工作狂。在小玉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為了工作把小玉送到鄉下的奶奶家。為了給小玉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小玉的爸爸媽媽甚至努力買了當地最好的學區房。但是因為工作長期的忙碌,小玉的爸爸媽媽很少主動去看小玉。在小玉成長的童年過程中,在小玉的印象裡,爸爸媽媽很少出現在小玉的面前。很多時候,小玉都是通過夢裡夢見爸爸媽媽的樣子,甚至有些都模糊了。

孩子缺少父母的見面,會讓孩子對父母有陌生感


在成長中,其他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的疼愛。但是小玉有心事了,不知道和誰說。慢慢的,小玉也開始把自己封閉起來。因為和奶奶的年齡差別,和奶奶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差別太大。小玉和奶奶也是無法溝通的。

慢慢的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了小玉孤僻的性格。等小玉長大了,通過爸爸媽媽這麼多年的努力,家裡條件也過的好了起來。但是當小玉的爸爸媽媽想和小玉交流的時候,發現小玉對爸爸媽媽的態度總是不屑一顧,有的時候爸爸媽媽給小玉說話,甚至小玉只是敷衍一下。

孩子的性格會在成長的經歷中發生變化


這時候,小玉的爸爸媽媽真的非常後悔。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而這一次,父母卻缺席了。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打擊。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更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認可。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就少不了和家人的溝通。

相信像小玉的這種情況,其他家長也有犯過。總覺得給孩子提供了好的物質條件。就是把所有好的一切都給了孩子。其實您錯了,孩子的成長需要更多的情感輸入。您給孩子的只是物質條件,那麼物質條件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必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更多的是父母的關心和關愛


對於孩子的溝通交流,我們一直在喊口號,要和孩子交流,要和孩子溝通。那麼又有幾個家長真正的做到和孩子的有效溝通呢?

平時在生活中,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做到和孩子的有效溝通呢?有以下建議。

1、放下家長的姿態,和孩子平等交流

如果你想真正的了解孩子,想真正的懂得孩子內心。首先,您應該做到放下您的家長姿態。和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只有您讓孩子感覺到平等,讓孩子感覺他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權利和意向。才能在平等的對話中讓孩子感覺到輕鬆的氣氛,這樣才能讓孩子把自己的心事自然的說出來。

要學會放下家長的姿態,和孩子平等交流


有的家長有高高在上的姿態,在說話的時候也不考慮孩子的性格和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好像噼裡譁啦說一頓,其實那只是您單方面在說話,並沒有做到真正的溝通。

所以,如果想做到真正的溝通,首先你要放下您高高在上的家長姿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平等的地位。

2、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和朋友之間是無話不談,無話不說的。如果您真的想了解自己的孩子,請您和孩子進行真心交換。和孩子做朋友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和方式。

和孩子做朋友,是了解孩子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在生活中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多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這樣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您的關心和溫暖。很多事情即使您不問,孩子也會主動說出來。

3、替孩子保守秘密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這個秘密可能是只有您和孩子之間知道的,或者是只有孩子自己才有的秘密。不管是這個秘密孩子講述了給您還是孩子自己內心保守您無意間發現的。都請您,要替孩子保守這個秘密。

家長要學會替孩子保守秘密,增加您和孩子是信任感


替孩子保守秘密的過程,不僅能增加您和孩子的親密度。同時也讓孩子更加的信任你。得到孩子的信任,那麼孩子的心事也會和您說。只有這樣,您才能在生活中和孩子做到有效的溝通。

4、與時俱進,不做代溝父母

生活中的家長也要與時俱進,不要老是拿著自己的老一套對孩子進行說教。要研究孩子喜歡的東西,孩子喜歡的事物。並且要努力了解當下最流行,孩子最喜歡要了解的東西。如果孩子剛對一件事情有了一種愛好,或者是喜歡。當孩子想要了解時,您什麼都會了。您可以藉助您擁有的知識對孩子進行講述,或者和孩子進行交流。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對您有所崇拜。

家長要與時俱進,才能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只有家長做到與時俱進,才能和孩子在溝通中減少更多的代溝,才能讓孩子在生活中真正的信任您。這樣也能和孩子更有效的進行溝通。

5、關心孩子的心情

孩子的心情變化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會比較敏感。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起居和物質生活,我們要時刻關心孩子的心情。孩子的心情變化,體驗的是孩子內心的世界。那麼只有走進孩子的心裡,孩子才能對您無所防備的把心事說出來。

關心孩子的心情變化,會增加親密度,讓孩子對您說出心裡話


★總之,家長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想真正的關心孩子,那麼請您就和孩子做到有效的溝通吧。只有在溝通的過程中,您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

【溫暖寄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說要關心孩子,那麼我們就不要一直喊口號了。我們真正的行動起來,和孩子做到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真正的快樂。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你們和孩子平時都是怎麼溝通和交流的呢?孩子會把心事主動說給你們聽嗎?歡迎討論。

大家好,我是大眼睛媽咪。

文章是原創性文章,歡迎您的分享,喜歡記得點關注哦!願在育兒的路上伴您左右,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溝通交流對家長和孩子的重要性
    溝通交流對家長和孩子的重要性。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和孩子養成良好的溝通交流的好習慣。這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我來說說,我和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在孩子出生以後,我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玩耍,和孩子多說話、多聊天。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在這期間,我和孩子有聊不完的話題,說不完的話。
  • 和孩子溝通太難?家長可學學「PAC理論」,警惕溝通心態失衡現象
    話音剛落,孩子就有點生氣地說:"我知道了,你不要總是嘮叨我。"媽媽語重心長地告訴他:"這是在提醒你,提醒幾句都不行了?"孩子馬上拿起手機直奔房間,不聽媽媽說的其他話。第二天媽媽發現兒子還是沒做完作業,似乎就是一種無聲的抗議,還嘆息一句:"和他溝通越來越難了!"本來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最終卻落得溝通困難的結局。
  •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雖然很多為人父母者都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但是如何真正有效地去和孩子溝通,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日常和孩子溝通時,許多家長會不自覺地走進以下幾種誤區:誤區一:多說教,少傾聽。許多家長和孩子交談時,只顧自己「暢所欲言」,覺得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值一提或是小題大做。
  • 和孩子溝通無效,那是因為溝通有障礙,金喇叭建議家長這樣溝通
    在教育中,起著絕對作用的因素少不了溝通,溝通是橋梁,這座橋梁搭建的不僅僅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感聯繫,更是在為孩子的美好前程鋪路,家長們並非不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但總是苦惱於&34;或是&34;問題,這也導致和孩子的每一次溝通都未能達到如意效果。
  • 孩子不想溝通?家長跟孩子無效溝通,多數是「自我辯護」的心理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共同話題也變得越來越少。很多時候父母向孩子講道理,孩子總是不當一回事。父母如果嚴厲一些去談話,反而容易讓孩子的情緒更加激動。於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總是以失敗告終。為什麼父母和孩子溝通總是無效的1.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溝通是以尊重為前提的,很多時候,父母都自以為是的覺得孩子年紀還小,什麼都不懂。
  • 孩子叛逆不聽勸,家長需要懂得溝通,三個方法或許可以一試
    有不少的家長都發現,在孩子做錯事時自己選擇批評,孩子很明顯有一種牴觸情緒,甚至有時候還會和自己頂嘴。其實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如此才能夠讓孩子慢慢的走向一條正道,再來看一下相關的案例。1.相關案例的介紹有一個4歲多的小男孩,平時很喜歡玩具,比如汽車,奧特曼或者變形金剛等等,每天都會拿玩具玩上整整一天。老人看到孩子如此喜歡玩具,也同樣樂不思蜀,從來都不會覺得心疼,總是會買來一大堆。
  • 家長和孩子溝通難?運用"溝通視窗":讓娃主動放大"公開象限"
    一:溝通的重要性1、了解雙方想法想要讓一個人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密,感情變得深厚,首先就要懂得去了解對方的想法雙方之間都對對方的想法進行了解以及理解,從而去體諒對方。3、減少一些誤解父母和孩子之間之所以會有過多的矛盾以及誤解,其實根本原因是因為父母和孩子沒能夠去進行很好的溝通以及交流,從而雙方都不理解對方,都沒有去真實的感受對方的情緒以及感受,從而導致雙方之間有或多或少的誤解,而沒能夠去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去解開誤解,使得雙方之間的誤解會越來越深,從而累積成一個大矛盾。
  • 「溝通」能直達孩子內心,如何溝通,家長都了解嗎?
    家長不會控制情緒和媽媽逛街的時候總是因為意見不合而爭吵,媽媽覺得這件衣服適合孩子,可孩子嫌棄太老了,就和媽媽說她不喜歡。這時候的媽媽就發脾氣:「哪裡不好看了?我給你錢買衣服,你還覺得醜,有的穿就不錯了。」
  • 孩子不聽話?家長應理性對待,善於溝通發現問題所在
    前言家長總覺得聽話就是壞孩子,但其實不聽話和壞孩子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希望家長可以理性並且謹慎的看待孩子的行為。所以才會對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有誤解,覺得他們是壞孩子。說到底,只是他們對於家長的要求或者管理有不同意見,無法做到言聽計從罷了。不聽話孩子背後的優勢所謂的不聽話,只能說明孩子此刻已經有了獨立意識,他們想要得到大人的肯定。
  • 溝通是教育的最好方法,但前提是懂得尊重,家長不要太自我
    前言: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懂得什麼叫做溝通,很多人都知道教育孩子一定要和孩子好好溝通,一味的指責和謾罵孩子,往往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而且有可能還會讓孩子和家長反目成仇。本來我們教育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把孩子往反方向推,那你知道溝通是教育的最好的方法,但你知道嗎?
  • 為何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
    本報記者 趙越 「我也想和孩子好好溝通,可他總是不理我,我不知道怎麼做才好。」前不久,西寧市民黃女士向記者訴苦:自己15歲的兒子特別不聽話,黃女士想要和他好好交流一下或者談談心,可他就是不願意。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呢?
  • 家長和孩子聊天總是吹鬍子瞪眼,作為家長你會正確的和孩子溝通嗎
    有些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簡直可以用水深火熱來形容,有的家長和孩子之間基本零溝通,沒有什麼交流,要麼就是家長和孩子好不容易坐下來溝通一次,可是說不了三句話準談崩,結果肯定是不歡而散。其實有些時候真的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存在問題。
  • 跟孩子溝通有障礙,父母懂得「同等交流」,孩子才願意吐露心聲
    現在有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家長眼中,孩子就是不聽話不懂事,於是就會運用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也正是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和孩子正確的溝通,才導致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尷尬。
  • 孩子愛頂嘴不聽話?家長要改變溝通方式了,試用「我信息」表達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總是調皮不聽話,家長一說不樂意還頂嘴,有時家長真的被孩子氣到話都說不出來,家長總說"不知道說過你多少次了,怎麼就是記不住呢,氣死我了"。 有些家長就可能會問了,為什麼孩子總是把家長說的話當做耳邊風,多次強調卻總是沒有作用?
  • 父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和教育,孩子更容易與人相處
    有不少的家長由於工作忙,忽視了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還有的家長認為:家長的觀點,孩子必須無條件接受。這樣,時間長了,在感情上孩子和家長就疏遠了。所以家長必須與孩子溝通,使孩子理解父母的愛,孩子才能接受父母的指導。2、不要總是批評、指責、抱怨。
  • 溝通的重要性及有效溝通的途徑
    從而使工作流程簡單便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同樣的一個團隊的成長也需要有自己的團體精神和團隊文化支撐,而溝通則是創造和提升他們的有力工具。一個群體的成員只有通過了溝通大家才會走到一起,才會互相認可,進而才會形成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願望目標,從而才會出現團隊。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交到朋友?懂得與人溝通,長大後才會更有前途
    有次見到小趙家的孩子在公園裡,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走過去說,你喜歡玩,用沙子堆沙堡的遊戲嗎?小女孩點點頭,小趙家的孩子,上來就拉著小女孩的手,說走,我們一起用的我的小桶和鏟子來堆沙堡吧。小趙家的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總是率先找到話題,主動的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玩一個遊戲。小趙家孩子的溝通能力,就連我們幾位家長都很佩服。
  • 除了學習就沒話和孩子聊?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懂得與孩子溝通
    我家孩子,根本不跟我們說話,放學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跟他說不上兩句他就炸毛,根本不給我們交流的機會。唉! 據統計,中國現在有半數家長無法與孩子順利溝通。這是家長們心中揮之不去的痛。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家長的錯?其實,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對有問題的父母。父母應該反思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一、為什麼溝通困難? 很多父母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一旦遇到什麼事情,都願意和父母說。
  • 孩子越來越叛逆?家長要懂得親子溝通的藝術,試試「五指大法」
    關於孩子叛逆不聽話,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有說不完的話,"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要看電視,不給看電視就不吃飯","只要去超市必定要買糖,不給買就賴著不走,甚至在地上打滾","讓他不要做的事他偏偏去做,可是提醒他應該做的事卻又總是遺忘"……家長們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數落起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
  • 家長: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我溝通?
    可以說在許多家長看來他們就是自己的未來是自己生命的延續。那麼,在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中,你忽略了什麼呢?溝通的前提在於「共情」,只有當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雙方處於同一頻道上時,溝通才能順暢進行。那麼,何謂「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