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26歲時進士及第
並喜入洞房
眼前開始了他人生的坦途大道
他先後通過了禮部和吏部的考試
在28歲時獲得了校書郎的工作
兩年之後,
顏真卿的母親在洛陽去世,
他離職與兄長回老家丁憂
古人為父母丁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這是古時候孝道倫理的體現,
無論誰都不能免除。
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了解古人丁憂那些事。
古人丁憂那些事兒(1)
古人丁憂那些事兒(2)
古人丁憂那些事兒(3)
在家丁憂的日子,
是顏真卿研習書法的大塊的時間
也許是早年母親給他打下了基礎
也許是顏真卿骨子裡的書法天賦
他著迷的研習古人法帖
每天不間斷的臨帖和學習
可是由於沒有老師的引導
他為自己的進步緩慢而懊惱
懊惱歸懊惱,
顏真卿的起點早已是我們
遙不可及的終點
青年顏真卿(影視形象)
顏真卿33歲時,
丁憂期滿返回長安待職。
在等待新工作的時機裡,
顏真卿也不著急,
正好利用這段時間
拜師學藝,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
一般的老師顏真卿是看不上的
於是他找到了當時
名震天下的張旭
在這段時間裡
顏真卿經常到張旭家中求教
可是讓他期待的老師傾囊相授的場面
並沒有出現
張旭對於顏真卿的求教總是哈哈大笑
然後縱筆疾書一副字給他
顏真卿每每總是失望而歸
只能從張旭的書寫過程中偷偷摸索
「僕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竟不蒙傳授,使知是道也。人或問筆法者,張公皆大笑,而對之便草書,或三紙,或五紙,皆乘興而散,竟不復有得其言者。」
這段話很生動,不僅是顏真卿,其他人想向張旭學習筆法,張旭也是大笑,然後寫幾張草書演示一番,並不說透。這樣次數多了,大家就都不好再問了。
張旭狂草《肚痛帖》
顏真卿做了兩年張旭的弟子,雖然沒有得到筆法的指導,但是在日日觀摩中,想來也是有收穫的。
目前出土的最早的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就是《王琳墓誌》,就是顏真卿此時(33歲)的作品。
這與他後來的《多寶塔碑》相去甚遠,這裡還有模仿初唐三傑的明顯的痕跡。
王琳墓誌:
過了一年多,34歲的顏真卿終於獲得了醴泉縣縣尉的職位,於是他走馬上任去做官。可是不到兩年的時間,顏真卿就被貶官了。
不知道被貶官的原因,只知道顏真卿沒有絲毫的不快,居然高高興興的搬著行李離開了。
他聽說張旭在洛陽裴儆的家中,他直奔洛陽就去了。
裴儆家再次見到張旭,依然是老樣子。
終於有一天,顏真卿實在忍不住了
特別真誠的肯求張旭教教筆法
張旭終於說出了他的「十二筆法」。
「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峰謂末,力謂骨體,輕轉謂曲折,決謂牽制,補謂不足,損謂有餘,巧謂布置,稱謂大小。」
得到張旭的十二筆法,顏真卿一一做注,都得到了張旭的認可。
顏真卿一看狀態這麼好,就得寸進尺,進一步問張旭,如何練習書法才能趕上古人。
張旭進一步說:
「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
其次識法,謂口傳手授之訣,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
其次在於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
其次紙筆精佳。
其次變化適懷,縱舍掣奪,鹹有規矩。
五者備矣,然後能齊於古人。"
終於得到張旭書法秘訣的顏真卿,開心的不得了。好事成雙,不久他就恢復了官職,重新上任 。
於是顏真卿過上了一邊工作,一邊刻苦練習書法的幸福生活。
這一年顏真卿38歲,由醴泉縣縣尉升為長安縣縣尉,相當於從今天河北廊坊市公安局局長升為北京市公安局局長,也是在這一年,他的第一個兒子顏頗出生。
2020年底剛剛出土的《羅婉順墓誌》,引起了學術界極大的轟動,這方墓誌就是顏真卿38歲時的作品,當時他正任長安縣縣尉。
這方墓誌與《王琳墓誌》相比較可以看出,這五年顏真卿書法的進步並不大,他一直徘徊在張旭筆法的門邊,不得其門而入。而在寫這方墓誌的時候,也是剛剛得到張旭的筆法,還沒經過長時間的練習。
羅婉順墓誌:
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練習,顏真卿的書法才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於是三年之後,在顏真卿41歲時,寫出了《郭虛已墓誌》,此時的顏真卿書法已經擺脫了初唐的影子,逐步開始確立顏式書體。
郭虛已墓誌:
此時,距離顏真卿寫出傳世巨作《多寶塔碑》還有三年的時間。
中年顏真卿(影視形象)
祝唯庸老師在講顏真卿
未完待續…
前期回顧:盛唐脊梁--顏真卿(一)艱辛的童年
2021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