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印度共和國成立了。此時,印度經濟水平,人均收入,工業產值都超過了我們。成立之初,印度就同時得到了蘇聯,美國的支持。通過在大國之間遊走,他們獲得了不少資源。
這段時間被印度專家屢屢提起。在他們眼中,這也是為數不多,印度能夠領先中國的時間段。當時我國還沒有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經濟發展更是多方受到限制。和一往直前的印度相比,我國處於下風。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政治勢力也很強。他們牢牢控制了藏南地區,並且不承認中國的領土權力。在英國殖民者的忽悠下,印度視我們為第一對手。在經濟方面,他們也多次出手。在逼迫之下,我國西藏地區甚至還一度使用過盧布。
當然,隨著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展開。這一切都成為了過去式。印度人根本沒有弄清楚自己的位置。他們故步自封,一心痴迷於幻想中的大國地位。為了和蘇聯,美國爭奪權力,他們還鼓弄了一個不結盟運動。
在這場運動中,印度被嚴重分心。在外交上,蘇聯和美國同時開始警惕。相比之下,我國情況雖然並不好多少,卻也追趕了上來。到了八十年代,我國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之後,我們便積極引入外資,不斷地承接歐美產業。通過這樣的方式,中國經濟走上了快車道。
反觀印度,他們的情況卻根本不明朗。這些不懂經濟制度,始終把持著權力不鬆手。因此,他們也是大大落後了。九十年代,印度又開始研製核武器。這嚴重挑釁了美國人。在被制裁的日子中,他們也徹底失去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