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在看正文前我想先跟大家提醒幾點:
1. 在看各種經驗貼的時候,不要盲目跟從,包括我這篇,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學習資料和制定學習計劃。
2. 我下面提到的所有資料、公眾號等,僅是分享我用過的,我跟他們沒有任何利益關係,不要因為我用了就去買,要看自己適不適合。
3. 我下面所說的所有言論,包括對真題出題趨勢的判斷、我個人的建議等,皆為一家之言,請大家務必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我說啥就信啥。
4. 這篇文章字數有一萬二,大家做個心理準備,可能拉很久都拉不到底。下面我放了目錄,大家可以挑自己需要的部分看就好了。
5. 需要CAT2010-2020計算機+英漢互譯真題的,關注這個微信公眾號「月見廿一」,後臺發送「真題」哈,免費分享~
一、專業介紹
二、考情分析
三、個人情況
四、初試經驗
計算機應用基礎
英漢互譯
英語一
政治
五、Anki使用技巧
六、複習Tips
七、寫在最後
在分享初試經驗之前,鑑於大家對於這個專業可能只是知道一個名字,我想先介紹一下這個專業會學習的內容、就業方向和分析一下考情。
CAT(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即計算機輔助翻譯,2007年開設在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的數字藝術與技術傳播系下,學院是在大興區,不在本部。考這個專業的學生的背景有技術類專業、語言類專業,也有其他專業的。
全國僅有北大開設這個專業,考研考試科目也跟計算機或者翻譯專業不一樣。選擇這條路就是走了一條獨木橋,失敗了也無法調劑,大家選擇這個專業要慎重。
學院官網對CAT所在語言信息工程系(包括CAT和自然語言處理)比較官方的介紹是:
主要研究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的方法、技術和工具。重點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計算語言學專業基礎,兼具語言文化和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以及高級雙語應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先進的翻譯方法、翻譯工具和資源從事科技翻譯、技術文檔寫作、本地化與國際化服務工作,使其成為適應現代語言服務業和技術發展要求,既掌握語言文化又掌握信息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從往屆學姐那裡了解到,CAT的課程主要分三個方向.
一是計算機,包括計算機基礎,python編程,機器學習等。
二是技術文檔/本地化翻譯,主要是高志軍老師負責這塊,可以關注下高志軍老師微博@高志軍_PKU。
三是翻譯,李博婷老師為主。
華文慕課上還有俞敬松老師開設的慕課《計算機輔助翻譯原理與實踐》,有空的可以看下目錄,大概了解下計算機輔助翻譯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識。初試不會考裡面的內容,考完複試可以刷一下這個課程,據說研究生開學俞老師也會讓看的。連結如下:
http://www.chinesemooc.org/mooc/4398
除了CAT開設的課程,還可以選修軟微其它專業開設的課程,軟微開設的全部課程可以在 北大官網--教育教學--課程設置 裡看到。據觀察,01718開頭的是CAT開設的。下面附上網址:
https://www.pku.edu.cn/classes.html?code=yj_00017
CAT的畢業生主要有三個去向,技術類(產品經理為主)、翻譯、技術文檔寫作(技術傳播工程師),當然還有讀博、高校當計算機輔助翻譯老師、公務員等,具體哪一行看個人了。
這個數據我在網上找的,2009-2017年的分數線我不太清楚,2018-2020的分數線是正確的。
CAT初試分數是有天花板的,總分500但是10年以來初試超過400分的屈指可數,19年最高分395,2020年最高分397。
兩門專業課任意一科達到130分以上都是很難的,往年經常128、129最高,偶爾會有人某一科130+,近幾年上岸的分數大部分專業課分數集中在110+。
2020年分數線劃到了370,這意味著CAT的競爭激烈程度已經不亞於MTI或者MA了。
往年CAT一般招30個人左右,隨著越來越多人知道CAT,2018和2019開始有人保研進CAT,導致統考名額減少。
往年北大都會公布大榜,即公布所有考研初試的成績,今年沒有,有人問了招生辦的老師今年考CAT的人數,得到的回覆是200多。
2020年CAT招生人數減少到了25個,保研人數9個,導致統考名額嚴重減少,只有16個。
往後保研人數只會越來越多,統考名額越來越少,CAT已經不是能進北大的捷徑了。請結合自己的能力、優勢、未來發展決定要不要選擇這個專業。
我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本科廣外英專,方向是英語(語言學),專八飄過,英語水平不是很厲害的那種。本科發現自己對計算機很感興趣,選修了《網絡與多媒體運用》、《動態網頁設計》兩門課程,對計算機網絡有一點點了解,除此之外計算機也算是小白從頭學的。
我選擇這個專業是綜合考慮了我個人的優勢、興趣和未來想從事的職業。如果我去考純英語相關的專業,我並沒有很大的優勢,而且很難考到一個很好的學校,而我自己需要一個更好的平臺。我跟大多數英專的區別就是對計算機比較感興趣,而且也可以學得相對好。
我在學校上課的時候,我們老師有提過計算機輔助這個概念,我覺得很適合我。大三下開學找考研專業的時候在考研論壇搜計算機輔助,搜到了這個專業,考量了這個專業要考的科目和難度後就決定考了。
我個人比較建議英語水平較好,對計算機感興趣,以後有意向從事CAT對口的職業的同學選擇這個專業,而不是因為自己英語不好,想轉工科但是又不想考數學,或者想學筆譯但是不想考二外。隨著二戰的人數增多,CAT知名度越來越大,現在CAT考研競爭力很大,如果英語和計算機都不能學得很好的話,陪跑的可能性很大。
我2019年一戰計算機掛了,今年是二戰。今年的分數是政治60,英語一84,英漢互譯111,計算機128,總分383。因為一戰計算機沒考好,二戰下了很大功夫,今年計算機這門課是考了第二名。我計算機複習的可取之處是最多的,其他的大家隨便看看就好哈哈哈。
如果也有猶豫要不要二戰的同學,建議大家總結一下自己為什麼沒考好?二戰能不能克服這些?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CAT?自己以後想做什麼職業?如果這些沒想清楚,考研目標不明確,考研過程中很容易崩潰的。
我二戰複習時間是5月-12月,5月-9月邊全職工作邊複習,9月中辭職全力複習。我下面會講一下各科的考試內容規律、自己的備考經驗、用過的資料、踩過的坑等。我用的這些資料也未必是最好的。由於每個人的水平和可支配的複習時間也不一樣,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複習資料好制定自己的複習計劃。
9:00-11:45:翻譯
12:30-13:10:政治
14:00-17:30:計算機
18:00-18:50:政治
19:00-20:30:背誦(英漢互譯+計算機)
20:30-23:00:計算機
這個時間線是9月中到12月初的,後期就沒有按照這個了,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背誦、模擬考試和臨時抱佛腳研究了英語一。
建議大家考前一定要留出時間來模擬考試,感受一下考試的氛圍,才不至於考場上手忙腳亂。我自己是政治和英語一模擬了一次,兩門專業課都模擬了兩次。
計算機應用基礎16年起都是只有問答題,沒有選擇或填空題。16、17年都是選做,18年必做,19年選做,20年必做。21年的是怎樣,不得而知。
計算機考的是文科計算機,更注重你對知識的了解和應用,而不是具體的實現,所以其實英專計算機也能考得很好的,英專生不用太過焦慮。
計算機題目的特點是很靈活、跟生活息息相關,這個大家看看真題就能感受到了。
2020年的真題是我考完回憶的,我考試的時候差不多對每個考點都有研究,所以題目記得很全,還原率有90%吧,是所有年份裡還原率最高的了。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謝柏青 北京大學出版社(官方指定教材)
《計算機文化》(原書第15版)呂雲翔 傅爾也 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聖才電子書
往屆學姐們真題答案
B站 魚C-小甲魚Python課程及課後練習題
《趣學Python編程》尹哲 譯 人民郵電出版社
《玩轉Office輕鬆過二級》張寧 清華大學出版社
網上查找的各種補充資料
我自己是把計算機要考的內容分成了三部分,編程、Office、其餘內容,分版塊學習的,下面我也會分版塊進行介紹。
7-8月:編程
9-11月中:其餘內容+Office
11月中-12月初:研究真題
考前兩星期:查漏補缺+模擬
背誦從9月持續到考試前
一輪:《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過一遍,弄懂上面的概念,整理出知識點
二輪:結合《計算機文化》、其它資料和網上資料補充,形成知識框架
三輪:研究真題
四輪:模擬+查漏補缺
計算機的編程考的都是數學類的題目,一般都是給一個有規律的數字或者字母,讓你編程輸出,程式語言、偽代碼、流程圖都可以。
今年很特殊,出了兩道必做的編程,一道還要求必須用偽代碼。所以大家務必要了解一下偽代碼和流程圖怎麼寫,畢竟一道題10分。我沒有接觸過偽代碼,寫了用Python實現的,後來查了Python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算偽代碼,所以應該也給了一些分。編程學習學到循環就夠用了,考試先考慮能不能實現輸出,不用太糾結是不是最好的輸出算法。
我一戰的時候沒學編程,之前放棄編程分數也能達到分數線,現在放棄編程考出的分數很難進入複試了。二戰的時候就先學了編程,7月份一開始學了《趣學Python教程》,用了大半個月,因為在上班,每天只有晚上能學3個小時左右,編程和翻譯是隔天輪流學的,學的速度很慢。《趣學Python教程》講的很容易懂,但是它給出的練習題跟CAT的不一樣,都是應用類的,我看完後去做真題還是不會做。
後來有人給我推薦了小甲魚的Python教程,大家上B站搜小甲魚就能搜到。這個up主講得很有趣,最重要的是他每節課都會有對應的課後習題,而且課後習題的風格跟CAT的很像。這個課程他是13年錄製的,有道習題是輸出某個年份是不是閏年,18年就考到了。
學完編程後我做了一下往年的真題,大部分都能寫出來。後面拜託計算機專業的朋友在網上幫我找了一些CAT風格的編程題,隔一兩個星期做一道,不然會忘了。
Office往年考的題一般分兩類:對比題、操作題。
操作題又分:常規的二級考的那種操作題、用excel輸出各種有規律的數字或者表格之類的。
但是今年很特殊,沒有考具體的操作,而是考了excel的應用,如何利用excel幫助分析數據,幫助解決問題。我覺得結合計算機出題的規律,跟生活息息相關,考的靈活但不要求細節來看,以後這類題會是趨勢。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大家要有自己的判斷。
另外雖然PPT往年考得少也不要不複習,我今年複習時間很緊,想著要是真出了,按19年題型是選做的話,我就放棄這道題,然後就沒有複習PPT,結果真的考了,還是必做,害!
Office我是用了《玩轉Office輕鬆過二級》這本書,講得清楚容易懂,而且每個知識點後面都會有對應的習題,讓我這種之前對excel函數望而生畏的都學會了大部分函數。Office一定要跟著書上的習題,在電腦上操作一下,記住考的多的操作。不用記得很細節,哪個選項卡下哪個按鈕這樣,但是要知道有哪些操作。
對比題往年還是考得挺多的,認真學完操作後,對各個功能有個了解其實也不難,自己要根據真題整理一下。
除了編程、Office之外,剩下的內容其實就是《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以下簡稱小藍書)的另外五章:計算機系統、作業系統、計算機網絡、多媒體基礎、信息安全基礎。
這幾章複習的要點是:理解、背誦重要概念、學會把課本提到的知識跟生活聯繫起來、研究真題總結出題方向。
這個科目雖然是計算機,但是是文科計算機,要背誦的內容很多,背誦重點以真題考過的為主,另外自己要補充一些知識。小藍書上講的內容很多,有一些只是提了一下,但是考試會考得更詳細一點。比如說印表機的知識,書上只在37頁介紹了一下印表機分類和列印質量,但是考試卻考了很多次印表機的原理,這些看似超綱的知識其實大部分都是在《計算機文化》上出現的。不過按照最近幾年的考試趨勢,我覺得這樣子直接考背誦類的題目可能性不大。
這些補充的知識的來源一個是《計算機文化》,學習小藍書的時候,按照知識點去《計算機文化》上找對應的內容,補充,整理。
另外一個是網上的資源,在書上看到不會的概念要去網上找資料一個個弄懂,但是也不用學得很深,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可能會研究得太深了。這個很深如何定義我也不知道哈哈哈,總之書上直接提到的是一定要學的,但是有些概念可能就提了名字,自己去搜搜這個東西是啥,有啥優缺點,應用之類的,太深就不必了。補充的自己把握吧,畢竟我也不是出題老師哈哈哈。
另外計算機內容很多,自己要形成一個知識體系,知道一個大的知識點下面又有哪些小的知識點。
我一戰的時候都看過了小藍書和《計算機文化》,所以我九月份開始複習計算機的時候其實算二輪了。我複習的時候把小藍書、《計算機文化》和後面自己補充的的知識點都整理到了anki這個軟體來背誦,整理的時候注意加上標題和大的知識點名稱,這樣背誦的時候能夠知道這個知識點是在書上哪個位置的,背完整個書的脈絡都很清晰了。我後面會詳細講一下這個軟體的使用技巧。我背誦時間是從九月起,每天晚上大概7點開始,背1-2個小時。
三輪研究真題的時候,我是把所有年份的真題按照知識點歸類,比如說二進位、計算機系統等,真題一歸類考點就很清晰了。
真題一定要自己全部做一遍,並背誦答案,往年經常出現考原題的現象,2019年尤其多。今年除了那道利用CPU提升電腦速度的,其它大部分都是新題,但是知識點都能在小藍書上找到。所以打好基礎才能不管什麼題都能應對。真題答案我當時是買了好幾份上岸的學姐的,看了好幾份答案整合出一份比較正確的。
做題我自己有個技巧,先根據題目判斷考的是哪個知識點,答題時先寫一下相關的概念,再回答問題。因為我背了差不多整本書,考試的時候很多題稍微研究一下就知道考的哪裡,做題的時候很流暢。
最後,考前一定要做模擬題體驗一下考試的感覺,計算機要寫的字很多,不提前體驗一下可能會寫不完,考試的時候我寫了大概10頁A4紙吧。我當時是模擬了兩遍,題目是往年的真題抽出來的我覺得會考的題,和我在網上或者書上看到的覺得好的題目。
計算機我一開始也走了很多彎路。
學習編程的時候一開始沒有找到最適合的學習資料;
將知識點輸入anki的時候一開始沒有條理,知識點很亂,後面過了大半個月才摸索出最有效率的方式,浪費了很多時間;
Office抱著僥倖心理沒有學PPT;
不過幸運的是最後學得比較紮實,考出了一個我自己很滿意的分數。
另外,悄咪咪打個小廣告~
我這幾天會重新整理一下我初試複習的時候整理的小藍書補充知識,目前有4萬多字,以及按知識點分類的2010-2020計算機真題+答案。
今年我考試的時候PPT和編程題沒有全部做對,2020年的真題我會查資料重新做一份答案更完滿的,所以這份答案是會有130分以上的。
如果有想跟我買計算機複習資料或者想諮詢CAT相關信息的,請關注這個微信公眾號「月見廿一」,後臺發送「聯繫方式」添加我的微信,添加請註明來意哈,不然不通過。
《英漢翻譯教程》張培基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武峰 北京大學出版社
《英語筆譯實務(二級)》盧敏 外文出版社
《翻譯變體研究》黃忠廉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漢英新聞編譯》劉其中 清華大學出版社自己報的CATTI筆譯班的練習材料
知網編譯相關論文
經濟學人商論
英漢互譯的題型是兩道漢譯英、兩道英譯漢和一道編譯題,沒有詞條。漢譯英英譯漢分別是一篇100+字,一篇300字左右,詞彙不會很難,但肯定會有幾個生詞。
編譯往年是三篇英語文章,總共4000字左右,今年只有2000字。編譯要求把這三篇文章整合寫成一篇400-700字的中文文章,主題一般題目都會說,比如說今年和去年的。
今年的真題題目是我們一些考生考完後一起討論出來的,我考完記得挺多內容的,這份題目還原度有90%吧,大家可以拿今年的真題最後模擬。
要點:先看理論打基礎,接著找材料練習,同步積累語言表達並背誦。
看了《英漢翻譯教程》和《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兩本書打下筆譯的理論基礎,然後就開始練習了。練習內容大部分是我報的CATTI筆譯班的練習材料,因為我也報了11月份的CATTI。
5-9月全職工作的時候是下班後隔天練一次(因為還要學計算機),英譯漢漢譯英換著來,一次練習100字左右。當時我這個練習量是很低的,而且要上班沒有時間複習,一戰考完後又隔了4個月沒練筆譯,練了兩個月才勉強恢復到兩個月的水平。
辭職後是每天早上練100字左右,看講解,積累表達。因為我報的筆譯班是CATTI的,中譯英題材大部分是政府報告這些,跟CAT的風格還是有很大出入的,我後來就開始練二筆教材裡的。
研究一下近幾年的真題就會發現,CAT的考試題材多是社科、經濟、科技類,所以大家要多找找這類的文章練習。前幾年好多上岸的學長學姐推薦看《中國現代散文選》,但最近三年都沒有散文了,也不會考文言文。然而今年的英譯漢有篇偏文學的,我沒有練過文學類的,但是也能看懂。
另外,練習中積累的表達需要記憶,翻譯的時候才能信手拈來。我自己是把筆記錄入了anki背誦,方法我後面介紹anki的時候會寫。
CAT編譯的題材多是跟科技或者計算機有關的,練習時可以多關注一下。編譯考試時,我個人建議時間是一個小時,大概半個小時看文章+構思,半個小時寫。要多練練英語的閱讀速度,學會快速找出文章的重點,並串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前期練習的時候慢沒事的,先弄懂編譯怎麼寫再提速。
編譯我一戰的時候沒練,考場上手忙腳亂。二戰吸取經驗研究了一下編譯是啥。在圖書館找了幾本編譯的書看,圖書館官網搜編譯,隨便找一本,然後去對應的書架,附近的書都會是相關的。我看了好幾本,我現在也忘了我看的是哪幾本。
《翻譯變體研究》算是最貼合的一本了,《漢英新聞編譯》雖然是漢英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上面用了例子很詳細地說了編譯的過程,對英漢編譯還是有幫助的。
當初還看了好幾篇編譯方法相關的論文,現在想來好像沒什麼用,大家看書就夠了。
編譯我是九月份的時候搞懂了怎麼寫之後,練了兩三篇,後來是半個月左右練一篇。
編譯最重要的是篩選文章裡的信息,整合成一篇有條理的文章。給出的三篇文章側重點不同,看自己怎麼利用三篇文章的信息,有選擇地利用。不需要把所有的信息點都寫進去,不能直接翻譯原文的句子。
編譯的材料大家也可以自己去網上找,一般同一個話題,不同的外刊都會有相應的文章,比如經濟學人、紐約時報等。
也可以找同學一起練,輪流找文章,互相批改。
翻譯我只考了111分,不是很高,非英專生比較用心的其實也能考到這個分數。
我自己基礎不太好,語言積累還是不夠。
我練習完沒有認真思考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哪,練習還是比較機械性的。大家有條件的可以看下有沒有翻譯批改的班,讓老師批改,可以很快看出自己的不足。
是我覺得我練習翻譯的時候沒有策略和針對性,單純依靠筆譯班的練習材料,然而筆譯班的練習材料並不是很適合CAT。二筆教材的文章其實也不是完全適合,然而勝在題材廣還有官方譯文可以參考,打基礎是很好的,也能夠知道自己哪裡翻得不好。最適合的應該是英文外刊和中文新聞,但是這些往往很少會有比較好的譯文。
所以在選擇練習材料上大家可以做個取捨,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語言積累水平,練習過的譯文要反思哪裡沒譯好,積累好的表達。
考研英語黃皮書 曾鳴 張劍 王繼輝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考研英語一寫作考前衝刺小黃書》王江濤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考研英語一高分寫作考前預測20篇》楊凡達 唐遲 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
英語一對於廣外英專來說並不難,生詞很少,考試文章的題材多是社科和經濟,這些廣外上課都有涉及到,但是裸考並不可取。
我自己一戰的時候考前15天左右開始刷真題,刷了三四套吧,最後只考了75分。二戰是考前10天左右開始刷的,但並不是像一戰的時候盲目刷題,而是一次性做一類的題型,總結出題方向和答題技巧。個人覺得在時間不太充裕的情況下,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真題我一二戰加起來也就刷了2011-2019的,年份太久遠的真題的出題風格跟現在不是很像了,英語本身水平比較好,時間又比較緊的研究比較近的年份的就行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但卻很容易被忽視的題型,就是作文。英語一有大作文和小作文,總共30分,佔總分30%,然而全國普遍分數是兩篇作文加起來十幾分。作文如果不能拿到20分以上,總分80分以上是有點難度的。
我作文的複習方法是先看了歷年真題,看出題方向。
小作文一般是書信類、通知類的實用性作文,通知類已經好幾年沒考過了,很多考研英語的老師都預測是通知類,今年也確實考到了。
大作文一般都是個人品質或者社會現象,都可以從正面或者反面去寫。大作文寫作風格其實跟我們大一時候教的議論文很像,不過只要求寫200字。我平常寫慣了長文章,寫這麼短的反而剎不住車,大家如果也有這種問題的需要練一練作文。
看了真題後,我看了兩本作文預測的書,大家買市面上買的人比較多的就行,因為押題不太靠譜,而且英專也不需要押題哈哈哈哈。作文預測的書我主要是用來看大小作文是怎麼寫的,框架是怎樣,然後我自己按照不同的類型整理了模板。大家整理出模板後一定要練幾篇,不熟悉寫作結構的話,考場上寫會有點趕。
如果是英語基礎沒有那麼好的同學,建議能多早就多早開始準備,因為學習語言都是要靠長時間的積累的,短時間提升不了很多。
但是也不用一開始就刷真題啥的,可以先背單詞、學習語法、積累語言打基礎,根據各個題型各個擊破。單詞可以用Anki背,如果是考研單詞或者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單詞書,網上或者某寶某魚等都會有卡包賣,直接導入就好,不用自己輸。用專門的背單詞軟體也可以,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日積月累肯定會有效果的。
網上各大機構也會有考研英語輔導課程等,自己根據個人情況看要不要報。大家可以去知乎等搜一下考研英語一的經驗貼,找到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參考怎麼複習。
我英語一隻考了84分,這個不算很高,作文我只練了一次,考場上寫得感覺不太好。但我後來沒有去查小分,也不知道每種題型的分數是怎樣的,建議大家還是要練一下作文。
肖秀榮全家桶
徐濤強化班、刷題班、衝刺班、時政班課程
徐濤考研政治衝刺背誦筆記
公眾號「小白考研」出的刷題小程序—小白政治
公眾號「研木易木子」名師選擇題匯總(考前出)
公眾號「研木易木子」肖八肖四分析題精縮和助記框架(考前出)
因為我是邊工作邊二戰的,時間比較緊政治沒上心複習,加上一戰看過政治有點印象,九月份才開始。
前期是午飯後看半個到一個小時徐濤老師的強化班視頻,在《衝刺背誦筆記》上劃重點做筆記。晚飯後刷對應的1000題,錯的知識點在《衝刺背誦筆記》標出來。這個階段大概10月底結束吧。因為一戰看過政治有點印象,看書覺得抓不到重點,聽老師講解老師會說下出題方向那些,比自己看強。
《衝刺背誦筆記》是九月份才出的,強化班講的內容大部分都在上面,拿著《衝刺背誦筆記》上強化班是很方便的。
我沒看《精講精練》直接看的強化班,一戰的同學還是建議看完《精講精練》。
二刷1000題,用小白政治的小程序刷的,很方便,吃飯啥的放旁邊刷幾道,錯的知識點用不同顏色的筆在《衝刺背誦筆記》標出來。我後來才發現其實肖老師的《考點預測(背誦版)》上面基本涵蓋了1000題所有的知識點,但是這本書比徐濤老師的出得晚,11月中旬我才收到的,我前面用徐濤老師的慣了就沒換書。
徐濤老師刷題班我當時看了馬原、毛概的,後面沒時間了就沒有看,有時間的建議還是看完,有些技巧還是挺有用的。
肖八是11月底收到,時政(也是肖老師全家桶裡的)12月初,肖四是考前兩周,那陣子是收到資料就開始刷題。
建議大家去買預售的,到貨店裡就會寄過來。肖老師的全家桶雖然我沒有全部用上,但是懶得挑就買了全家桶。
肖八隻刷了選擇題,午飯吃完刷一套,但是做筆記需要兩三倍刷題的時間,大概是三次吃飯後的時間我才能完全消化完一套題。肖八錯的題在《考點預測(背誦版)》上找到對應的知識點,把對應章節的知識點全部過一遍。我這次用的是肖老師的,因為徐濤老師的《衝刺背誦筆記》我已經畫到沒地方畫了。刷完肖八也就把政治所有的選擇題知識點過來一遍。
時政到了之後,花了大概三天的時間看完和做上面的選擇題,大題當時沒有看。
肖四收到後,做了三套,留了一套考前一周模擬。
同時結合《肖八肖四分析題精縮和助記框架》開始背誦大題,我是分科背的,先把馬原的背完再背毛中特這樣。但是時間比較緊,肖八我只背了馬原,肖四隻背了肖老師點題班比較推薦的幾道。
馬原的大題其實是最好把控的,因為每年能考的原理其實不多,可以把模擬題出現的所有原理都背了。另外要練一下如何從材料中看出原理的技能,在考場上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所有的原理,保證不因為寫少或者寫錯原理扣分。
徐濤老師從9月份開始在公眾號上會有一個背誦大作戰,如果有時間的能跟著徐濤老師一直在學政治的話,今年政治考70分應該不難。
公眾號「小白考研」和「研木易木子」考試前都會出一份資料,是市面上所有模擬題的選擇題出現的知識點的匯總,有時間的把上面的知識點都背了的話選擇題應該能拿到一個比較好的分數。然而我時間太緊了都沒看完,看的也沒大多印象。
(PS. 徐濤老師是我見過最有趣的政治老師了,教了我很多人生哲理,以更好的心態面對考研。其他考研政治輔導老師的課我沒上過,不知道怎麼樣,大家可以在網上搜搜他們往年的講課視頻,看看哪個的講課風格適合自己。)
我今年政治只考了60分,在總分過線的人裡是排倒數的了,其他人普遍分數是70左右,實在不好意思在這裡分享什麼經驗。大家可以去知乎搜一下其他人的政治複習帖,學習一下。
總結我的政治複習教訓,一個是確實沒上心複習,我學政治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另一個是沒有研究真題,熟悉老師的出題風格和大題答題的套路,我其他三科都有很認真地研究了真題。特別是大題,如果沒記錯的話,2019年五道大題肖老師押中了四道,今年只押中了一道,而我又只背了肖四比較重點的幾道,在考場上還是比較懵的,大概就是用了畢生瞎掰的能力把大題填滿了。另外請大家不要太過於迷信押題這種神學,把知識點都學好才是王道。
最後要注意的是,政治在這四門裡是最不重要的一門了,除了政治,其它三門任意一門考不好都證明你的專業能力不過硬(對CAT來說)。所以請在保證專業課複習好的情況下,再去考慮提政治的分,當然一定要保證過線,55分的單科線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過的。
這個軟體電腦Windows系統和安卓手機是免費使用的,蘋果的要收費,我比較推薦用Windows電腦輸入複習內容,操作比手機方便,手機可以用來複習,和電腦的數據可以同步。具體的使用方法網上很多教程,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了,也可以看下面網址的教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35314/answer/428970652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508039
我在使用過程中琢磨出了一點使用技巧,下面介紹一下。
1. 知識點錄入的時候要有條理,最好帶大標題,這樣知識點一看就知道是哪章哪部分的,背誦完整本書的脈絡就很清晰。
2. 內容比較多的分小點背誦。比如下面文件的分級安全管理,有4個小點,這四個小點分開背誦,最後再錄一個整合的卡片。
3. 利用電子書。課本上的知識點我都是直接用了聖才出的《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筆記,上面有按知識點整理課本內容。我用Adobe Acrobat Reader對重點內容標記後,直接截圖粘貼進Anki。這裡推薦微信或者QQ自帶的截圖快捷鍵,Ctrl+Alt+A,截圖後點對號就會存儲在粘貼板,然後在anki上直接Ctrl+V就行了。自己輸的話工程量很大,很費時間。
我自己是習慣用excel做電子筆記,英語和中文各一行,然後再批量導入anki,我覺得比直接輸入方便。筆記做完後,新建個text文件,把筆記複製進去,保存的時候保存成UTF-8格式,然後anki那裡導入進行了。
操作過程網上也有很多教程,附上一個教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197096
我比較喜歡複習英語的時候聽音頻,所以用了AwesomeTTS插件將文字轉語音。要聽音頻的話卡片要改一下代碼加上一個「語音」的佔位符,在excel中做筆記的時候也要多加一行空格。操作方法大家也自行搜索吧。
我喜歡Anki的原因是自主可操作性很強,可以自己決定複習內容、複習數量、複習進度,卡片的複習順序可以通過重新定位改變卡片順序,還有各種插件。雖然前期學會使用需要花些時間,但是學會了之後就會感嘆這個軟體多好用。
務必遠離手機等一切會讓自己分心的東西。經常在圖書館看到有同學一直在玩手機,到點了就去吃飯,書卻沒見翻開幾頁。我後期辭職複習的時候,基本斷了一切社交,手機都沒帶去學校,所以每天除去吃飯睡覺等都能專注學習10+小時。
自己要有一個大概的計劃,什麼時間該學到哪種程度,未達到計劃可以適度調節,但是也不用太過於追趕計劃,畢竟學到東西才是最重要的,計劃只是輔助。時間不夠的情況下自己斟酌哪些內容是性價比最高的。
不用太過關注其他人的進度、學習情況,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學習就好。接收太多外部信息反而影響備考心態,我後期備考心態一直很好也有這個原因。因為我都不知道外界發生了啥,一直自己默默在按著自己的計劃複習。我備考的時候只加了CAT兩個QQ群,如果有大事上面基本會說,所以沒有錯過啥重要消息。我考完初試才知道CAT微信好多群。
不想學習的時候可以適當休息一下,運動、看綜藝等等都可以,但不可以讓自己放縱太多時間。我11月份之前每隔一兩周都會有那麼一次不想學習的時候,然後就會放縱一晚上。
學會享受學習的過程。我二戰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計算機,無論是編程的時候能寫出正確的代碼,還是弄懂計算機某個知識點的時候,都能帶給我很大的成就感,所以我二戰的時候學得很開心。考研並沒有旁人看得那麼辛苦,自己也不要覺得自己放棄了那麼多娛樂活動,天天待在圖書館很憋屈。內心充實的快樂是娛樂活動所不能給予的。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以保證一天都能頭腦清醒為主,不要盲目早起。我自己是早起毀一天的那種人,也曾嘗試過早起,但是會一天都沒精神。所以我後來都索性自然醒了,PS.我自然醒是八點左右,我住的地方過去圖書館騎自行車是20分鐘,所以每天開始學習都是九點左右。不用擔心考試的時候起不來,考試的那幾天會緊張得睡不著的哈哈哈哈。
縱觀我的整個複習過程,最大的可取之處就是專注、自律、良好的心態、相對正確的複習方法(靠一戰失敗摸索出來的)。這幾點無論做什麼,都是很重要的。
不管看到這封經驗貼的同學,無論最後有沒有考CAT,或者有沒有考研,都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對你們有一點點的影響。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我很喜歡。「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希望不管大家最後結果怎樣,都要滿懷對生活的熱情,擁抱自己的未來。
當然還是祝大家都能實現自己夢想呀~
最後的最後,我後面還會在這個公眾號發一篇複試經驗貼,以後可能還會分享讀研期間的學習體驗、生活等,如果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