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狂繼顛」的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與張旭並稱「顛張醉素」

2020-12-17 藍鯨嘟嘟魚

懷素(725~785年)本身姓錢,字藏真,祖籍零陵郡(今永州市),後來搬去了長沙居住。他是唐朝書著名書法家,因為寫草書而出名。7歲的時候,懷素到零陵縣城西門外的「書堂寺」出家為僧。懷素的性格比較粗略豪放,大大咧咧的,而且他從小就對書法有很高的興趣。由於懷素以前沒有錢買紙,所以就用一個漆盤和一塊方形木板來練習寫字。轉眼即逝,懷素都把木板和漆盤寫到可以看見底了,那些用過的筆堆起來,都能壘成一座小山了。之後,懷素又開始仿照以前的人在芭蕉葉上題詩寫字,在寺廟後面的空地上種了一萬多株芭蕉樹,用芭蕉的葉子當做紙,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在練習寫字。因為種的芭蕉樹的綠葉將懷素的房子都覆蓋住了,他就給自己的小屋取名叫做綠天庵。

懷素在綠天庵裡度過著刻苦學書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懷素會擁有出塵的書法藝術的原因,由於芭蕉葉比較滑潤、不是那麼容易著墨,所以練就了懷素寫字時需要飛速靈活、時而斷時而連、乾濕恰當的筆觸和點畫。懷素後來想要進一步的學習書法,就去了長安。懷素覺得自己沒有拜師學習書法,所以就去拜師金吾兵 曹鄔彤來學習筆法。懷素還和書法大家顏真卿經常交流,還相互切磋和探討,為了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筆法。

懷素專心研究書法,對書法還挺有悟性的。他因為寫草書而被世人所知,特別是狂草受到大家的讚嘆最多,大家都說懷素的字是「驚蛇走虺,驟雨狂風」。同時代的李白和戴叔倫等人曾經都作詩稱讚過懷素的狂草。有比他們更早稱讚的人就是唐代張旭的草書,他的書法是非常有名的,被人稱作「張顛」。人們覺得懷素的書法以張旭的筆法並且為基礎而創新發展形成的,所以後來的人都說懷素是「以狂繼顛」,還把他們一起稱為「顛張醉素」。

懷素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自序帖》。大約在大曆七年(72年)的時候,懷素北上去長安和洛陽,為了尋找發展的機會。因為懷素的個性比較灑脫,又寫著很絕妙的草書,所以受到顏真卿等書法家、詩人和名流貴卿的讚賞,都向他贈送了詩文。大曆十二年(777年),懷素把這些贈詩和序摘錄了一部分,並用狂草寫成了帖。《自序帖》裡面主要簡要的說明了懷素的一生的主要事跡。而且他最高藝術成都體現在他的筆墨之中。

《自敘帖》的內容是自己敘述寫草書的經歷和經驗,以及還有當時著名人物對他書法的品評。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除此之外點畫分散,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回護鉤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自敘帖》是在規矩法度之中,而且奇蹤變化,神採動蕩,可以將懷素的草書藝術表現到了極致。

相關焦點

  • 草書天下稱獨步——醉僧懷素
    前人評其書法,繼承張旭筆法,而有所發展,他的字若行雲流水,李白曾詩云:「草書天下稱獨步」。請將手機橫放 更清晰瀏覽懷素 《自敘帖》懷素於貞元十五年圓寂,享年六十二歲。圓寂後,有人在零陵為他建了塔。懷素 《自敘帖》局部二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懷素二十二歲。這年李白已五十九歲,在巫峽遇赦後,從長流夜郎乘舟回江陵。在南遊洞庭瀟湘一帶時,被懷素找到求詩。兩人是忘年交,李白精神十分振奮,當即寫了一首《草書歌行》,讚揚他:「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龜,筆鋒殺盡中山兔。」
  • 顛張狂素他們竟然有師徒關係?但懷素草書與張旭到底咋樣?
    懷素(公元725 —785年, 一作737—799年), 60餘歲。唐代名僧,字藏真,俗姓錢,湖南長沙人。幼時出家,為玄奘門人,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詔住西太原寺。誦經坐禪之餘特好草書。工書法,以草書著稱,是繼張旭之後的又一位狂草大家。書學張芝、張旭,但又有所發展。張主顛,素主狂;張妙於肥,素妙於瘦。顛張狂素,概括了兩位狂草書家的不同風格。懷素的草書唐人多有讚譽,這些詩歌多保留在懷素的草書代表作《自敘帖》。李白詩云:「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淇魚。筆鋒掃卻中山兔。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鬥。
  • 狂草派代表懷素,其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結字簡約一氣呵成
    導語: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懷素,唐代傑出書法家。10歲時,出家為僧,之後,銳意草書,盡交名仕;20歲時,結交「詩仙」李白,李白為他寫下著名的《草書歌行》;33歲時,拜會顏真卿,顏真卿親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詩中稱懷素「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
  • 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
    懷素(737~799),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幼年好佛,銳意草書,與張旭齊名,史稱「草聖」。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為「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 懷素|喝最烈的酒,寫最狂的草書,做最瀟灑的和尚
    草書是中國書法的巔峰,能在巔峰潑墨揮毫的更是萬中無一的天才,因此,「顛張狂素」的美名得以傳承千年,其中「張」是指張旭,「素」則是懷素(737-799,另說725-785)。嚴格來說,懷素是張旭的徒孫,但論起名聲,二人不相上下,但要比癲狂,張旭算是低調的。
  • 都是寫草書,張旭為啥比懷素厲害呢?來聽聽顏真卿是怎麼說的
    說起書法史上的擅長草書的厲害人物,唐代有兩位重量級的,一位叫張旭,一位叫懷素,並稱「顛張狂素」。張旭學習草書,講究的是「道法自然」。他從「擔夫爭道」悟出了章法布白的奧妙,從「劍器舞」中體會到了草書應該有的輕重緩急。後人總結,張旭草書的最大特點就是「狂逸」。
  • 草聖並立,顛張狂素,唐代書法家張旭和懷素
    除此之外,唐代還出現了兩位「草聖」,人稱「顛張狂素」。張旭和懷素相差50餘歲,書壇將他們二位並列,主要是因為他們二人擅寫草書,追求浪漫主義風格,藝術成就難分高下。張旭是官場中人,曾經官至金吾長史。這個職位責任重大,負責管理長安城的治安。懷素是佛門中人,生於貧寒之家,一心痴迷書法藝術。
  • 狂草書法家懷素和尚簡介,懷素藝術特點和成就,代表作品
    懷素(725-785年),僧人,唐代著名書法家,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今湖南零陵人。懷素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 大唐三絕:除了李白、張旭,還有歷史上唯一能稱作「劍聖」的他!
    02顛張草聖——張旭草書筆走龍蛇,遒勁有力。張旭的草書靈感來源於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張旭每次喝醉以後,總會陷入興奮癲狂的狀態,大自然中所有看到的東西都能成為他寫作的靈感,所以他的書法很多字看起來像一隻動物,這就是張旭獨有的草書,在歷史上留下很多作品供後人臨摹,但是最值得敬佩的就是張旭的性格和處世態度。
  • 「草聖」張旭教你寫飄逸草書!(二)
    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
  • 「草聖」張旭:喝著香醇的酒,寫下氣勢如虹的草書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另一個古代文壇大家,他就是「草聖」張旭。張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最擅長的是草書,他與懷素被稱為「顛張醉素」,並且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張旭喜愛飲酒,為人闊達樂觀,才華橫溢,不僅在書法上具有極高的造詣,對詩歌也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草聖」張旭吧。
  • 張旭的狂草(上)
    《古詩四帖》局部《肚痛帖》張旭的先聲奪人,首先在於他是「顛張醉素」的主角,而最具有畫面感的、可以拍成唯美影視劇的,則是如下一段歷史記錄。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張顛』」。而又以之印證於杜甫《飲中八仙歌》,又有如下的描述:「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有此二則,我們大概會有一個基本印象,這個狂草書大家張旭,肯定不是端正嚴謹的縉紳君子,而是一個浪漫恣肆、放蕩不羈的才藝之士。
  • 懷素臨終前寫的一幅草書,這字功力精純,已經入了化境!
    而唐代至高境界的草書,要屬《聖母帖》了。懷素的這件《聖母帖》,是唐代最頂尖的草書,乃是懷素臨終前所寫,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境界!這件《聖母帖》乃是懷素臨終前寫得一幅字,成為唐代草書的巔峰,冠絕天下1000多年!
  • 張旭和懷素都是草聖,誰的草書更厲害?
    張旭和懷素在草書領域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誰的境界和筆法高?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都覺得已經很好了。
  • 草書四大家,無法逾越的四座高山
    《書斷》卷中列張之章草、草書為神品,曰:「尤善章草書,生諸杜度、崔璦。龍豹變,青出於藍。又創於今草,天縱穎異,率意超曠,無惜事非。若清澗長源,流而無限,縈迴崖谷,任於造化」。張旭、韋誕、索靖、王羲之父子、張旭、懷素之草法,均源於伯英。
  • 「草聖」張旭,豪放不羈仍然平實細心的藝術真性情
    眾人皆知,天下第一狂草是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自敘帖》,懷素可謂繼承了草書的各大精華,從而發揚成名。但還有另外一位人物,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甚至懷素也繼承其草書的宗義。其人正是性情狂放,灑脫無拘的"草聖"張旭。張旭其家,以書傳世。
  • 懷素真跡《苦筍帖》,區區只有14字,運筆如驟雨旋風,超神入妙
    唐代書法有兩座高峰,一是楷書,一是草書。初唐草書風格基本是東晉及南朝的延續,至盛唐,張旭承今草之法,揚張芝「一筆書」之意,將今草發展為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 狂草」。懷素推波助瀾,以狂繼顛,將狂草進一步發展成熟,「顛張狂素」成為唐代狂草的代表,將狂草推到一個頂峰。懷素有一幅草書真跡《苦筍帖》,區區只有14字,運筆如驟雨旋風,超神入妙。《苦筍帖》:墨跡絹本,帖心縱25.1 釐米, 橫12釐米。
  • 張旭的狂草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於酣醉中寫到極致
    導語:張旭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以草書聞名。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稱為「三絕」。 他的書法與懷素齊名,並稱「顛張醉素」。 他也被後世尊稱為「草聖」。「草聖」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
  • 黃庭堅的一幅神級草書,如今成了日本國寶,稱他為「草聖」不過分
    到了唐代,又出現了兩位「草聖」,他們便是著名的「顛張醉素」,張旭以天縱之才,將草書的體勢發揮到了新的境界,而懷素則是在張旭的衣缽當中,上追漢魏,同樣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美學境界,從對於後世的影響力和達到了的書法境界來看,這兩位稱之為「草聖」絲毫不過分!
  • 「千古草聖」懷素在中國書法史上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成就和地位?
    懷素於是製作漆盤、漆板, 以水寫字, 直寫得「盤板皆穿」;後來又發現了用芭蕉葉練字的方法, 在院中種了上萬株芭蕉樹, 才不愁無「紙」可寫;「紙」用得多, 筆也用得多, 寫禿的筆堆成了「筆塚」。正因為懷素的這份愛好、執著和勤奮, 使得他的草書在青年時代就獨步書壇, 晚年的李白見了懷素的書法大加讚賞, 寫詩誇曰:「少年上人號懷素, 草書古今稱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