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太極拳|從廣府太和堂到楊露禪傳藝……(連載)

2020-12-25 澎湃新聞

廣府太和堂

第十三回

在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廣府鎮古城東門陽和門入城不遠處,有一塊木製店牌立於路邊,上書「豫覃懷太和堂藥店」。這座藥店即為陳家溝百年老字號「豫覃懷太和堂」藥店,院內迎面影壁牆上是一個大大的太極陰陽圖,旁邊寫著「太和堂是楊露禪武禹襄始學陳氏太極拳的原址矣」。

「豫覃懷太和堂」始於明朝崇禎年間,其創建人為河南省懷慶府溫縣陳家溝人陳氏第十二世陳繼參。陳繼參出身於中醫世家,為光大陳門醫術,在直隸省臨漳府與廣平府分別選址開店,世代經營。到清朝末年,已經聞名遐邇,與北京同仁堂、天津達仁堂齊名,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醫藥老字號。直隸省廣平府「豫覃懷太和堂」始建於明崇禎七年(1635 年),陳繼參相中了廣平府的經濟繁華,攜資帶物從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北上,來到廣平府,在西大街道北創建「豫覃懷太和堂」藥店,設門面3間,後在路南購買焦老慶市房一所,裡外三院30餘間,門面3間。總佔地面積約三畝,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豫覃懷太和堂藥店以製造經營中藥藥材為主,有自己獨特的傳家秘方,約有上千種;膏、丸、散、丹等品牌藥 400 多種。如:陳氏壯骨貼,用動物肢骨以及十種中藥材熬製,敷以狗皮,用以治療骨骼損傷、風溼等;九重香露,用 7 種中藥製成的藥酒,用以治療氣梗、胃阻、便秘等;痛風散,用 12 種中藥焙制而成,專治婦女經血不調、產後出血、月間瘋等。這些自製的傳統秘方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恩惠,治癒了無數患者。

豫覃懷太和堂的經典傳統秘方一般由陳氏正宗傳人掌管保存,絕不外洩於人,在配製這些主要藥物時,重要的幾味藥材都由掌柜親自添加。豫覃懷太和堂每年臘月二十舉行宴會,宴請夥計和當地名人,正月十六舉行拜祖,祝願一年平安興旺,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習俗蘊涵。

「豫覃懷太和堂」不但在醫藥界赫赫有名,在太極拳界也久負盛名,而且和楊式太極拳有著極深的淵源,可以說「豫覃懷太和堂」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產生和發展的主要起因和契合點。當年「豫覃懷太和堂」藥店掌柜、夥計都是從懷慶府溫縣過來的,均練陳家溝太極拳,即現今人們所稱陳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的創編人楊露禪為直隸省廣平府人,自幼喜愛武術,平日給「豫覃懷太和堂」藥店供應煤土和糧食等,常見藥店夥計練陳家溝太極拳,心生仰慕十分想學。「豫覃懷太和堂」藥店掌柜王昶被楊露禪的誠心所打動,便留其在藥店內做雜工,閒時習練陳家溝太極拳。

「豫覃懷太和堂」藥店東家陳德瑚到廣平府「太和堂」藥店視察工作時,見楊露禪聰明伶俐,儀表俊秀,天真可愛,且當時陳德瑚已年事稍高,膝下無子,對楊露禪產生了憐愛之心,又在「太和堂」藥店掌柜王昶的撮合之下,經楊露禪父親同意,將楊露禪收為義子,帶回陳家溝。從此,楊露禪就住在陳德瑚家南院前庭,跟陳德瑚學習文化,同時陳德瑚特聘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長興教授楊露禪陳家溝太極拳。

據民國初年永年縣誌記載「楊福同(魁),字祿禪,南關人,家貧性和善,幼失怙恃,傭於『太和堂』藥店行為膳夫,行固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之業也。楊以聰敏勤儉,故得主人歡,特薦於陳家溝。」十年後,陳德瑚喜得貴子,名陳本格,字備三。此時楊露禪已長大成人,拳藝也有所學成,陳德瑚以厚禮相贈,命楊露禪返回故裡,在廣平府一帶以授拳為業。

豫覃懷太和堂藥店於 1956 年 1 月 1 日經公私合營,陳家溝陳氏十八世傳人陳萍為「太和堂」私方經理,後因種種原因停業。2003 年 3 月 3 日由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和堂」藥店第八代傳人陳孝立重新開業。經過380 多年的傳承,豫覃懷太和堂藥店現存有兩進院落,主建築為明柱外廊式,拱形門窗,臨街建築仍為藥號,院內種薄荷等藥材,至今仍從事中藥經營。

直隸省廣平府「豫覃懷太和堂」藥店的百年傳承:陳繼參——> 陳毓雋——> 陳步麟——> 陳德瑚——> 陳備三——> 陳承五——> 陳萍——> 陳孝立。

豫覃懷太和堂對研究中國醫藥文化和太極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有極其重要的保護價值。

楊露禪學藝

第十四回

楊露禪,名福魁,生於1799年,卒於1872年,河北永年縣人。楊露禪幼時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學習太極拳,後返鄉授拳,因他能避開並制服強硬之力,時人又稱他的拳為「沾綿拳」「軟拳」「化拳」。

楊露禪出生在直隸(現河北)廣平府城南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時失學,隨父種田,稍大時幫忙打短工,當小販。

楊露禪自幼喜歡武術,始學洪拳且下過一些功夫。一天,楊露禪經過永年城西街太和堂藥店時,碰巧有地痞無賴去太和堂尋釁,因該藥店系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陳氏所開,買賣興隆、資本充實,這些人想要敲詐外鄉人,結果被藥店夥計很輕鬆地收拾了。

楊露禪是尚武之人,很注意這場格鬥,見藥店夥計們拳路新穎,輕靈玄妙,技擊中顯出很大優越性,於是決心到太和堂拜師學藝。

楊露禪初在太和堂藥店做工,敏捷勤快,很得到太和堂掌柜王昶的賞識。太和堂的經營模式相當於今天的公司,東家相當於董事長,掌柜的相當於總經理。太和堂由陳家溝陳氏出資興辦,掌柜的由東家聘任,每年經營狀況由東家監管,如若盈利,東家與掌柜的二一添作五,各分一半,如果賠了,全部由東家承擔,掌柜的不用承擔經濟責任。至於下一年掌柜的續聘問題,那得由東家說了算,若東家認為掌柜不能勝任,則會另擇人選。當時太和堂東家是陳德瑚,隔三差五會去太和堂例行視察工作。

楊露禪

這一年陳德瑚到太和堂巡視時,發現了聰明伶俐的少年楊露禪,因陳德瑚當時膝下無子,遂產生了愛憐之心。這一切沒有逃過太和堂掌柜王昶的眼睛,他暗中前去廣平府南門外八裡地的閆門寨村,找楊露禪的父親商量。勸說他讓楊露禪過繼給陳德瑚做義子,到陳家溝去,不單是生活條件好,如果陳家族長允許,也可以學習陳氏家族的祖傳武藝太極拳。

當時,楊露禪家境貧困,其父素聞陳德瑚大名,也知道懷慶府陳家溝的陳氏家族與廣平府東街的武氏家族都是知名大戶,陳德瑚與武家行二的武汝清還是同科進士,陳武兩家關係甚密,又見掌柜王昶態度誠懇,便同意兒子到陳家溝去。

陳德瑚「喜得貴子」,自然是滿心高興,誇讚王昶辦事有方。在辦理了契約手續後,帶著楊露禪回到了八百裡外的陳家溝。

楊露禪學拳處——溫縣陳家溝陳德瑚故居

按照陳家溝陳氏的規矩,太極拳只在陳家溝陳氏家族內傳承,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楊露禪來到了陳家溝陳德瑚家,陳家是個大戶,一連三座四合院全是陳德瑚的家產,後院還有個很大的演武場,著名太極拳家陳長興就在這個演武場教授陳家子弟習練太極拳。

楊露禪初到陳家溝,陳氏家人與他不熟,陳德瑚規定楊露禪只能在前院活動,不得隨意到後院走動,這算是對楊露禪這個外鄉人的防範吧。

起初,楊露禪以為後院住有內眷,一直不敢越雷池半步。在陳家一住半年並未發現陳家練拳,心中存有疑惑,始覺不讓去後院有些蹊蹺。為了求得真相,一天夜裡楊露禪悄悄爬到前院樹上,向後院張望,只見後院演武場內陳家子弟正在月光下練拳,心中暗喜。

自此以後,楊露禪一得機會就爬到樹上看拳,然後默默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偷拳」之後,因其比較下功夫,拳術進步很快。和陳氏子弟玩耍時,無意中發勁將一個子弟推了個嘴啃泥,這事引起了陳家的注意。陳長興親自讓楊露禪說明緣由,並讓他表演一番太極拳。陳長興見楊露禪學拳心切,為人誠實,且已有陳氏拳術的真味,便破例收他為弟子。

楊露禪拜師學藝,十分勤奮,功夫見長。陳德瑚也因收義子衝喜,夫人開懷,喜得貴子陳備三。他心中喜悅,對愛子寵愛有加,勝過關愛楊露禪。時間長久,楊露禪感到義父愛莫能分,對自己非如從前愛撫,加之年歲有長,事理漸明,就向義父陳德瑚提出:想家了,想回廣平府省親。

楊露禪故居

進士出身的陳德瑚立即明白,楊露禪是覺得自己冷落他了,想離開陳家溝。於是,陳德瑚就說:「露禪啊,一晃兒的時間,你離開家也一二十年啦,太極拳學得也差不多啦,回家去看看,開個拳館,靠教拳傳藝可以安身立命。陳家大門永遠對你敞開,隨時歡迎你回來。」楊露禪感激萬分,向陳德瑚拜了再拜,感謝陳德瑚收養教育之恩,說自己一定會回來看望義父的。

楊露禪出了陳家溝,感覺就像掙脫了藩籬一樣,一下子輕鬆許多,直奔老家直隸廣平府城外的閆門寨村。閆門寨村也是冀南平原上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卻因楊露禪而聲名遠揚,如今的閆門寨村屬邯鄲縣姚寨鄉管轄,村裡至今還完整保留著當年楊家的祖宅遺址,太極拳一代宗師楊露禪及其子孫共11 人均安眠於此,村內至今保留有楊露禪出生和少年居住過的舊居。

楊露禪學拳處楊露禪紀念碑

鑑於太和堂藥店在廣平府的影響,楊露禪回鄉的消息立即傳開,一位家世顯赫的武學名家風聞而至,直接前來拜會切磋,這位就是在廣平府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武家三少武禹襄。武禹襄雖說小楊露禪13歲,卻正是風華正茂之時,共兩位兄長均是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家境殷實,又有祖傳洪拳教授,功夫十分了得,在廣平府稱雄武林,無人能敵。

楊露禪自恃有太極拳功夫,對素昧平生的武禹襄來訪,並不以為然,欣然接招。行家一搭手,便知有沒有。楊露禪與武禹襄過招,才知其功夫果然了得,非在己之下。這該如何是好呢?只有再去學習。於是,楊露禪二下陳家溝,再次學習太極拳。

光陰荏苒,三四年的時間過去,楊露禪再次提出回鄉省親。陳德瑚的態度是來了歡迎,去不阻攔,好來好去,都是笑臉。楊露禪重返廣平府。

武禹襄自幼習武,文武兼修,日不錯午,天天習練,功夫也是更上層樓。聽說楊露禪回鄉,大喜不已,立即前往拜訪切磋。這是楊露禪與武禹襄之間的第二次比武了,楊露禪感到自己還是稍遜風騷。為了能夠穩定自己在廣平府的武林地位,決定三下陳家溝,再學太極功。

楊露禪先後在陳家溝學藝20餘年,練得拳路嫻熟,功夫純真,成了陳門弟子中的佼佼者。師父陳長興檢驗了楊露禪的功夫,稟明陳德瑚後,欣然地對楊露禪說:「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露禪啊,你雖然學習時間長,但畢竟不是專門練拳,還有很多家務活需要操持。前兩次,你是回鄉省親,偶爾與當地武林高手切磋受挫,也在情理之中。現在你已把拳學到手了,可以出師了。我相信在廣平府的地界上,無人能勝過你了。開館收徒,就放心地去幹吧!」

楊露禪心中萬分感激,感謝義父自幼養育教誨之恩!感謝恩師多年傳拳授藝之大德!楊露禪重返故裡,從此開館收徒,以授拳為業。

武禹襄學藝

第十五回

武河清,字禹襄,號廉泉,生於1812年,逝於 1880年,清代直隸廣平府人。武禹襄的曾祖武靜遠曾以武庠生身份被朝廷授予衛千總官職;其祖父武大勇,20歲時遊學於武庠;其父武烈,是縣裡選拔的廩生;長兄武澄清,中進士,官河南舞陽縣縣令;次兄汝清,中進士,官居刑部四川司員外郎。伯仲三人受家傳洪拳影響,均好拳習武。

武禹襄出身望族,博覽群書,有文炳然。雖未能以科名顯,然以才幹和志向為當道所器重,頻受邀,均以老母在堂辭卻。

當年,廣平府南門外閆門寨村人楊露禪被太和堂東家陳德瑚收養,前往河南溫縣陳家溝的事情,大家都知曉,明白楊露禪到了陳府必定學習太極拳。所以,當武禹襄得知楊露禪回鄉時,便去找楊露禪切磋武藝,兩次挫敗了楊露禪,逼迫楊露禪再返陳家溝閉門修藝。武禹襄大展雄風,拔盡頭籌,而楊露禪只好背井離鄉,再回師門。楊露禪三下陳家溝,潛心學技獲得真傳,果然技藝精湛。武禹襄第三次與楊露禪比武切磋時,明顯感到楊露禪的太極功夫非同一般,遠超自己。於是,向楊露禪表示,願拜其為師,學習太極拳。然而,楊露禪辛苦20餘年,方得成效,豈肯輕易傳人?武禹襄跟從楊露禪學習太極拳大架功夫套路,僅得皮毛,只了解了個大概,心有不甘。此時太平軍在南方鬧得沸沸揚揚,攻城略地,舉國震動。武禹襄稟明想去河南舞陽探望在那裡當知縣的長兄武澄清,其母應允。

武禹襄

鹹豐五年,武禹襄奉母命往河南舞陽縣探望長兄武澄清。武澄清,字霽字,號秋瀛,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舉,選樂亭縣教諭。鹹豐二年中進士,鹹豐四年九月補河南舞陽知縣。探視途中,武禹襄奔赴陳家溝,找到楊露禪師父陳長興,要求學習太極拳。此時,陳長興已年屆八旬,無力再教授拳法。武禹襄找到陳家溝道光二十年與次兄武汝清同榜進士出身的太和堂東家陳德瑚,請求幫忙推薦太極拳老師。陳德瑚舉薦了陳有本族侄陳清平。

陳清平,陳家溝陳氏第十五世,太極拳第七代傳人。幼年師承族叔陳有本習練太極拳小架,對太極拳奧秘深有領悟,青年時已名揚鄉裡,深得太極拳一代宗師陳長興、陳有本讚譽。後因家庭經商,遷至離陳家溝四五裡地的趙堡鎮。陳清平家境富庶,每天除經營商鋪,習練拳械外,還利用閒暇向村裡青少年傳授些太極拳功夫。天長日久,學藝者眾多,遂在鎮裡開辦武館,正式授徒,號稱有弟子八百,趙堡鎮一帶皆其所傳。

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東街武禹襄故居

武禹襄興致勃勃找到了位於趙堡鎮上的陳清平府邸,尋求拜師學藝,卻不料陳府上下表情沮喪,細細打聽,方知陳清平因得罪他人,遭到誣陷,稱其暗中私通反賊白蓮教,獲罪入獄。

武禹襄打探清楚,就想幫助陳清平洗脫冤獄。於是,徑直前往舞陽縣探望長兄武澄清。見到武澄清後,武禹襄講述了尋訪陳清平的經過,武澄清也是愛武之人,積極設法營救陳清平。經過武澄清的斡旋調停,溫縣縣衙也同意了釋放陳清平,陳清平得知緣由,萬分感激。

陳清平暗想,自己雖說家財萬貫,弟子八百,但在身系大牢之時,眾人卻束手無策,眼見師父蒙受不白之冤,無力營救,如若不是武禹襄挺身而出,自己依然身陷囹圄,備受折磨。古語講,禮下於人,必有所求。陳清平感謝之後,就直奔主題,問武禹襄有何想法。武禹襄直接說想學習太極拳。陳清平摸了一下武禹襄的功底,知道也是上乘功夫,武林高手。於是,讓武禹襄住進自己家中,單獨傳授克敵制勝絕技,一連40餘天,傾囊相授,令武禹襄感激不已。臨行前,陳清平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太極拳論交付武禹襄,以示感謝,並叮囑說,我有很多弟子尚未傳授,今託與你,希望光大武學,但是不許透露在此得到秘籍,以防引起其他弟子的不滿。武禹襄點頭答應,拜別陳清平,徑直回廣平府而去。

回家後,武禹襄召集兩個外甥李亦畲、李承綸從其學拳,舅甥三人一起研究太極拳法,武禹襄對外聲稱長兄武澄清從河南舞陽縣鹽店得到一篇王宗嶽的《太極拳論》,轉交給自己,細細研究,很受啟發。一晃四年時間,武禹襄將自己跟隨陳清平所學的太極拳小架結合自家的洪拳和在楊露禪處所學的太極拳大架,有機融合,形成了一套獨具風格的太極拳術。

武禹襄拳式既不同於陳式太極拳的老架和新架,也不同於楊式的大架和小架,在繼承中有發展,自成一派。其特點是:身法嚴謹,姿勢緊湊,動作舒緩,步法嚴格,分清虛實,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用動作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出手不過足尖,後人稱為「武式太極拳」。

武禹襄根據心得寫有《十三勢行功要解》《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十三勢說略》《四字秘訣》

《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著名拳論。

武式太極拳於民國初年傳入北京,後傳入南京、上海等地。1963年曾整理出版《武式太極拳》一書。

楊露禪傳藝

第十六回

武禹襄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他在家裡與兩個外甥苦心研究對練了4年,太極拳功夫如日中天,又找到了楊露禪,切磋武藝。楊露禪以開館授徒謀生,武禹襄家大業大,吃喝不愁,練武藝僅是為了掙回自己的武林地位,二人目的不同。武禹襄輸了,大不了可以再學習。楊露禪輸了,無法廣招門徒飯碗可就丟了。所以,楊露禪不想輕易比武。但迫於武禹襄緊盯不放,無奈之下,只好答應第四次比武。

武禹襄把陳清平教給自己的攻防絕技瞭然於心,熟練掌握,準備決一雌雄。楊露禪平日教拳,忙忙碌碌,興家立業,這次比武,讓楊露禪深感壓力重大。

這一次,武禹襄可是不一般,他對太極拳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掌握得非常嫻熟,進退顧盼定運用自如,楊露禪感覺自己拿將不住,甘拜下風。武禹襄揚眉吐氣,楊露禪唉聲嘆氣,因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雖然是秘密比武,但很快會傳遍僅九裡十三步城牆內的廣平府,風聲一旦傳出,誰還會跟一個比武輸了的拳師學習武術?武禹襄也知道楊露禪的為難之處,就對他說:「楊館長,你開拳館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掙錢嗎?我給你介紹個地方,去北京城教拳,肯定能發達。」楊露禪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可是北京城舉目無親,怎麼能站得住腳呢?武禹襄笑著說:「我家二哥在北京做官,可以請他幫忙推薦。」

楊露禪

就這樣,在刑部四川司員外郎武汝清的引薦下,楊露禪離開廣平府,赴北京教拳。在北京城裡,有一張姓富豪,開小店出身,人稱小鋪張,後來暴發致富,張公館僱有拳師數人,教一班富家子弟學武練拳。一次,楊露禪到張府赴宴,小鋪張見楊露禪身材瘦小便有些看不起,問道:「楊先生,你的綿拳能不能打人?」楊露禪說:「我這綿拳除了銅人、鐵人、石頭人不能打,父母生的有血有肉的都能打!」小鋪張又說:「你能不能與在座的各位比試一下呢?」楊露禪說:「好!我與各位師傅切磋一下。」

上場之後,楊露禪略一抬手,對方立即跌出幾丈開外。另一拳師見狀不服氣,撲了過來,只一招也跌了出去。其餘拳師不敢再比。小鋪張大驚,馬上吩咐重擺酒席,請楊露禪上座。楊露禪見小鋪張如此勢利,憤然離席,揚長而去。這事很快傳播開來,北京各門派的代表人物一一找上門來切磋技藝,無不鎩羽而歸。

1864 年,同治、光緒二帝帝師翁同龢在觀看楊露禪武藝後大加讚賞:「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渾圓一體也,」並書贈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此後楊露禪帶著兩個兒子楊班侯和楊健侯長期在端王載漪府中教拳。

當時清朝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熱兵器時代的到來使武術脫離了戰場,其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審美娛樂等功能開始與防身自衛一併受到人們重視。這種變化在楊露禪那些徒弟們身上表現最為明顯,都是些王公大臣、貝勒貝子,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不耐艱苦。為了適應這般練拳人的需要,楊露禪將自己所學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功架簡化,刪改了一些發力、跳躍和難度較大的動作,讓拳法柔和易練,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後經其子修改為中架子,又經其孫楊澄甫一再修訂,遂定型為楊式大架子。由於練法工正簡易,形成為現代最流行的楊式太極拳。

楊式大架子的特點是舒展簡潔、動作和順、剛柔內含,輕靈沉穩,速度緩慢均勻,鍛鍊步驟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能自然地表現出氣魄大、形象美的獨特風格。

為了普及推廣太極拳,1963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楊式太極拳》一書,介紹了著名拳師楊澄甫的技術套路和演練心得。

未完待續……

總監製:李建陽

監 制:劉晞暄 王 言

統 籌:楊 傑 張乙晨

主 編:王 言 責 編:王 鵬

校 審:王盈燕 編 輯:劉洋瑞

原標題:《話說太極拳|從廣府太和堂到楊露禪傳藝……(連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太極聖地——永年廣府
    清朝道光年間,在中國邯鄲的永年廣府城,誕生了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和武禹襄,使永年成為中國太極拳兩大流派——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的中興發祥之地。 永年廣府城,也稱永年城、廣府古城、廣府城、太極城、水中城,記載於春秋,形成於魏晉,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至今保存完好的城牆整修於明朝,歷時十三年,將土城砌為磚城,周長4.5公裡,牆高10米、厚8米。
  • 「楊露禪推車—平端」太極拳到底需不需要力量訓練,不用說了吧!
    老北京有句諺語:「楊露禪推車—平端」,這說明楊露禪公的力大無窮。楊公以前聽別人說外號八百斤,也叫半條街,意思是說他推的煤一次夠半條街用下圖就是楊露禪故居的小推車。力量、速度、經驗……這正是現代搏擊強調的啊所有搏擊的共性佔到70%以上。一膽二力三技巧,就那點玩意,全憑天資加苦練。 後人天資不夠,又不肯苦練,創造出一些不用刻苦訓練、又能老弱病殘都能實現的境界來忽悠。
  • 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
    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博採眾長,創編了一套既能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拳種,因理根太極,取名太極拳。」張蔚珍說。陳王廷造拳之後,拳法被陳氏族人世代傳承,先後湧現出陳長興、陳有本、陳清平、陳鑫等一批太極拳大家。他們推陳出新,創編出太極拳大架、太極拳小架等套路。但陳家有一祖訓,太極拳不傳外姓,直到河北永年人楊露禪的出現。
  • 旅遊勝地——廣府古城,歷史悠久、古香古色的廣府古城
    哈嘍,大家好,今天就跟著曉曉一起來到廣府古城,領略一下這裡的歷史文化和美麗風光吧廣府古城位於河北省,在歷史上,這裡曾經是由廣平府治理的,所以這裡稱之為廣府。來到這裡,我們仿佛可以看到我國的悠久歷史。無論是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還是武式太極拳的創始人,他們都曾經居住在這裡,並且他們的故居到現在都保持得非常的完好。那麼廣府古城到底有怎樣的特點?怎樣的風景?怎樣的歷史文化?就讓曉曉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他們父子是太極宗師楊露禪的長子長孫,因為這個惡習,一生落魄!
    我們都知道,楊露禪有第二子楊班侯,人稱「楊無敵」,性急手狠,太極拳術精妙絕倫,因此有「露禪太極班侯打」之說。楊露禪第三子楊健侯則性格敦敏,教授徒弟非常和善,與其子楊澄浦對楊氏太極拳的傳承立下了汗馬功勞。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1949年,劉培中到臺灣後,慢慢開始收徒傳播道功太極拳,並以現代醫學、生理學、解剖學、電子學、天文學等現代科學知識名詞解說。其所傳道功太極拳架類楊家老架而有異,招式名稱有不同,練法有不同,系深深結合該派修煉內丹術之法。
  • 歷史悠久,飽經滄桑,深厚文化底蘊傳奇色彩,河北邯鄲廣府古城
    廣府古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東北約20公裡,戰國時期趙國毛遂封地。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國。明清朝這裡成為直隸省廣平府。廣府古城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在太極拳界執大旗地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河北邯鄲廣府古城:保護極好的城池,集古城、水城、太極城於一體
    目前全國古城中按城牆長度排名,依次為:南京現存城牆約23000米、西安現存城牆約13900米、宣化現存城牆約10000米、平遙現存城牆約6100米、邯鄲(廣府)現存城牆約4500米、保定現存城牆約540米……看了上述這些數字,突然悲從中來: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古城牆被「保護」到這種水平,大家作何感想?簡直不敢想!
  • 話說太極拳|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朱天才-11983年,新加坡內務部部長李炯才先生帶太極拳代表團來中國溫縣參觀,當時中國和新加坡還未建交,當他們看到陳家溝的太極拳後,大為讚賞,特邀中國派陳式太極拳教練到新加坡傳授陳式太極拳。為了增進中新文化交流,國家選派朱天才到新加坡執教,朱天才也由此成為陳家溝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到國外傳拳的太極拳師。當時新加坡人從未見過陳式太極拳,朱天才在新加坡「繁華世界體育館」舉行首場表演,新加坡國家官員和武術愛好者前往觀看,可容納六千人的體育館座無虛席。
  • 【十一黃金周】來永年旅遊必到的六大打卡地
    1國家5A景區——廣府古城如果你想感受古城歷史、水城風光 、太極文化,首選廣府古城!廣府古城是國家5A級景區。它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城內外歷史遺存眾多,擁有國家級文保單位廣府古城牆、弘濟橋、省級文保單位楊露禪故居、武禹襄故居、武家大院等一大批景點。
  • 楊露禪臨別贈言:收住中路,往開裡打!
    所以,太極拳運動其實質就是以中軸為核心,四肢百骸為繃緊橫索的勢能運動,即守往中路,往開裡打拳。 我們先說這根中軸。她是一根下巴垂向腳跟的無形線,當你打拳時確切感知這根線的存在,而且無處不在,動靜都在,招招都在,無時無刻,像蹓索的垂索一樣,從一個點蕩向另一個點,這是何等的難啊!
  • 太極拳傳記人物
    他在繼承發展太極拳術的同時,還根據自己的實踐所得,發展了陳氏太極拳理論,其流傳下來的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這些結合實踐的理論著作,進一步豐富了太極拳理論,將太極拳從實踐到理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陳長興的另一卓越貢獻,便是敢於打破門規戒律,收外姓人楊露禪為徒,使太極拳走出了陳家溝,並且衍變出新的諸多流派。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有多牛?為啥牛?看完你就知道了……
    1990年,陳小旺赴國外開拓中國太極拳的發展空間。初到國外那些年,由於語言不通,生活不習慣,人生地不熟,沒少遭罪。最大的困難是外國人對太極拳不了解,不接受。 陳小旺堅信一個道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堅持,就沒什麼克服不了的。他堅持到了今天,終於使陳式太極拳在澳洲落地生根,並成立了「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
  • 太極拳申遺成功「圖」
    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廣府古城太極國術館義務教學傳統楊式太極
    2019年6月4日,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廣府古城,楊振河太極國術館在城牆旁義務教學楊振河太極38勢54劍,回饋鄉裡。楊老師說:「楊式38式是由我父親楊振河創編的,現在邯鄲市各中小學練的都是楊式38式,並寫進教科書。我們每天早晨來練,最少時幾十人,最多時團隊達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