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常常會嘲諷自己是孤家寡人,因為他們是當時世上頂級的存在。沒有人敢在他的面前放肆,更沒有人敢同皇帝開一句玩笑。畢竟君無戲言可不是隨便說一說的,一句話就可能定了一個人的生死。
所以說在那個時代,皇上說的每一句話下面的人都不得不真。哪怕當時皇帝只是開了一句玩笑,作為臣子的都不能隨便的應付。必須想妥當一個左右逢源的應對方式,才能不會讓自己因為一時疏忽而丟掉性命。
可是皇帝畢竟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會有七情六慾。心血來潮的時候也會來一個惡作劇。比如說在劇中包拯就被當時的宋仁宗狠狠地欺負了一把。當時包拯的職務是御史中丞。而張方平被包拯這個為人方正的清官揪住了小辮子。
原來他經常利用自己的職權,故意壓低價格去購買那些有糾紛的民宅。這件事在當時產生了非常壞的影響,也難怪包拯要彈劾他。最終張方平被免職了,宋仁宗委任了宋祁接替三司使這一職務。
可是這個人選包拯還不滿意,因為這個人有著極大的生活作風問題。不但貪戀奢華的生活,還非常的迷戀女色,經常有一些不好的緋聞傳出來。因此包拯覺得此人道德敗壞,根本不能擔此重任。就這樣宋祁也被拉下了馬。
這時候的宋仁宗這個愁呀!實在是找不出能夠勝任的人了。在包拯的眼裡任職的這個人行為上不能有一丁點兒的瑕疵。在當時的那個社會當中哪有那樣的小白。宋仁宗也是一個蔫兒壞的人,直接就把包拯傳來對他說:乾脆你就來接這個職務來幹吧!我看好你喲。
突如其來的決定,令包拯突然間驚在原地。這是表明挖了一個坑,讓自己往下跳呀。如果自己接了這個職務,不是明擺著告訴別人自己有私心嗎?頓時包拯的樣子像吞了個苦瓜一樣,站在那裡有苦說不出。宋仁宗繼續不放過他,一副看好他的樣子,然後轉身就走了。其實對於宋仁宗來說,本來也挺中意包拯來幹這個職務的。畢竟自己都發話了,就算別人有意見又能怎樣?
之後包拯走馬上任,歐陽修接了他原來的位置。為此歐陽修也特意上了一道摺子,就是反對包拯接任三司使這一職位的。他的理由更加令人忍俊不禁。歐陽修對宋仁宗說:老包這個人啥都好,最重要的是他非常的孝順。可是這個人呢,沒啥文化是個大老粗。而且關鍵的時候腦袋裡面缺根弦兒,做事情太嚴格不懂變通。所以還是給他換一個職位比較好。更何況他彈劾走了兩個人,自己反而坐上了那個位置。明顯就是有私心的。為了包老黑的名聲,更應該給他調走。
這事怎麼可能不傳到包拯的耳朵裡?事後包拯氣呼呼的又去找皇上理論。他不服氣地跟皇上說:說我沒文化就算了,還說我本人有私心。這是嫌我的臉還不夠黑嗎?再讓我背一個黑鍋。老臣真的冤!
此時的宋仁宗看著包拯憋屈的樣子,相信心裡早就樂開花了吧。可是他還是一臉嚴肅地對包拯說:別呀愛卿,你的清白同江山社稷比起來還差了那麼一丟丟。再說了,現在你再避嫌的話,豈不是說明你的心裡一直都有鬼?
相信此時的包拯,一定恨不得扇自己兩個耳光。沒事兒學什麼言官彈劾別人?如今倒給自己彈出了不少魚尾紋。愁的!最後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任職,畢竟他的辭職信人家宋仁宗不給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