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會看不上高曉松:勸君莫學夜航船

2020-12-11 騰訊網

最近知乎上有個問題,問為什麼有人不信高曉松的說辭。

很多的答主都挑出了高曉松的學識漏洞,我就不挑了,因為要是挑漏洞,那簡直太多了。我想通過這個話題,聊聊三個問題。

其一,高曉松講的究竟是什麼?

其二,娛樂圈的學霸人設為什麼容易崩?

其三,高曉松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正面價值?

言歸正傳,正文開始。

張岱說:「天下學問,惟夜航船最難對付?」

何謂夜航船?張岱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

一位士子和一位老僧,一起夜航船。士子在船上高談闊論,滔滔不絕。老僧嘴笨,插不上腔,只得蜷縮在一邊。老僧聽著聽著,覺得士子語言中有很多破綻,就問了他兩個問題。

老僧問:「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

士子回答:「兩個人。」

老僧又問:「堯舜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

士子回答:「一個人。」

老僧聽完之後哈哈大笑,說:「既然你是這種水平,那就容老僧伸一伸腿腳。」

張岱有感於此,便寫了一本書,名叫《夜航船》,書裡內容都小條目,包括天文地理,歷史文學,政治經濟,花草樹木,三教九流等等。張岱寫這本的目的,讓大家在「夜航船」的時候,能夠有一點談資,侃大山的時候別露馬腳,不能讓老僧這樣的人抓著漏洞,給了他伸腿腳的機會。

這種「夜航船」場面,你是否也很熟悉?

當你在坐計程車時,特別是在北京。你隨便接一句話,司機師傅就開始滔滔不絕起來。聊著聊著,你會發現這哥們什麼都懂,上到世界局勢,下到家長裡短,沒他不能說的。如此「大才」,只是一個司機,簡直是白瞎了這個人了。

當你參加朋友聚會時,總會發現有一個人特能聊,此類人中年土豪居多,最愛聊的是自己的苦難發家史,還順道傳授人生經驗。如果此時餐桌上有個漂亮年輕的小妹妹,投來一點崇拜的目光,那麼這位老兄肯定聊得更歡了。

這種場面就叫「夜航船」,往通俗點說,就是侃大山,吹牛逼。他們說話有漏洞嗎?肯定會漏洞。你用你最擅長最了解的話題去問他,幾句問下來,就會發現他全是胡說八道。但我相信,很少人會在這種場合去揭短挑刺。因為大家都是聽聽故事,耍耍嘴皮子,消磨消磨時間。

同理,我聽高曉松時的心態,就是為了聽故事,圖快樂,消磨時間。因為他在我眼裡,就是一個典型的「夜航船」。

審視一個人的學識水平,我覺得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見聞,第二是想法,第三是學術。

司機師傅整天跑東跑西,自然會聽過很多故事。餐桌上中年土豪朋友,人家一輩子經歷了很多,自然有很多經驗和你分享,這都屬於見聞。高曉松由於家庭環境好,能夠接觸過很多人,去過很多地方,使他們的見聞要比常人更加豐富。

見聞是別人的,想法是自己的。聊想法的時候,就能拼一拼自己小才華了。像《曉松奇談》、《老梁說事》,這都叫聊想法。同理,我們在知乎上巴拉巴拉高談闊論,除了極少部分是聊自己專業以外,大部分也都是在聊想法,俗稱「民科」。

生有涯而學無涯,我一直堅信,人這一輩不可能什麼都懂。你做紅酒的去講啤酒,做川菜的去教魯菜,都會出現問題,何況無窮無盡的學問?當你發現一個人什麼都懂時,那麼他的漏洞肯定也會隨之增多。如何減少漏洞呢?那就是少聊,精聊,嚴謹地聊,系統地聊,有邏輯地聊,這就涉及到第三個層次——學術了。

想法和學術的區別是啥?想法只是碎片化的知識,學術需要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獲取碎片知識幾秒鐘就可以,探索整理一個完整知識體系,可能需要花費人一輩子的時間與精力。

舉個例子,沈從文先生年輕時,就靠《邊城》享譽文壇,但他的學術專著,是他晚年閉家十年所寫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梁思成先生,算是中國建築學的祖師爺了,因為人家一輩子就研究建築,這是人家的學術,你讓他跨專業去聊哲學、科學、醫學,那也肯定會有很多漏洞。

什麼是見聞?赤壁之戰打的可猛了,諸葛亮一陣風,周瑜一把火就把曹操給燒跑了。

什麼是想法?史書上沒有記載借東風,而且曹操一方遇到了瘟疫,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什麼是學術?《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全書從社會階級、封建制度、宗教、民族、人口、官制、南北文化差異等全方面論述了由魏到隋的數百年大變局。

誰是真學問,誰是侃大山,一目了然。

以上是拿大師舉個例子,在此不是說沒達到大師學術水平,咱就不能分享想法了。重點在於,我們想法的來源,究竟是碎片化知識,還是完整的知識體系。這就關係著你專業與否,水平高低的問題了。

說了這麼多,我們再回到高曉松身上,他分享的都是見聞和想法,而且還都是碎片化的隨意想法,自然是會漏洞百出。而且據我觀察,高曉松老師這輩子估計沒有打算往學術層次發展了。

那高曉松老師有沒有往學術發展的潛力呢?有,很有。

首先,高曉松的家世很好,以他的家庭環境與成長經歷,如果安心踏實下來做學問,完全可以取得比現在更好的學術成就,但他沒有。其次,高曉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良好地學習環境是滋生學術的有效土壤,但他也沒有。最後,高曉松是有天賦的,雖然我也經常挑他的漏洞,但我從不黑高曉松的音樂,那是人家的天賦。只憑一首《同桌的你》,就足夠讓高曉松在中國民謠史上留名了。但高曉松似乎也沒有想把音樂搞成學術的想法。

人各有志,我們不能強制要求人家的人生規劃。人家現在有錢有名,生活滋潤,這絕對算是成功人士了。但綜上所述,高曉松的確也沒有想走學術路線的想法,他只是想當一位分享見聞與想法的娛樂明星。既然這樣,那就不要怪大家挑你的毛病了。因為你幹的就是一件讓大家挑你毛病的事。

聊完高曉松,我們再聊聊娛樂圈的學霸人設為什麼總會崩?

首先,娛樂圈環境浮躁,這種環境本來就不是滋生學霸的場地。真正搞學術的人,那是要三更燈火五更雞,踏踏實實地去做學問的,明星們都忙著出名賺錢呢,哪有時間搞這些?到頭來,你把心靈雞湯當文化,把怪力亂神當哲學,把碎片知識當學術,把地攤文學當經典,還總說自己是學霸,不崩你崩誰呀。

其實任何人立學霸人設都容易崩,娛樂明星暴露在聚光燈前,有一點點漏洞就會被無限放大,所以只要有一點露怯,就會崩得徹徹底底。

不知道知網的人有很多,但你是翟天臨,你不知道就會被抓成典型,人人批鬥。可能有很多都以為諾貝爾是有數學獎的,但你是靳東,說自己最近在看諾貝爾數學獎獲得者的書,那就會被大家當做笑料。可能很多人都沒讀過《第一爐香》,但你是馬思純,非要在微博發一些莫名其妙的讀後感,這不是把自己立成活靶子,讓大家來噴嘛。

說到這裡,我倒是覺得楊洋很聰明,記者讓他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他推薦了自己的寫真集。可能楊洋老師是真的除了自己寫真集,就沒讀過其他書。但這樣鐵憨憨的推薦,不會出漏洞,還會顯得很可愛。

演員明星真的就和「學霸」無緣嗎?不。我覺得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任何行業任何職業,都有屬於自己行業的「學霸」。你是演員,就踏踏實實把聲音、臺詞、形體、表演練好,別動不動就摳圖,找替身,認認真真地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同樣是受人尊敬的藝術家。比如江一燕女士,明明是個演員,非要給自己立建築大師的人設,還跑去國外領獎,這人恐怕腦子不好使吧。

第三個問題,聊聊高曉松、梁宏達這樣的人,究竟能夠我們帶來哪些正面價值?

我舉一個自身的例子,高曉松的《曉松奇談》《曉說》我都看過。我不太懂音樂,所以聽他講古典音樂、民謠、搖滾時,我聽得津津有味,覺得這人太厲害。但他一旦涉及到中國的文學和歷史,每一期我就能給他挑出來毛病了,還有幾期他講了三國,那基本上每句話都能挑出毛病了。

後來我總結出來,凡是我覺得他說的好的地方,都是我不懂的。凡是我覺得他說的爛的地方,都是我擅長的。這就好比打擂臺,你不懂的地方,人家說啥就是啥,你只能任人宰割。你稍微懂一點,就能辯思,就能反擊了。那麼這樣的一個人,我們就能把他當做一個標尺來衡量自己的水平。你越覺得他說啥都對,那證明你真的沒啥水平。你越能挑出來他的毛病,那證明你在一點點的進步。

高曉松、梁宏達最讓我佩服的地方,是他們表達的能力,就是他們的演講才能和主持才能。很多人肚裡有貨,但就是表達不出來。別說面對鏡頭了,公眾場合講句話就心虛。而這兩位面對鏡頭與觀眾,那能侃侃而談,台風穩健。這是我最想學習他們的地方。

聽高曉松和梁宏達,當做故事聽一聽可以,但千萬別把他們當做知識。想獲取知識只有一種途徑,從小老師都告訴我們,那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文章最後我們再回到張岱的那一艘小船。

「天下學問,惟夜航船最難對付?」——我覺得「對付」兩個字用得最妙。縱然你一生治學,但遇到一個什麼都敢說的二把刀,你也對付不了。「對付」本來就是個調侃的詞語,字裡行間我看到了張岱深深地自嘲。

張岱何許人也?狀元之孫,當世才子,肩負著重振家聲的使命,但正好趕上明清鼎革之際,山河巨變,國破家亡,一腔抱負,付與東流。原本的理想是想在廟堂之上,經綸天下,最終卻淪落在一艘小船上,教人爭那兩三寸的落腳之地。這不正是自嘲嗎?

一卷《夜航船》讀罷,我看到了七個字——勸君莫學夜航船。

相關焦點

  • 餘秋雨力薦的夜航船,300年前的百科全書,有趣博識值得一看
    餘秋雨曾經在的一篇散文中寫道,我的書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學家張岱的《夜航船》。這是一部許多學人查訪終身而不得的書,新近根據寧波天一閣所藏抄本印出。書很厚,書脊顯豁,插在書架上十分醒目。文學界的朋友來寒舍時,常常誤認為是一部新出的長篇小說。這部明代小百科的書名確實太有意思了,連我自己巡睃書架時也常常會讓目光在那裡頓一頓,耳邊響起欸乃的櫓聲。
  • 來自三百年前的「百科全書」,若選一本書變得有趣,就讀夜航船
    1 若生在明清,就嫁張岱若選一本書變得有趣,就讀《夜航船》賈平凹說:「人可以無知,但不可以無趣。」而在張岱眾多作品中,無比傳奇、能代表他那有趣靈魂的,就是這本《夜航船》。1665年,六十九歲的張岱為自己寫下墓志銘,其中並未提及《夜航船》。1689年,張岱卒,終年九十三歲。《夜航船》從此湮滅。三百年後,塵封抄本現身於世,輾轉入藏寧波天一閣。餘秋雨說,這是諸多學者終生求而不得的書。
  • 《夜航船》再版 看看300年前的這本生活小百科寫了啥
    《夜航船》甲種抄本 天一閣藏300年前,浙江人張岱寫下了《夜航船》。酷熱八月,就著杭州的高溫,這本書再次「起航」。沒錯,《夜航船》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推出了最新版本。1987年 《夜航船》自《夜航船》首個整理本在杭州面世以來,33年了,世人僅知有觀術齋抄本,以至於目前已出版的所有《夜航船》,直接或間接來源於此。實際上,天一閣還藏有另一部鮮為人知的抄本,比前者價值更高。這次,浙江古籍出版社利用新見抄本重新整理《夜航船》,向33年前的校書人致敬。
  • 春天到了,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勸君慈悲莫殺生】
    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勸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春季是候鳥遷徙最活躍的時節,也是鳥類繁殖的關鍵時期,如果人們在這時對它們進行捕獵,勢必會對鳥類種群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危害。此外,不少鳥類還啄食垃圾和雜草種子、動物屍體等,對消滅害蟲、淨化環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魚翅/直火幫Feezy《山頂洞人與夜航船》伴奏 原版伴奏 無損定製
    魚翅Fin/直火幫Feezy《山頂洞人與夜航船》伴奏 原版伴奏 無損定製如果您需要該音樂的高品質無人聲純伴奏請複製<PACETOP音樂伴奏>並重新搜素搜索以後即可看到為您提供的高品質伴奏山頂洞人與夜航船 (Live) - 魚翅
  •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勸君莫打枝頭鳥, 子在巢中望母歸。 ——白居易《鳥》                              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        我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無疑,那是專指人類,但同在藍天下的芸芸眾生,包括各種鳥獸,有無父母心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沒有父母,何來後代呢?
  • 在大阪體驗夜航
    日本大阪是水都,有船供遊客觀光遊覽。你最好有一次夜航,而且最好選擇在行程的最後。    大阪人在河岸停留或經過,只要河裡行著船,船上有乘客,大家就會揮手致意,不管認識不認識,親切自然得就像鄰居。有一次揮得太起勁了,我就知道情況又有不同。原來我們船上的日本人,認識對方的那個船主。
  • 半生倏忽而過,高曉松竟然也有50了,祝高曉松老師生日快樂~
    #高曉松 半生倏忽而過#高曉松竟然也有50了,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就過了啊,祝高曉松老師生日快樂~ 昨天正好看到一條微博說:「生活的一大塊都讓高曉松佔領了,從樸樹、葉蓓、老狼到尹約、錢雷、周深……看海天一色
  • 劍來,會一會十四境,夜航船上大佬齊聚,吳霜降頂得住嗎
    夜航船上大佬齊聚,先來盤點一下夜航船上的上五境修士。尊重主人,把船主排在第一位。船主張夫子,飛升境儒家修士,坐鎮夜航船小天地,實力可以拔高一截。女主寧姚,年輕十人中毫無爭議的第一人,飛升境劍修。擁有仙劍「天真」。其他仙兵品質道具若干。
  • 從「夜航船」到「他鄉客」,長三角江南文化論壇觀點精彩紛呈
    比如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上海中共一大與浙江嘉興紅船等資源推進項目;以綠色文化為主題,探索千島湖、太湖、黃浦江生態保護怎麼樣建設;以「一帶一路」文化為主題,在海上絲綢之路、浙江絲綢博物館,江蘇絲綢小鎮之間形成互動。
  • 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為什麼不能追
    提要: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為什麼不能追文/二狗在農村有好多俗語是農民一代一代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總結,或者是觀察得出來的一些精闢的諺語。農村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這句農村俗語從表面上來看是非常明白的一句通俗的話語,也就是說上山的兔子,下山的雞,離開水的甲魚就不要再去追了,也就是說不要再去逮了。儘管狀況不一樣,各種動物不一樣,但是勸人不要去,在逮上山的兔子或者是下山的雞,這些都是徒勞的,也不要去逮離水的甲魚,因為離水的甲魚有可能到岸邊產卵。
  • 高曉松C羅事件之我見:一個「偽」翻譯的自我高潮
    今天,高曉松與C羅的可謂刷爆網絡,引起軒然大波。事件源於一位自稱葡萄牙語翻譯的人在微博上爆料,其參與了當天C羅參加《曉說》錄製的全過程,C羅對於高曉松的提問不爽並爆了粗口。還建議應該找個美女或者他自己去訪談,而不是高曉松那張臉。
  • 高曉松鞋底為何粘了塊口香糖?來聽聽作者是怎麼說的
    因為,其他觀眾都要排幾十分鐘的隊才能進場,他們不但有VIP通道,我們還請了本屆畢業展的金獎獲得者、油畫系第一工作室大四畢業生翟莫梵做導覽。翟同學的金獎畫作《湖畔大學》,也是展覽中最受追捧的作品之一。馬雲、柳傳志、史玉柱、沈國軍、高曉松等商界名流和文化名人同框,吸引了觀眾們的眼球。這幅作品還被高曉松本人連發了兩天微博。  這幅畫作中,跟《雅典學院》一樣,還埋了不少「彩蛋」。  不過,第一個發現彩蛋的,是讀者團裡唯一的一個小學生,他的問題也提得最多。  「哥哥,這個人腳上為什麼有一個口香糖?」小傢伙一眼就瞧出了畫作中最有趣的地方。
  • 夜航船思58 唐士其 | 政治中的差異與平等
    夜航船思專欄第58期,政經
  • 七洲列島航行日記:彎月孤星夜航船
    為了能趕上島上的日出,我們早上4點就得在石頭公園登船,3點半時船長老符打來電話說已經在港口等我們了。漁船離岸比較遠,我們需要在岸邊坐小船到漁船上。同行的朋友見到小船驚呼:「就坐這個船去七洲列島啊?!」老符聽後哭笑不得,趕忙把手電照到不遠處的大漁船,告知這個才是。  漁船很簡陋,除了老符開船坐的塑料靠背椅以外,船篷之下再無其他可坐的地方。
  • 高曉松:進監獄後,我才讀懂了朋友圈
    年少輕狂的高曉松,一首《同桌的你》之後就膨脹了,自負、擰巴,不一而足……所幸的是,他的這些臭毛病都被他們包容了,他們讓他逐漸找回迷失的自己。正如高曉松所說:「我喜歡的這一群人,像大海裡的島嶼,在風雨中呼喊,為夜航人唱歌,永遠輕盈,永遠滾燙,永遠熱淚盈眶。」
  • 高曉松鞋底為何粘了塊口香糖?美院畢業展驚現「彩蛋」
    馬雲、柳傳志、史玉柱、沈國軍、高曉松等商界名流和文化名人同框,吸引了觀眾們的眼球。這幅作品還被高曉松本人連發了兩天微博。這幅畫作中,跟《雅典學院》一樣,還埋了不少「彩蛋」。不過,第一個發現彩蛋的,是讀者團裡唯一的一個小學生,他的問題也提得最多。
  • 勸君莫空杯,一生一世一雙人;勸君莫貪杯,半醉半醒半浮生
    當人們在變老去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缺少運動量的情況,那麼每日適量飲些白酒,可以通經活絡,行氣和血,舒筋活血,配合些輕鬆的體力運動,多少可以實現運動帶來的機體活血及累積體力的作用吧。酒不僅壯身,還壯膽。話說一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一個中國人在一起爭論哪國的酒威力大,他們都說自己國家的酒威力大。爭了三天三夜也沒結果,最後決定用老鼠來做實驗比試。
  • 看了電影《無問西東》才明白,高曉松當初為什麼罵清華學生
    他說自己喜歡表達,所以本科學了法律;因為朋友說「學法律的應該了解一下真實的資本市場」,所以碩士學了金融。再後來參加主持人比賽,想嘗試自己在這方面的可能性,於是又念了新聞學博士。他最後問三位評委,我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而他的這個問題一下子讓高曉松怒了。
  • 51歲高曉松直播被罵到退場,網友:你的文化自信,跟裸奔一樣難看
    不過,直播剛開播沒多久,高曉松等人就遭到了無數網友的刷屏謾罵、抵制,有人更是直呼喊道:「高曉松,滾回美國看看吧……」 關於高曉松被懟,被謾罵這件事,有人說,「該來的遲早要來,高曉松被罵,不足為奇」。 高曉松為何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