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與蘇軾、黃庭堅和蔡襄被稱為「宋四家」,今天我們單說米芾,米芾是一位十分狂傲的書法家,曾批評柳公權的書法是醜書!
米芾的不僅批評柳公權,對顏真卿也要指點一番,曾說自柳開始才有醜書,米芾曾在《乞米帖》中說:「真卿學褚遂良既成,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多,無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顏柳挑剔為後世醜怪惡札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矣。
其實柳公權和顏真卿的書法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米芾這樣評價未免有些偏激,但是米芾卻不管這些,只顧批評。說柳公權的書法費盡筋骨,顏真卿的書法,平淡無趣。
那麼米芾為什麼口無遮攔,毫不留情的批評唐人書法呢?第一種說法就是,學書人歷來崇尚晉人書法,晉人書法達到了一個至為高超的美的境界,米芾又很崇拜王羲之,因此他通過貶低唐人書法,推崇晉人書法。
因為米芾自己也是學習晉人的書法,對王羲之的書帖很敬重。不僅楷書要入晉人風韻,米芾還認為草書如果不能進入晉人書法的品格,那就只能成為書法中的下品。
第二個原因就是米芾也曾練習楷書,因為始終不得晉人風韻,而又不想學習唐人楷書,認為學習唐人楷書是捨近求遠,不過米芾早期是學習過柳公權和顏真卿的,但是他的存世楷書卻很少,僅從存世的楷書上看,米芾的楷書不如他的行書造詣高。
有書家曾經說過,米芾的楷書沒有學成,他生性狂傲,沒有潛下心來學楷書,可是他自己又說自己的小楷很好,不輕易給人,但是在他寫的小楷《向太后輓詞》中露出了馬腳,給後人的感覺就是米芾不會寫楷書。
因為有楷書造詣的書法家不會像米芾這樣運筆,比如趙子昂還是董其昌,他們的楷書寫的好,行書草書都不是很狂傲,再結合米芾僅有的傳世楷書來看,米芾的楷書確實寫的不如他的行書,這樣導致他對唐人的楷書也不屑一顧。
那麼米芾對唐人的書法不屑一顧,自己又寫的如何呢?
米芾想入魏晉,但筆下太狠,未得魏晉風流。這主觀上是米芾之憾,客觀上是米芾之福。從書法史來看,得魏晉風流的米芾不可能比得上開有宋一派書風的米芾。
米芾的行書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
由於米芾過於不羈,一味好「勢」,即使小楷如《向太后輓詞》也躍躍欲試。這「勢」固是優點,但同時又成了他的缺陷。
歷代書法家對米芾書法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的書法是集字和刷字,也有人認為他的書法是集大成者。
明代收藏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蘇軾之上。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米芾的書法中,許多字的起筆呈現散開的鋒毫,一些豎筆、撇筆因運行急速而留出飛白。整幅作品氣勢豪邁,跌宕的筆畫間蘊含著巨大的張力。
從董其昌的評價可以看出,米芾還是有實力的,但是他對唐人的書法不屑一顧,這也只能代表他的個人看法。柳公權和顏真卿被歷代學書人推崇,這也證明了米芾的評價過於偏激。
雖然米芾口無遮攔,但是他的書法還有這深厚的造詣的,徽宗曾向他問詢當時的書法四大家,米芾自己說:「蔡京不得筆,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臣刷字,這一個刷字也表達出米芾的書法特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