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告訴你,為什麼孩子成長離不開感覺統合

2020-09-05 全納優童

1、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一種神經生理處理的過程,處理的對象是我們身體所處的環境中對我們身體各部位的刺激所產生的各種感覺,最後再把這些感覺組織起來讓我們的大腦能很清晰的了解明白,然後才能很自然的表現出對應的行為。

在我們的身體上布滿著各式各樣的感覺器官的接受器,這些感覺接受器就像偵測器一般,它接受我們人體與環境互動中所產生的感應,把這種感應以電子的訊號透過有如電線般的神經回傳至中樞神經。

這些各式各樣的接受器及千變萬化的各種感應所傳回的電子訊號就像潮水一般,接連不斷地注入腦海裡。所以為了處理這些複雜的信息,我們大腦就有必要先過濾篩選處理,組織這些複雜的信息,經過分門別類的整合處理過程,才能讓大腦明白這些訊號的意義以及哪些是較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在這過程中若有任何問題時,或是負荷過重時便造成失調,就必須要有交替的功能來指揮這些川流不息的交通一樣,否則就要阻塞。


愛爾絲博士將人類感覺分成: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及本體感覺等。感覺統合療法便是提供前庭系統,本體感覺系統,觸壓感覺系統等的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並給予適當的整合控制,讓孩子在內在驅動力的引導下來參加活動,組織自己的行為,逐漸形成適應性的反應,達成感覺統合。


2感覺統合對孩子的發展有何影響?

胎兒在子宮羊水內搖晃了九個月,出生後,仍然喜歡躺在搖籃內,可見嬰兒渴望前庭刺激。早產兒或久病臥床的母親所生的嬰兒,通常較正常嬰兒的發育差,許多研究人員發現,這類嬰兒渴望更多的前庭刺激,等獲得足夠的感覺刺激後,他們才能趕上一般的嬰兒。


有人曾做過一項實驗,他將一組保溫箱內的早產兒,每天放在搖籃內搖動半小時,並由他們的母親撫摸其皮膚及按摩其手腳,每天反覆做三次,一個月後,這些早產兒不論是在肌肉張力、頭頸運動、視聽反應、心智發展及體重增加等方面,均較另一組保溫箱內的早產兒為佳。有人也曾以幼猴為對象,研究觸覺對他們長大以後的影響,他將兩組幼猴分別放入A、B兩籃內,籃內放有絲製的玩偶母猴一隻,其中B籃的玩偶母猴外表裡有絨布。結果發現,B籃內的幼猴,喜歡擁抱母親,產生情感依附,長大後,他們的情緒較穩定,個性也比較獨立,而A籃內的幼猴,除進食外,極少接近母親,長大後,情緒較不穩定,個性也較依賴,而且有撞頭、咬自己等自我刺激行為,說明觸覺刺激有助於情緒上的健康發展。


提出感覺統合學說的美國愛爾絲博士認為,七歲以前,人腦像一部感覺處理機,對外界事物的感受,主要是來自感覺印象。孩子在這期間內,經常動個不停,忙於尋找感覺刺激,很少用大腦去思考問題,所以這段期間是他們的感覺運動發展期。孩子在此期間內,如能透過適當的活動獲得感覺運動的經驗,對日後讀書、寫字等認知學習、保持情緒穩定以及適應社會所需具備的感覺統合能力,將有極大的幫助。


3感覺統合對認知學習有何作用?

個體將自己身體和與周圍環境接觸的訊息,透過感覺系統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平衡覺、本體覺等,送到腦部作統合、分析,進而有所領悟、學習,或再命令運動系統作出反應。


在六歲以前,孩子還無法以抽象的概念來認識外界的事物,而必須以實際的感覺來認識與學習,所以他們必須不斷地以身體及四肢的動作來增加感官及運動的經驗。因此,教育幼兒通常須以具體的事物為教具,同時,要提供大量的活動,以增加他們肌肉關節的運動覺及對自己形體的認識,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感覺運動組合逐漸成熟,才能接受文字及抽象符號的教學,所以,良好的感覺統合是幼兒將來認知學習的根基。

4感覺統合障礙的兒童功課能學好嗎?

有障礙當然學不好。感覺統合功能的發展,有一定的順序,雖然大多數兒童的發展在時間上有快慢之分,但都是在相同的發展軌道上前進,可惜的是,部分兒童因偏離這一軌道,或發展過於遲緩,以至在情緒、行為、學習或人際關係上遭遇困難。

例如,有些兒童因觸覺通路有障礙,無法正確地解釋觸覺信息,以至當他們被別人輕碰時,會誤解別人正在攻擊他們,久而久之,便養成與別人保持距離的習慣,形成孤僻的個性,而別人也不願與他們親近,使他們無法建立安全感及歸屬感。

又如,兒童因前庭系統通路有障礙,必須不斷地調整姿勢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有時還會不小心從椅子上摔下來,但父母或老師卻常誤以為他們是故意搗蛋,不願意安靜地坐在椅子上,使他們幼小的心靈深受委屈。

另外,也有部分兒童因視覺通路有障礙,無法將字的形狀正確地傳送到腦部,因此抄寫功課時,容易發生遺漏字句、顛倒字形或顛倒數字等現象,但父母或老師們卻誤認為他們是很笨或不專心。

以上這些情況如果不能獲得改善,久而久之,兒童因無法與父母、老師或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會產生情緒障礙或行為問題,導致用逃避或拒絕的方式來應付學習。如果兒童確實存在感覺統合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密集訓練,是會得到改善的。年齡越小,訓練的效果越好,一般訓練改善的上限年齡為12歲。

5、感覺統合障礙的兒童功課能學好嗎?

八歲前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年齡,也是神經可塑性最高的時期,所以在這段時期,家長們如果能發現孩子有感覺統合異常的現象而及時給予幫助,是最有效且最節省時間的方法。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時可能出現的症狀:

1.不喜歡被人碰或撫摸

2.常拒絕理髮、洗頭或洗臉

3.經常磕磕碰碰、跌倒、撞人

4.拿東西時,容易失手掉落,動作笨拙

5.左右常混淆,抄寫或做習題時,常會遺漏字句

6.特別喜歡玩旋轉或搖動的遊戲,不會感到頭暈

7.不會騎木馬、爬架子或騎三輪車

8.外出遊玩時,經常迷路或迷失方向

9.分辨不出相似的圓形或物品

10.不會玩拼圖遊戲,特別好動

11.容易分散注意力,個性孤僻,不合群,在團體中很難交到朋友

12.常覺得自己很笨,容易遭受挫折,或會自我傷害

13.個性頑固,容易衝動,與人爭吵,或強迫別人做某事

14.玩耍意外碰傷流血時,自己常未察覺,需要父母特別多的撫摸

15.不喜歡玩鞦韆、翹翹板、旋轉地球或騎木馬,常有頭暈或跌倒的感覺

16.怕上高處或跨越水溝,不喜歡被高舉,特別怕黑,在暗處經常不知所措而哭鬧

17.過分喜歡碰各種東西,有強迫性的行為(一再地重複某個動作),害怕搭乘電動扶梯

18.不會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繫鞋帶、使用筷子、寫字或繪畫或者雖然學會了,但比同年齡的兒童慢了很多

6 哪些活動有益孩子的身心發展?

(一)在觸覺方面

1、 多愛撫孩子:情緒的穩定及人際關係的建立,靠安定的觸覺系統,而愛撫是促進觸覺系統安定的有效方法,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們千萬不可因生活忙碌而疏忽愛撫孩子。

2、 提供乾淨、自由的遊戲空間:有潔癖的家長們,為防止孩子在地上爬行或隨便把東西塞到嘴裡,常把孩子關在小床或學步車中,卻沒有想到,孩子這種利用觸覺探索環境以認識外在世界的過程,是觸覺辨別能力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因此,提供乾淨、自由的活動空間讓孩子活動,是很重要的。

(二) 在肌肉關節的運動覺方面

父母要重視孩子的運動。通常,父親可以用慢跑、打球來維持活力,母親以做瑜伽、參加有氧舞蹈來保持身材,同樣的,孩子也需要活動,以促進神經、肌肉及骨骼的生長。尤其重要的是,活動可增加孩子肌肉關節運動覺的輸入,以促進對自我身體形象的建立,及對外在環境的認識。孩子玩弄或舔咬自己的手腳、摔東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從事有益的活動,因此,父母千萬不要為了避免事後收拾麻煩,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點小小碰傷,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動,相反的,應保持更積極的態度,使孩子得到適當的活動刺激。

(三) 在前庭平衡覺方面

父母要善用搖籃、鞦韆等設備。每位作母親的,大多有搖動孩子使其入睡或平息其哭鬧的經驗。大人們也喜歡坐在搖椅上,享受晃動的樂趣。搖動對促進大腦組織功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父母們可多利用搖籃,以輕緩的搖晃來平緩孩子的情緒,加強其神經抑制功能,或利用鞦韆、旋轉地球等設備,以較快的搖擺或旋轉使孩子興奮、愉悅,提高其神經促進作用。

家長如果能在家中經常使用上述幾種方法,對孩子感覺統合的發展,將有一定的幫助。如果孩子的發展或行為已明顯脫軌時,家長應到專業的感覺統合訓練機構進行測評,找出問題所在,及早採取有效對策,避免因拖延過久而徒然增加親子雙方的痛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感覺統合
    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力發展,主要依賴於大腦和身體運動神經系統之間的協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當感覺統合運作良好時,孩子在學習、運動、移動時,其大腦、眼、耳、手、足等高度的協調,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適應性強、在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強,沒有發展遲緩的情況。
  • 為什麼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感覺統合!
    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力發展,主要依賴於大腦和身體運動神經系統之間的協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當感覺統合運作良好時,孩子在學習、運動、移動時,其大腦、眼、耳、手、足等高度的協調,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適應性強、在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強,沒有發展遲緩的情況。
  • 一道家常菜,告訴你到底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兒童一切能力發展的根本。感覺統合的發展程度,決定著孩子的能力與表現……可到底什麼是感覺統合?今天的文章,老嶽就用一道人人都吃過的家常菜來告訴大家:何謂感覺統合?感覺統合,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把【感覺】變成【知覺】的感覺處理的過程。
  • 為什麼感覺統合對有些自閉症孩子沒什麼效果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我們被診斷自閉症、發育遲緩兒童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給他進行感統訓練時沒有什麼效果呢?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是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 懂感覺統合,讓你更懂孩子
    感統訓練適合每一個孩子感統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但任何一個兒童要百分之百達到感覺統合都是非常困難的。大腦感覺統合的功能正常,我們才能順利完成各種動作,並完成高級而複雜的認知活動,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自我控制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學習能力的範疇,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會好,所以說感覺統合很重要。
  • 告訴你;感覺統合訓練師證報考流程及費用
    告訴你;感覺統合訓練師證報考流程及費用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統合是指人的大腦將從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並作出正確應答,使個體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中和諧有效地運作。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感覺統合失調症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感覺統合失調症,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①母孕期間的因素:母親在懷孕期間出現早產
  • 【感覺統合訓練】兒童為什麼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課程
    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於感覺統合失調,他們的智力水平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學習能力、運動技能、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礙,為此,感覺統合應當從幼兒抓起。與此相反,有些學者則認為,感覺統合失調是由於大腦的前庭系統發生病變而引起的,兒童中的發生率不會超過1%, 不必為全體幼兒擔憂。
  • 你所不了解的感覺統合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譬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暴躁愛鬧等等。這正是感覺統合失調造成的後果。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感覺統合失調,讓孩子健康成長呢?有的孩子看著挺聰明的,卻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總也上不去。
  •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 | 動——感覺統合,健康成長
    感覺統合、全腦開發、親子閱讀、科學實驗,一天一個主題,精彩不斷,敬請關注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主題吧動——感覺統合,健康成長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智慧的根源來自嬰幼兒期的感覺和運動發展。」在這一階段,如果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感統訓練,建立完善的大腦通道,將十分有助於寶寶們的健康成長。
  • 從一個電影的角度,來了解感覺統合,了解孩子的成長
    今天,我們從這部電影的角度,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感覺統合的過程以及對孩子的重要性。也是說孩子需要在不同的環境中,利用感覺統合不斷適應,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最後才可以真正的融入社會。 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類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語言等等都是非常流暢的,這種就是感覺統合發展良好的結果,也就是說,人類的身體在大腦的控制下,能夠自如的去運動,去表達,都是感覺統合的結果。
  • 【感覺統合教育】家庭中的感覺統合訓練,理論與實踐,建議收藏!
    我們會經常在教育機構見到一些模型的蘋果,蘋果上會有很多的牙印,我想這些牙印肯定不是大人來咬的,都是一些小牙印兒,一看就是孩子咬的。為什麼孩子會把這些模型當成真蘋果?可能這些蘋果我們看起來特別像,但是一摸起來,觸覺會告訴我們它不是真蘋果。但是小孩子的感覺統合沒有那麼完善。他會覺得這就是一個蘋果,然後用牙去咬。因為人的感覺統合可以進行一個綜合的判斷。
  • 家長都在問的問題:感覺統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做訓練?
    臉部感覺到空氣很涼,大腦統合以後進行反饋:好涼啊!我要趕快到屋裡去。 通過以上的分析,你發現了嗎?感覺統合組成了我們的生活。也就是說,不管你在做什麼事情,都是感覺統合作用的結果。 好!> 結合上面我們的分析,再加上定義,你對感覺統合理解了嗎?
  • 【感覺統合訓練】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學習和運動學習的不斷互動便形成了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出現障礙時,會產生知覺、語言、認知障礙、情緒及行為控制不良等問題,也就是無法正常與外界事物反應。3歲前是兒童感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可以預防感覺統合失調,3-6歲是感覺統合失調最佳的補救時期,7-12歲是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糾正的有效期。異常反應:將訊息完全抑制、肢體無反應或反應遲鈍(例如:自閉症)。
  • 孩子每天都運動,為什麼還是感覺統合失調,注意力不集中?
    我們之前說過,現在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孩子會變的感覺統合失調,主要原因就是現在的都市生活和小家庭制度,加上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過度,導致孩子運動過少,大腦、神經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得不到鍛鍊,因而孩子後期就容易表現為感統失調。
  • 孩子學習不好,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
    學齡初期是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萌芽時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可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城市中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它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如果不及時對感覺統合失調進行矯正,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現時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什麼是感覺統合?
  • 感覺統合是孩子生命的基礎
    我問媽媽你是否有報過感統課呢?其實感統才能解決孩子的根本問題,出問題的是道本身,不是要給孩子術的輸入。感覺統合是到大腦與身體的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通過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聽覺、觸覺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經過解析,身體做出反應,這個過程稱感統。
  •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父母該如何預防?
    感覺統合是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人體通過大腦處理信息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就好比我們看到一個足球迎面飛來,我們知道要馬上躲開。從我們看到足球,再到大腦對這一信息作出處理,然後身體做出反應。這一系列動作中信息在大腦中的綜合處理就是感覺統合。
  • 我們為什麼要感覺統合訓練?
    您了解感覺統合對孩子學習能力、專注力、人際關係的影響嗎?  您清楚自己的孩子感覺統合發展的現狀嗎?對於有多動、情緒化、任性、平衡及運動能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育遲緩、書寫困難、記不住作業等行為表現的兒童非常需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感覺統合訓練課程」又是怎樣的?  感覺統合課程,又稱感統訓練課程,是根據嬰幼兒感覺和運動發展的情況,針對對嬰幼兒的感覺信息輸入和整合失調開發出來的對嬰幼兒起積極治療作用的、能促進嬰幼兒整個神經系統的成熟的早期教育課程。
  • 在特殊兒童的帶養中,感覺統合為啥那麼重要,如何做好感覺統合?
    今天又聽到朋友說起某個特殊孩子在做感統訓練的話題,很多人不懂,怎麼特殊的孩子都要做感統訓練呢?在特殊兒童的帶養中,感覺統合為啥那麼重要,如何做好感覺統合?在進行兒童學習能力訓練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有特殊兒童來做評估的現象。評估的結果,少不了會從心理需求、感覺統合訓練、情商培養、學習技巧等幾個方面來給家長撫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