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打架通常是「能動口解決的就絕不動手,能優雅的懟人就絕不帶髒字罵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得就是氣勢和才氣,古今往來,有許多有名的詩人,他們的詩詞中罵人也常不帶髒字,下面是四句經典的罵人不帶髒字的古詩,沒點文化還以為是誇人。
第一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句詩詞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很多人認為是責怪商女不關心亡國之恨,依然載歌載舞,事實上是晚唐詩人蘇軾夜泊秦淮河,藉由看到的景象來嘲諷沉溺於歌舞昇平,不知國之將亡的將士們與統治者,罵他們不關心國事,遲早要吃苦頭。
詩句中巧妙的是「亡國恨」和「後庭花」對應,《後庭花》又名《玉樹後庭花》,民間相傳是南朝陳後主所作的樂曲,《碧雞漫志》中說:「陳後主《玉樹後庭花》,或者疑是兩曲,謂詩家或稱《玉樹》,或稱《後庭花》,少有連稱者。」後世將「後庭花」稱之為「亡國之音」。
第二句:「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這依然是晚唐詩人蘇軾寫的,蘇軾因詩被「小人」陷害,關進了大牢,出獄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寫詩,於是就有這句詩詞。
「少年雞」暗指賈昌,賈昌對於訓雞得心應手,一次被唐玄宗看見,得到了皇帝厚愛,也能在皇帝面前說上幾句話,蘇軾藉此來罵那些在皇帝面前是非不分,誹謗誣陷的小人,蘇軾也就是說:「老子大度,不與你們這些小人勾心鬥角。」
第三句: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這是唐末詩僧貫休寫的詩句,很多人看了便會覺得貫休狂妄,將「五帝三皇」搬了出來,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的合成,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事實上狂的並非是貫休,而是毫無作為的紈絝子弟,貫休在罵那些紈絝子弟只會貪圖享樂,不懂珍惜糧食,簡直就是社會蛀蟲,紈絝子弟不知「粒粒皆辛苦」,也不將勞動人民放在眼中。
第四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一句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簡直就是瞎了眼。」出自元朝戲曲家高明的《琵琶記》,說的是「我真心實意的對你,你卻無動於衷。」也正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