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中西方不同教育模式的對比碰撞,是人們探討已久的話題。
儘管過去對中國「填鴨式」教育的批判一度甚囂塵上,但近年來也漸漸出現對西方「散養式」教育的質疑。英國BBC廣播電視就曾聚焦於此,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的紀錄片。
在紀錄片中,5名優秀的中國老師前往英國南部的漢普郡,在當地一所中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教學實驗。
5名老師的教學能力在自己任職的學校中已經得到過證明,帶出來的學生各個成績優異,管理的班級升學率也很高。可以說,幾位老師在中式教學環境下是「所向披靡」的。
而這次教學實驗,就是探尋同樣的方式是否能對西方學生起到同樣的作用。
要接受這次中式教育模擬的,是一批九年級的孩子。他們年紀最多不過十幾歲,被組成了一個人數為50人的班級,被中國的老師們全面接管。孩子們的作息和活動安排完全與中國學校一致,連統一的校服和升旗儀式都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實驗一開始,老師們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當老師們開始講課和布置作業的時候,只有十幾個人願意配合。剩下的人則多半在聊天吃零食,甚至有女生直接在課堂上化妝打扮。
在這裡,老師們身上天然的權威對學生不起作用了。孩子們自由散漫,與老師互不理解,也宣稱自己討厭這種把人當做機器人式的管理。還有的孩子認為在這樣的課堂上,他們除了記筆記和丟掉腦子聽老師講話什麼也學不到。
對於老師來說,英國的孩子們作為中學生顯然也是不合格的。他們在課堂上表現惡劣,測驗成績也十分不理想。很顯然,中國式教育與西方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激烈衝突。
中式教育:激烈競爭下的雞血式育兒
模擬教學進行到後期,中國老師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時,提出他認為英國的高福利政策使得孩子們喪失了努力進步的動力。
不可否認,與地廣人稀的西方國家相比,整個東亞世界的人口都高度密集。國家的生產總量雖已躋身世界前列,一旦分攤到人均,排名就呈現陡坡式下滑。
為爭奪緊迫的資源必然會出現激烈的競爭,整個社會都呈現「你追我趕」的前進勢頭。「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成為家長們掛在口頭、放在心中的一句話。為了孩子們能夠得到優質稀缺的教育資源,家長們開足馬力搶破了頭。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現有的基本國情,使得對成績的直接量化成為人才選拔最公平最有效率的途徑,應試教育由此催生。唯分數論擁有了生存的土壤,也成為驅使家長和孩子們不停向前的原始動力。
現在的孩子從一年級就要開始上補習班,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家長也就跟著失去了休息時間。
儘管社會各界和教育部門一直倡導給孩子減負,教學方式和考核模式不要呆板單一,要豐富多樣。甚至各地的高考形式也一再地摸索改革,但孩子們身上肩負的壓力,似乎永遠只會換種形式出現,而始終不會缺席。
西方教育:階層差異下的佛系育兒
西方教育是注重孩子幸福感的教育,是「Have fun」式的快樂教育。誠然,每當大家將中西方模式進行對比時,這些論點都會成為用來攻擊中式教育的武器。但是,事實當真如此嗎?
隨著近年來留學風潮興起,「海歸」和「留學生」的含金量漸不如以往。部分素質較差的留學生更是讓很多人認為,留學不過是學生在國內應試教育失敗後跑到國外鍍金罷了。
西方教育輕分數、注重綜合素質發展的觀念已經在大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好像留學生輕輕鬆鬆就能拿到文憑一樣,其實不然。
課業輕鬆、注重綜合實力,輕負擔的教育模式確實普遍存在於西方基礎教育中。不過作為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國家階層壁壘分明,最好的資源事實上都掌握在精英階層手中,包括教育。
固然比起中式單一的教學結構,西方教育更輕鬆豐富,但基層民眾在這種教育模式的培養下,出現基礎知識方面的落後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奧數大賽的優勝者被東亞國家包攬已不是新聞。
而西方的優質大學,其教學強度和競爭之激烈與中國相比完全不相上下,甚至更為嚴格。他們的大學大多採取寬進嚴出,以嚴苛的標準要求學生,不合格就不予以畢業,完全不存在所謂的「清考」。
且西方國家的優質大學普遍收費高昂,事實上是平民階層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道門檻。家境普通的學生想要完成學業,就只能申請助學貸款。許多人在畢業後數年內的收入都要用於償還貸款。
也就是說,精英階層比起平民階層,能夠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他們自幼接受的教育,也與平民普世的教育有很大區別。
碰撞與交融
其實,兩種方式孰優孰劣,至今仍得不到統一的回答。
但可以看到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的不斷進步,中國的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對新的教育模式展開探索和嘗試。
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漸漸成為家長重視的一環。社會對孩子們的評價標準雖仍以分數為主,卻也開始重視孩子各方面的綜合實力。「高分低能兒」、「小鎮做題家」作為唯分數論的產物,也引起社會各界的反思。
而西方國家也有部分教育學家,開始質疑和反思固有的教育模式。
或許在可預見的未來,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能在碰撞與對話中,探索出適應自有國情的更好的發展方式,以更開放、平和、廣博的形態握手言和。
看過了對於兩種不同教育模式的討論,大家覺得哪個更好呢?平時教育自己家孩子的時候,你們又是偏向哪種更多一點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