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石桂林 通訊員 李凱軍 薛文君
「我還年輕,學習的路還很長,我要一步一個腳印把扶貧的路走好,走踏實。」高揚自己這樣說。「高揚這孩子幹活勤快,學習悟性高,工作踏實能幹。」同事們這樣說他。
僅僅上班一個多月,高揚就對扶貧工作上手了,很快熟悉了保和鄉的貧困人口概況並及時走訪入戶,了解貧困戶的家庭情況以及享受的扶貧措施。
高揚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為做好全鄉扶貧工作的中樞,搞好後勤服務,他白天忙工作到深夜,晚上還得再擠出一點時間看書研究政策,力爭做一個政策上的明白人,真正做到精準施策、因戶施策,為全鄉扶貧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以來,高揚與其他鄉村扶貧幹部對全部剩餘貧困戶生產生活狀況全面研判,一是對剩餘貧困戶進行全部入戶排查算帳、查驗政策、核對增收幫扶措施和最後的綜合評估,二是分類研判確定脫貧方案,三是拓寬增收渠道,結合貧困家庭狀況,把增強內生動力與幫扶增收有機結合,針對剩餘貧困戶中較低收入的,逐戶增加更多幫扶措施。下一步,他和其他扶貧幹部將針對全鄉脫貧目標任務,堅持走訪每一戶貧困家庭,逐一核對落實幫扶增收,確保全鄉剩餘貧困戶2020年人均純收能達到6000元以上,為全鄉163戶384人順利高質量的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疫情期間,他與保和鄉扶貧幹部動員貧困群眾居家就業做彩燈、塑料花等手工,確保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建立預警監測機制,延伸脫貧攻堅深度和寬度,關注相對貧困群眾,確保全鄉不同層面的群眾生產生活都持續良好,不出現返貧和滑入貧困現象。
扶貧辦任務重,作為扶貧辦主任兼任信息員,高揚幾乎每時每刻人都在鄉裡,吃住在辦公室裡,平均睡眠5、6個小時,通宵達旦更是常態化。2019年以來,結合保和鄉當地特色,高揚與其他鄉村領導幹部共同決定確立葡萄產業園區帶貧項目,與漯河瑞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最終在保和鄉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了一座連棟溫室大棚,一座葡萄長廊,園區直接帶貧貧困戶633戶,戶均增收1000元左右,並且於2020年5月份,保和鄉政府與脫貧攻堅辦及縣委黨校共同組織了一次大型葡萄種植培訓,通過課堂講解以及入葡萄園區實地上課,漸漸吸引了更多群眾參與,也吸引了外商注意,將保和鄉的葡萄帶到了全國各地,充分為保和鄉群眾增收。
作為一名黨員,高揚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更是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撲下身子做老百姓的公僕。我相信扶貧路上,高揚會越走越好,正如他自己所說:「讓決戰決勝的旗幟高高飄揚!」
【來源:河南經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