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在宋代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現了幾位書法大家,他們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千百年來被後人所欣賞和學習。其中尤以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這幾個人在書法上的成就最高,他們也被後人尊稱為「宋四家」。
宋代文化發展的特點是多元復古,強調寫意雅韻,講究詩書情趣。而宋代的書法亦受這一風尚所影響,「宋四家」中的蘇軾,黃庭堅和米芾三人的書風皆有率真寫意的風格特點。
按說宋代離唐代最近,而唐人書法法度森然,規矩眾多,但「宋四家」中的這三人卻受唐人書法影響較小。相比於唐人書法的森然法度,魏晉雅韻高古的書風無疑對他們的作品風格影響更大。
而「宋四家」中的大哥級人物蘇軾就深愛晉人書法,東坡對晉人書法的高古雅韻極為推崇,對唐人的法度束縛反倒多有厭惡。他認為書法就應講求天真意趣,不應被條條框框所局限。東坡的一句至理名言亦很好地表達了他的書法理念,他說:「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
蘇軾是這樣說的,而他的書法創作也是這樣做的,他的千古名作《寒食帖》率性天然,書為心畫,字裡行間直抒胸臆,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完美的契合了他所追求的書法理念。
蘇軾在宋代文化界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無論是詩詞文章,亦或是書法繪畫,他都被人極為尊崇,在當時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而他所推崇的「率真寫意,晉人至上」的書法理念和風格亦在當時的書法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對「宋四家」中的另二位重要人物黃庭堅和米芾的書法風格的形成亦影響極深。黃庭堅和米芾均長期與蘇軾保持著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某種程度上,說蘇軾是黃庭堅和米芾的書法導師也不為過。
黃庭堅是「宋四家」中的一位才華橫溢的全能型才子,他在書法各書體上皆有不俗的成就,不論是楷書、行書或是草書都非常擅長。他的大楷和草書最被人所認可。
黃庭堅在楷書和草書上的成就是遠勝於「宋四家」中的另三人的。黃庭堅非常擅於學習,他廣泛吸取了北碑和晉人的精華,對蘇軾的書法亦多有精研借鑑,但又刻意與蘇軾的風格拉開距離,不求與之相似,努力打造自已的風格特點,終成一代宗師。
宋代書法雖在行書上發展得很好,但在楷書和草書上卻乏善可陳,擅長楷書和草書的名家和高手寥寥無幾,而黃庭堅是僅有的幾人之一。
黃庭堅的大楷和草書後世學習者眾多,在書法史上擁有重要地位,在這兩種書體上他的成就完勝「宋四家」中的另三人。
米芾在「宋四家」中的位置一直有人認為應向前排,認為他在書法上的成就不比蘇軾和黃庭堅差,甚至有人說其在行書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米芾的行書風格獨特,他開創的「刷筆」技法痛快寫意,令人稱奇,實為用筆技法方面的大師級人物。而他的行書作品「風檣陣馬,痛快淋漓」實在是高妙之作。毫無疑問,米芾行書在藝術性方面是出類拔翠的,是其藝術天賦和勤奮苦練的完美結合之作。其行書上的藝術成就在「宋四家」中也是最高的,這一點似乎從來就爭議不大。
「宋四家」中的最後一位人物蔡襄的名字在當今書壇較少被人提及,現在書法愛好者中學他書法的人也很少,他的書法在當今似乎不太被人重視。
其實蔡襄的書法在宋代也是很有影響的,他的楷書、行書和草書寫得都很不錯,其楷書既有晉人和隋朝智永的筆意精華,又具有唐代楷書的法度特點,水平當屬上乘。
其行書和草書自然流暢,雖無風格技法上的大膽突破,但倒也中規中矩,也稱得上是名家之作。
蘇軾在《東坡題跋》中曾稱讚蔡襄說:
「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嘗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
不過蔡襄書法在宋四家中排名最後,確是其書藝成就和水平使然,畢竟與前三位相比他在書法史上的成就和地位還稍差了一些。亦有說法認為宋四家中最後一人原是蔡京,但因蔡京為人所厭恨,遂把其剔除,換成蔡襄。不過此說法尚待考證。
「宋四家」只是後人們對書法先賢們的尊重稱謂,他們的書法各有所長,他們也在書法史上擁有各自的地位。應當說,他們都是值得後人們學習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