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作家和書家的輝煌, 氤氳了盛唐氣象;反過來, 盛唐氣象又助成了眾多作家和書家的輝煌, 懷素能從一個貧寒子弟登上「千古草聖」的巔峰, 無疑是盛唐氣象孕育的結果。
懷素家境貧寒, 從小就出家為僧, 文化程度應該是不高的。但他對書法有著天然的愛好, 常常以寺廟的牆壁作紙練字, 因而遭到住持長老的斥責。懷素於是製作漆盤、漆板, 以水寫字, 直寫得「盤板皆穿」;後來又發現了用芭蕉葉練字的方法, 在院中種了上萬株芭蕉樹, 才不愁無「紙」可寫;「紙」用得多, 筆也用得多, 寫禿的筆堆成了「筆塚」。
正因為懷素的這份愛好、執著和勤奮, 使得他的草書在青年時代就獨步書壇, 晚年的李白見了懷素的書法大加讚賞, 寫詩誇曰:「少年上人號懷素, 草書古今稱獨步」。特別是當時的長沙幕府御史竇翼, 更是預見了懷素草書的永久性價值:「連城之璧不可量, 五百年知草聖當」 (《懷素上人草書歌》) 。這不僅是對懷素草書價值的肯定, 更是對其書法地位的肯定, 從竇翼到現在, 時間過去了一千多年, 懷素的「草聖」地位仍是不可撼動的。
懷素在中國書法史上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成就和地位?這首先是因為他的勤學苦練, 積累了深厚的書法功底, 有了自如地駕馭書法藝術的「魄力」。
懷素的「苦練」不再贅述, 這裡主要說他的「勤學」。「懷素在『蕉葉練字』的艱苦歷程之中, 深諳廣學博取之道。他在這段少年歲月, 從習練歐陽詢、鍾繇楷書開始, 繼而專攻草書, 取法二王, 更法二張。從『取法』與『更法』中, 他參透了草書之道, 竟得草書三昧, 而被尊為『少年上人』, 一時聲名大噪。」
然而, 即使是「聲名大噪」之後, 懷素也沒有就此止步。他先是南下廣州, 向「工草隸, 又工楷隸」的廣州刺史徐浩請教, 對徐浩「怒猊挾石, 渴驥奔泉」的筆法心領神會, 深受啟發。接著又北上長安, 拜張旭的弟子烏彤為師, 烏彤以張旭所傳草書真傳「孤蓬自振, 驚沙坐飛」誨之, 懷素更是茅塞頓開;又去洛陽拜一代宗師顏真卿為師, 顏真卿耳提面命, 強調草書「須真積力久, 自楷書中來」, 並特別指出「夫草書於師授之外, 須自得之」 (陸羽《懷素別傳》) 。自此, 懷素既學習他人, 又「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 草書更是大為精進。
所謂「外師造化」就是向自然學習。懷素出身貧寒農家, 自幼與山野打交道, 對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倍感興趣, 後來便將自然造化之妙借鑑到了書法創作之中。他曾經與顏真卿談到了這種妙用:「吾觀夏雲多奇峰, 乃無常勢, 輒常師之, 其痛快如飛鳥出林, 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 一一自然」 (陸羽《懷素別傳》) 。懷素所說的「自然」, 既是指草書書寫的自然, 也是指情感抒發的自然。
懷素的狂草, 「狂」就「狂」在痛快淋漓、迅疾酣暢, 是隨著創作激情的「自然」傾瀉所進行的「自然」書寫。對此, 竇翼的《懷素上人草書歌》曾有過精彩的描述:「狂僧揮翰狂且逸, 獨任天機摧格律。……粉壁長廊數十間, 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 滿壁縱橫千萬字」。李白的《草書歌行》所描述的則更是奇妙無比:「飄風驟雨驚颯颯, 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 一行數字大如鬥。恍恍如聞神鬼驚, 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 狀同楚漢相攻戰……」。這樣的創作情景, 與其說是書法創作, 不如說是宣洩一種火爆的情感。
在各種書體中, 懷素的草書無疑是受法度約束最少的, 是最能抒情寫意、最便於張揚個性的一種書體。草書發展到懷素這裡, 已達到巔峰狀態, 技藝上已經爐火純青, 懷素利用自己的狂草藝術, 更多的是縱情地揮灑自己的豪放情懷, 但就在這縱情任性、自由揮灑的過程中, 卻又能做到「醉不失態」、「狂不越度」、「無一點畫不入規矩」, 處處體現出書法藝術必不可少的法度, 真正做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達到了「法」與「情」、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還需再回到懷素的成功與盛唐氣象的關係上來。首先, 盛唐開放的經濟政治條件, 為懷素的書法生存提供了基礎平臺。唐代由於經濟政治的開放活躍, 宗教文化也十分興盛, 寺廟道觀林立, 信徒居士如雲, 貧寒子弟出家事佛, 也是一條人生出路。懷素正因為「幼而事佛」, 才有了充裕的練字時間, 也有了佛學修煉的基礎, 為他後來的發展打下了紮實的藝術功底。倘若一生務農, 就不可能成就一代「草聖」。其次, 盛唐的包容襟懷為懷素的書法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我們看到, 懷素作為一個僧人, 喝酒、吃肉、食魚, 一切均無所顧忌, 特別是酒, 他的創作往往是「狂醉」之下的「狂草」。這種僧人, 換在任何其他時代, 都不會被社會、文人所接納, 更不會有書法藝術的發展了。唯有唐人的襟懷不一樣, 只要有一技之長, 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懷素到長安, 從達官貴人到普通市民, 都給予他以熱烈的追捧:「狂僧前日動京華, 朝騎王公大人馬, 暮宿王公大人家。誰不造素屏?誰不塗粉壁?粉壁搖晴光, 素屏凝曉霜, 待君揮灑兮不可彌忘。駿馬迎來坐堂中, 金盆盛酒竹葉香, 十杯五杯不解意, 百杯已後始顛狂。一顛一狂多意氣, 大叫一聲起攘臂。揮毫倏忽千萬字, 有時一字兩字長丈二……」 (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 。
這種受追捧的程度, 即便是當今的歌星、影星, 恐怕也難有這樣的待遇。因此, 社會對草書藝術的需求已是登峰造極, 所以懷素的發展也可以登峰造極, 同時也就帶來了草書藝術的登峰造極。「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青雲」, 懷素正是藉助了「盛唐氣象」的這股「好風」而直上「青雲」, 登上了「千古草聖」的獨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