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向張旭學了兩年,卻沒有什麼收穫,張旭是小氣嗎

2020-12-25 小珏說歷史

在中國書法史上,張旭曾經向顏真卿傳授筆法,而顏真卿又以「十二筆意」傳授給懷素,成為了薪盡火傳的佳話。然而,很多人則認為,顏真卿兩次向張旭求教書法,第一次還認真跟隨了兩年,卻並沒有什麼進步,這說明張旭實在太小氣了。真是這樣嗎?

顏真卿第一次向張旭學習是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在長安拜訪張旭,還當了兩年的弟子。只不過,張旭對顏真卿並沒有什麼教導。根據顏真卿的回憶,當時場景是這樣的:

僕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竟不蒙傳授,使知是道也。人或問筆法者,張公皆大笑,而對之便草書,或三紙,或五紙,皆乘興而散,竟不復有得其言者。

這段話很生動,不光是顏真卿,就是別人向張旭求教筆法,張旭也只是大笑,只是演示一番,並沒有說透。這樣的次數多了,大家都不好意思提出要求。

從目前發現的顏真卿真跡來看,也確實如此。現存最早的顏真卿真跡是33歲時作品《唐王琳墓誌》,其次就是最近新出土的《羅婉順墓誌》,是顏真卿38歲時所寫。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相距五年的作品中,風格十分類似,明顯效仿的褚遂良。這兩幅作品,雖然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成就,但與後來的《多寶塔碑》等等名作相比,實在相去甚遠。

這段時間,從史料上來看,正是顏真卿兩次求教於張旭的階段。顏真卿在書法上的彷徨期,仿佛正是印證了張旭小氣的說法。要知道,當時的書法家是相當吃香的。為什麼這麼多名人熱衷寫墓志銘,就因為死者的家屬不惜一擲千金長臉。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就是張旭的內心想法?

其實,在小珏看來,這一點很難成立。達官顯貴數不勝數,墓志銘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也不可能是張旭一個人可以壟斷市場的。有人偏愛書法家的作品,有人則向親朋好友求字,還有的則是同僚代筆。潤筆費貴,但並非非誰不可。

另外,我們注意到顏真卿在回憶中提到的細節。大凡有人求教,張旭都會當面寫幾張。常理推斷,為別人而寫,就會贈送,從此處看,他的字可以隨意贈送,張旭並不小氣。那麼,偏偏一談到書法,張旭就要笑而不語呢?

我們只能揣測,張旭不是要學生成為一般的書法家,而是寄予更大的希望。眾說周知,書法藝術的提高,一是要有老師的指點,二是要勤學苦練。但是,小珏要說的是,這並不是成為頂級書法家的要素。

遇到張旭之前,顏真卿學習褚遂良的書法,他的父家和母家都擅長篆書,這說明他是有一定師從的。何況顏真卿刻苦,這讓他在書法藝術道路上狂飆不止,很年輕就有相當的造詣了。然而,此時的彷徨期,並不是說靠張旭的點撥就能做到,必須要自己領悟。

就拿張旭自己來說,他也是看到公主與挑夫爭路而察筆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神韻。要將字寫好,確實是找個老師就能做到的。但是,要成為名留青史的書法家,甚至成為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非得自己領悟不可。這一層窗戶紙,只能靠自己捅破。所以,張旭每次都演練書法,並沒有秘而不宣。所以張旭也直白告訴另一個學生裴儆:

但的書絹素屏數本。亦嘗論請筆法,惟言倍加工學臨寫,書法當自悟耳。

那麼,還是會有人辯駁,顏真卿在第二次拜訪張旭時,怎麼又得到了耳提面命,還寫就了《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也就是這一次,顏真卿自認為得到了真草的秘訣,展望五年或者七年後就有大成,這不正好說明,還是需要人幫忙捅破那層窗戶紙嗎?

要知道,顏真卿在書法上的彷徨期長達十多年。他並沒有閒著,一直求索不已。當瓶頸即將突破時,不過是向張旭求證答案而已。如果功夫不到,一問一答式的筆法十二意即便告知顏真卿,也不見的就起到作用。

這就好比說顏真卿寫下《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算是把自己的訣竅說了出來吧?算是不藏私心吧?可是,懷素是學成了,後來還有很多書法家也學成了,但數量上還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人,讀過之後,還是很茫然,甚至變得更茫然。所以,這臨門一腳,不應該由師父踢,張旭很清楚這個道理。

唐朝是一個迷人的國度,很多人都想更了解大唐風採。《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講述607年到907年這三百年間關於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為基礎,野史論文為補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務為主線,採用小說、單口相聲的敘述形式,對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將、布衣士女的人生進行全景式展示,並涉及對大唐政治經濟制度的闡釋和評價。文風幽默另類,平臺現在有活動,一套七本150元,價格我覺得也合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購買:

相關焦點

  • 顏真卿跟隨張旭兩年,卻沒有多大長進,張旭是小氣嗎
    在中國書法史上,張旭曾經向顏真卿傳授筆法,而顏真卿又以「十二筆意」傳授給懷素,成為了薪盡火傳的佳話。然而,很多人則認為,顏真卿兩次向張旭求教書法,第一次還認真跟隨了兩年,卻並沒有什麼進步,這說明張旭實在太小氣了。真是這樣嗎?
  • 都是寫草書,張旭為啥比懷素厲害呢?來聽聽顏真卿是怎麼說的
    直到後來,懷素拜張旭的弟子鄔彤為師,才算是真正體會到了古人草書的奧妙。再後來,懷素專程前往拜會顏真卿,得到了顏真卿傳授給他的「十二筆意」: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很多書法愛好者在評價張旭和懷素的時候,經常把他們放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認為他們的水平同在伯仲之間。真的是這樣嗎?
  • 盛唐脊梁-顏真卿(二)書法之路
    在28歲時獲得了校書郎的工作兩年之後,顏真卿的母親在洛陽去世,他離職與兄長回老家丁憂並沒有出現張旭對於顏真卿的求教總是哈哈大笑然後縱筆疾書一副字給他顏真卿每每總是失望而歸只能從張旭的書寫過程中偷偷摸索「僕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竟不蒙傳授,使知是道也。
  • 面對顏真卿的虛心求教,張旭終於道出了筆法的兩字真言!
    懷素《自敘帖》不過,顏真卿是幸運的,赤心求書的他,有幸得到張旭親傳筆法,悟得書法真諦,成為王羲之身後最偉大的書法家。當年,顏真卿請教:「幸葷長史九丈傳授用筆之法,敢問工書之妙、如何得齊於古人?相傳東晉時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看到小兒子獻之在練宇,從背後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筆,竟沒有拔動。由於這個故事,後人便誤以為筆要執得緊。其實如照前面所說的方法執筆,不用很大的指力去攥住筆管,而筆管自然穩如泰山,要想拔去,確實是不大容易的。」第二,「圓」:手指外拓。運筆順暢須執筆鬆緊適宜,鬆緊適宜的一個外在體現就是:手指外拓,圍成圓弧。
  • 顏真卿求學故事講了什麼道理 不成功的原因是努力還不夠
    書法一途絕對不是僅有天分就能有所成就的,古往今來凡是字書法上有高深造詣的大書法家無一不是勤學苦練而來,顏真卿求學的故事就是後世學習的榜樣,我們來看一下顏真卿求學的內容。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後來又拜在張旭門下。
  • 書法執筆的訣竅,張旭對顏真卿說了8個字,強調這比筆法還重要!
    張旭規定了正確的書法執筆方法。唐代書法理論家韓方明在《授筆要說》中記錄了張旭規定的正確執筆方法——以雙指苞管,亦當五指共執,其要實指虛掌。不如直接用張旭的執筆方法,毛筆筆鋒一開始就在中鋒位,筆在自然狀態下就是中鋒用筆。張旭告訴了顏真卿8個字的執筆訣竅。這也是寫出」錐畫沙「筆法的訣竅。
  • 張旭草書《李清蓮序》,好不好先不說,你能讀出寫的是啥嗎?
    在楷書方面,有諸如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傳世高手。自唐以後1000多年,也有一大批楷書高手,可是呢,大家都是在取法效仿,幾乎沒有超越的,以後也很難有。唐代不光出了一大批頂尖的楷書高手,在草書方面,也有許多不同凡響的大家出現。在這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當屬張旭和懷素。
  • 草聖張旭秘傳顏真卿什麼信息?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是顏真卿兩次拜師草聖張旭所得到的書學真知,正是這些言傳身教點化了顏真卿,並最終使得顏真卿的書法藝術隨著他的千古英名而不朽。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顏真卿敘述了得到張旭筆法的不易:一是顏真卿兩次求師筆法。即「餘罷秩醴泉」和「僕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這兩次。二是「人或問筆法者,皆大笑而已」,包括裴儆在內,張旭只給作品,不作正面回答,可以看出筆法的珍貴。
  • 張旭的筆法01
    一 至張旭筆法始弘筆法是書法的基本技法。筆法的由來,或曰始自蔡邕,或曰起自崔瑗,或曰始於張芝,總之,大約是東漢後期中國書法出現第 一個高潮(漢隸碑群)時產生的,而筆法的誕生也證明了中國書法已達到成熟。在此以前的作品,並不是說沒有筆法,只是筆法從實踐上升為理論,成為一種系統 的、代代相傳的用筆技巧,應當說是始自這一時代。這一點,不僅有流傳至今的蔡邕《筆論》、《九勢》,趙壹《非草書》等典籍為證,並且有這一時代的書法作品 實物印證,大致是可信的。張旭肚痛帖筆法是書法藝術的秘訣和鑰匙,自然引起學書者的極大注意。
  • 顏真卿,見字如面
    《顏氏家廟碑》局部02畫沙印泥顏真卿二十多歲的時候,曾經遊歷長安,拜張旭為師。據說,顏真卿在張旭住所呆了一個多月,日日懇請老師傳授筆法要訣。終於有一天,張旭把顏真卿帶到東竹林院小堂,師徒二人分別坐於床、榻之上,談論筆法十二意的內涵。最後,顏真卿問起執筆之理,張旭對他說:「我的老舅從褚遂良那裡聽來,用筆應『如錐畫沙,如印印泥』。我起初不能領悟,後來在江邊見到平淨的沙地,頓生在沙地上寫字的念頭,於是用刀鋒畫沙。留下的字跡真美啊!這一刻,我明白了用筆藏鋒、力透紙背的道理。」
  • 沃興華:我們都學顏真卿,顏真卿書法學的誰呢?
    我學習書法三十多年,接觸過不少名家,臨摹過許多法書,其中用力最勤、體會最多、收穫最大、影響最深的是顏真卿,他那種寬宏敦厚的風格面貌,與時俱進的變革精神,向民間書法學習的胸襟氣度,以及狂飆突進與步步為營的創新方法,都使我無限敬仰,可以這麼說,對顏真卿及其書法的追問和思考,引導我走上了從入帖到出帖的轉變過程。1.
  • 張旭和懷素都是草聖,誰的草書更厲害?
    張旭和懷素在草書領域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誰的境界和筆法高?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都覺得已經很好了。
  • 顏真卿書法的三重境界:字內精細,字外雄偉
    顏真卿登上書法舞臺的時候、唐朝已經步入盛世,書法領域中的基奠已經完成,經過「初唐四傑」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等人的努力,大唐書法已經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的基礎上取得了更高的發展。這些都為顏真卿取得更高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顏真卿個人的天賦和努力也是成就其書法境界的關鍵,經過長達數十年的艱苦練習和藝術探索,楷書終於在顏真卿手中登峰造極,影響後世千年的「顏體」終於屹立於書壇。
  • 李長泉酷愛書法,喜臨顏真卿楷書,聖教序行書、張旭和智勇的草書
    李長泉先生自幼酷愛書法,喜臨顏真卿楷書、聖教序行書、張旭和智勇的草書。繼承、發揚了古代書法優點,又創作了行書、草書結合的書寫特點,具有風格獨特的行草書體,得到了歐陽中石老師和沈鵬老師的充分肯定。
  • 顏真卿的字體是什麼體 志向遠大真是字如其人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書法名家,其書法造詣高深在書法界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大,而顏真卿也是受其影響勤學苦練才成為新一代書法家,但是顏真卿的字體是什麼體呢?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一下。   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他的曾祖、祖父、父親都善於篆隸,他的母親殷氏,也擅長書法。傳承王羲之,有兼收了唐初、南北朝的營養,融會貫通後,有顏真卿自己的風格。
  • ​顏真卿:人生的三個階段,和書法的三種境界!
    顏真卿:人生的三個階段,和書法的三種境界!我們常說「字如其人」,意思是還沒有看到這個人,但是先看到了他的字,通過他的字便能初步對這個人有一個印象。所以,這樣來說,字其實對於人生有很大的影響。現在的大部分人們其實對於書法的了解很少,當然原因是各個方面的,而當我們想要練習自己的字體書寫時,經常會看到各個人物的臨摹範本,其中,見得最多的應該是顏真卿的「顏體」了吧。我們知道,顏真卿是唐代的書法大家,他的楷書有魏晉書法名家的傳承,也有自己個人風格的創新,以至於自成一派。且不僅在當時,還在後來的歷朝歷代,都得到了人們的讚揚和紛紛效仿。
  • 假若張旭是當代人,他還會酒醉後吼叫,以頭髮蘸墨作書嗎?
    假如張旭是當代人,他要在網絡展示自己的狂草,也許會遇到「亮亮你的楷書」的尷尬。以張旭灑脫不羈的個性,也許會反詰一句「你以為我是耍猴的」,也許會回答說:《嚴仁墓誌》是我寫的楷書,可惜埋到嚴仁墓了,你說怎麼辦?難道要我扒開墳頭證明給你看嗎?
  • 顏真卿的「繁體字」
    顏真卿的「繁體字」多數人臨寫顏體,不太注意顏體字帖裡文字結構變化。如果您臨寫過《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不知道是否發現過倆碑帖有同字不同結構的問題?顏真卿44歲書寫《多寶塔碑》,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學習張旭,初唐四大家離世100年左右,如果我們將此碑與初唐四大家相比,除了用筆小心謹慎,然清秀多姿,謹嚴端莊,字形千變萬化又一氣呵成,毫無懈怠,既不像歐陽詢的方整嚴謹,也不像褚遂良的柔中帶剛。總體來說,《多寶塔碑》碑已經完全脫離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碑刻峻峭厚重的風格,書法面貌大為新穎!
  • 《肚痛帖》,仿佛看到張旭忍痛寫字的滑稽
    這不,張旭的治下「刁民」層出不窮,一位老者不停遞上狀紙告刁狀,告成了一「專業戶」,但是他仍耐心對待,接狀、審案、批狀,認認真真。但這位老者已告狀告成了張旭面前的一個老面孔,終於有一天讓張旭禁不住問這位「老熟人」,你所告都並非是些什麼大大不了的事,為什麼那麼愛打官司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