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友仁與王升是如何評價米芾書法作品的

2020-12-22 回鋒收筆

斜努之筆:米友仁的「筆法」接受

關於米友仁書法的情況,南宋董史在《皇宋書錄》中引用乾道年間呂企中踐《豫章所刻法帖》中一文,如是說:

米氏心畫之妙,得於家傳,父作子述。識者謂:宋之有元章、元陣,猶晉之有羲之、獻之。

也許出於對米氏父子的推崇,宋魏了翁則評價到:

元暉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竟自有一種風格也。

或許出於南宋高宗對其父米帝的喜愛,亦或是對其書畫鑑藏才能的賞識。約在紹興六年(1136)前後,米帝之子米友仁已侍奉於高宗內府,從事內府中所藏法書名畫的鑑定。對此,筆者在魏了翁《跋林竹溪書畫米南宮帖》中看到這樣的記載:

光免尤喜書畫,恨不與黃太史、米南宮同時。世所謂:用徐師川為執政,以其舅;擢元暉為侍從,以其父。餘曰:非也。師川不踐偽楚之廷,掛冠而去;元咩父子皆宣仁後外姻。光免方崇獎名節,方修復元祐政事,故二人者俱貴顯。直以詞翰之工乎?此卷字皆雄拔,父書子跋,尤可寶愛。

在南宋社會動蕩的歷史背景下,米友仁的學術環境與其父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他自己也感嘆道:

僕宣和之末與道山二國士同修於寶堂,兼掌書學二年餘,是時日的親筆硯,如《蘭亭修禊序》,為諸生迫使臨寫百餘本,至今有出以示者,稍以可觀。

米友仁的傳輸墨跡主要有《動止持福帖》、《錄示文字帖》以及題踐如《踐米芾研山帖》、《踐米帝苕溪詩卷》、《跋米帝祥瑞帖》、《瀟湘奇觀題踐》等。我們從米友仁的《跋米帝祥瑞帖》、《動止持福帖》分別與米芾的《清和帖》、《提刑殿院帖》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米友仁書法有全面借鑑米芾的特徵。無論是從用筆的線條粗細,筆鋒趣向,還是從章法及結字的大小錯落上,無不承載米蒂書法的影子。宋人董史在二米對比中也看出了小米的不足:

嘗考米西清之書,多作斜努之筆,甚者一字皆成橫歌之勢,此效父體而用力太過耳。

清代康有為則認為:

米友仁行書中含,南宮外拓。而南宮佻僳過甚,俊若跳辨則有之,殊失莊若對越之意。若小米書,則深奇濃縟,肌態豐媚矣。

無論是「多作斜努之筆」還是「深奇濃縟,肌態豐媚」,米友仁書法在承接米芾書法方面是不可忽視的書家。從《踐米芾祥瑞帖》中不免看到其善用羊毫書寫所造成的筆畫厚重,線條雖變化不明快,但依然有一種清、豐腴之美。《動止持福帖》中除了在章法上繼承米帝章法的特點之外,也有自己的創造性突破。該作品全篇與米芾《提刑殿院帖》倒數第二行的節奏感相似,甚至在變化上過之,但筆力明顯弱一些,難怪明代王世貞評價他的書法時,這樣認為:

元暉書亦秀穎可愛,但結法既不古,又不乏變態耳。書家不愧箕襲者,有大小鍾、大小衛、大小王、大小歐陽、大小米,惟小米差弱耳。

旭顛轉折:王升書法的「轉折」接受

作為書學米帝書法的王升不以行書為名,而以草書為人稱道。南宋學者董史在《皇宋書錄》中這樣記載到:

谷中云:『王升,宣和間以《草書聖經》進上,除書學錄。見米友仁《拔千文》

南宋另一位學者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進一步說:

王升,字逸老,自號、羊居士。工草書,殊有旭顛轉折態度。宣和間,以《草書聖經》上進,除書錄,其書尤為內庭稱賞。

比王升稍晚一些的樓鑰則在《踐王逸老飲中八仙歌》更詳細地評價到:

逸少作行書,逸老作草字。外人那得知,當家有風味。逸老以草聖擅名,其為名公稱道如許。

從以上可以看出,王升的宣和年間「除書學錄」一事以及「當紹興十一二年間,猶識其人」可以看出其書法受到徽宗及高宗朝的賞識是無可厚非的。再加上元人虞集在《跋王逸老草書》中的語錄亦佐證了其書法在南宋內廷的賞識:

宋太宗刻《秘閣法帖》,晉魏書法後世猶得見之者,以其有此。至《大觀》,益精妙矣,學書者始知尚求古法。於後南渡,講和即安,思陵臨池之好尤駕,一時內外大小之臣聞風而起。若王逸老草書,殊有旭顛轉折變態,尤為內廷稱賞。

王升書法傳世書跡主要有:行書《首夏帖》、《鵝酒帖》,行草《杜門帖》及草書《千字文》等。雖然歷史上眾多評論家都以其草書而交口稱讚,但觀其行書、行草書作品可以看出王氏深得米帝書法筆意,比之米友仁當更勝一籌。筆者從王升《首夏帖》、《杜門帖》與米蒂《賀鑄帖》、《適意帖》比較中可看出,王升的行草書在繼承米芾用筆厚重,字形欹側的基礎上,增加了字形的擺動與纏繞,整篇作品有一種靈動飛躍之美。在全盤接受米帝筆法的同時,更加顯露天真爛漫的灑脫氣息,這在南宋一朝是難能可貴的。明代張醜在《清河書畫舫》中引用南宋趙希鵲《洞天清錄》如此評價王升在宋代的地位:

朝中明賢書,惟蔡莆陽、蘇許公易簡。蘇東坡、黃山谷、蘇子美、秦淮海、李龍眠、米南宮、吳練糖傅朋、王逸老皆比肩古人。莆陽典重有法度,許公無愧楊法華,東坡草聖得意,。出。出逼顏魯公,山谷乃懸腕書,深得蘭亭風韻……逸老草殆欲欺凌懷素,或謂過之。

於此可以看出,王升在南宋的書法地位被評價為「可比肩古人」及「草殆欲欺凌懷素,或謂過之」。這也驗證了他榮寵南宋內廷的史實。在後世書名不顯,或許因為其隱逸情懷和遊藝態度與當時憂國憂民的文人主調不協調,或許也因為承襲米芾而為「大、小米」所掩。

相關焦點

  • 閒談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家山水
    老先生笑道說,你天天閱讀美術史,難道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家山水都忘了嗎?看來我們真的要講一講米家故事了,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米點山水"的代表作品《瀟湘奇觀圖》,聊一聊米家畫家那些趣事。瀟湘奇觀圖《瀟湘奇觀圖》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米點山水"的代表作品,作者是米友仁,創作時間為南宋。米友仁(1074-1153),米芾長子,人稱"小米",與父親合稱為"二米"。
  • 北宋著名的繪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開創了全新畫派「米點山水」
    大米就是名列「宋四家」的米芾,小米則是他的長子米友仁。米芾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先人多為武官,他的母親閻氏曾是宋神宗的奶娘。米芾自幼就能在皇宮之中自由出入,他長大以後性格極其狂傲,想來與這段經歷不無關聯。米芾的天分很高,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從六歲開始,他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小神童。
  • 米芾:顏真卿的書法平淡無趣!
    米芾的不僅批評柳公權,對顏真卿也要指點一番,曾說自柳開始才有醜書,米芾曾在《乞米帖》中說:「真卿學褚遂良既成,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多,無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顏柳挑剔為後世醜怪惡札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矣。其實柳公權和顏真卿的書法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米芾這樣評價未免有些偏激,但是米芾卻不管這些,只顧批評。
  • 米芾文學在宋代以後的地位和影響(第一期)
    嶽珂主要是從米芾的傳世書法墨跡中輯錄到小部分詩文稿子, 他在序言中說:「今所薈萃附益, 未十之一。」由於後人見到米芾的文學作品不多, 所以米芾文學在南宋以後的影響沒有當時大。元代修《宋史·米芾傳》對其文學作品作了評價:(米芾) 生而穎秀, 六歲, 日讀律詩百首, 過目即成誦。
  • 《「米家山水」畫派父子——米芾、米友仁》
    在這一講裡,我們講一下們米芾。米家山水畫派父子——米芾、米友仁這個也跟蔡京有很大關係,而且跟宋徽宗也很有很多很大關係。北宋後期山水畫以米氏父子成就是最大。米芾(1051年到1107年)他的字元章,他既是畫家,又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性情曠達,耿介不阿,有潔癖,酷愛奇石,(這個到時候咱們在後面再繼續講他怎麼犯了宋徽宗了,)才高意廣,能詩善書。米芾特別推崇五代董源的畫風,主張「平淡天真」,反對豔俗。晚年居江南,有感於長江兩岸的雲氣漲漫,崗嶺出沒,林樹隱現的煙雨之景,創造創造出潑墨點染的繪畫風格。
  • 米氏山水,小米,米友仁作品欣賞
    米友仁書法藝術特點和成就現在,在很多古書畫上面可以看見他的跋尾。談米友仁的書法,也不能不提米芾的書法。米芾的書法先是學習唐人,當他發覺越學越失去魅力的時候,他就開始上溯唐人的書法。直到發現唐人的書法不如晉人那樣天真自然之後,他就開始直接以晉人書法為楷模了。
  • 書法用筆寫到什麼程度才算到家?看看米芾如何說!
    書法用筆寫到什麼程度才算到家?看看米芾如何說!米芾原話:宋代姜夔《續書譜》上記載:「翟博壽問於米老(米芾)曰:『書法當何如?』米芾說的跟透徹,想要寫好書法,在筆法上只要把無垂不縮,無往不收這八個字所講的的道理運用的非常熟練即可以達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這八字真言被後世許多書法家當成度人金針,但是解釋起來卻各有不同。
  • 「米式雲山」米友仁,水墨橫點連點成片,定義水墨山水畫圖式
    導語:米友仁發展了米芾技法,其運用「落茄皴」(即「米點皴」)加渲染手法抒寫自然山川,以雨後山水的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世稱「米氏山水」。米友仁畫風學其父米芾,均以水墨揮灑點染表現煙雨掩映樹木,信筆作畫而不求工細。
  • 此人寫的行草,比米芾都狂野!
    王升《首夏帖》,紙本,行書 縱32.2釐米,橫38.1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升的行草書在南宋時頗負盛名,資料說他書宗張旭、懷素,但從此札看不出與上述二人的淵源關係,倒是與米南宮的書風很近,此帖書法全學米芾,氣勢酣暢,筆法老健,應是晚年之筆。
  • 觀米芾書法作品,品其筆畫變形
    筆畫的減省與變形可以降低書寫的難度,在所有的筆畫中,最難寫的無外乎是「折」、「鉤」和「捺」這幾種,那麼米芾是怎樣寫這些筆畫的呢?「鉤,變形——鷹抓鉤米芾曾經取法顏真卿,他從顏真卿的書法中承襲發展而來的「鷹抓鉤」是他技法的一大特點。「鷹抓鉤」主要是指米芾書法中的「豎鉤」,包括「橫折鉤」、「豎折折鉤」等。
  • 書畫怪才米芾和兒子米友仁令「米點山水」甲天下,流芳百世
    米芾的書法被後人極致追崇,小編我也很欣賞他的書法藝術,特別是著名的《苕溪帖》、《蜀素帖》,聞名天下。他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是一個早熟的怪才,人稱「米顛」。米芾(1051-1107),字元章,祖籍太原,後遷到襄陽,曾長期居住在潤州(今江蘇鎮江),因此自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徽宗時曾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官。
  • 單字高清的米芾《焚香帖》 ,字兒都寫活了
    真、草、隸、篆 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戊戌年 臘月十七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米芾
  • 米芾《蜀素帖》被他寫12行評語,字跡工整!網友:書法略勝米芾!
    今天小七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叫《蜀素帖》,是著名書法家米芾的代表作,我們都知道米芾那也是有名的書法家,在當今的書法界也有很多書法愛好者非常喜歡米芾的書法作品,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蜀素帖》以後大家是不是領略到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呢?字跡工整,筆法精湛,贏得了書法愛好者的稱讚。
  • 「癲狂」米芾:顏真卿的楷書就是社會體!
    上圖為米芾書法作品局部米芾對書法藝術的追求近乎「癲狂」,性格方面也稱的上是特立獨行,對古代書法名家的評價也是絲毫不留情面,對很多的知名大家直接表現出自己的不屑。上圖為米芾書法作品局部二《海嶽名言》中他對宋朝其他書法家曾這麼評價:「海嶽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人。
  • 39個字的作品,馬未都從日本購回,2999萬元賣給故宮
    在北宋時期,晚年的米芾得到了一塊靈璧石。當時的人就喜好這些奇石,這塊石頭外形酷似小山,又可以當作硯臺研墨,所以米芾將其命名為研山。米芾對他愛不釋手,幾乎達到了抱著睡覺的程度,於是就有了這副《研山銘》。它以39個字行書寫道: 研山銘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
  • 如何評價陳忠建的書法?
    先後畢業於臺北師專、臺北教育學院、臺灣藝術大學,目前從事書法教學工作。陳忠建老師陳忠建被我們所熟知,是因為他近年來免費發布了數量極其龐大的書法教學視頻,幾乎覆蓋我們常見的大多數碑帖的臨摹教學,如王羲之、歐顏柳趙、褚遂良、虞世南、米芾、張即之、鄧石如、趙之謙、沈伊默,等等等等,多得看不過來。還製作了一批由臨摹到創作的教學視頻。這些視頻講解細膩,示範到位,而且全部免費。
  • 米芾送給皇帝的一幅字,瀟灑而痛快,不愧是天賦異稟的書法奇才
    學習書法也是如此,要向高明的人學習,才能真正領會書法真諦。書法的最高境界的代表便是王羲之了,但是很多人直接學習「二王」的書法往往很難有大的進步,這是因為王羲之的書法存世數量較少,在這極少的非真跡的作品當中,很難掌握其書法的規律,所以難以學出成就來。
  • 米芾:他人笑我太痴顛,我自逍遙成仙
    雖在歷史上與蘇軾、黃庭堅、蔡京齊名,書法造詣卻在三人之上,後人稱之為「米顛」,卻對其書畫成就只能望其項背。此人,就是宋代書畫名家——米芾。何菹《春渚紀聞》載:宋徽宗召米芾書艮嶽大屏,指御案間端硯,令就用之。書成,即捧硯跪請云:『此硯經臣濡染,不堪復以進。』——宋徽宗無奈,賜之。米芾舞蹈以謝,抱硯而出,餘墨沾染袖袍。宋徽宗道:「「顛」名不虛得也。」前面我們提到,米芾從小便飽覽京城的時賢書翰大作及唐代碑刻,因此,對於書法,米芾很早便有了自己獨到的看法,並形成自己的風格。
  • 董其昌說:書法須先定「宗旨」!否則必是亂書,該如何理解?
    說白了,就是你的書法有沒有根源。但是,這句話我們不能簡單理解成「像誰」,因為寫字要是簡單的和某人一模一樣,那書法就不叫「書法」了。①東晉書法家王獻之書法,就符合董其昌說的「有宗旨,非泛泛塗抹」。他的書法從其父王羲之,王羲之書法就是他的宗旨。我們看他的書法,可以說筆筆皆出自其父,但又與其父不同,然而,我們又說不出哪裡不好。這便是「望而知某書,不嫌說定法也」。
  • 米芾很認同晉人參差錯落的寫法
    可見看不慣的也並非米芾一個人,事實上,書法理論的發展是和時代的文藝思想有非常親密的關係的。比如漢代的書論與重儒家思想有很大的關係,蔡邕本身作為書法的集大成者就反對把文藝搞的奢靡,應重視社會功用。孫過庭說他」志學之年「才開始」留心翰墨「,也就是十五歲才,上初二才開始學書法,和現在興趣班報一堆的小朋友比,不算早。米芾覺得自己三十好幾的時候還沒有自家面目,被人譏諷」集古字「,但在這個過程中,還在」拈花惹草「,也就是」取各家之長「,才能成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