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草聖」懷素在中國書法史上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成就和地位?

2020-12-17 漢府古文化

眾多作家和書家的輝煌, 氤氳了盛唐氣象;反過來, 盛唐氣象又助成了眾多作家和書家的輝煌, 懷素能從一個貧寒子弟登上「千古草聖」的巔峰, 無疑是盛唐氣象孕育的結果。

懷素家境貧寒, 從小就出家為僧, 文化程度應該是不高的。但他對書法有著天然的愛好, 常常以寺廟的牆壁作紙練字, 因而遭到住持長老的斥責。懷素於是製作漆盤、漆板, 以水寫字, 直寫得「盤板皆穿」;後來又發現了用芭蕉葉練字的方法, 在院中種了上萬株芭蕉樹, 才不愁無「紙」可寫;「紙」用得多, 筆也用得多, 寫禿的筆堆成了「筆塚」。

正因為懷素的這份愛好、執著和勤奮, 使得他的草書在青年時代就獨步書壇, 晚年的李白見了懷素的書法大加讚賞, 寫詩誇曰:「少年上人號懷素, 草書古今稱獨步」。特別是當時的長沙幕府御史竇翼, 更是預見了懷素草書的永久性價值:「連城之璧不可量, 五百年知草聖當」 (《懷素上人草書歌》) 。這不僅是對懷素草書價值的肯定, 更是對其書法地位的肯定, 從竇翼到現在, 時間過去了一千多年, 懷素的「草聖」地位仍是不可撼動的。

懷素在中國書法史上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成就和地位?這首先是因為他的勤學苦練, 積累了深厚的書法功底, 有了自如地駕馭書法藝術的「魄力」。

懷素的「苦練」不再贅述, 這裡主要說他的「勤學」。「懷素在『蕉葉練字』的艱苦歷程之中, 深諳廣學博取之道。他在這段少年歲月, 從習練歐陽詢、鍾繇楷書開始, 繼而專攻草書, 取法二王, 更法二張。從『取法』與『更法』中, 他參透了草書之道, 竟得草書三昧, 而被尊為『少年上人』, 一時聲名大噪。」

然而, 即使是「聲名大噪」之後, 懷素也沒有就此止步。他先是南下廣州, 向「工草隸, 又工楷隸」的廣州刺史徐浩請教, 對徐浩「怒猊挾石, 渴驥奔泉」的筆法心領神會, 深受啟發。接著又北上長安, 拜張旭的弟子烏彤為師, 烏彤以張旭所傳草書真傳「孤蓬自振, 驚沙坐飛」誨之, 懷素更是茅塞頓開;又去洛陽拜一代宗師顏真卿為師, 顏真卿耳提面命, 強調草書「須真積力久, 自楷書中來」, 並特別指出「夫草書於師授之外, 須自得之」 (陸羽《懷素別傳》) 。自此, 懷素既學習他人, 又「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 草書更是大為精進。

所謂「外師造化」就是向自然學習。懷素出身貧寒農家, 自幼與山野打交道, 對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倍感興趣, 後來便將自然造化之妙借鑑到了書法創作之中。他曾經與顏真卿談到了這種妙用:「吾觀夏雲多奇峰, 乃無常勢, 輒常師之, 其痛快如飛鳥出林, 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 一一自然」 (陸羽《懷素別傳》) 。懷素所說的「自然」, 既是指草書書寫的自然, 也是指情感抒發的自然。

懷素的狂草, 「狂」就「狂」在痛快淋漓、迅疾酣暢, 是隨著創作激情的「自然」傾瀉所進行的「自然」書寫。對此, 竇翼的《懷素上人草書歌》曾有過精彩的描述:「狂僧揮翰狂且逸, 獨任天機摧格律。……粉壁長廊數十間, 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 滿壁縱橫千萬字」。李白的《草書歌行》所描述的則更是奇妙無比:「飄風驟雨驚颯颯, 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 一行數字大如鬥。恍恍如聞神鬼驚, 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 狀同楚漢相攻戰……」。這樣的創作情景, 與其說是書法創作, 不如說是宣洩一種火爆的情感。

在各種書體中, 懷素的草書無疑是受法度約束最少的, 是最能抒情寫意、最便於張揚個性的一種書體。草書發展到懷素這裡, 已達到巔峰狀態, 技藝上已經爐火純青, 懷素利用自己的狂草藝術, 更多的是縱情地揮灑自己的豪放情懷, 但就在這縱情任性、自由揮灑的過程中, 卻又能做到「醉不失態」、「狂不越度」、「無一點畫不入規矩」, 處處體現出書法藝術必不可少的法度, 真正做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達到了「法」與「情」、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還需再回到懷素的成功與盛唐氣象的關係上來。首先, 盛唐開放的經濟政治條件, 為懷素的書法生存提供了基礎平臺。唐代由於經濟政治的開放活躍, 宗教文化也十分興盛, 寺廟道觀林立, 信徒居士如雲, 貧寒子弟出家事佛, 也是一條人生出路。懷素正因為「幼而事佛」, 才有了充裕的練字時間, 也有了佛學修煉的基礎, 為他後來的發展打下了紮實的藝術功底。倘若一生務農, 就不可能成就一代「草聖」。其次, 盛唐的包容襟懷為懷素的書法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我們看到, 懷素作為一個僧人, 喝酒、吃肉、食魚, 一切均無所顧忌, 特別是酒, 他的創作往往是「狂醉」之下的「狂草」。這種僧人, 換在任何其他時代, 都不會被社會、文人所接納, 更不會有書法藝術的發展了。唯有唐人的襟懷不一樣, 只要有一技之長, 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懷素到長安, 從達官貴人到普通市民, 都給予他以熱烈的追捧:「狂僧前日動京華, 朝騎王公大人馬, 暮宿王公大人家。誰不造素屏?誰不塗粉壁?粉壁搖晴光, 素屏凝曉霜, 待君揮灑兮不可彌忘。駿馬迎來坐堂中, 金盆盛酒竹葉香, 十杯五杯不解意, 百杯已後始顛狂。一顛一狂多意氣, 大叫一聲起攘臂。揮毫倏忽千萬字, 有時一字兩字長丈二……」 (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 。

這種受追捧的程度, 即便是當今的歌星、影星, 恐怕也難有這樣的待遇。因此, 社會對草書藝術的需求已是登峰造極, 所以懷素的發展也可以登峰造極, 同時也就帶來了草書藝術的登峰造極。「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青雲」, 懷素正是藉助了「盛唐氣象」的這股「好風」而直上「青雲」, 登上了「千古草聖」的獨特地位。

相關焦點

  • 懷素的書法作品,從急風暴雨轉為古雅平淡,他感悟了什麼
    對於喜歡草書的朋友而言,有一位唐代的草書大家就不會熟悉,他就是懷素。懷素在中國書法史上草書這一領域的一位巔峰人物,通過他的《自敘帖》可以得知他自幼出家,平時喜歡寫字。生活在盛唐時期的他,不僅在書法上有著非凡的成就,在繪畫,詩歌上面也有不俗的造詣。
  • 狂草書法家懷素和尚簡介,懷素藝術特點和成就,代表作品
    懷素(725-785年),僧人,唐代著名書法家,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今湖南零陵人。懷素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 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
    懷素創造的草書技法,在整個中國書法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次曙光的顯現,懷素成了後人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他的天才式創造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而燦爛的一頁。 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別稱天下第一小草,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崇高地位。
  • 草書大師懷素和尚,被後人稱之為「狂」,究竟為何?
    從多方面知悉,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如潮如流,有刻木以學習書法的,有劃破衣服以練書法的、還有這麼一位將漆盤磨破的草書大師。他在世有著多種稱號,他的一生是具有戲劇性。他跟著他本心走,不喜世間之俗氣,願遁入佛門重塑自身。
  • 寫實寫意兼顧,雄強婉約結合 中國永州·懷素——全國草書提名展在...
    新湖南客戶端12月12日訊(記者 陳薇)今天,「中國永州·懷素——全國草書提名展」在湖南國畫館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來自全國各地的66位優秀草書家的108幅作品。據了解,此次展覽經過近一年的辛苦籌備,得到了全國廣大草書書法家們的高度關注、支持和積極參與,共有20多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的86位書法家投寄了465件作品。
  • 中書協「四大狂草」大師,書法寫得如何?專家:現代版懷素!
    胡抗美狂草作品其實對於「狂草」好不好這個問題,根本不用定論,從漢朝張芝開創狂草之後,便一直是書法界的「經典表現主義」風格,時至今日仍有傳承,在如今的書法協會中,便有著「四大狂草」大師,他們分別是第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胡抗美、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洪彪、第四屆、五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張旭光與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王厚祥。
  • 草聖並立,顛張狂素,唐代書法家張旭和懷素
    唐代出現了很多書法家,比如「楷書四大家」之中有三位都是唐人。除此之外,唐代還出現了兩位「草聖」,人稱「顛張狂素」。張旭和懷素相差50餘歲,書壇將他們二位並列,主要是因為他們二人擅寫草書,追求浪漫主義風格,藝術成就難分高下。張旭是官場中人,曾經官至金吾長史。
  • 懷素臨終前寫的一幅草書,這字功力精純,已經入了化境!
    唐代大書法家,也是書法史上最為著名的書法理論家孫過庭,用一句話道出了書法的至高境界。書法跟其他門類的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跟道家的某些觀點也較為契合,練書法火候不到、體悟不夠,是很難達到上承境界的,而真正的上承境界,又會像《道德經》中所說的那樣「歸於嬰兒」,就像謝無量的「孩兒體」,很多人說這字寫得跟小孩沒兩樣,就像弘一法師晚年的字。
  • 瘦勁飄逸,這是近三百年來中國草書藝術最高成就
    林散之的草書,反映了近三百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林散之的草書,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 其書法名重當代,尤以草書成就最著。他擅用長鋒羊毫作書,行筆平實勁健,曲中寓直。並以畫法入書法,拖泥帶水的墨象,極盡焦淡枯潤之變,蒼勁淋漓。結體跌宕多姿,欹正相互為用,氣機行雲流水,於似不經意的黑白流布間臻於化境。
  • 「宋四家」中誰的書法更好?誰在書法上的成就最高?
    中國書法在宋代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現了幾位書法大家,他們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千百年來被後人所欣賞和學習。其中尤以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這幾個人在書法上的成就最高,他們也被後人尊稱為「宋四家」。宋代文化發展的特點是多元復古,強調寫意雅韻,講究詩書情趣。
  • 書法史上「宋四家」蘇黃米蔡,蔡是蔡襄的理由已找到
    在中國書法史上一直是聚訟紛紛,眾說不一。很多人認為是蔡京,只是因為蔡京是奸臣,所以這個名額呢便被蔡襄給佔了。蘇、黃、米、蔡塑像。筆者以為應該是蔡襄,理由有三點:第一,時人高度讚譽宋四家之首蘇東坡在當時地位非常高的,文壇領袖級人物,因此他在書壇的地位也是相輔相成,蘇東坡和歐陽詢都曾經給蔡襄無以復加的高度評價,蘇東坡說:「獨蔡君謨天資既高
  • 懷素的草書幹不過張旭,吃了楷書不精詳的虧,別為不練楷書找藉口
    但是,面對懷素與張旭的草書修煉成果,咱們一般又會有這樣的疑問:是懷素的草書厲害,還是張旭的草書厲害呢?事實上,這個答案早有定論,從唐代來說,人們一般是認為張旭的草書厲害,換句話說,人們認為懷素的草書幹不過張旭!現在的朋友們可能就有疑問了,既然懷素的草書幹不過張旭,那為什麼在平常咱們練習草書的時候,多數都學懷素,而不學張旭呢?
  • 「八關齋」對中國書法意味著什麼
    中國書法源於中國人的生活,但當它形成一種文化的時候,它以獨立的文化價值,開始反過來影響中國人的生活。中國書法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一直受到從未間斷的高度重視,對書法的傳承也從未停止。中國人對文字的推崇、對書法的重視,是其他民族的文明所沒有的,中國書法形成獨特的一脈,也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很高的榮譽。
  • 中國十大草書書法家,不愧是歷代書法的典範!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NO:6懷素精勤學書,以善狂草出名,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他也能做詩,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懷素代表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等。
  • 民國書法排名第一的人,被世人譽為「王羲之再世」!
    任何一個卓有成就的藝術家的誕生,都是一切巧合的累加,除了天分與努力還要有良好的學習際遇,就像懷素遇到了鄔彤,就像黃庭堅見到了張旭與懷素的真跡,記性趙子昂遇到了鮮于樞等等。白蕉的一生經歷極為坎坷,我們知道中國的藝術與文化有這樣的一種規律,亂世當中容易出大才,就像春秋戰國、就像魏晉、就像晚近以來,白蕉一生身處離亂之際,他經歷了晚清、民國以及建國之後的種種變革,最終死在了一個屈辱的年代!
  • 都是寫草書,張旭為啥比懷素厲害呢?來聽聽顏真卿是怎麼說的
    說起書法史上的擅長草書的厲害人物,唐代有兩位重量級的,一位叫張旭,一位叫懷素,並稱「顛張狂素」。張旭學習草書,講究的是「道法自然」。他從「擔夫爭道」悟出了章法布白的奧妙,從「劍器舞」中體會到了草書應該有的輕重緩急。後人總結,張旭草書的最大特點就是「狂逸」。
  • 書法考研到底為什麼?
    近日,國內多所高校公布書法研究生招生簡章,這些名校擁有知名的書法界教授,此舉吸引了眾多書法愛好者的目光,他們希望通過學院教育把自己的書法水平提升到更高層次。有人不禁會問,書法專業到底能學到什麼?中國古代雖然沒有書法專業,但是文人們都會在閒暇時間鑽研書法技法,並且總結形成文章。讓我們看看古代的書法「論文」都寫了什麼。
  • 物華天寶,古之零陵,懷素的出生地——永州
    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零陵是古代的地名,按現在的區域劃分來說,懷素應是湖南省,也就是現在的永州,懷素是地道的湖南永州人。永州在很早之前被稱為零陵,據說這名字還和舜帝有關係。之所以有人這樣推斷,是因為司馬遷的《史記》,《史記》中有這樣一句話:「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