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重重下的共享單車寒冬

2021-01-11 DoNews

DoNews12月11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下午4點半,中關村創業大街門口,陳小妹(化名)和她的同事不緊不慢將20餘輛ofo小黃車搬到中國書店前的人行道上。「天冷了,都沒有什麼人騎了。」

陳小妹說這些車是從地鐵站被拉過來的,現在每天她的工作量基本上是每天運6、7趟,比天暖和的時候少多了。

寒風乍起 騎行率大幅下降

從望京地鐵站A口出來,蹦蹦(電動三輪車)車主的生意在冬天變得興隆了。王師傅說進入11月份後,他的生意就明顯好轉了。「現在天冷了,都不願意騎車,多冷呀!」王師傅說從7點半開始到地鐵站等活兒到10點半上班高峰期結束,能接10多單的生意,要是目的地據地鐵站近小20多單都是有的。

「天暖和時不行,得等到門口的自行車都被騎完了才有點生意。這門口附近上百輛自行車,(共享單車調度車)往這運車的速度也特別快。」

進入冬季,在北方地區共享單車的使用率明顯下降,有業內人士向DoNews透露ofo和摩拜的騎行率一度下降達70%。ofo小黃車一位內部人員對此數據表示吃驚,她承認在冬季共享單車的北方市場面臨一定壓力,但是在南方地區運營良好。但對具體的運營情況,ofo小黃車官方並沒有給出正面明確回答,摩拜官方則對此數據避而不談。

北方單車騎行率的下降只是「寒冬」的冰山一角。

共享單車三重危機之一:暫停新單車投放

今年7、8月份開始,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南京、深圳等城市先後發聲禁止新增共享單車投放,「野蠻生長」階段告一段落。

從環保、便民到影響城市市容和正常生活秩序,越來越多城市對共享單車進入的政策變得嚴苛起來。廈門市某區行政機關內部人士向DoNews透露,ofo和摩拜曾多次想進入該區都沒有成功,核心問題就是隨地亂停影響市容建設,而市容建設是年終對每個區進行考核的指標。該區有一定數量的有樁單車,所以發現摩拜、ofo雜亂停車的情況,多數是集中託運到一處,再由摩拜、ofo工作人員自行處理。在該區,摩拜的投放量只有300餘輛,ofo更少。

共享單車三重危機之二:損壞率日益增多

從望京地鐵站A口出來,門口就有7、8輛貼著「維修」字樣的ofo,一位環衛工人說,「這附近每天少說就有30、40輛壞車。」

共享單車進入損壞率升高階段是不爭的事實,不少用戶向DoNews反映,現在ofo和摩拜的共享單車有時要連開好幾輛才能遇到一輛可以騎行的。在西三旗知本時代的張阿姨告訴記者,一輛車胎沒氣兒的摩拜已經小區門口停了一個多禮拜也沒有人管。

另一方面,各地的共享單車「墳場」不斷增多,南京仙林路共享單車「墳場」、上海浦東芳華路共享單車「墳場」、北京上地聯想大廈對面工地「墳場」、廈門7000平米戶外共享單車「墳場」等等。這些在「墳場」中的共享單車有損壞的,也有因為政府政治交通,處理違規車輛而運來的。在廈門7000平米共享單車「墳場」中,就廢棄了8萬量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如果按照1000元造車成本來計算,這裡相當堆積了8000萬「金山銀山」。然而,至今如何處理這些共享單車,企業、政府都還尚未有很好的措施。

共享單車三重危機之三:押金去哪兒了

車輛運維、車輛損壞、妨礙市容及交通秩序,除了這些問題外,共享單車押金問題一直最為令人費解。

不久前,網絡中再度曝出ofo與摩拜挪用押金達60億元人民幣的傳言。雖然ofo與摩拜均發表了官方回應,但不少人也指出其未對是否挪用押金做實質性回答。目前,ofo與中信銀行、摩拜與招商銀行都達成了戰略合作,合作內容包括押金監管,而具體協議內容卻也一直未對外透露或公開。相關業內人士也曾向記者表示,「挪用押金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大數據AI提效、出海,出路何在?

當記者問ofo調運人員陳小妹從地鐵站往外運的車輛都送去哪裡時,她告訴我們說,「附近找地方,隨便放。」這也就是說,並沒有如ofo此前宣稱的一樣,ofo的「奇點」系統會根據地點分析人流量而選擇重點投放區域。

此前針對運營成本過重的問題,摩拜推出了大數據魔方平臺,隨後,ofo也立馬上線了大數據「奇點」平臺。核心目的都在於利用車輛定位大數據,根據時間、地點等情況合理調度車輛、避免調度人力資源浪費,提高單車使用率。但從目前看,技術落地與實施上並未盡如人意。

此外,雖然大數據技術都曾被兩大巨頭公司推崇,希望節約人力成本,但實際上雙方除有運維公司支撐做車輛調運外,各城市中兼職人員也不在少數。在摩拜兼職群中得到的信息是,一輛單車的調運工費為2元錢,每天要至少完成10輛單車調運,如發現數據造假超過10%,則完全扣除工資。一位已經退出調運兼職大軍的大四學生向DoNews透露,此前還發生過拖欠工資超過2個月的事情。

在共享單車運營成本重、盈利困難的情況下,技術提升、出海都成為解決方法之一,但目前看還沒有哪一個被看做是一定有成效的。

技術之外,ofo和摩拜都在海外市場開始了激烈的競爭。12月8日,ofo剛剛宣布完成入駐20國的計劃。為什麼雙方在國內市場尚未盈利的時候,就將目光放到了海外?

優拜單車CEO餘熠坦誠地告訴記者,「海外目前才是藍海,財務模式要優於國內。」餘熠解釋,雖然國外的運營成本是國內的1.5-2倍,但是國內現在2塊錢共享單車可以騎一個月,甚至有的1塊錢就可以騎幾個月,而國外1美金騎一次,加上匯率,細算其財務模式是要比國內好的。

但在廣闊的海外市場中,也可見ofo與摩拜並沒有如在國內一般在某入駐城市瘋狂投放,大約投放的車輛在幾百至千輛不等。這樣量級的投入,對於雙方的盈利幫助甚微。

合併?

面對運營重、運營難,ofo投資人朱嘯虎給出最明確的答案就是「合併」。

今年9月,朱嘯虎首次提出「合併」的想法,「目前共享單場行業的格局已經確定,基本上摩拜、ofo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但每個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運營。唯有兩家合併才有可能盈利。」

此後,朱嘯虎建議合併的態度越來越明確,但也正如他最近所說的,雙方合併牽涉問題眾多,投資人、創業者、股東、用戶等利益都交織在一起,「很多利益不是那麼容易平衡的」,「任何兩個企業合併的前提是這些股東有沒有這樣的智慧和格局」。

對於朱嘯虎的合併「建議」,作為當事人的兩家公司態度十分微妙,ofo一直緘口不言,摩拜一直高聲表態稱「絕不合併」。另一方面,摩拜還低調聯合首汽約車、嘀嗒拼車,被外界認為是要做出行平臺與滴滴「叫板」。

從戰略投資者方面看,騰訊既是摩拜的投資者,又是滴滴的投資者,而滴滴恰是ofo的投資者,利益相互交織。而ofo的另一位投資人是阿里巴巴,馬雲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的說法是,他知道騰訊希望將共享單車企業合併,但共享單車要有公益心態,「我們做任何的兼併、合作都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不能為了壟斷、為了早點收錢而做」。顯然,阿里對合併一事並不贊成。

技術提效收效甚微,海外布局戰爭才剛剛開始,合併局勢撲朔迷離,共享單車「寒冬」之後,共享單車大戰還將走多久,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天津市武清區一位負責為ofo整車貼牌的相關人士告訴DoNews,年初為了應對大量的訂單也招了不少工人,現在許多人都走了,廠子又回到以前分散的小訂單狀態。(完)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能否挨過這季寒冬,騎往柳暗花明的那一村?
    共享單車今年的日子不太好過,酷騎、小藍、小鳴以及近期的摩拜、ofo,共享單車似乎也進入了寒冬,舉步維艱。12月19日,ofo創始人戴威發全員信:會對欠的每一分錢每個用戶負責。12月23日,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在給公司的內部信中宣布,辭去摩拜 CEO 一職。
  • 陽泉:共享單車花式「助攻」超載 安全隱患重重
    隨著共享單車市場的不斷發展,街頭出現了共享踏板電動車,作為「升級版」的共享電動車,行駛速度更快更省力,續航裡程更長,車座騎行體驗更舒適,這些都讓共享電動很受用戶歡迎,但也成了人們載人超載的花式「助攻」,安全隱患重重。
  • 「公地的悲劇」陷阱與共享單車的「末日黃昏」
    隨後,在風口和資本的催化下,各種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在全國範圍內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顏色革命」,一時間江湖笑稱「共享單車車身顏色快不夠用了。公開報導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達到2300萬輛,覆蓋200多個城市。同時,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達258億元。
  • 王慶坨鎮的一年: 共享單車「輪迴」
    (南方周末記者 王偉凱/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一年間,共享單車來了又走,但天津王慶坨鎮的人還要靠單車存活,他們中的一些甚至成了共享單車的「接盤俠」。蘇勇一臉愁容,幾個詞頻繁地從他口中說出——「寒冬」「賭博」「被套牢」。在他的工廠裡,幾萬個車筐堆積在一起,有的已經生了鏽。
  • 一款軟體「暢享」多款共享單車 便宜的背後風險重重
    一款軟體「暢享」多款共享單車,用低於包月服務費的價格騎行「全能車」便宜的背後風險重重眼下,共享單車越來越貴,不少消費者感同身受。如果只需下載一款軟體,交一份押金就能使用多款共享單車,而且還能以低於這些品牌包月服務費的價格騎行,這對於消費者來講是不是很有誘惑力?不過,推出了號稱「聚合一切共享單車」且價格優惠的「全能車」APP近日被上海警方查處。
  • 共享單車品牌小藍單車遭遇危機,其他的小紅小綠小白們都還好嗎?
    據《成都商報》報導,成都地區的小藍單車位於航天科技大廈俠客島共享辦公航天島的辦公室,發現很多天無人上班;此外,3個維修點2個撤走,一個無人上班。與此同時,小藍單車退款難的消息也在持續發酵,原本答應7天內退款,等候半個多月卻遲遲未見款項到帳,而很多用戶購買的199元的半年特權卡也在未告知用戶的用戶的情況下被升級為一年特權卡。一時間,關於小藍單車遭遇財政危機的傳言甚囂塵上。而對此,小藍單車的創始人李剛則回應道:「搞笑的謠言」。
  • 違規投放「小包車」隱患重重 共治共管推動共享電單車發展
    雖然電單車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電單車違規上路、超速、超載、違反交規等亂象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電單車電池引發的火災也相伴而生,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違規投放「小包車」隱患重重近日,在海南省屯昌縣屯城鎮,一輛黃色共享電單車因超載發生嚴重交通事故的新聞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 哈囉單車也宣布漲價了 共享單車你還騎嗎?
    來源:北京青年報昨天(8日),哈羅單車宣布漲價,這是繼小藍單車、摩拜單車後第三家宣布漲價的共享單車。分析人士認為,在這個春暖花開、單車出行需求旺盛的時間點紛紛宣布漲價,與資本撤離後企業迫切的盈利動機有關。
  • ...活在危機中」!共享電單車「彩虹大戰」再上演 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共享電單車湖南城市群負責人李超(化名)或許沒有想到,短短半年內,自己的同行數量正在指數級增長。2018年入職哈囉出行負責長沙地區助力車運維工作至今,李超已經是湖南區域的負責人。他的工作開始於早上8點40分的地鐵口晨會,在給團隊進行工作復盤和部署之後,自己也會做一些線下的維護動作,包括熱點商圈的定點維護和拉新工作等。
  • 13個用戶的小故事:Why共享單車?
    作者:我們做了一次關於共享單車的小調查。不涉及商業模式、不牽扯資本融資,希望從最接地氣的用戶體驗入手,找到一些,2016 下半年最火沒有之一的,共享單車有關的故事。一共有 13 名共享單車用戶跟我們分享了他們與之的故事,這其中或許也是你的故事。
  • 探訪自行車第一鎮王慶坨:被共享單車拖垮多數工廠停工
    在2016年底共享單車風口到來之時,因承接了大量單車訂單,王慶坨曾經輝煌一時,遍地是單車行業的淘金者,大小貨車拉著自行車件在鎮內穿梭。而今,在單車銷售淡季疊加共享單車泡沫迅速破滅的雙重打擊下,生意愈發慘澹。
  • 共享單車這三年……唉!-共享,單車,ofo,摩拜,小藍,悟空,町町,哈羅...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場大戰即將落幕,在巨頭大把資金的刺激下,在「最後三公裡出行」 剛需的作用下,這場大戰或許更加激烈。,從最開始就註定是摩拜、ofo兩家的鬥爭,說「三國演義」似乎都有點牽強,無論是永安行、哈羅單車還是小藍單車,在這兩家鬥爭的大背景下,都只能算是匆匆過客。
  • 共享單車在「哭泣」
    共享單車帶著解決用戶「最後一公裡」的光環,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便捷。但這個新生事物經歷了兩年多的快速發展,一場共享風潮呼嘯而過,因為無序的競爭,以及人為因素,從而導致共享單車隨意被丟棄在都市裡的各個角落,就像被遺棄的孤兒靜靜地躺在那裡,無人問津。圖為2019年4月1日,西安。
  • 共享單車加裝兒童座椅 公司:共享單車不能載人
    泉州市區街頭,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日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給小夥伴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近期,多名市民向記者反映,曾在路上看到有家長在共享單車前加裝兒童座椅,只可惜匆匆錯過,未能拍下照片。現在,單車「周邊」產品「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已悄然在購物網站上出現,仿佛給有娃一族帶來了「福音」,然而,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 摩拜單車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美團單車」,共享單車天下三分
    此前的一年,ofo開啟運營,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共享單車企業,其初期僅在北大校園內供校內師生使用。憑藉著掃碼開鎖、無樁和電子鎖等新穎的設計迅速引起了熱議。兩個國內共享單車「第一代」巨頭的成功,加速了國內共享單車戰爭的開始。
  • 共享單車新品牌登鷺 您意下如何?
    來自滴滴青桔單車官方的準確消息,上個月26日至今的十多天裡,首批2000多輛青桔共享單車已在海滄區範圍內完成了試點投放。滴滴青桔單車來廈 免押金可騎行近期,不少海滄市民發現,海滄街頭出現一種新的共享單車「青桔」,市民紛紛掃碼試騎。市民陳小姐說,早上使用青桔單車騎行上班,距離不到2公裡,花了15分鐘,既健康又環保。
  • 卡卡共享單車的猜想:當地鐵卡遇上共享單車…
    朋友是共享單車的老司機了,有這樣的感慨,應該不是偶然,雖然筆者還未嘗試過任何一種共享單車,但從日常的觀察來看,確實發現在共享單車使用的過程中,這幾個還是比較讓人發毛的: 對於用戶: 二維碼找到了,天已經黑了,打開閃光燈,晃悠半天,識別不了。 二維碼找到了,已被破壞,掃不了。
  • 在潮州的共享電單車無牌上路隱患重重,無序運營亂象多
    近段時間,在鳳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共享電單車的身影,它讓市民們的出行更加便利,但與此同時,共享電動車帶來的亂象和隱患也是不容忽視的。今天早上,記者走訪了市區潮州大道、楓春路、新洋路等主幹道,發現大部分市民騎共享電單車時都沒有佩戴安全頭盔,一路疾馳在機動車道上。
  • 「愛與愁」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 只是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活動偷來了這個名詞。大家貢獻資源的同時使用資源,這種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共享」只停留在夢想中。這個夢想,在戴威鼓搗出共享單車的同時就分了岔兒。比起OFO,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更像共享單車——無需押金,無需租金,不指定換車地點。惜乎,荷蘭人的項目垮掉的速度非常網際網路。
  • 高校大學生坐共享單車,發現8根大釘子
    近日,安徽合肥一所高校驚現扎人共享單車,座椅被插了8根釘子,令人感到頭皮發麻。據爆料男生稱,他當時正在宿舍樓底下等人,順帶就坐在了共享單車的坐墊上,隨後就感到有些不對勁,臀部感受到一陣刺痛,好像有東西在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