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聖並立,顛張狂素,唐代書法家張旭和懷素

2020-12-27 薩培喇談藝錄

唐代出現了很多書法家,比如「楷書四大家」之中有三位都是唐人。除此之外,唐代還出現了兩位「草聖」,人稱「顛張狂素」。張旭和懷素相差50餘歲,書壇將他們二位並列,主要是因為他們二人擅寫草書,追求浪漫主義風格,藝術成就難分高下。張旭是官場中人,曾經官至金吾長史。這個職位責任重大,負責管理長安城的治安。懷素是佛門中人,生於貧寒之家,一心痴迷書法藝術。

張旭 古詩四帖 局部

張旭和懷素兩個人有很多共同之處。在唐人筆記中記載,他們二人都喜歡喝酒,而且是喝大酒。張旭每次喝醉之後就狂呼大叫,拿起毛筆盡情創作。當他酒醒之後,發現醉酒時寫的字形神兼備,無法複製。懷素喝酒的最高紀錄一天醉九次,他喝醉了就在寺廟中的牆壁器皿上寫字。懷素同樣也感慨,「醉來得意,醒後不得」。

張旭 古詩四帖 局部

藝術創作需要全情投入,需要感情支撐。醉酒就是他們二人的創作法門,以求達到在作品中融入情感的高級狀態。草書在各種書體中最為自由奔放,有的時候衝動的情緒和狂放的狀態,最能接近自由的狀態。張旭醉到發狂的時候,曾經用頭髮蘸取墨汁,然後甩頭書寫。

張旭 古詩四帖 局部

他們第二個共同特點是善於思考。張旭看見公主的儀仗隊與挑夫爭搶道路,悟出了主次相讓的道理。他看見公孫大娘舞劍,明白了書法創作中追求神韻的表現手法。懷素更厲害了,他通過觀察天空中雲捲雲舒隨風變化的美景,思考出如何兼顧內容與形式的關係,讓草書作品更有氣勢。他們在創作中向自然萬物學習美的規律,通過細緻的觀察,總結提煉出創作規律。這樣的學習方法,直到現代依然被奉為圭臬。

懷素 自敘帖 局部

第三個共同特點是,他們對書法藝術充滿了熱情,勤於練筆,沒有絲毫停歇。無論是張旭還是懷素,都時刻在尋找藝術上的突破。創作的過程好像逆水行船,想要達到彼岸,就要勞心勞力,勇於付出,精於謀劃。他們在創作中敢於打破前人的章法,讓作品充滿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他們二人同時並稱為草聖的原因。他們的學習方法對宋代書法家產生了極大的啟發,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是在勤奮中領悟到了書法藝術的真諦。

懷素 自敘帖 局部

張旭和懷素的出現打破了楷書一統書壇的局面,讓草書這種創作形式受到書法家的重視。由此豐富了唐代書壇的創作形式,尤其是他們在草書結構上、用筆上、布局上的很多藝術觀點,讓後人體會到了變幻莫測的浪漫之美。兩位書聖都有作品傳世,張旭的代表作《古詩四帖》,懷素的代表作《自敘帖》,一直都是後人學習草書的最佳範本。

拓展閱讀

欣賞書法作品,其實就是欣賞美

通俗和雅致並不矛盾,張庚畫的《春山圖》能夠兼顧兩者

誕生於明代的農學百科全書,《農政全書》

花開富貴,生機無限,趙之謙繪《繁華似錦》

相關焦點

  • 顛張狂素他們竟然有師徒關係?但懷素草書與張旭到底咋樣?
    懷素(公元725 —785年, 一作737—799年), 60餘歲。唐代名僧,字藏真,俗姓錢,湖南長沙人。幼時出家,為玄奘門人,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詔住西太原寺。誦經坐禪之餘特好草書。工書法,以草書著稱,是繼張旭之後的又一位狂草大家。書學張芝、張旭,但又有所發展。張主顛,素主狂;張妙於肥,素妙於瘦。顛張狂素,概括了兩位狂草書家的不同風格。懷素的草書唐人多有讚譽,這些詩歌多保留在懷素的草書代表作《自敘帖》。李白詩云:「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淇魚。筆鋒掃卻中山兔。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鬥。
  • 「屋漏痕」等難解的術語聽見就懂,他不愧是唐代最聰明的書法家!
    蘇東坡說聽人講狀像銅盤、光如蠟燭的東西就是太陽後,瞎子聽到敲鐘、摸到蠟燭和笛子都以為是太陽。這就是著名的「眇者不識日」典故。書法學習上,也常常如此。不過,書法史上也有一個絕頂聰明的人書法家,別人難解的書論他一見就懂。此人就是唐朝與「草聖」張旭並稱為「巔張醉素」(亦稱「顛張狂素」)的大書法家懷素!
  • 「草聖」張旭,豪放不羈仍然平實細心的藝術真性情
    眾人皆知,天下第一狂草是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自敘帖》,懷素可謂繼承了草書的各大精華,從而發揚成名。但還有另外一位人物,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甚至懷素也繼承其草書的宗義。其人正是性情狂放,灑脫無拘的"草聖"張旭。張旭其家,以書傳世。
  • 「以狂繼顛」的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與張旭並稱「顛張醉素」
    懷素(725~785年)本身姓錢,字藏真,祖籍零陵郡(今永州市),後來搬去了長沙居住。他是唐朝書著名書法家,因為寫草書而出名。7歲的時候,懷素到零陵縣城西門外的「書堂寺」出家為僧。懷素的性格比較粗略豪放,大大咧咧的,而且他從小就對書法有很高的興趣。
  • 書法家能用十元一隻的毛筆寫出好字嗎?
    唐朝有一位和尚叫懷素,痴迷於書法。但是家貧買不起紙張,所以他在寺壁裡牆上寫,在衣裳器皿上寫,在芭蕉上寫,到處都有書寫的字跡。這樣都寫不夠,又漆一盤子、一塊方板,寫至再三,連盤子、方板都寫穿了。懷素用廢的筆越來越多,他覺得每一支筆都是有靈氣的,所以專門在山腳下把自己用廢的筆都埋起來,取名為「筆冢」。
  • 狂草書法家懷素和尚簡介,懷素藝術特點和成就,代表作品
    懷素(725-785年),僧人,唐代著名書法家,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今湖南零陵人。懷素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 專家:現代版懷素!
    引言:「張顛顛後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唐朝詩人貫休在欣賞過懷素草書之後如此感慨,被譽為「草聖」的懷素,與張旭齊名被譽為「顛張狂素」,一直被書法界看作狂草的兩大巔峰,而在如今的書法界,也誕生了「四大狂草」大師。
  • 都是寫草書,張旭為啥比懷素厲害呢?來聽聽顏真卿是怎麼說的
    說起書法史上的擅長草書的厲害人物,唐代有兩位重量級的,一位叫張旭,一位叫懷素,並稱「顛張狂素」。張旭學習草書,講究的是「道法自然」。他從「擔夫爭道」悟出了章法布白的奧妙,從「劍器舞」中體會到了草書應該有的輕重緩急。後人總結,張旭草書的最大特點就是「狂逸」。
  • 人人送酒不曾沽,終日松間掛一壺——懷素 狂草欣賞
    唐 懷素《醉僧帖》 《題張僧繇醉僧圖》 唐 懷素 唐 懷素《醉僧帖》
  • 「草聖」張旭:喝著香醇的酒,寫下氣勢如虹的草書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另一個古代文壇大家,他就是「草聖」張旭。張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最擅長的是草書,他與懷素被稱為「顛張醉素」,並且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張旭喜愛飲酒,為人闊達樂觀,才華橫溢,不僅在書法上具有極高的造詣,對詩歌也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草聖」張旭吧。
  • 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
    懷素(737~799),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幼年好佛,銳意草書,與張旭齊名,史稱「草聖」。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為「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
    在中國書法史上,「書聖」只有一個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行書也有「天下第一行書」,但是「草聖」卻有好幾位,歷史上,張芝曾被稱為「草聖」,唐代的草書名家張旭和懷素也同時被稱為「草聖」,明末清初的王鐸被日本人稱為「草聖」,近代的書法名家林散之先生又被稱為「當代草聖」。
  • 狂人懷素,寫的字連他媽媽都不認識,卻被歷代書法家頂禮膜拜!
    懷素這哥們性格奇特,酷愛書法,幾歲的時候就喜歡念經拜佛,10歲時出家當了和尚。和尚上班時間不多,任務不重,懷素閒暇之餘拿著筆在牆壁上蘸著清水寫。窮和尚嘛,買不起紙張,就去寺院後的芭蕉林,在芭蕉葉上練習書法,日子長了,也練得像模像樣,初具名氣。最初懷素堅持「不師古」,就是自創一家,所以他的位置一直處於正統書法的門外。
  • 草聖張旭的詩《山行留客》:以出世之語寫入世之思,情濃理更深
    這首題為《山行留客》的詩是唐代書法家、詩人張旭的作品。不少人只知張旭是唐代大書法家,草聖,卻不知道他的詩也寫得這麼富有韻味,耐人咀嚼。全詩通過淺顯的描寫,抒發了對客人的真摯情誼,表達了無論欣賞風光還是做別的什麼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淺嘗輒止,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和困難,都不應該輕言放棄的哲理,是以出世之語寫入世之思,情濃理更深。
  • 他被譽為「當代草聖」,寫唐楷輕鬆自然,充滿了行草書的節奏感
    「書聖」歷史上只有一個,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但是書法史上的「草聖」卻有好幾位,東漢書法家張芝、被稱為「顛張醉素」的唐代書法家張旭、懷素, 以及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曾被稱為「草聖」。當代書法界也有幾位「草聖」,于右任、林散之又被譽為「當代草聖」。
  • 張旭和懷素都是草聖,誰的草書更厲害?
    張旭和懷素在草書領域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誰的境界和筆法高?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都覺得已經很好了。
  • 懷素|喝最烈的酒,寫最狂的草書,做最瀟灑的和尚
    草書是中國書法的巔峰,能在巔峰潑墨揮毫的更是萬中無一的天才,因此,「顛張狂素」的美名得以傳承千年,其中「張」是指張旭,「素」則是懷素(737-799,另說725-785)。嚴格來說,懷素是張旭的徒孫,但論起名聲,二人不相上下,但要比癲狂,張旭算是低調的。
  • 懷素真跡《苦筍帖》,區區只有14字,運筆如驟雨旋風,超神入妙
    唐代書法有兩座高峰,一是楷書,一是草書。初唐草書風格基本是東晉及南朝的延續,至盛唐,張旭承今草之法,揚張芝「一筆書」之意,將今草發展為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 狂草」。懷素推波助瀾,以狂繼顛,將狂草進一步發展成熟,「顛張狂素」成為唐代狂草的代表,將狂草推到一個頂峰。懷素有一幅草書真跡《苦筍帖》,區區只有14字,運筆如驟雨旋風,超神入妙。《苦筍帖》:墨跡絹本,帖心縱25.1 釐米, 橫12釐米。
  • 竟然讓杜甫戀戀不忘,讓張旭懷素悟出筆意
    公孫大娘是開元盛世時的唐宮第一舞人,同時也是是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之一,擅舞「劍器」,舞姿驚動天下。常在民間獻藝,極負盛名。後又被邀到宮廷表演劍舞技藝。她是唐代見於記載中,既活躍於民間,又聞名於宮廷的少數著名舞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