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入梅以來,合肥發生多輪強降雨,部分路段發生積水。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服務大眾的共享單車多了一個「功能」,它們擋在了被掀開的井蓋處,充當起了「警示牌」,守護著道路安全,這是怎麼回事呢?7月19日,記者從合肥經開區城市管理部門獲悉,城管部門正嚴查利用共享單車設置警示標誌的行為,拒不改正將吃「罰單」。
當天上午,在經開區蓮花路與北海路交口,路面輕微積水,防汛人員打開路邊的井蓋助排。為了提示過往車輛和行人注意,一名防汛人員搬來多輛共享單車圍在雨水井周邊。城管執法人員發現後,當場要求值守在此的防汛人員改正,將單車搬離,改為設置告示牌。
在芙蓉路與寶塔路交口的機動車道上,倒灌的雨水將一隻井蓋頂開,路面露出井洞,過路的熱心市民搬了一輛共享單車卡在井口,過往車輛見此紛紛避讓。正在巡查的城管執法人員發現後,立刻通知市政養護單位到場將井蓋合上。為防止雨水再次頂開井蓋,養護工人將井蓋用鋼銷鎖閉。
在一些道路,城管執法人員發現,使用共享單車作為警示標誌的情況絕不是個例。執法人員了解到,這些單車,有的是來自各個部門的防汛工作人員設置,有的是物業服務人員和熱心市民設置的。一位排水養護工人表示,由於降雨量太大,他們不得不打開井蓋進行快速排水。雖然這樣排水很快,但是打開的井蓋會給行人帶來安全隱患,一旦有車輛和行人墜入下水道,後果不堪設想。防汛工作人力緊張,在每處打開的井蓋處都設置警示標誌,時間上等不起,而安放的錐筒和告示牌由於重量不夠容易被大水衝走,所以有些人想起了使用共享單車。每次雨停之後,他們都會將共享單車重新放置到停車位。
「設置臨時警示標誌可以用反光錐筒或者告示牌,如果怕水衝走,可以加重物,為什麼要用共享單車?」有市民認為雖然是愛心之舉,但有損城市文明。該區城管局負責人介紹說,根據道路交通安全和窨井設施監督管理的相關規定,巡查、維修人員打開井蓋進行檢查、維護作業時,應當設置圍欄和安全警示標誌;施工結束後,應當及時清理現場,恢復原狀。「安全警示標誌不是隨意設置的,有明確的設置標準,而共享單車不屬於安全警示標誌的種類。」城管部門負責人表示,即使出於公共利益需要,也要依法合規,城管部門將加強路面稽查,對市政維護作業中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行為,責令涉及單位和個人限期改正,對拒不改正的,依法給予處罰。
邵強 陳淑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