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麥田裡的守望者——記市南區優秀教師、海信學校劉紅英老師

2021-02-19 海信學校

徐弋博:「由於我在小學階段比較優秀,學習成績也很好,不自覺有點驕傲和輕敵。在第一次測試時,我的成績並不理想。我真是有點失落和迷茫。劉老師主動跟我談心,鼓勵幫助我調整學習狀態,轉換思路,提高綜合能力。我的成績又上來了!」

「我的英語成績一直不太穩定,有些灰心,劉老師又找到我,指出我作業習慣上的問題,給我介紹了一些學習方法,提高效率。在11月初市南區初中英語統考中我取得了全區英語中學科第一名的好成績(並列),我太開心了!」

「還有去年,我應聘學生會幹部的時候沒有選上心儀的職位,劉老師知道後,告訴我不要灰心,幫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鼓勵我『付出才會有收穫!』通過不懈努力,本學期我成功的競選上了校學生會副主席!我很感謝劉老師,在我每次需要幫助的時候,她都在!」

提起劉紅英老師,徐弋博媽媽有話說:「我的兒子沒有進入海信學校之前,我們其實有很多選擇,傳統名校、國外學校(接到了錄取通知書),但孩子在參觀完海信學校後很堅定的說要在這裡讀初中,我和爸爸也都抱著遲疑的態度。在海信學校一年了,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孩子的變化和進步,他回家後經常說劉老師如何嚴格律己,如何嚴中有愛;如何關心班裡運動受傷的同學,送問候和溫暖;如何給每名同學平等的機會展現自我優點和風採。我們家長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名優秀老師對孩子的正面影響和推進的力量!」

劉紅英老師當年教過一名叫呂嘉軒的同學,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可是誰能相信這位學生在初三畢業前竟然想放棄青島二中的直升機會。

在初三直升的關鍵時刻,嘉軒媽媽因為腦瘤住院,家人無人照料她。他媽媽給劉老師留言:「劉老師,我這些日子就要在北京做手術了,孩子爸爸要陪護,我們在青島也沒親人,孩子我就交給你了!」

 有一天呂嘉軒找到班主任說:「劉老師,我想放棄考試!我考不好會影響媽媽的手術情況,萬一她病情嚴重了可怎麼辦?我心理壓力好大,我好害怕……」。

劉老師開口說:「嘉軒,先別著急著做決定,這樣,劉老師給你一個擁抱好不好?」「嗯……」,劉老師鼓勵他,安撫他,引導他,讓他振作起來,使他放下包袱,以正常心態去參加直升考試。孩子由低聲哭泣變為嚎啕大哭,最後釋然了!這個超越師生之情的愛的擁抱,將信心、力量、勇氣傳遞給失去信心的學生。

自此,劉老師經常利用課餘時間關懷呂同學,小到生活小事,食堂吃飯;大到每一科的學習進度,針對物理、數學等薄弱學科加強輔導。

令人慶幸的是,嘉軒沒有辜負劉老師的一片苦心,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直升青島二中,他媽媽也在收到喜報後病情好轉,順利出院。今年,他順利地考上理想中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實現了「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人生理想和職業道路。

相關焦點

  • 致敬教師 | 麥田裡的守望者
    當這些熟悉的話語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是否還能回想起他奔波勞碌的身影,他就像是麥田裡的守望者一般,靜靜地陪伴你成長,霍爾頓說:「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
  •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1-24 09:50:32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王超
  • 老師,請學著做「麥田」的守望者
    《麥田的守望者》向世界奉獻了一個寶貴的詞彙——守望!……「麥田」的守望者,就是順應每一顆種子的成長規律讓它盡情彰顯自我生長的能量是「揚己」還是「克己」?誠然,我們都是盡職盡責的優秀教師,但我們是否「急功近利」?我們是否「要求苛刻」?我們是否違背了成長規律「拔苗助長」?我們是否僅僅看到「被拔高」的禾苗瞬間的茁壯?我們是否想到「被拔苗」的明天將是枯竭一片?學生是人,是有差異的人!
  • EC人物 | 孟莉:麥田裡的守望者
    孟莉,暨陽高中心理老師。孟莉:麥田裡的守望者文 | 蔡玥 「陽光?對啊,我也覺得自己挺正能量的。」說話的人笑得燦爛,毫不掩飾她的自豪感,「我就是希望自己的存在能讓他人感到溫暖。」孟莉,暨陽高級中學心理教師,此時正坐在心理諮詢室中描述著對自己的定位。諮詢室不大,但布置上花了心思。
  • 麥田的守望者
    教育,我認為是一場飽含冀希的守望,教師就是最忠誠的守望人。
  • 【身邊的好老師】湯婧(12中)麥田裡,她是一名幸福的守望者
    曾獲得榮成市優秀教研組長、遠程研修優秀學員榮譽稱號。多次執教過威海市公開課、榮成市優質課。撰寫的10幾篇論文分別發表於各級刊物。美國作家塞林格有一部作品,其中的主人公霍爾頓留給讀者最美好回味就是他的理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 麥田裡的守望者——劉文偉老師
    以上是我添加一位老師微信時收到的第一條消息,著實令人思索,絞盡腦汁想應該回點什麼以顯示自己努力領悟了其中的精神。劉文偉老師,笑起來有種很強的感染力,笑聲穿透力強,辨識度高,很有親切感。這笑容裡是對生活的釋然,是對生命的敬畏。作為一名老教師,老劉有著十分規律的生活習慣,在對學生健康生活這方面絕對做到了言傳身教。
  •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入手,解讀為何霍爾頓甘願做「麥田裡的守望者」
    正處於青春期的霍爾頓有自己的思想,同時他極度的厭煩學校裡老師們天天說成績,天天看排名,天天說以後該如何如何好的大話;在家裡霍爾頓根本待不下去,父母一旦看到霍爾頓有空閒時間就讓他學習,希望他將來有一個好工作,買一輛凱迪拉克等等。對於一名初中生來說,每天不就是在學校、家裡嗎?不就是在老師和家長的身邊度過嗎?
  •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是誰毀了他
    是誰毀了他——《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文/趙洪梅購買《麥田裡的守望者》已有很多時日,久久的未曾翻閱,說是沒時間,應該是一個藉口。當猜知哥哥被學校開除後,她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怒,不可遏制的,「爸爸會吃了你的。」「不要再罵了。」「你不喜歡現在發生的那些事。」「沒有一所你喜歡的學校,你什麼也不喜歡。」菲比的出離憤怒暫時緩解了我內心的憎惡。其實,緩解我內心憎惡的還有一個人,安託尼利先生,霍爾頓自認為他一生中遇到過的最優秀的老師。
  • 高年級孩子必讀書:《麥田裡的守望者》
    小說一面世就引來眾怒,一些評論家認為其語言「猥褻」、「瀆神」。但也不乏有人高度讚賞霍爾頓的語言,國外某些評論家把霍爾頓的語言與馬克·吐溫筆下人物哈克的語言相提並論,加以讚美。他們認為這兩個流浪少年的方言口語,會在文學天地裡流芳百世、永放光彩。內容簡介該書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中學生,出身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
  • 節日快樂——麥田裡的守望者們
    蘇聯教育家加裡寧曾經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檢察院,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可以是法庭上捍衛法律權威、懲惡揚善的公訴人,也可以是講臺上和藹可親、播下法律種子的教書先生,他們用盡渾身解數向孩子們傳授預防犯罪、保護自己的法律知識,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法治藍天,讓法律呵護孩子充滿希望的未來。
  • 薦讀 麥田裡的守望者
    他對學校裡的一切——老師、同學、功課、球賽等等,全都膩煩透了,曾是學校擊劍隊隊長,3次被學校開除。又一個學期結束了,他又因5門功課中4門不及格被校方開除。他絲毫不感到難受。在和同房間的同學打了一架後,他深夜離開學校,回到紐約城,但他不敢貿然回家。當天深夜住進了一家小旅館。他在旅館裡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裝的男人,有相互噴水、噴酒的男女,他們尋歡作樂,忸怩作態,使霍爾頓感到噁心和驚訝。
  • 《麥田裡的守望者》:青年塞林格的彷徨與探索
    塞林格與《麥田裡的守望者》《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塞林格出生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美國紐約,父親是猶太人,家裡做一些小生意,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因此,《麥田裡的守望者》也成為了塞林格最有名的代表作。《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時代背景《麥田裡的守望者》被稱作是美國社會文化的最佳註腳,還引發了當時的一些思潮。直到今天,它依然深受各國讀者的喜愛,在豆瓣上,它的短評達到了1萬多條,其銷售量也已經超過了6700萬,成了名副其實的暢銷書和長銷書。
  • 《麥田裡的守望者》——無法逃避的成人世界
    一代又一代叛逆的少年,曾經將《麥田裡的守望者》奉為青春聖經一讀再讀,而霍爾頓之所以走紅主要得益於他以天真對抗經驗,以真誠對抗虛偽的姿態,以及他反叛者與守望者的身份。但霍爾頓真是一個成功的反叛者和守望者嗎?人真得能逃避成人世界嗎?
  • 《麥田裡的守望者》筆記
    他會幫公園裡溜冰的小女孩系散掉的溜冰鞋帶;會把問路的小孩帶到目的地,會把手擱在蹺蹺板上瘦孩子那頭,幫他們平衡;會擦掉菲比學校裡走廊牆上的髒話,還會為了讓歷史老師在不給及格的時候不至於太難受而在試卷背面寫暖心的話語,會幫討厭的室友寫作文,雖然寫的是弟弟艾裡的壘球手套;約好朋友看戲會挑她喜歡的演員,會因為在早餐店裡自己吃著鹹肉和雞蛋而旁邊兩位修女只能吃烤麵包片和咖啡而討厭自己,還硬要她們收下他的錢作為募捐
  • 《麥田裡的守望者》:青春是荒唐的
    看到那麼多校園霸凌,即恐懼又擔憂,雖然已經長大,但未來會有自己的孩子,他們也需要去學校。一個正常有序的世界,不該讓一個善良的孩子變得憤世嫉俗,更不該讓一個正處於豆蔻年華的少年在本該無憂無慮探索世界的年紀甘願去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這個世界怎麼了?那麼多的暴力,那麼多的虛偽,那麼多的算計。
  • 兩個時代的麥田守望者
    五十年前的你看到《麥田守望者》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 我們來看看《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英語:The Catcher in the Rye),又譯為《麥田捕手》,為美國作家J·D·塞林格於195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這部有爭議的作品原本是面向成年讀者的,但因其青春焦慮和隔絕的主題迅速在青少年讀者中流行。
  • 甘為麥田守望者
    》網上發表了《難忘一代師範生》,其中寫到本人時,用的小標題是筆耕不輟的「作家」,「作家」這個稱號本人實在不敢當,我覺得自己更像一位麥田守望者。麥田寓含著希望,每一束麥子都有著長成結實的美好的盼望,每個農村孩子都可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看到一個個農村的孩子,因讀書改變了命運,心裡湧起莫大的欣慰。想當一名守望者,是需要勇氣的。除了勇氣,還需要堅持。當所有的小孩必將走向懸崖邊時,得有這麼一個麥田的守望者,站在那裡將小孩們攔住,不讓他們繼續靠近懸崖。
  • 麥田裡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1年。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局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