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在表演晚會第三篇章《民族的脊梁》。
於紫菲在排練配樂情景詩朗誦《破曉的曙光》。
宋祖英在排練歌曲《各族人民心向黨》
黃豆豆在排練歌舞《保衛黃河》。均為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莊嚴的《國際歌》從天際傳來,大屏幕上金色的鋼水奔流而來,在舞蹈的湧動和鋼花飛濺中,一個巨大的由鐮刀鐵錘組成的中國共產黨黨徽被澆鑄而成……這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旗幟》激動人心的開場。這段舞蹈、視頻畫面及舞臺特效高度交融的特殊表演,形象地營造出革命先輩們用熱血與鋼鐵意志鑄造理想的震撼畫面。
經過一年多策劃、60多天緊張排練,晚會《我們的旗幟》這個周末就要與觀眾見面了。這臺晚會精選建黨90年來各個歷史時期最具有代表性而又家喻戶曉的歌曲、音樂和舞蹈作品,加以重新詮釋和演繹。《我們的旗幟》走的是以往慶典晚會的套路麼?「老歌老調」如何唱出新意?晚會的最大看點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記者21日採訪了本次晚會總導演陳維亞。
結構上打破「編年體」 大跳躍完成歷史敘述
為了使這臺晚會有所創新,主創人員決定從結構上入手。
「以往的不少晚會大多按照編年體進行,從辛亥革命、鴉片戰爭或者建黨之初講起。《我們的旗幟》打破了這種編年體的方式。」陳維亞說。
「晚會的開場,並不是依照時間順序從南湖遊船開始,而是由一個簡潔但極富視覺震撼力的『序《歷史的選擇》』開場,第一篇時空立即進入到2011年7月1日這一天。」陳維亞說,在一個盛大的節日廣場上,56個民族歡聚一堂,發自內心的起舞歌唱,唱出對黨90年來的光輝業績和給百姓帶來實惠的感激之情。
第一篇「《人民的心聲》」熱烈而喜慶,當歡樂高潮還未結束,晚會將進入第二篇《難忘的歲月》在節日的這一天,不能忘記往昔崢嶸歲月,從第二篇章《難忘的歲月》開始歷史敘事,從1921年建黨到建立新中國,然後是第三篇章《民族的脊梁》中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一直到第四篇章中走向復興的今天,幾個大跳躍完成歷史的敘述。
形式上突破「歌伴舞」 賦予「老歌老調」時代質感
「在打破編年體後,我們認為整臺晚會總體結構和表現方式上似乎是前進了一步。」陳維亞說,接下來,能不能在藝術創作上重點突破一下?
本次晚會以90年來傳唱的經典老歌為主,會集了一批享有聲望的老藝術家、頂級藝術家。如果還是單純採取歌伴舞的形式,弄不好就變成老歌老唱的晚會了。老歌如何唱出新意而不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創作中我們明確:老藝術家老作品都要有重新設計、創造和編排。一定要把這首歌、這個作品所表現的時代特徵、精神內涵、情感特質找準、表現出來,使之充滿意境感與時代的質感。」陳維亞說,「參演的2000多個演員,每個人在表演中都有特定的性格、身份,整臺晚會就充滿了歷史感的戲劇性。這就和以往普通的歌舞晚會、慶典晚會及各種大型活動有所不同。」
陳維亞舉例說,如歌曲《社會主義好》,我們嘗試將它做成一個戲劇性非常強、人物個性非常鮮明的類似音樂劇的形式:在熱氣騰騰的工廠廠房內,空中吊車來往穿梭,著名歌唱家劉秉義一身工裝、精神抖擻,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社會主義好」……「希望這些表現手法能讓觀眾進入那個特定歷史時代,品味體會各個歷史階段人們不同的精神面貌。」
整臺晚會一個主題、一個形象、一個色彩
我們的旗幟
「我們的旗幟」,從劇名到舞美設置到重要的表演節點,飄揚的黨旗是最重要的元素。
陳維亞介紹,在序中,舞臺上舞者和視頻共同形成鋼水澆鑄黨徽的過程,黨旗全場飄揚。第四章黨旗形象與之呼應。在這一章,90名準備入黨的黨員舉行特殊的入黨宣誓,一面巨大的黨旗將緩緩出現在他們面前。
重頭戲是《風雨同舟》這段歌舞。陳維亞說:「每演到這裡,全場掌聲雷動,大家熱淚盈眶,因為有個最震撼的畫面:場上將近500名戰士和演員在臺上搭起一座高高的金字塔,一面黨旗從最下面通過幾百雙手傳遞到最高端,高高舉起……」
「從『序』中巨大的黨旗覆蓋大地,到紅軍戰士在風雨中入黨,到幾百雙手把黨旗舉到最高端,一直到一面巨大的黨旗下90名黨員入黨宣誓,引出最後一個合唱《迎風飄揚的旗》,整臺晚會就是一個主題、一個形象、一個色彩飄揚的黨旗我們的旗幟。」陳維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