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新品牌登鷺 您意下如何?

2020-12-12 東南網

來自滴滴青桔單車官方的準確消息,上個月26日至今的十多天裡,首批2000多輛青桔共享單車已在海滄區範圍內完成了試點投放。

這是自2017年底,城管、交通運輸、市政園林、交警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管理的若干意見》嚴管共享單車後,首個大規模入駐廈門市的共享單車全新品牌。

它是什麼模樣?選擇入駐已有多輛公共自行車的海滄,它的前景如何?……帶著諸多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滴滴青桔單車來廈 免押金可騎行

近期,不少海滄市民發現,海滄街頭出現一種新的共享單車「青桔」,市民紛紛掃碼試騎。市民陳小姐說,早上使用青桔單車騎行上班,距離不到2公裡,花了15分鐘,既健康又環保。

記者打開「滴滴出行」App後,選擇「單車」項,第一次使用需進行服務認證,包含「實名認證」及「信用授權」兩個步驟,認證完成後就可以掃碼騎行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與ofo在同一個App中出現,但青桔不需要押金即可騎行。收費標準是:每小時收費1元,超過1小時,每半小時0.5元。

滴滴出行福建區域公關經理王先生說,經過相關部門同意,青桔單車從今年10月26日開始在廈門市海滄區進行試點投放。目前,首批2000多輛青桔共享單車已經在海滄完成投放。

王先生提醒,由於青桔單車暫時是在海滄區試點投放,騎行過程中,不要超過海滄區的範圍,在滴滴出行App上,也會有騎行區域的相關提醒。

公共自行車迎對手 市民選擇更多

自2013年9月海滄區開始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車後,一直沒有其他共享單車品牌入駐。此次青桔入駐,是海滄公共自行車迎來的第一個對手。

家住海滄興港路附近的蔡先生說,單車投放的當天他就試騎了,感覺很方便,特別是和公共自行車相比,停放車輛可以更自由。不過,他每天早上買菜都會選擇公共自行車,因為他家和菜場附近都有公共自行車站點,騎行只需半小時,按照第一小時免費騎行的規定,他來回不需要花一分錢。

像蔡先生這樣,還有其他許多市民,他們會根據每次需要,選擇不同的共享單車。據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客服林小姐介紹,目前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已建成130個站點,覆蓋海滄各區域,單車數量達到6000多輛。而且,本地市民只要白鷺分達到650分,就可以免押金用車,騎行第一個小時免費,超時後每小時收費1元。

「青桔和公共自行車各有優勢,兩種共享單車我都在使用。」海滄居民王先生說,樂於見到這樣的「競爭」。

觀察

莫重蹈

前車「覆轍」

根據記者的走訪,有些共享單車的「老問題」,在青桔單車上也開始萌芽。

在海滄區藍水郡小區內,記者看到有部分青桔單車被停放在小區草坪上,堵上了一半的人行通道;而在在大坪山公園內,有人把青桔單車放進在自家院內,他人無法共享使用……亂停亂放、據為己有等問題,都是當初許多共享單車初登鷺島之時,最被市民所詬病的。

儘管滴滴出行福建區域公關經理王先生說,青桔單車運營部門有專門線下維護團隊處理路面上不規範停放的車輛,並及時對損壞單車進行維修,但這些慢慢開始出現的問題,也正在考驗著維護團隊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市民王先生就說,希望城管部門依法依規加強管理,督促單車企業從一開始就對投放的單車做好管理。

記者走訪的多位市民,他們都希望,城管部門嚴格把關投放數量,莫讓單車企業重蹈此前過度投放的覆轍。「做好平衡,保持好現在這種良性競爭的狀態,企業和市民都能受益。」市民劉先生說。

相關焦點

  • 關於荊州共享單車操作,這裡有10個問題要回答
    為了提高對這一政策的理解和推廣,我們總結了荊州關於共享單車操作的問題,有10個問題需要回答:1、為什麼鋰公民被保留?2、如何解決尋找和停放新品牌汽車的問題?讀了荊州,文章應該知道,之前除了荊州中心城區的鋰市民外,還有小鹿、滴滴清菊和梁啟才,每一個品牌只分配了3個品牌9000輛新車。這也是網友在評論區反映的一個問題,新品牌車輛數量不夠,停車位也很難找到,這個問題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 危機重重下的共享單車寒冬
    這門口附近上百輛自行車,(共享單車調度車)往這運車的速度也特別快。」進入冬季,在北方地區共享單車的使用率明顯下降,有業內人士向DoNews透露ofo和摩拜的騎行率一度下降達70%。ofo小黃車一位內部人員對此數據表示吃驚,她承認在冬季共享單車的北方市場面臨一定壓力,但是在南方地區運營良好。但對具體的運營情況,ofo小黃車官方並沒有給出正面明確回答,摩拜官方則對此數據避而不談。
  • 臺珊瑚博物館規劃「登鷺」 擴大知名度
    去年綺麗珊瑚進駐金門風獅爺免稅商城,商業觸角往大陸更近一步,接下來則規劃「登鷺」設置珊瑚博物館。
  • 共享電單車VS共享單車,兩輪共享出行賽道有了哪些進步
    共享出行,被譽為中國新時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之所以有這麼高的評價,證明了市場需求是切實存在的,所以這個行業也一直在不停的發展當中。且自2016年共享電單車在一、二線的興起當中不難發現:共享電單車身上的「野蠻生長」、「影響市容市貌」、「易被盜」、「燒錢」等標籤就已被揭掉。  如何得知呢?  首先,共享單車的「圈地」計劃是如何實現的呢?
  • 共享單車如何規範?呼和浩特市新政來了
    相關部門就如何停放共享單車、如何同標準執行「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等方面的問題給出了建議。據呼和浩特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副局長杜有晟介紹,該實施意見主要內容包括規範企業經營行為、規範市民使用行為以及保障機制。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原標題: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下,共享出行的滲透率逐步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移動出行用戶規模將達6.02億人。其中,「最後一公裡」的出行痛點,推動形成了共享電單車。
  • 探訪成都廢舊共享單車倉庫 看看廢舊單車如何再處理
    封面新聞記者 陳靜 實習生 劉柯辰廢舊單車如何處理?資源如何實現回收利用?10月22日,封面新聞記者探訪成都兩家共享單車倉庫發現,共享單車廢舊損壞問題仍然突出,但是目前已經採取維修和再利用等方式,防止資源浪費。換下來的坐墊被堆積成小山10月22日11:30,成都武青西三路,哈囉單車倉庫。
  • 共享單車在「哭泣」
    共享單車帶著解決用戶「最後一公裡」的光環,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便捷。但這個新生事物經歷了兩年多的快速發展,一場共享風潮呼嘯而過,因為無序的競爭,以及人為因素,從而導致共享單車隨意被丟棄在都市裡的各個角落,就像被遺棄的孤兒靜靜地躺在那裡,無人問津。圖為2019年4月1日,西安。
  • 人民網:共享單車如何規範?呼和浩特市新政來了
    相關部門就如何停放共享單車、如何同標準執行「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等方面的問題給出了建議。據呼和浩特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副局長杜有晟介紹,該實施意見主要內容包括規範企業經營行為、規範市民使用行為以及保障機制。
  • 兩岸家庭在廈門親子種竹 迎熊貓「登鷺」
    鷺」的熊貓兄弟種口糧。竹林已種好,預計5月「登鷺」昨天,為了讓這對國寶在廈門過得舒心暢快,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專門舉辦了「我為熊貓兄弟種口糧」植樹節專題活動,來自中國大陸與臺灣的20組家庭齊聚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大熊貓館內,為即將「登鷺」的熊貓兄弟種口糧。  熊貓算是動物界人氣超高、粉絲超多的「偶像巨星」,這樣的一對巨星預計5月份就要定居廈門了。
  • 共享單車加裝兒童座椅 公司:共享單車不能載人
    泉州市區街頭,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日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給小夥伴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近期,多名市民向記者反映,曾在路上看到有家長在共享單車前加裝兒童座椅,只可惜匆匆錯過,未能拍下照片。現在,單車「周邊」產品「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已悄然在購物網站上出現,仿佛給有娃一族帶來了「福音」,然而,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但共享電單車,仍然是重資產、重運維的生意。在運維方面,滴滴青桔告訴燃財經,從運營上來說,電單車通過高精度定位實現定點停放、入欄結算,對於線下運維的要求相比單車要低。但從整體而言,在前期投入的成本仍然是巨大的。張治東今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如果共享單車每天成本在1.3元左右,共享電單車的成本接近4元。
  • 廣州部分共享單車成"缺陷單車" 郊區單車數量驟減
    廣州的共享單車用戶在「挑剔」使用共享單車的心理上,已從最早的「求新」演變為目前的「求不壞」。廣州在運營的共享單車正出現越來越多的壞車。壞了的單車被回收到維修工廠後,有的直接報廢,有的修好後重返市場。一些經修理的和無需修理的「缺陷單車」停放路邊,等候用戶來挑選使用。這降低了共享單車用戶的使用體驗不說,更重要的是,壞車上路給用戶騎行帶來了隱藏的風險。
  • 卡卡共享單車的猜想:當地鐵卡遇上共享單車…
    朋友是共享單車的老司機了,有這樣的感慨,應該不是偶然,雖然筆者還未嘗試過任何一種共享單車,但從日常的觀察來看,確實發現在共享單車使用的過程中,這幾個還是比較讓人發毛的: 對於用戶: 二維碼找到了,天已經黑了,打開閃光燈,晃悠半天,識別不了。 二維碼找到了,已被破壞,掃不了。
  • 共享電單車「彩虹大戰」再上演 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據他回憶,共享電單車在今年夏天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除了青桔、哈囉、美團這三家大品牌外,還有很多投放數量1萬以內的小品牌只運營三四個月就杳無音訊了,隨之而來的則是新品牌的再次入局。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從各個行業投入到共享電單車運維人員的隊伍中,也意味著如今共享電單車正在成為出行領域的主要競爭看點。
  • 我被這詞環繞:共享單車
    這一年,共享單車在共享經濟的熱潮下應運而生。2016年底, 一張關於共享單車的手機截屏躥紅網絡,24個共享單車app霸滿了整個手機屏幕。一時間,以ofo和摩拜為首的二、三十個新的共享單車品牌紛紛湧入市場。共享單車是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產物,其實質是共享經濟。
  • 「愛與愁」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 只是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活動偷來了這個名詞。大家貢獻資源的同時使用資源,這種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共享」只停留在夢想中。這個夢想,在戴威鼓搗出共享單車的同時就分了岔兒。比起OFO,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更像共享單車——無需押金,無需租金,不指定換車地點。惜乎,荷蘭人的項目垮掉的速度非常網際網路。
  • 如何攔下共享單車上的兒童 家長無視安全將孩子放在車筐內
    在共享單車上,也出現了「未滿12周歲嚴禁騎車」的警示提示語。騎行的家長無視安全,將孩子放在車筐內。不滿12歲的兒童在馬路、小區中快速地騎著共享單車,將其視為玩具。在許多家長眼中,這樣的行為並不危險。然而,兒童騎行共享單車引發的事故也時常發生,有些兒童因此受傷,甚至死亡。如何讓共享單車在給社會帶來便捷的同時,不淪為危險的「兒童玩具」。又該如何保護那些共享單車上的兒童?
  • 共享單車「禁投令」滿一年 街頭仍見新品牌
    2017年9月15日,西安市交通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聯合4個行政執法部門,對西安市場上的共享單車運營企業進行約談,要求暫停新增車輛投放。 一年時間過去了,記者在西安街頭走訪發現,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自行車的投放愈演愈烈。
  • 共享單車兒童座椅
    在過去的短短半年多時間,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先後出現了黃色的ofo、橙色的摩拜、紅色的優拜以及藍色的小鳴單車和Blue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