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B的標誌物功能在多種癌症類型中得到確認

2020-12-11 健康一線視頻網

作者:做藥的土豆

免疫系統在腫瘤監測和清除的進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腫瘤細胞在多種機制的幫助下做出免疫逃逸被認為是癌症進展的標誌之一。作為免疫療法的重要代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對一些轉移性癌症患者非常有益,但通常需要預測性生物標誌物來診斷患者。自腫瘤突變負荷(TMB)與免疫治療獲益之間的密切關係被揭示以來,圍繞TMB的研究也越來越豐富。去年10月,美國NCCN(綜合癌症網絡)將TMB正式列入非小細胞肺癌(NSCLC)指南,最近一期的Nature Genetics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TMB的研究文章,為TMB作為免疫療法標誌物落下了「實錘」。

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應答過程(圖片源自參考文章3)

以TMB作為標誌物臨床早已有應用,在CTLA-4抑制劑治療黑色素瘤,PD-1/PD-L1抑制劑治療黑色素瘤、膀胱癌和NSCLC中均有觀察到高突變負荷TMB和臨床效益之間的關聯性。但既往研究ICI治療後TMB與生存率關係的臨床樣本量較小,目前對TMB是否具有各種癌症臨床獲益的預測性尚無十足把握,也不清楚這種獲益一旦超出臨床特定試驗人群後是否還有效。為了獲得更廣泛地數據,這項最新研究共囊括1662名接受ICI治療晚期癌症和5371名未接受ICI治療患者的臨床和基因組數據,並對這些患者的腫瘤採用了新一代靶向測序技術MSK-IMPACT。結果發現在所有患者中,高TMB(不同腫瘤組織均值約20%)與較好的總生存期(OS)呈正相關,證明在大多數癌症中,TMB升高與生存率提高之間存在相關性。

不同癌症TMB的閾值與死亡危害比之間的關係(圖片源自參考文章2)

此外,該研究還對每個癌症類型進行了區別性分析,將每個組織學中突變負荷最高的前20%作為該癌症類型的TMB高組。這樣操作的原因是TMB在不同組織學中分布不同,每種癌症類型TMB前20%的閾值存在顯著差異,也就是說不可能有一個通用的閾值定義「何謂高TMB」,來預測ICI在所有癌症類型中的臨床效益。這種不同腫瘤組織學的TMB差異以及對ICI應答閾值的差異很可能是由於腫瘤微環境造成的,包括單克隆免疫滲透、免疫細胞排斥、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型變化和檢查點分子的表達水平等因素。

TMB程度在不同癌症類型中的分布情況(圖片源自參考文章2)

這種分層研究更有利於觀察不同癌症類型的OS與TMB的關聯,雖然可能由於樣本量的原因,對個別癌症(如膠質瘤)的影響沒有達到統計學意義,但幾乎所有類型的癌症都觀察到了高TMB與整體生存率較高的大趨勢,這些都說明TMB與ICI術後生存率提高之間的關係可能存在於大多數癌症類型中。TMB在許多癌症組織學上作為一個連續變量,在較長的OS中都能觀察到類似的標誌物關聯性趨勢。與OS的改善一致,在如NSCLC、黑色素瘤、食管胃癌、頭頸癌和腎細胞癌等類型中,TMB與ICI的客觀緩解率(ORR)或PFS之間也存在類似的相關性。

TMB程度與總生存期之間的關聯性(圖片源自參考文章2)

研究人員還對5371名轉移性癌症並且沒有接受過ICI治療的患者腫瘤做了MSK-IMPACT測序,在這些患者中,TMB的升高與OS的提高沒有關聯性。這就排除了這種TMB與患者生存率的正關聯僅僅是由預後患者間的TMB差異導致的,而與ICI治療無關這樣一種可能。

這項研究成果解決了腫瘤免疫學中幾個重要的基本問題:一是驗證了突變負荷可以用來預測接受抗CTLA-4或抗PD-1治療患者的生存率。二是這項研究採用了迄今為止使用ICI治療的最大規模患者基因組數據,可以對TMB的臨床療效影響進行量化分析,證明較高TMB與較高OS之間的持續相關性。最後,研究發現對「高」TMB的定義要因癌症不同類型而異,很難用一個通用閾值來預測所有癌症患者從ICI獲益的可能。總之,這一發現再次強調了TMB作為預測性生物標誌物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TMB作為標誌物對ICI治療NSCLC的臨床獲益預測(圖片源自參考文章2)

鑑於免疫治療的潛在毒性和對ICI的高度可變反應,以及這類療法的巨大經濟成本,迫切需要能夠用來預測指導ICI用藥的陽性或陰性預測生物標誌物。陽性預測可以正確判斷哪些患者能夠產生治療響應;而陰性預測用來確定哪些患者從當前療法中無法獲益。利用生物標誌物可以對患者進行單藥或聯合用藥的分組,或是決定將免疫療法用於不同患者群的一線和挽救治療,或是採用替代療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毒性。除TMB外,目前已驗證具有免疫療法生物標誌物作用的有PD-L1表達、淋巴細胞浸潤水平、T細胞受體克隆性、外周血標誌物、免疫相關基因表達以及多路復用免疫組化等,下面簡要介紹一下。

1、PD-L1表達

在Nivolumab用於黑素瘤、NSCLC、腎細胞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的I期臨床研究中發現,通過檢測腫瘤細胞的PD-L1表達可以作為抗PD-1、PD-L1治療的生物標誌物。將5%設定為腫瘤細胞PD-L1陽性閾值,在25例PD-L1陽性患者中有9例(36%)對Nivolumab出現ORR,陰性患者中沒有表現出ORR,在晚期黑色素瘤和NSCLC患者中陽性組比陰性組的PFS和OS也都有顯著提高,FDA已批准將PD-L1伴隨診斷用於晚期NSCLC和膀胱癌的治療。但是受PD-L1表達多機制調控和腫瘤微環境影響,PD-L1的表達具有取樣時間差異、患者個體差異、甚至瘤內異質性,其陰性預測作用要低很多。

儘管存在這些局限性,PD-L1表達在免疫療法確定受益患者群仍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相關臨床試驗中,確保PD-L1陽性腫瘤患者在比較群組中的平均分布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由生物學差異而引入的實驗偏差。

2、淋巴細胞浸潤水平

許多癌症的回顧性研究都發現,淋巴細胞的浸潤程度與患者生存率有關聯,在實體腫瘤聚集處,如結直腸癌和黑色素瘤中發現異位淋巴結狀結構能夠更好地預測患者生存。例如,與CD8+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程度較低的放化療III期NSCLC患者相比,腫瘤浸潤程度高的患者群PFS和OS都更長。這種淋巴細胞浸潤程度的背後機理被認為是能夠激起自身免疫應答或T細胞炎症腫瘤表型,通過免疫機制改善疾病控制,因此可以作為預後生物標誌物。

3、T細胞受體克隆

研究發現腫瘤淋巴細胞浸潤的T細胞受體靶向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與Pembrolizumab的臨床應答相關,結果表明基線T細胞受體克隆性與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密度的相關性不高。當浸潤淋巴細胞限制了T細胞受體對腫瘤抗原的特異性克隆,即便是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密度較低的患者,仍然可以在抗PD-1治療中獲益。當然這種假設尚需要從大量臨床試驗中得到進一步驗證,並且可能還需要確認可識別的腫瘤抗原,然後才能將該方法應用於生物標誌物。

4、外周血標誌物

外周血標誌物的優勢在於非侵入性的樣品採集方式,雖然這類標誌物與臨床療效的一些關聯性已有研究,但是尚未有這類標誌物真正「落地」具備療法預測性。以Ipilimumab為例,相關臨床研究發現以下指標與患者PFS有關,包括低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 7500個細胞/μL),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例低(< 3),絕對的單核細胞計數低(< 650細胞/μL),低頻髓樣抑制細胞(< 5·1%)、高頻FoxP3+調節性T細胞(≥1·5%),高頻率的淋巴細胞(≥10·5%),以及高嗜酸性粒細胞計數(≥50個細胞/μL),在抗PD-1治療研究中也發現了一些類似的結果。此外,外周T細胞數量,尤其是T細胞受體基因序列或對新抗原的反應性評估也可以作為一種預測生物標誌物發揮潛在作用。

5、免疫相關基因表達

通過基因表達對腫瘤微環境中活躍的先天或適應性免疫反應進行更廣泛的評估,可以有效地預測ICI療法的臨床效益。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使用Ipilimumab的II期臨床回顧性分析證明,基因表達譜圖確實是一種有用的預測生物標誌物。研究人員提取了50份治療前腫瘤活檢標本的總RNA進行分析,將患者分為有臨床應答和無應答兩組,對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的基因進行通路分析後發現關聯炎症反應。22個與免疫相關的基因表達至少增加了2·5倍,包括細胞毒性T細胞(如CD8A、顆粒酶B、穿孔蛋白I)、Th1細胞因子或趨化因子、MHCII類和其他免疫相關基因(如NKG7、IDO1)的標誌物,均與OS延長相關。

6、多路復用免疫組化

通過多重免疫組化技術直接評價腫瘤和免疫細胞表型及其空間關係,提供了腫瘤微環境免疫狀態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作為基因表達譜的補充。包括用單個初級抗體對腫瘤切片進行連續染色,以獲得感興趣的蛋白質,並用顯色或免疫螢光法進行檢測,這種多光譜方法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潛力。通過建立多光譜免疫組化平臺,分析黑色素瘤載片上的CD3、CD8、FoxP3、CD163和PD-L1,預測哪些患者能夠成功生成腫瘤浸潤淋巴細胞,選擇合適的細胞療法。僅CD8+ T細胞的存在不足以預測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的成功生長,但是CD8+ T細胞與CD3+FoxP3+調節性T細胞比值與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的成功生長密切相關。PD-L1+的加入使陰性預測值提高了100%,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其他免疫療法。

7、標誌物合用策略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標誌物策略聯合使用來捕捉腫瘤微環境免疫狀態,可以對ICI治療更有效。以PD-L1表達和淋巴細胞浸潤為例,兩者可能在腫瘤細胞呈現相反的情況,PD-L1表達較高時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計數較低,反之亦然,在這種情況下,抗PD-1或抗PD-L1單一治療的臨床響應可能較低,而僅以PD-L1表達或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密度作為生物標誌物,會產生錯誤的預測。同樣,並非所有高突變或新抗原負荷腫瘤都表現出「先天」的免疫性,這被認為是免疫治療方法的先決條件之一。腫瘤微環境中還存在多種並發免疫抑制機制,包括CTLA-4、PD-L2、LAG3、IDO1和IL-10,隨著新的聯合治療策略的出現,這些都可能成為重要的識別靶點。

參考文章:

[1]BMS Withdraws Application for Nivolumab/Ipilimumab in TMB-High NSCLC.

[2]Tumor mutational load predicts survival after immunotherapy across multiple cancer types.

[3]Predictive biomarkers for checkpoint inhibitorbased immunotherapy.

[4]Approaches to treat immune hot, altered and cold trumors with combination immunotherapies.

相關焦點

  •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多種癌症中的circRNA進行了編目,並進行了初步研究,表明這些穩定的結構可能作為血液或尿液中的癌症生物標誌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2月7日的Cell期刊上。circRNA是一種非編碼RNA,它們形成閉合的環狀結構而不是線性結構。新的RNA測序方法曝光了這些circRNA,但是人們對它們起作用的原因或方式知之甚少。
  •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6 22:05:18 美國康奈爾醫學院David Lyd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 腫瘤標誌物「不準」 篩查癌症該不該做?
    作為檢測癌症的一項重要指標,腫瘤標誌物到底有用嗎?該不該檢查?腫瘤標誌物有用檢測癌症的重要指標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檢驗科主任、主任技師吳立翔說,腫瘤是由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協同作用所致的疾病為了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腫瘤,一系列比較有價值的腫瘤標誌物也就陸續被應用於臨床。比如,我國70年代以後在上海等地,通過對大量人群的甲胎蛋白普查,曾檢出不少肝癌特別是小肝癌患者,使很多病人得到了及時手術切除的機會。吳立翔解釋,腫瘤標誌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直接產生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或升高的一類物質。
  • 檢測腫瘤標誌物≠篩查癌症
    這個團隊所用的腫瘤標誌物,仍然是原來老的標誌物,跟我們平時體檢可能抽血化驗的腫瘤標誌物沒什麼區別。而實際上,權威的醫學指南並不用腫瘤標誌物來篩查癌症,而是用其他的檢查辦法。原因在於,腫瘤標誌物檢測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腫瘤標誌物異常的人往往並沒有患癌,腫瘤標誌物正常的人也有可能患癌。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科學家識別出能指示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doi:10.1158/1078-0432.CCR-19-408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指示子宮內膜癌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這種新型癌症生物標誌物和診斷方法或能幫助有效診斷出易於擴散和復發的腫瘤類型
  • Sci Adv:科學家僅利用1毫升尿液就能診斷出多種類型癌症
    ,從而將信號分子傳遞運輸到別的細胞中,這些信號分子就被認為是細胞間交流溝通的關鍵介導子;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所開發的新型納米線設備能夠有效捕獲這些EVs,並且利用EVs來對癌症進行篩查。許多EVs種都含有一種名為microRNAs的分子,其是一種短鏈的核酸片段,在正常的細胞生物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尿液中特定microRNAs分子的存在或能作為嚴重疾病的一些危險信號,比如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因此這種重要的分子就能幫助臨床醫生來進行癌症診斷,但目前還有許多技術上的障礙需要克服,其中一個障礙就是尋找一種可行的方法來大量捕獲EVs,並在常規的臨床環境中對其進行分析
  • 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你離癌症還有多遠?
    癌症早發現,和晚發現,也許結局完全不同。  而體檢中,「腫瘤標誌物篩查」成了不少人追捧的檢測項目。但是,如果真的查出了「腫瘤標誌物」升高,就一定是癌症嗎?  腫瘤標誌物升高,一定患癌症?  腫瘤標誌物,是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
  • 腫瘤標誌物升高≠癌症
    近年來癌症患者人數居高不下,人們談癌色變,防癌意識也逐漸增強。在各種體檢套餐中,大家越來越多接觸到「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等腫瘤標誌物檢查的項目名稱,許多人依靠腫瘤標誌物檢查的結果,來判斷自己患癌的風險。不少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手拿體檢報告,當發現有腫瘤標誌物的指標高出了參考值,就異常慌張,主觀地認為自己得了腫瘤。
  • 同濟田志新教授課題組開發出新方法應用於癌症標誌物篩查
    同濟田志新教授課題組開發出新方法應用於癌症標誌物篩查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9-06-17  瀏覽:
  • 腫瘤標誌物有什麼作用 腫瘤標誌物正常能排除癌症嗎
    腫瘤標誌物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檢查項目,很多人對於這個檢查項目還不是很了解,也並不清楚腫瘤標誌物這個檢查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對相關方面有所了解是很必要。那腫瘤標誌物有什麼作用?腫瘤標誌物正常能排除癌症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腫瘤標誌物有什麼作用?
  • 揪出潛藏的癌細胞這些生物標誌物是「好幫手」
    在人體的血液、體液、組織或細胞中都可檢測到。「目前已經命名的腫瘤標誌物達100多種。」張曉東介紹,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有肝癌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AFP,肺癌腫瘤標誌物CA211、NSE,消化道腫瘤標誌物CA199、CA242,胃癌腫瘤標誌物CA724,女性腫瘤標誌物CA125,男性腫瘤標誌物PSA、PAP等。
  • 一滴血就能檢測出癌症來?血清腫瘤標誌物靠譜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不過,對於部分癌症,通過血查腫瘤標誌物,常常可以發現一些異常。今天劉醫生就和大家聊一聊常見的一些腫瘤標誌物的意義和價值。一、甲胎蛋白(AFP)。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查血得到的腫瘤標誌物結果?腫瘤標誌物的種類非常的多,上面劉醫生給大家介紹的是幾種非常常見的查血的腫瘤標誌物。
  • 第二個免疫治療泛癌種伴隨診斷標誌物問世!TMB王者歸來
    這是TMB在獲得FDA的IVD標誌物批准之後,首次獲得FDA伴隨診斷獲批,也是繼MSI/dMMR之後第二個腫瘤免疫治療泛癌種伴隨診斷標誌物,同時也是第三個不需要考慮腫瘤器官來源tissue-agnostic的泛癌種標誌物。
  • 讀文獻:比TMB更好的泛癌預測指標……
    GSVA計算每個樣本一個特定基因的過表達水平,得到的GSVA評分被定義為APS。為了探索APS的泛癌分布模式,作者分析了TCGA中32種癌症類型的約10,000個腫瘤(圖1)。圖1A的箱線圖顯示了TCGA癌症類型中APS的巨大差異,這揭示了不同癌症類型之間在抗原處理和呈遞效率方面的顯著差異。單變量Cox回歸分析表明,APS與癌症患者的生存相關,有些具有統計學意義(圖1B)。
  • 腫瘤標誌物升高=復發嗎?
    相信大家對於腫瘤標誌物一定不陌生,TA 的指標,可以幫助醫生診斷腫瘤、確認分期、了解治療效果等等。 然而,腫瘤標誌物常常因為其名字引諸多恐慌。如果看到腫瘤標誌物的數值超過或低於參考值,病友們會擔心是不是腫瘤復發了,非腫瘤患者會覺得是不是得腫瘤了。
  • Genome Biology:23個癌症類型,10000+個腫瘤樣本綜合分析,指導腫瘤...
    圖1.腫瘤浸潤免疫細胞的臨床研究已經確立了細胞毒性T細胞(CTL)和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在一些疾病中的作用。然而,許多癌症中其他免疫細胞臨床效果,我們仍然不知道。因此,我們要更全面地分析腫瘤免疫性,來理解多組分的抗腫瘤反應和引導有效的抗腫瘤免疫療法。
  • 生物標誌物檢測在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中的作用
    神經內分泌細胞及其腫瘤可向全身循環系統分泌多種胺和多肽激素,這種功能觸發了人們對循環生物標記物的廣泛研究,以用於NET的診斷以及腫瘤細胞生物學行為的預測。 胃腸胰腺NET釋放入循環的經典生物標誌物包括:嗜鉻粒蛋白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和胰腺多肽以及引起臨床症候群的激素,例如血清素及其代謝產物、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胃泌素。
  • 五大疾病的生物標誌物研究盤點
    生物谷盤點了近年來和多種疾病早期診斷相關的生物標誌物的研究,供大家學習參考。早期發現對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因此如何構建出一個成本適中、結果可靠的早期癌症篩選方法是科學家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正因如此,目前大部分生物標誌物的研究聚集在癌症上。
  • 體檢查出腫瘤標誌物高=癌症?先別慌!
    有關癌胚抗原的三個問題 首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目前健康體檢中常用的幾種腫瘤標誌物。 1965年研究者在結腸癌及人胚胎組織中發現了一種糖蛋白,取「癌」和「胚」二字,命名為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最經典且應用非常廣泛的腫瘤標誌物。
  • 腫瘤標誌物高了未必就是癌
    因為腫瘤標誌物增高除與惡性腫瘤的發生有關外,對於受檢者來說,各種部位,如胃、腸道、肝膽、泌尿生殖系統、肺部等處的炎症、感染,腸道息肉、炎性增生,皮膚疾病如銀屑病,膽汁淤積,肝腎功能不良等,均可導致一些腫瘤標誌物的低度增高,即「假陽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