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
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即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12個詞,是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指導內容,是引領全中國人民追趕中國夢的精神旗幟,是人民的道德信仰。
今天為大家介紹
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愛國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最穩定的文化基因。時至今日,經過數千年的沉澱、特別是百年來反帝自強鬥爭的洗禮,愛國主義已然內化成了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構成了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
愛國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建立起公民與祖國最牢固的情感紐帶。「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也就不屬於人類。」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每一個公民的起碼道德,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
敬業
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記》講人成長時要「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認為青年學習要達到的第二個階段就是要學會敬業。時至今日,在當代社會,熱愛與敬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已經成為職業道德的靈魂,是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價值規範之一。
敬業是職業道德的靈魂,它為個人安身立命奠定基礎,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活力,正是依靠敬業奉獻,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敬業樂業的民族,必定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民族;缺乏敬業精神的社會,難免會被人詬病和輕蔑。
誠信
誠實守信是人類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優良道德品質。誠信既是個人道德的基石,又是社會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條件。誠信缺失的個人將失去他人的認可,誠信缺失的社會將失去人與人之間正常關係的支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加強公民的誠信品質。
誠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線,也是社會運行的基本條件。現代社會不僅是物質豐裕的社會,也應是誠信有序的社會;市場經濟不僅是法治經濟,也應是信用經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誠信,個人就會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軌。
友善
現代公民社會與傳統宗法社會的顯著區別之一,就是現代公民社會中的成員在與他人的交往上突破了宗法社會成員所受到的血緣限制,開始擁有較大的公共空間與他人互動。友善的公民關係推動了和諧社會關係的構建,因此友善也成為公民的核心價值規範之一。
友善,是公民德行的光譜,它為人際關係注入正能量,為社會和諧提供潤滑劑。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顯著區別,就是人與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緣地域的限制,構建起一個「陌生人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親善、互助、友愛變得尤為珍貴。
(來源:文明肇慶)
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