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

2020-12-20 新華社體育

新華社鄭州12月18日電 題:一個村 一部史

——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

新華社記者桂娟、李文哲

進入寒冬臘月,82歲的張蔚珍本應在兒女城裡的家中,盡享天倫之樂。而他卻與老伴兒守在陳家溝村一隅的舊式小院裡,靜靜等待一個消息。

北京時間17日晚,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消息從牙買加首都金斯頓傳來。和許多陳家溝人一樣,張蔚珍很欣喜,但不意外。

太極拳是基於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該遺產項目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形成以來,世代傳承,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

「人人都知道,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張蔚珍,陳家溝在任時間最長的村支書,說起陳家溝往事,神採奕奕,聲音格外洪亮。

據《陳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合家遷至常陽村。這個位於黃河北岸清風嶺上的小村莊,遠方便是伊洛河與黃河交匯處,一清一渾的兩股河水形成天然太極圖。因河水衝擊,村內有多條大溝,隨著陳姓繁衍,改名為陳家溝。

「為保衛桑梓不受匪盜危害,陳卜成立武學社,興起世代習拳舞械之風。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博採眾長,創編了一套既能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拳種,因理根太極,取名太極拳。」張蔚珍說。

陳王廷造拳之後,拳法被陳氏族人世代傳承,先後湧現出陳長興、陳有本、陳清平、陳鑫等一批太極拳大家。他們推陳出新,創編出太極拳大架、太極拳小架等套路。但陳家有一祖訓,太極拳不傳外姓,直到河北永年人楊露禪的出現。

順著張蔚珍的指引,穿過村中街巷,來到王廷大街南段的陳德瑚故居,後院一角便是楊露禪學拳處。當年,10歲的楊露禪在清代翰林院待詔陳德瑚家中藥店做僕。正逢陳長興在陳德瑚家開辦武學,楊露禪便趴在牆院外的高地上偷學。

「陳長興發現後,見楊露禪有習武天分又人品端正,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準許他學拳。楊露禪最終投身陳長興門下,苦練拳法,成名成家。」張蔚珍說,此後,太極拳由陳氏一家獨得之秘,逐漸衍生出諸多流派。

可誰曾料到,自太極拳創世幾百年來,都是往外傳拳的陳家溝,會有從外引進太極拳的一段特殊年代。

1941年,河南遭遇前所未見的蝗旱之災,陳家溝也未能倖免。加之時局動蕩,為討活路,大多數人都背井離鄉逃荒。「活命都成了問題,自然無人再去練拳,我小時候都不知道什麼是太極拳。」張蔚珍說。

窮習文,富學武。新中國建立後,陳家溝人終於安居樂業。60年代,陳照丕、陳照奎等在外陳氏太極拳傳承人還鄉教拳,陳家溝重興習拳之風,湧現出陳小旺、王西安、陳正雷、朱天才等一批聞名中外的太極拳大師。

1978年,鄧小平會見日本友人時揮毫題詞「太極拳好」。隨著中國逐步向世界打開大門,到陳家溝尋根問祖,成為全球太極拳弟子心之所向。這裡,老幼婦孺習拳成風。

在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練功場館、表演場地,記者看到許多青少年甚至兒童,或整齊列隊,或三五成群,在教練的指導下,一招一式地習練傳統太極拳法。柔緩輕靈,螺旋纏繞,翻騰跳躍,拳擊掌劈,吶喊聲和喝彩聲不絕於耳。

這所籌建於1980年的太極拳專業培訓學校,是一所集文化、太極武術教學於一體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並設有中專、高中、大專學歷認證。學校現有學員200餘人,大多數為16歲以下的青少年。

數百年滄海桑田,陳家溝至今保留著20多處太極拳名師傳藝授業故居。3000多人的小村莊,有太極拳學校3個、家庭拳館40多個和拳師800多名。

放眼世界,太極拳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不僅僅是陳家溝人代代相傳的接力,也激起了世界人民的熱情。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陳家溝任重道遠。作為太極拳的起源地,陳家溝將以其優秀的文化基因,彰顯傳統生命健康知識與實踐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陳家溝是歷史的,更是當代的,還是未來的。這部太極拳史正在我們身上延續。(完)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這一晚,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驚豔了世界!
    大河網訊(記者 王輝)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彰顯著一個民族的智慧魅力。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2020【恆義拳館】陳家溝陳氏太極拳招生簡章
    是由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村委和陳家溝家族理事會授予的健身、練功、療養於一體的拳館,恆義拳館擁有專業的陳家溝拳師團隊館,標準化教學管理一流的專業拳館,系統、規範的傳授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各套路、器械和推手等。被陳家溝村委及陳氏家族理事會指定天津唯一授拳處及陳家溝村天津辦事處。2017年被評為國家武術段位考評點;目前天津旗下有和平館、河東館,南開館、大邱莊館,靜海區分館、武清館。
  • 2021【恆義拳館】陳家溝陳氏太極拳招生簡章
    是由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村委和陳家溝家族理事會授予的健身、練功、療養於一體的拳館,恆義拳館擁有專業的陳家溝拳師團隊館,標準化教學管理一流的專業拳館,系統、規範的傳授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各套路、器械和推手等。被陳家溝村委及陳氏家族理事會指定天津唯一授拳處及陳家溝村天津辦事處。2017年被評為國家武術段位考評點;目前天津旗下有和平館、河東館,南開館、大邱莊館,靜海區分館、武清館。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在線會議上傳來消息:太極拳被正式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對河南省焦作市來說,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好消息。被譽為「中國太極第一村」的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聞名中外的太極拳就誕生於此。
  • 太極之鄉——河南陳家溝
    學員們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一個家庭拳館內練拳(無人機照片,12月14日攝)。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恆義太極】陳家溝陳氏太極拳館招生簡章
    被陳家溝村委及陳氏家族理事會指定天津唯一授拳處及陳家溝村天津辦事處。目前天津旗下有和平館、河東館,南開館。【選擇恆義拳館】1、天津太極恆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天津唯一一家正宗陳家溝拳館,師資力量雄厚,所有拳師均來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致力於發展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③丨陳正雷:太極拳最初是搏擊用,你說能不能打
    太極拳究竟能不能打?登封少林寺和溫縣陳家溝是中國兩大功夫少林和太極的發源地。為什麼「少林熱,太極冷」?陳家村村部的對面就是「陳正雷書院」。作為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的陳正雷近日正好在村裡,記者叩門拜訪,尋求解答。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有多牛?為啥牛?看完你就知道了……
    2011年,日本美女明星水野美紀與日本廣播協會(NHK)合作,來到中國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錄製了一部名為《中國太極拳聖地行》的紀錄片,通過拜訪陳式太極拳代表人物陳正雷,在其指導下了解太極拳及太極文化。這次紀錄片的拍攝也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0 周年紀念日的獻禮作品。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公開資料顯示,太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未來如何繼續發展太極拳?
  • 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
    延伸閱讀陳家溝:一個村一部太極拳史首發:2018年1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作者:盧剛「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這是「詩豪」劉禹錫寫的詩句。然而夾帶大量泥沙的黃河一出陝西進入河南,尤其是流淌至平原地帶,那奔騰激蕩的河水就變得舒緩柔和起來。當黃河流經河南溫縣,南有古稱洛水的伊洛河匯入。
  • 頂流「太極」和「騎在大象背上」的陳家溝
    奔騰不息的黃河與博大精深的黃河文明孕育了太極文化,太極文化結出的偌大碩果就是太極拳。方圓不過數裡的陳家溝,拳館林立,村人皆以傳播太極拳文化為榮。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陳景元介紹,目前村裡保留下來的太極拳名師傳藝故居就有20餘處,大型太極拳學校4家、家庭拳館60多家、賓館民宿16家,太極拳相關產業包括服飾、器械、特色文創商店等達70餘家,常年外出傳授太極拳的拳師有800餘人,每年接納全球前來拜師學藝的太極拳愛好者超過5000人 。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黃河岸邊練太極 徐宏星 攝中原「太極第一村」陳家溝距鄭州有一個多小時車程,驅車來到這裡時,已是中午時分,恰逢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寒意逼人,空氣清冽。走進村內,一條由青石板鋪就的主路筆直寬闊,兩側綿延著仿傳統建築,房舍高低錯落,在薄薄雪霧中帶著幾分朦朧。陳家溝人稱「太極第一村」。漫步村裡,隨處可見太極文化的影子。碑樓牌匾、門頭巷道、牆邊簷角,處處有太極的印跡。路邊商鋪,擺放著各式太極服飾和練功器械,餐館的名字含有太極,菜品名也透著太極的遐思。
  •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名片!
    太極文化博大精深, 值得且需要被更好地保護和傳承。 數百年來, 這裡大師雲集、英才輩出, 記錄了一個又一個關於太極拳的故事……
  • 河南「太極拳創拳地」 景色優美氣場強大 據說在此練拳容易出功夫
    ,「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是一個神秘又神聖的地方,自17世紀中葉,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這裡大師雲集、英才輩出,孕育了數不勝數的傳奇名人故事。  有著中原「太極第一村」之稱的陳家溝村,位於溫縣城東5公裡處,古村南臨黃河,北依太行,原名常陽村。
  • 陳家溝在全國已布局4000餘家拳館
    今年,陳家溝國際太極拳交流中心的精彩賽事不斷,千名高手角逐的「王廷杯」公開賽剛落幕,百支代表隊爭霸的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又登場;溫縣趙堡鎮陳家溝村,武校和家庭武館裡,頗具氣勢的習拳隊伍和國內國外的眾多學員拳姿行雲流水……不負「朝陽產業」美譽,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產業現已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中原「太極第一村」  陳家溝距鄭州有一個多小時車程,驅車來到這裡時,已是中午時分,恰逢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寒意逼人,空氣清冽。走進村內,一條由青石板鋪就的主路筆直寬闊,兩側綿延著仿傳統建築,房舍高低錯落,在薄薄雪霧中帶著幾分朦朧。  陳家溝人稱「太極第一村」。漫步村裡,隨處可見太極文化的影子。碑樓牌匾、門頭巷道、牆邊簷角,處處有太極的印跡。
  • 溫縣和陳家溝品牌標誌用哪個?你的眼光很重要!
    ,進一步擴大太極拳發源地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今年1月,溫縣陳家溝景區管理局聯合洛可可國際品牌策劃有限公司,共同策劃設計溫縣與陳家溝品牌標誌。經廣泛徵求溫縣美術界、文化界、建築界等專家及規劃、文化、住建、城管、園林等部門的意見,挖掘溫縣和陳家溝地理環境、歷史人文、特色資源等,設計了多個標識備選方案。現面向全社會徵集投票,我們誠摯地邀請大家,請對你最滿意的溫縣和陳家溝品牌標誌投出神聖的一票。
  • 太極拳申遺成功之後:外村的都想來學拳,「四大金剛」弟子遍天下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我國第41個、河南省唯一一個地域鮮明的世界「非遺」代表作。彼時的陳家溝,燈火通明,迅速陷入一片狂歡的海洋。
  • 太極拳申遺「落選」傳聞不屬實 最大困難是翻譯
    新華網鄭州4月11日電(記者桂娟 蘭熙)「太極拳申遺7年再落選」「太極拳夢斷申遺路」「韓國也在爭搶太極拳申遺」的消息近日在網上持續發酵。10日,記者專程到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進行了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