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6月6日訊哺乳期媽媽們,是否經常有人在你耳邊念叨: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長輩的教導要牢記......
長輩的經驗不可否認,科學的發展更不容小覷。如今,對哺乳期婦女的飲食研究已達到非常成熟的階段。以下常見的飲食誤區,看看你是否已經中招?
誤區一:想要奶水充足,必須多喝湯?
很多人認為,要想奶水充足、有營養,媽媽就要多喝湯,而且每餐都喝很大幾碗湯。殊不知濃湯裏白花花的全是脂肪和膽固醇,容易形成脂肪粒堵奶,更容易讓媽媽長胖,出了月子還要花大力氣減肥!
小提醒:有研究發現,哺乳期媽媽如果每天大量飲用湯水,不僅不會使奶量增加,甚至有可能使奶水減少哦!其實,增加奶量最科學的方法是讓寶寶頻繁有效地吸吮。
哺乳期媽媽在飲食上正確的做法:
1、補足所需蛋白質(包括魚、禽、蛋、瘦肉)。蛋白質對下奶的影響很明顯,每天要吃200-250克(4兩-半斤)的葷菜才能保證攝入足量的蛋白質。
2、哺乳期媽媽每天喝2500ml~3000ml的水。
誤區二:蔬菜水果「性寒」,不能吃?
很多長輩不讓產婦吃蔬菜和水果,說太寒涼,不利於虛弱身體的恢復,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膳食纖維可以預防產後便秘、瘦身減肥,水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淨血造血的作用,強化肝臟和腎臟功能,滋補肌膚,美容養顏的功效。
建議媽媽們每天吃400-500克(8兩-1斤)蔬菜,每吃200-400克(4兩-8兩)水果。需要注意的是:以不進冰箱常溫下的當季蔬果最為合適。
誤區三:產後身體虛弱,需要趁早進補?
剛剛生產完的產婦身體相對較虛弱,媽媽們擔心自己會落下所謂的「月子病」,就早早地進補人參當歸等補品。
進補過早、吃得太飽不僅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還會造成產後惡露淋漓不淨,影響產後身體的恢復。
建議媽媽們在每頓飯後兩小時左右,都來一個加餐。1個小水果加1杯牛奶就是一份很好的加餐了。但需要注意:每個正餐吃到8、9 分飽即可。
誤區四:孕期鈣劑補充足,產後不需要補了?
絕大多數媽媽認為,寶寶出生了自己就不用補鈣了,鈣補多了會有骨質增生。事實上,如果產婦的膳食中缺鈣,不僅影響嬰兒的骨骼和牙齒發育,還會動用自身的鈣,從而導致產婦骨質疏鬆。
哺乳期間的媽媽每天消耗的熱量和微量元素比一般女性多,所以需要攝取1000毫克的鈣。
奶類是鈣的最好食物來源,若媽媽每天喝奶達到500毫升,則可獲得540毫克的鈣,加上所選用的深綠色蔬菜、豆製品、蝦皮、小魚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就能達到推薦攝入量了。
如果食物不夠,可以吃鈣片來補充一部分。除了鈣,還有鐵、鋅等孕期補充過的礦物質、維生素等在哺乳期間可根據需要繼續補充。
哺乳期婦女均衡飲食最重要!哺乳期媽媽們,今天您吃對了嗎?
(文/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 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