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五大創業「偽風口」:創業不簡單,三思而後行

2020-12-11 鈦媒體APP

「我說創業成功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運氣,所以我只相信命。」雷軍曾經在徐小平真格基金的小範圍研討會上,講過這樣一句話。

不管外界如何去解讀,雷軍後來對這句話是有一番解釋的:因為有運氣的存在,所以對於成功者來說,還是要保持持續地努力;對於失敗者來說的話,其實也不用怨天尤人,因為有些東西真的是上天註定。

在創業這件「苦差事」上,機遇恐怕真的並不平等,當然了,前提首先是每個創業者都要玩命付出。這個過程並不亞於「西天取經」,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整合多方資源,與天鬥與人鬥,最後再加上那無法預知的一絲運氣,方能獲得成功。

然而很多年輕的創業者並不這麼認為。或許其中很多人篤定,成功是可以複製的。他們一旦看到哪個行業,哪種業務發展迅猛且前景廣闊,就會試圖將模式和思路「學習」一番,稍加創新,再復刻一份「成功」。

這種思路和行為,便是盲目跟風。盲目的原因是,大家都似乎看到了「風口」,並且都認為風口下面的成功機會大(比如已經一地雞毛的共享單車市場);同時還有人認為資本都在風口周圍等著,撞上風口就是擁抱資本(比如幾乎都獲得過融資的共享項目)。

這種心態,就是在賭運氣:賭上了一步升天,賭不上就重新再來。

我們不知道這種思路下已經有多少失敗案例發生,只是感覺其中一定有一些規律可循。在與眾多企業和團隊的創始人交流之後,懂懂筆記匯總了過去一年五大偽「風口」案例,希望這些故事能為更多人帶來一些啟示。

O2O:巨頭的 「鬥獸場」,創業者的「屠宰場」

O2O概念自從被大規模引入到國內網際網路創業圈,便成為大量創業者「顛覆」傳統商業的首選模式。在網際網路創業興起的那幾年,O2O模式從餐飲、美容、家政、生鮮滲透到了教育、醫療、交通、地產等更多領域。

O2O模式理解起來雖不難,進入門檻也並不高,但卻未必適合每一個傳統商業領域。在經歷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之後,無數O2O創業項目被淘汰出局,只留下一地雞毛。也有新的O2O項目嘗試在垂直領域裡打開局面,行業熱度依舊高漲。

「對於我來說,現在就只有期盼著有人來收購我們的項目了。」O2O平臺「簡送」創始人吳泊利告訴懂懂筆記,他是在三年前和朋友一同組建了這個便利商品快送平臺,用戶只要在APP或微信上下單,附近劃片「巡邏」的騎手就會在距離用戶最近的便利店購買商品,並送貨上門,「那時候,外賣O2O還沒有過多涉及便利商超,這是一個獨特的垂直領域。」

每到冬天,他這個由「懶惰」催生的O2O項目生意就異常火爆,即便是在沒有極端寒冷天氣的深圳,每天訂單量也都輕鬆過萬。每單配送費3元,平臺與負責跑腿的兼職騎手之間實行三七分帳。

「用戶量、日活數都很可觀,加上契合了熱門的O2O模式,所以我們很快就拿到了融資。」為了將模式成功復刻到其他城市,泊利開始投入資金在周邊地市開展業務,大肆發紅包、大量圈用戶。免配送費、現金紅包統統都用上了,「用戶量每個季度都成倍增長,大家對於項目都信心大增。」

融來的錢雖然很快就「燒」完了,但泊利卻一點也不擔心。在他看來,平臺已經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想要實現項目的整體盈利,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只要有懶人,平臺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生意。」但讓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許多大型外賣平臺也悄然上線了便利商超的商品快送服務,外賣+便利商品在同一個APP內就能完成便捷下單,因此有不少用戶卸載了這類單一APP,為手機儲存節省空間。這其中,就包括了泊利的「簡送」,「從那些平臺上線商超配送功能後,我們每天的訂單數就從六位數掉到了三位數。」

泊利告訴懂懂筆記,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扶持的外賣平臺,本身就已經佔據了龐大的用戶流量;加上企業資本雄厚,在新業務的推廣上也肯下「重本」,通過大量紅包鋪天蓋地拉新。而像「簡送」這樣的創業公司,自然就不是巨頭的一合之將。

「只要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無論是便利送、社區生鮮、美食配送還是家政服務、教育培訓等等O2O小平臺,都只能被迫出局。」看著自己所創立的項目如今只能艱難維持,泊利很是感慨。業務內容高度重合,讓O2O很快成為巨頭們的「角鬥場」,看似再有創意的項目,最終也只能成為「猛獸」們廝殺的獵物罷了。

VR硬體:創業者跟風締造的「虛假繁榮」

曾經,只要在商超綜合體裡開一家VR(虛擬實境)體驗館,再代理一兩套VR娛樂設備,經營者就可以躺著賺錢了。然而隨著VR行業的競爭加劇,同質化產品泛濫,眾多經營VR設備的商家也漸漸陷入了經營困境,從事VR設備製造及內容開發的廠商大多風光不再。

「硬體沒市場,內容沒載體,商家沒動力。」南山某科技園區內,VR軟體創企負責人徐猛告訴懂懂筆記,他和團隊從事VR內容的研發已經有三年半的時間。作為涉足VR領域較早的創業團隊,他算是見證了國內市場的跌宕起伏,「最好的時候我買房買車,最差的現在我砸鍋賣鐵。」

曾認為站在VR風口上的他,帶領團隊創下過年營收超千萬元的記錄,華南市場許多VR硬體設備所搭載的遊戲娛樂內容,均是出自他們之手。內容題材涵蓋了幼兒益智、競技賽車、角色扮演等等,也吸引了眾多硬體廠商上門洽談合作。

「但這個爆發期不足半年,VR行業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徐猛表示,由於VR專業頭顯價格昂貴,導致其難以走進普通家庭。而商用VR設備的銷售情況剛好相反,由於體驗館、遊樂廳涉及VR應用的前景廣闊,因此很多商家都紛紛斥資採購相關VR硬體,供顧客有償體驗。但這種火爆也導致了商用VR娛樂設備的泛濫,加速用戶新鮮感的消退。

「選擇太多了,所以部分體驗店之間也只好打起了價格戰。」在福田某大型商業中心經營VR體驗館的張小姐告訴懂懂筆記,這兩年商圈的人流一直在增加,但進店光顧體驗設備的用戶卻在不斷減少,近半年的經營狀況更是可以用「慘澹」來形容。為了減少開支維持經營,她每天都只開兩臺小型設備,除非周末或節假日,才會全部開啟。

缺乏具有粘性的應用場景,內容的同質化嚴重,導致商家收益不如預期,於是在設備的維護和內容升級上,便開始減少投入,就更別提增添新VR設備的計劃了。VR硬體設備製造商因此備受打擊,隨著廠商的業務受挫,體驗店整體不景氣,內容研發團隊的業務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和我們同期起步的VR內容團隊有不少,但大都都沒能熬過VR的寒冬。」徐猛透露,2017年這一年,身邊能叫得出名字的VR創業公司就倒了不下二十家,涵蓋了硬體開發、內容開發和渠道代理等方面。更有部分支撐不住的創企選擇「半路」轉型,「而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撐過2018年。」

那麼,來勢兇猛的VR,為何會在短短的兩年內就迅速「退燒」呢?除了家庭娛樂之外,VR技術就不能應用在其他領域嗎?

曾經嘗試推動VR技術進入工業製造領域的創業企業負責人李有慄表示,美國波音公司就曾經利用虛擬實境技術,提升了工人在組裝飛機網線上的效率,並節省了25%的安裝時間。這就是VR在製造產業上的典型應用。

「然而,國內製造業對於這項技術的接受程度很低,尤其是在密集型製造企業。」他告訴懂懂筆記,隨著《中國製造2025》和多項國家戰略的興起,VR+工業的概念的確在不斷升溫,但大面積普及言之尚早。

傳統製造企業不會主動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改造設備提升效率,「很多VR的行業協會都在推(工業應用),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短期國內VR最普遍的應用,還只能是2CD的娛樂市場。」

生意慘澹的體驗館,忙著去庫存的硬體廠商,還有接踵倒下創業者。一窩蜂導致了VR行業泡沫橫生,也造就了VR市場的虛假繁榮。但VR娛樂畢竟不是消費剛需,因此也不難理解VR產業在與風口期失之交臂後,為何會重歸理性。

資本逐利,而VR在2C市場的投資回報狀況恰恰未能達到其預期。隨著資本的大規模撤離,VR軟硬體領域的創業者自然一片哀鴻。最慘的莫過於那些像徐猛一樣,在風口上All in VR的創業者,當行業泡沫被現實戳破時,發現已難回頭。

網紅店:想復刻「排隊」營銷,卻搬起石頭砸了腳

細心地讀者可能會發現,一年前很多所謂「網紅店」門口,動輒就有幾十上百人排隊,有時用戶為了購買一杯飲料或一份小食,都需要等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或許有人不禁要問,這些「網紅店」出品的奶茶和糕點,真的值得那麼多顧客用「生命去等候」嗎?

為此,懂懂筆記也曾前往多網紅糕點店「某雪」、「某師傅」做了體驗,在排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隊後,終於買到了奶茶、麵包或是點心。品嘗時發現奶茶的口感尚可,但並沒有網傳的那麼驚豔,而口感一般的麵包和點心,吃一兩次還行,再多就感覺乏味了。

那麼,這些網紅店到底是靠什麼支撐起一條條長龍的呢?

靠的就是社交媒體的「加持」。懂懂筆記曾在撰寫《我開了家網紅店,然後就......黃了》一文時,接觸過這樣一位創業者。年輕的創業者大龍,因為受到「某雪」的影響,萌生了要打造一家地道美食網紅店的想法。

有了想法和計劃之後,他並沒有急於開店。而是和幾位夥伴利用網際網路媒體和平臺,在線上「搞事情」。他們創造了諸多思鄉與美食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走心」軟文,形成了極大共鳴,更有不少網友因為內容「扎心」而轉發,引發很多打工遊子的思鄉之情。

看到話題發酵,他和朋友隨後把話題內容往新開的美食小店引流。為了讓店面看起來熱鬧,大龍花了三萬塊錢僱水軍點讚好評,並撤去店內部分桌椅讓顧客排隊「罰站」,並花錢僱傭了專業排隊機構後,店門口順利地排起了長龍,隨著朋友圈和自媒體的曝光增加,他的這家小吃店終於成了一家「網紅店」。

然而,不滿於現狀的大龍,在盲目的擴張中,卻沒有把控好出品的品質。某美食點評上出現的一位美食大V的負面評價,成了大龍的「網紅店」危機的開端。

「完全稱不上正宗,應該說是很難吃,沙茶太鹹,無米果的皮都是酸的。」這條評論,直指大龍和團隊只顧營銷和炒作,卻忽略了食品與口感的問題。更有顧客表示,排了很久的隊,結果吃到的東西卻完全不正宗,往日受了「恩惠」而「好評」的水軍也悄悄「踢爆」了他的炒作伎倆。

自以為聰明的大龍,最後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除了大龍之外,在國內餐飲圈有不少跟風而起的網紅店,都在轟轟烈烈中誕生,然後在短時間內迅速衰敗。

網紅店的「紅」,並不一定代表其出品品質就一定上乘。隨大流湊熱鬧的人,既包括盲從的用戶,也包括盲目的創業者。社交營銷加上「排隊」的策略,或許能夠加速「蚊店」從小做大,但是這種加速也讓更多網紅店很快人去樓空。

如今昔日排長龍買杯飲料的場景依然還存在,而這其中是否有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共享經濟:大量入局的創業項目只是為了添堵?

能把「租賃」做成漫天的共享經濟,此番景象堪稱是中華大地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嬰兒車、共享充電寶……自打共享經濟颳起颶風,人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件似乎都不用買了。出門開共享汽車,出地鐵騎共享單車,下雨了用共享雨傘,進球場租個球、手機沒電了租個充電寶……正因為奇葩也有市場,大量創業項目趨之若鶩湧進「共享」的大門。

「單車、汽車都有巨頭介入,而細分領域也有創業者卡位了,市面上但凡能共享的都做絕了。」想做「共享」項目,但卻苦於沒有好思路的胡濤,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在深圳水貝做珠寶的老徐。

兩人對於「共享大勢」一拍即合,決定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打造「共享珠寶」項目。

胡濤告訴懂懂筆記,珠寶價值昂貴而且低頻次消費品,許多女性朋友雖然會購買珠寶,但數量有限,款式也比較固定。他認為,出席社交場合較多的女性對於共享珠寶一定會有需求。

「我們定製了好幾個像自動販賣機一樣的密閉展示設備,將各式新款的珠寶裝進去,用戶只要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操作,就能租借一款共享珠寶。」胡濤表示,當用戶使用完珠寶之後,將其重新放入機器中。若遠程人工通過視頻採集設備檢查發現產品沒有損壞,就會在三個工作日內,完成扣款和結算,「因為有些珠寶比較貴,所以一定要視頻檢測,不能像共享單車那樣亂丟。」

價值1000元的共享珠寶,每24小時收費50元;價值2000元的共享珠寶,每24小時收費100元,費用以此類推。胡濤透露,在項目投放初期,團隊曾推出過價值上萬元的共享珠寶,但最終卻因為磨損而作罷。

「押金收多了,沒人敢租用,押金收少了,損失划不來。」共享珠寶的損壞問題,已經成了團隊最頭痛的問題。

他告訴懂懂筆記,如果芝麻信用分不足或使用微信操作的用戶,需要交300元押金,然而他們所推出的珠寶裡,大部分都超過了市價500元,而損壞卻是常事。

甚至還有用戶借了不還,佔為己有。團隊也曾嘗試投放便宜的珠寶首飾,但由於看起來品相廉價,壓根就沒人想借,「按照這個損失率,押金根本沒法用於理財增值。」

雖然共享珠寶有潛在的市場需求,但是運營和損壞成本居高不下,開始讓團隊有點招架不住了。即便是珠寶商出身、資金雄厚的老徐,也開始覺得這樣的投入是個無底洞,「除了設備成本以外,每個月還要掏四五十萬,支付團隊工資、產品損失,還有許多場地租金。」

經過幾次溝通之後,他和胡濤終於達成了共識,在支付團隊遣散費之後,徹底叫停了共享珠寶項目。而大量「存取」設備和珠寶產品,也只能低價處理以求挽回損失。

「共享不是偽命題,但部分國民的素質的確堪憂。」共享經濟雖便利了大眾生活,但在商業模式上,卻並不是很成熟。

許多共享項目是通過蓄存大量押金進行投資增值,從而獲得項目收益。一旦押金用於投資遭遇危機,項目也將很快分崩離析。另外國民素質參差不齊,對於公共用具的愛護程度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類似共享運營機構的負擔。

即便市場如此「慘烈」,目前依舊有大量的創業者認為,共享經濟擁有無限的前景。只要有個好想法,有些資源,就要削尖腦袋往裡衝。最後,大量失敗項目所遺留下的「共享殘骸」(專撿「共享殘骸」的一條龍:今年都能過個肥年!),是會便民呢,還是給百姓添堵?

3D列印:輿論熱捧的背後是難言的尷尬

3D列印作為與大數據、人工智慧並駕齊驅的第三大風口行業,兩年前曾話題不斷,備受關注。然而這個看似充滿朝陽的未來產業,卻有不少創業者直呼:「不玩了」。

在《本想用3D列印「人生」,不想卻被「現實」打敗》一文中,懂懂筆記曾接觸到這一領域的創業者阿志,在3D列印炒得火熱的時候,毅然辭去穩定的工作,用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開始了3D列印的創業路。

然而,當他的「3D列印體驗館」建立起來時,團隊卻不知道要列印什麼,甚至連正常的業務都沒有。於是,擔心項目就此落敗的阿志決定要「走出去」。憑藉著模式新項目新,阿志拿到相關創業扶持資金,並將體驗館搬到人流量密集的商圈綜合體裡,做起了2C的生意。

「當時VR火了之後,各大綜合體都開了許多VR體驗館,3D列印也不例外。」阿志告訴懂懂筆記,他在綜合體裡主要面向的目標群體,就是商場裡的海量人潮。以「快時尚」為主題,他們決定面向年輕時尚群體「列印」卡通動漫手辦。

但是由於早期列印出來的手辦都是純色,所以需要買家自行上色,導致顧客嫌麻煩。於是,腦子機靈的他,又轉型做起了無需「專業」技能的兒童玩具生意,順帶也做起了家長的手機殼生意。

然而,看似熱鬧的體驗館,卻並不賺錢。阿志表示,開業一年後由於行業競爭大,所以「體驗」項目也只能壓低費用在做。因此,刨除耗材以及房租水電,賺到的錢也僅僅足夠維持團隊每月的開銷。

再次認準3D列印未來絕非「民用」,而是會走向「工業級」應用的阿志,又在2016年底開始考慮起2B業態布局。

「包括充電寶外殼、手錶外殼、剃鬚刀外殼等等,我們嘗試接了很多商業打樣的單子,但最後都是因為精度不足而失敗。」在面向工業用戶的時候,阿志和團隊是毫無優勢的:一是桌面級設備難以滿足工業級模型的精度要求;二是工業級設備的價格太高,小團隊無力承擔,「一臺解析度60微米的工業級3D印表機,價格普遍在幾十萬元,部分進口設備甚至超過了百萬。」

既然折騰不了2B,那就老老實實2C吧。就在阿志看清行業現實時,卻發現用戶對於3D列印的新鮮感已漸漸褪去,許多廣州和深圳的3D列印體驗店就像遭遇暴風,刮過就沒了。許多3D列印體驗館開始轉型成咖啡廳、書吧,供用戶「嘗鮮」的3D列印體驗成了附屬品。

「不玩了,本身就不賺錢,現在還虧了錢。」對於這兩年的創業經歷,阿志感慨道。唯一值得阿志自豪的,或許是自己曾趕上過一次『風口』,而且活得也比同行久一些。

3D列印的兩難問題,一直困擾著無數跟風的「阿志們」。與其說他們是創業者,不如說他們更像是3D列印產業的蜂擁者,為了風口而「列印」,為了紅利而創新。

在這個創業氛圍最好的時代,每個年輕的創業者都是「追風少年」,他們耳聽六路、眼觀八方,一旦見到「風口」就毫不猶豫「湊」了上去,試圖在風力還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找到屬於「騰飛升空」的位置。

而他們中的很多人並沒有考慮到,風口的風,有時只是稍縱即逝的「颶風」,有的是動靜大卻難成氣候的「陣風」,即便是尋覓到靠譜的「季候風」,也容易在「吹」上天之後,摔下來「重傷」。

「一窩蜂」往往意味著「惡性競爭」的到來。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環境下,每個人的創業歷程都無法補課,更無法複製。因此,對於他人的成功經驗,創業者們還是要抓住其中的規律,想清楚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萬萬不可依葫蘆畫瓢。

相關焦點

  • 校園創業還是香餑餑麼?還是偽風口呢
    我順便又查了下同期的一些其他校園項目,59store是2017年10月停止了更新,小麥公社經過多次轉型最終2018年停滯;校園社交黑白格子2018年停止;我隨後撥通了群友的電話,我表達了我的觀點,校園的2400萬流量看似風口,實際上可能是偽風口,從之前幾個項目來看得到的判斷,2400萬是一個半封閉的流量圈,不管是做校園社交,還是校園電商,(校園金融已經在2017年被國家監管部門聯合發文叫停
  • IT桔子:2015年創業格局盤點
    創業熱,創業火,是最近幾年大家普遍能感覺到的一個事實,尤其是在大城市,似乎不聊點創業、網際網路的事兒,好像就沒存在感了一樣。借著這股創業熱潮,IT桔子把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創業格局盤點這部分分享給大家。總的來說,我們始終抱持這樣一個觀點:創業這回事兒,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 大眾化創業門路,盤點時下五大熱門小本創業,在家如何實現自主創業?
    時下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自主創業,創業已然成為了一種主流趨勢。當然,大多數人都是以失敗收場,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就在於沒有找準機遇,只有找對機遇,才能夠精準的把握市場,從而獲得成功。今天小編就在這裡為大家盤點時下五大熱門創業,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鑫博淼手遊,遊戲風口創業優選
    鑫博淼手遊,遊戲風口創業優選 各種商機匯聚之下,遊戲領域有著近千億級的規模,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手遊行業
  • 寧做創業狼,不做風口豬—創業前的準備
    風口豬:創新型創業。是我的話,我會選擇:寧做創業的狼;不做風口的豬。但即便如此,我這樣的創業狼,也是摸打滾爬的在以下創業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問題上跑通一大半,否則今天也不敢拿出來嘚瑟:比如80後男性顧家,買不買,大部分還是聽老婆的,就是不聽自己的。
  • IT桔子年度盤點之六:2015年創業格局盤點,以及「陣亡」公司解讀
    創業熱,創業火,是最近幾年大家普遍能感覺到的一個事實,尤其是在大城市,似乎不聊點創業、網際網路的事兒,好像就沒存在感了一樣。借著這股創業熱潮,IT桔子把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創業格局盤點這部分分享給大家。
  • 阿普說創業:如果說網際網路是上一波風口,那麼下一波風口在哪?
    【阿普說創業】下文是對一位來自知乎網友問題的回答——可能是因為自身從事7年多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個原因,(本文來源於公眾號:阿普說創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我對於網際網路還是比較看好的,也有可能是幹一行愛一行的緣故吧,所以對於下一個風口在哪的問題,我的答案是網際網路依然是 下一個風口行業&
  • 馬瑞光:大學生創業,三思而後行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創造無數就業崗位來「穩就業、保就業」,進而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國家尤其支持高校畢業生群體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現已有120個雙創示範基地投入使用,各地高校也積極響應建設創業孵化園區、推進創業教育,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和政策優惠。
  • 呂生榮:抖音小視頻創業風口
    今天,我為什麼會跟大家分享小視頻創業風口,核心原因有幾個,但是我覺得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你認真思考一下以下問題:假如你今天擁有幾十萬,你會做什麼生意?並且做沒有那麼累?而且能夠確保沒有風險?我建議你好好思考一下這個話題?
  • 呂津津:大學生創業,要三思而後行
    原標題:呂津津:大學生創業,要三思而後行3月11日,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就促進民生改善與社會和諧穩定答記者問時說,在中國的整個大環境中,創業這件事情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推動力,但他認為不宜拼命鼓勵學生休學去創業,因為創業是一個有了想法確實要去做、不去做的話就會錯過時機的一件事情,並不是一個大學生沒有想法就去創業
  • 把握5G風口創業新機會 多多雲創業者開發聯盟上線
    5G時代的到來,是一場科技的變革,隨之也帶來了更多創業風口和機會。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就是創業的「啟航地「。沒有店面、設備、人員的成本投入,創業風險更低。沒有了後顧之憂,才能勇往直前。對於想要找點兼職做的上班族,以及寶媽、學生黨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一個選擇。
  • 從奧數到數學思維,數學才是永遠的教育創業風口?
    「#致敬真實2019鯤鵬大會#數學在教育行業中,對於家長是避之不及的痛,對於創業者來說,則是永遠有風的風口。全文2962字,閱讀約需5分鐘文丨丁述銀編輯丨楊旭然用「每年一個風口」來形容這兩年的教育行業或許一點都不為過——去年是少兒編程,今年是數學思維。2019年,大量資本湧向了數學思維。
  • 滋補緣泉茶色素,獨特運營模式,開啟創業新風口
    線上銷售+線下體驗,滋補緣泉開啟創業新風口眾所周知,前幾年的社交新零售行業興起,相較於實體創業,社交新零售因其門檻低,無門店、員工、囤貨成本壓力等優勢,興起了一股創業熱潮。然而,隨著行業的發展,也陸續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消費者維權難、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屯貨壓力大等等問題?
  • 選擇一個可靠的風口創業,這4個能力是需要具備的!
    小白想要找到一個可靠的風口行業創業,找到一個紅利項目,自己造勢肯定是很難辦到,但我們可以根據目前別人在做什麼項目,是否賺到錢了,去判斷市場還有沒有紅利。如果還有紅利,我們是否能從中分一杯美羹?每個人的興趣、優勢和資源都是不相同的,會導致結果不一樣。
  • 你所尋找的創業風口,或許正在拖垮你!
    我們看過太多創業成功的案例,一個風口就能年賺百萬、千萬,甚至融資上市,讓人心神嚮往直到瘋狂。馬雲創造了網際網路電商時代;滴滴在共享經濟中一度壟斷市場;咪蒙在新媒體行業中的天價廣告費;薇婭、李佳琦直播帶貨年入千萬...一個又一個璀璨耀眼的名字,一個又一個的風口,驅使著無數創業者前赴後繼。
  • 子謙譯文|創業教育對學生的五大好處
    Five Benefit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Students創業教育對學生的五大好處子謙譯文From以創業精神為重點的教育可以幫助初高中的孩子發展一種至關重要的生活技能,這些技能將在課堂之外對他們大有裨益。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創業教育的五大好處,以幫助您決定創業教育是否對您的孩子的未來是正確的選擇。What I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過去14月死在風口的明星創業公司 他們為何倒下?
    從去年至今,全球有一批明星創業公司陷入倒閉的境地。是創業環境越來越艱難嗎?是預示著科技創新產業的泡沫終將破滅嗎?未必是,也許破滅的只是創業夢想,而非技術本身。  通過盤點倒下的全球科技創業公司,智能硬體、應用社交、電商等領域成為創業「出師未捷」的重災區。頭頂高科技的矚目光環,他們為什麼還會倒下?
  • 內容創業風口之上,你真的理解粉絲G點嗎?
    內容創業的大風口來了,可不是嗎!那一年不是內容創業的風口。1980 年代,是朦朧詩、報告文學和武俠; 1990 年代,言情與少女,新世紀裡就更多了,網絡文學、網絡影視以及各種IP大陣,現在則是自媒體的內容創業。只是,有時候是來賺錢的,有時候是來賺名的,總的來說,都是來賺存在感的。
  • 大學生創業,如何突破五大瓶頸
    11月16日,在杭州市召開的大學生創業模式研討會上,共青團杭州市委、杭州大學生創業聯盟、杭州市人力社保局調研發現,大學生創業氛圍日漸濃厚,目前杭州市註冊成立的大學生創業企業已達4560家,參與創業的大學生9960餘人,直接帶動大學生就業18850餘人。  儘管創業成功率並不高,屢遇瓶頸,但還是逐漸形成了8種創業成功模式,值得即將創業或正在創業的大學生們借鑑。
  • 家庭市場帶來更宏觀創業風口,貝比寶寶車領先起航
    如今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到投身於創業的人越來越多,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大家都不甘於平庸的生活,想要通過創業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那麼2020年創業,選擇什麼樣的項目更好、更有發展前景呢?答案還是共享市場,但是這和市面上已經飽和過高的充電寶、單車可不一樣。從母嬰家庭這樣更加宏觀的市場去出發,即可看到一片生機盎然的藍海。而在這片藍海中,目前最成熟的項目就是貝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