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725~785年)本身姓錢,字藏真,祖籍零陵郡(今永州市),後來搬去了長沙居住。他是唐朝書著名書法家,因為寫草書而出名。7歲的時候,懷素到零陵縣城西門外的「書堂寺」出家為僧。懷素的性格比較粗略豪放,大大咧咧的,而且他從小就對書法有很高的興趣。由於懷素以前沒有錢買紙,所以就用一個漆盤和一塊方形木板來練習寫字。轉眼即逝,懷素都把木板和漆盤寫到可以看見底了,那些用過的筆堆起來,都能壘成一座小山了。之後,懷素又開始仿照以前的人在芭蕉葉上題詩寫字,在寺廟後面的空地上種了一萬多株芭蕉樹,用芭蕉的葉子當做紙,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在練習寫字。因為種的芭蕉樹的綠葉將懷素的房子都覆蓋住了,他就給自己的小屋取名叫做綠天庵。
懷素在綠天庵裡度過著刻苦學書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懷素會擁有出塵的書法藝術的原因,由於芭蕉葉比較滑潤、不是那麼容易著墨,所以練就了懷素寫字時需要飛速靈活、時而斷時而連、乾濕恰當的筆觸和點畫。懷素後來想要進一步的學習書法,就去了長安。懷素覺得自己沒有拜師學習書法,所以就去拜師金吾兵 曹鄔彤來學習筆法。懷素還和書法大家顏真卿經常交流,還相互切磋和探討,為了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筆法。
懷素專心研究書法,對書法還挺有悟性的。他因為寫草書而被世人所知,特別是狂草受到大家的讚嘆最多,大家都說懷素的字是「驚蛇走虺,驟雨狂風」。同時代的李白和戴叔倫等人曾經都作詩稱讚過懷素的狂草。有比他們更早稱讚的人就是唐代張旭的草書,他的書法是非常有名的,被人稱作「張顛」。人們覺得懷素的書法以張旭的筆法並且為基礎而創新發展形成的,所以後來的人都說懷素是「以狂繼顛」,還把他們一起稱為「顛張醉素」。
懷素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自序帖》。大約在大曆七年(72年)的時候,懷素北上去長安和洛陽,為了尋找發展的機會。因為懷素的個性比較灑脫,又寫著很絕妙的草書,所以受到顏真卿等書法家、詩人和名流貴卿的讚賞,都向他贈送了詩文。大曆十二年(777年),懷素把這些贈詩和序摘錄了一部分,並用狂草寫成了帖。《自序帖》裡面主要簡要的說明了懷素的一生的主要事跡。而且他最高藝術成都體現在他的筆墨之中。
《自敘帖》的內容是自己敘述寫草書的經歷和經驗,以及還有當時著名人物對他書法的品評。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除此之外點畫分散,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回護鉤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自敘帖》是在規矩法度之中,而且奇蹤變化,神採動蕩,可以將懷素的草書藝術表現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