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米芾書法作品,品其筆畫變形

2020-12-22 濁酒一杯敬風塵

對於書家來說,書寫速度是他們表現風格的武器,寫得慢則更容易表現厚重沉著的風格,書寫的快則容易表現流暢與靈動,那麼要表現米芾「沉著痛快」的書風首先要解決書寫速度的問題。要想提高書寫的速度,除了勤加練習增加熟練程度以外,還要解決書寫筆畫過程中的難點,降低書寫的難度,以免這些難點成為流暢書寫的絆腳石。筆畫的減省與變形可以降低書寫的難度,在所有的筆畫中,最難寫的無外乎是「折」、「鉤」和「捺」這幾種,那麼米芾是怎樣寫這些筆畫的呢?

「鉤,變形——鷹抓鉤

米芾曾經取法顏真卿,他從顏真卿的書法中承襲發展而來的「鷹抓鉤」是他技法的一大特點。「鷹抓鉤」主要是指米芾書法中的「豎鉤」,包括「橫折鉤」、「豎折折鉤」等。米芾在《蜀素帖》詩句「秋花起絳煙,旖旎雲錦殷」中「旖」字的「豎鉤」是一個類似短橫的平鉤,並且以露鋒結尾,同樣的情況還有「青鬆勁挺姿,凌霄恥屈盤」中「霄」的「橫折鉤」,以及「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的「舒」的「豎鉤」。

這三個「豎鉤」雖然都是「鷹抓鉤」,但是它們在寫法是略有不同的,其中「霄」的「橫折鉤」是用鋪毫寫得「鉤」畫,豎細而鉤粗;「旖」的「豎鉤」與「殊」的「豎鉤」相似,但是「殊」的「豎鉤」在露鋒收筆之後並不是戛然而止,而是由於緊接著寫下面一筆的「撇」畫而帶出的帶筆。「鷹抓鉤」與普通的圭角形的鉤不同的地方是在與書寫時是否需要換鋒面(鋒面就是筆毫按壓後形成的平面),圭角鉤書寫時需要變換鋒面,而平鉤自右向左出鋒即可不需要換鋒面,所以這樣的書寫方式可以降低了「鉤畫」書寫的難度。

「鉤」的減省——斜鉤

除了對「鉤」進行變形,米芾在書寫時「斜鉤」時甚至直接省略了「鉤」,如《蜀素帖》「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中「歲」的「斜鉤」,米芾在省略此處的鉤時對結構也進行了微調,「歲」字右下角的「斜鉤」原本在整個字中起到了平衡的作用(與左邊的「撇」畫對稱),所以米芾在省略「斜鉤」中的「鉤」的同時加粗了「撇畫」,使「撇畫」代替「鉤」起到了平衡的作用。顏真卿在《祭侄文稿》中對於這種情況也有去掉「鉤」的處理方式,但米芾在他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筆畫粗細的變化(加粗「撇」畫)。

可見對於筆畫的減省是需要非常慎重的,必須要在不破壞結構美觀的前提下減省。與平鉤相比,減省鉤的例子相對較少,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與「撇」同時出現的「斜鉤」中,比如《蜀素帖》「何須織女支機石,且戲嫦娥稱客星」中「機」字的「斜鉤」,以及「娥」字的「斜鉤」。對「斜鉤」進行減省是支撐米芾「痛快」書風的技法,而將「撇」加粗則是「沉著」書風背後的技法。

「捺」的減省

「捺」是書法中另一個有難度的筆畫,米芾對「捺」進行的減省份為以下兩種,以此來表

現「沉著痛快」書風:

以藏鋒收筆的「捺」;如《蜀素帖》「斷雲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中「庭」的「捺」,《苕溪詩帖》中「景載與謝公遊」中的「遊」,這樣的「捺」主要被用於「走之底」或「平捺』』,但這些以藏鋒收筆的捺又各有不同,米芾在筆畫的粗細變化上還做了改變。有的「捺」是由細到粗的比如「庭」,有的「櫬」是一樣粗細的並且帶有弧度的比如「遊」。

第二、變捺為「點」的「捺」:米芾作品中有一些字中的「捺」像是一個向上拱起的「點畫」,有的是比較短的「點」畫,如《苕溪詩帖》「秋帆尋賀老,載酒過江東。」中的「秋」;有的是長一點的「點」畫如《蜀素帖》中「何須織女支機石,且戲嫦娥稱客星。」的「支見,這兩個「點」雖然長度不同,但都是露鋒起筆。有的「點」收筆如《蜀素帖》中「泛泛五湖霜氣清,漫漫+辨水天形」中「水」的「捺」以尖筆起筆由細及粗並以藏鋒收筆;還有的「點」畫與下-?個字相連,如《蜀素帖》中「好作新詩繼桑薴,垂虹秋色滿東南。」的「秋色」。

相關焦點

  • 米友仁與王升是如何評價米芾書法作品的
    無論是「多作斜努之筆」還是「深奇濃縟,肌態豐媚」,米友仁書法在承接米芾書法方面是不可忽視的書家。從《踐米芾祥瑞帖》中不免看到其善用羊毫書寫所造成的筆畫厚重,線條雖變化不明快,但依然有一種清、豐腴之美。《動止持福帖》中除了在章法上繼承米帝章法的特點之外,也有自己的創造性突破。
  • 從米芾臨摹的《十二月帖》和《王略帖》品讀其書法造詣
    書體上,臨作基本忠於原作,只有「秋」字,原作中作草體,而米芾將其臨作行書。原作中方折較多,字顯得方硬滯澀;臨作中圓轉較多,字就顯得流暢。在用筆上,王獻之書法筆畫瘦勁,提按變化不明顯,正如米芾所云:「運筆如火著劃灰,連屬無端末」,而米芾臨作用筆都較肥腴,點畫提按變化、粗細對比明顯,如「相」、「還」等字。
  • 米芾:顏真卿的書法平淡無趣!
    說柳公權的書法費盡筋骨,顏真卿的書法,平淡無趣。那麼米芾為什麼口無遮攔,毫不留情的批評唐人書法呢?第一種說法就是,學書人歷來崇尚晉人書法,晉人書法達到了一個至為高超的美的境界,米芾又很崇拜王羲之,因此他通過貶低唐人書法,推崇晉人書法。因為米芾自己也是學習晉人的書法,對王羲之的書帖很敬重。
  • 書法中的「飛白」筆畫怎麼寫?米芾、傅山、王鐸告訴你三種技巧!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毛筆書法中的「飛白」筆,是一種特殊筆法,常常在一幅作品中成為「字眼」,特別出彩!那麼毛筆書法中的飛白怎麼寫呢?對於一般初學者來說還真有一點難度,不是想寫就能寫出這種效果來的。根據麓風軒總結米芾、王鐸、傅山等人的經驗,一般用三種辦法可以寫出這種效果:
  • 行書,學米芾容易學王羲之難,為什麼?從八大山人書法線條品端倪
    書法的「寫」首先是技能,有技能才能書寫,才能產生書法作品,才能顯現書寫者的能力。學習書法,就要懂得筆法,筆法就是,通俗地說,就是。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方筆和圓筆的運用,方筆與圓筆同許多筆畫因素是相通的。
  • 米芾55歲寫的自薦信,賣弄水利知識,這書法美了900餘年
    觀此作,氣息平和,布局疏朗,用筆圓潤,少以往弩張之氣。 「張」「都」「大」「宣」四個字都有一筆重筆畫。這種寫法單字看起來有點突兀,但放在整體中看,就打破了單字平衡,顯得局部靈動,上下左右的字必須進行調整,就自然有了呼應,這也體現出米芾的結字特徵。
  • 書法用筆寫到什麼程度才算到家?看看米芾如何說!
    書法用筆寫到什麼程度才算到家?看看米芾如何說!米芾原話:宋代姜夔《續書譜》上記載:「翟博壽問於米老(米芾)曰:『書法當何如?』米芾說的跟透徹,想要寫好書法,在筆法上只要把無垂不縮,無往不收這八個字所講的的道理運用的非常熟練即可以達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這八字真言被後世許多書法家當成度人金針,但是解釋起來卻各有不同。
  • 米芾是一個具有浪漫氣質的人,行為狂放,晚年書法自成一家
    孫覿云:「米南宮跅馳不羈之士, 喜為崖異卓鷙, 驚世駭俗之行, 故其書亦類其人, 超軼絕塵, 不踐陳跡, 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 而絕出筆墨畦經之外, 真一代之奇蹟也!」 (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二十) 米芾不喜歡任何束縛自己的感情和行為的羈絆, 狂放不羈的性格反映在他的作品當中, 任情恣性, 詭譎奇異, 尤其表現在他以行書為主兼雜草體的一些作品。
  • 「癲狂」米芾:顏真卿的楷書就是社會體!
    這可不是我胡亂編造的,先別著急,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米芾其人。米芾在書法方面篆、隸、楷、行、草都很擅長,他還有一個拿手絕活就是善於臨摹,能把古人的書法臨摹的惟妙惟肖,達到亂真的程度。米芾初期的時候學習歐陽詢和柳公權,結體也取法他們,字體緊結,筆畫挺拔有力。後來又取法二王,結體變得舒展富有韻味,同時筆畫也更加的渾厚爽朗,行筆也是沉著痛快,變幻莫測,他把自己的書法稱為「刷字」。
  • 書法中的意趣和率真是最高境界,米芾這三種方法值得學習
    米芾的書法審美思想主要集中在「意」之上,這一點與東晉時期的王羲之是基本相同的,唐代張彥遠曾經記錄了王羲之的話:「子敬(王獻之)飛白大有書意。」就說明從那個時期,人們就注重了書法中的「意味」,「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等等。米芾的「書意」思想,也許與他取法王羲之書法很有關係。那麼,米芾是如何在書寫中表現書法的「意趣」之美的?
  • 書法的筆畫,原來是這樣寫出來的!
    崔寒柏解讀書法基本筆畫(1)崔寒柏解讀書法基本筆畫(2)
  • 米芾一幅罕見的大字珍品,氣勢超邁、沉著痛快,在近代流入日本!
    有過書法經驗的人都知道,「書不入晉,終入野道」,但是晉人書法也有一個最大的,那就是存世的書法作品當中,沒有大字,而「二王」的字,又不能直接放大來寫,所以這就導致長期學「二王」的帖學一路的人,在寫大字上沒有很好的學習範本。
  • 學習書法,該怎樣「借古開新」?
    發現之二:米芾書法特別強調體勢。要「字不作正局」,體勢的營造是米芾書法的精髓,也是米芾書風的一大特色。米芾通過字體的誇張變形,左斜右倒,上下錯位,大小不一,偏側不正,來打破平衡,製造矛盾,然後上下相形,左右相應,將一個個沒有筆墨連貫的單字渾然一體,產生形形色色的造型姿態,表現出多姿多彩的精神面貌。發現之三:米芾是書法革新派的先軀。
  • 米芾行書結體規律&技法講解,學習米字,不容錯過!
    古人所言,1、「側」在米芾作品中多有出現,如圖1:但側的寫法又不僅如此王羲之筆勢論云:夫著點皆磊磊似大石之當衢,或如蹲鴟,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慄子,存若鶚口,尖如鼠屎如斯之類,名稟其儀,但獲少多,學者開悟。書法思考就米芾作品中常見的側法作以總結,以求教於方家。
  • 米芾《蜀素帖》被他寫12行評語,字跡工整!網友:書法略勝米芾!
    今天小七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叫《蜀素帖》,是著名書法家米芾的代表作,我們都知道米芾那也是有名的書法家,在當今的書法界也有很多書法愛好者非常喜歡米芾的書法作品,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蜀素帖》以後大家是不是領略到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呢?字跡工整,筆法精湛,贏得了書法愛好者的稱讚。
  • 極品|此帖規矩米芾,情感的流動仿佛聽到清新悅耳的音樂
    其書法明顯特點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宮外一步不窺」之說。 吳琚畢生都用力於米書,米芾生性狂放怪誕,而吳琚性情較為溫和。據《宋史翼》本傳云:「陳傅良在太學,琚執弟子禮,惜名畏義,不此戚畹自驕。」可見他極有道德修養,所以儘管吳氏學米書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但由於他們性格上的差異,運筆結體,吳書更為俊逸俏麗。
  • 93年古墓發掘,揭開了中國書法重大發現,知道了米芾跳江的原因
    賦文用章草體書寫,運筆嫻熟,被學者稱為西漢時期隸書向章草演變的書法代表作。所以章草規範化以後,雖然結構簡化了,書寫也更加流暢了,但仍然帶有隸書的「波勢」,而且筆畫連綿也並不多。而真正把隸書的「波勢」去掉,寫起來更加流暢更加連綿的是後來形成的今草。所以章草和今草兩個有淵源關係,同時在寫法上各有自己的特點。
  • 米芾送給皇帝的一幅字,瀟灑而痛快,不愧是天賦異稟的書法奇才
    在書法界有一個學習書法的順序問題,被許多書法人奉為圭臬,然而真正認知奉行這句話的人,其書法之路往往會比較曲折。學習書法也是如此,要向高明的人學習,才能真正領會書法真諦。書法的最高境界的代表便是王羲之了,但是很多人直接學習「二王」的書法往往很難有大的進步,這是因為王羲之的書法存世數量較少,在這極少的非真跡的作品當中,很難掌握其書法的規律,所以難以學出成就來。
  • 米芾最高境界的作品,瀟灑自如、清勁風動,被譽「中華十大名帖」
    誰若能掌握書法大家的用筆筆法,誰就能得其真傳,也成為一代名家。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與蘇軾、菜襄、黃庭堅並稱為「宋四家」。米芾的書法可以說是集結前朝之大家風採,他自稱為「集古字」,初學蘇東坡,後各大書家,不過從其書法中看,他還是受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等人的影響較多。
  •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張季明帖》
    米芾的「真趣」論何嘗不是書法藝術領域的「童心」說!米芾主張「真趣」,實際上就是主張書家要表達自已的真性情、真思想、真趣味、真愛好,不必一味模擬前人, 淪為書奴, 更不可矯揉造作, 陷於醜怪。「字有八面」是米芾「真趣」論對藝術實踐的具體要求:結字要靈活多變, 用法要豐富多樣, 總之要把字寫「活」,寫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