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是六年級下學期數學學習的一個重點要的知識點,也是以後解決很多實際問題的工具,後續還會融合到更多新的知識點中,去考查同學們的掌握情況,因此現在的學習絕不能掉以輕心。比例一節裡,需要用到很多個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我們一起通過例題的解析體會一下。
我們知道,一個比例,需要兩個比相等的式子組成,可以看成四個數,也可以看成兩個分數,可以用字母表示為(限于格式,分數線用反斜槓代替):
a:b = c:d或者a/b = c/d。
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可以組成比例;也可以分別化簡兩個比來判斷是否可以組成比例;當然還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來判斷,即ad=bc。
其實,這個判斷的過程就是用的轉化思想,要把比的關係轉化成兩個數相除(乘)的關係,或者分數的形式,雖然它們之間書寫的形式和表示的意義不同。一起來看個例題:
例1、在一個比例中,兩個比的比值都為1.2,如果這個比例的兩個外項是1/4和1/8,那麼兩個內項分別是多少?
思路解析: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組成比例的四個數最多可以組成八個不同的比例。但是題目中告訴了我們比例的兩個外項,縮小了範圍,我們用方程的思想把內項分別用a,b,c,d的字母來表示,再用分類討論思想列舉出這個比例的可能的形式為:
1/4:a=b:1/8,或者1/8:c=d:1/4。
注意是兩個外項的數換位置,不要換內項的位置。然後根據兩個比的比值為1.2(可轉化為6:5比的形式),分別求出a,b,c,d的值即可。
1/4:a=6:5,得出a=5/24;
b:1/8=6:5,得出b=3/20;
第一種情況,兩個內項為5/24和3/20;
1/8:c=6:5,得出c=5/48;
d:1/4=6:5,得出d=3/10;
第二種情況,兩個內項為5/48和3/10。
做完這道題目後,大家可以反思一下,在哪些方面是容易出錯需要注意的,順便加深對數學思想的體會和領悟。
例2、張明和劉強原有的紙牌數比為5:2,後來張明丟掉15張,劉強又買了8張,這是他們的紙牌數比為4:3。問兩人原來各有多少張紙牌?
思路解析:這題主要是讓大家體會方程思想解題的優勢,在解比例的應用題時,假設未知數也要有技巧,就是要儘量避免一開始出現分數,增加計算難度,減少出錯機會,所以假設未知數按照份數來,比方這題,可假設張明原有5X張紙牌,那麼劉強則有2X張,這樣根據前後數量變化列出比例,然後轉化為方程形式解比例即可:
(5X-15):(2X+8)=4:3,
解得X=11,即張明原有55張,劉強原有22張紙牌。
至於數形結合思想在《比例》中的應用,圖形的縮放,以及比例尺的應用就不需多說了吧!老習慣,意猶未盡的同學可以做下面三道題目,加深加深。
練習題1、有一個比例,兩個內項正好互為倒數,已知一個外項是5/7,求另一個外項是多少?
練習題2、用40以內的合數組成三個比例,要求兩個比的比值都為2/3。
練習題3、甲乙兩個倉庫存放紙箱的數量比為3:7,甲倉庫又運進90箱,乙倉庫運走40箱,甲乙存放的紙箱數量比是3:5.問甲乙兩倉庫原來共存放了多少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