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極拳創拳地」 景色優美氣場強大 據說在此練拳容易出功夫

2020-12-25 網易

2020-12-24 02:06:48 來源: 亂碼的旅行故事

舉報

  對於太極拳習練者來說,「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是一個神秘又神聖的地方,自17世紀中葉,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這裡大師雲集、英才輩出,孕育了數不勝數的傳奇名人故事。來到陳家溝,有三個地方是一定不能錯過的:祖祠、楊露禪學拳處和東溝。

  

  有著中原「太極第一村」之稱的陳家溝村,位於溫縣城東5公裡處,古村南臨黃河,北依太行,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隨著陳姓繁衍壯大,村中又有東溝、西溝、中溝三條南北走向的深溝,故更名「陳家溝」。

  

  現在村裡僅存的東溝,位於陳家溝村東,長約1.5公裡,南寬北窄,深約六七米。溝內曲徑通幽,小橋流水,參天古樹林立,樹齡多在百年以上,其中數棵生長三百餘年的皂角古樹,高達十八米,最大的一棵胸圍3.6米,深植於陡坡之上,枝繁葉茂,交錯纏繞。

  

  溝內按太極八卦之理修建了兩座練拳臺,溝旁的懸崖峭壁上,民居建築鱗次櫛比,雞犬之聲相聞,其中的陳宅篤慶堂、明代雙亭官廳、羅店官廳等歷史悠久、結構精巧的古建築與剛柔相濟的太極拳姿交相輝映,營造出「溝」、「拳」、「文化」完美結合的環境。

  

  據考證,這條景色優美的東溝,曾是明末清初時期太極拳祖師陳王廷創造太極拳的地方,也是陳長興、陳有本、陳照丕、陳照奎等歷代太極拳名師練拳的場所,從這裡走出過數不勝數的拳師,被譽為陳家溝氣場最強的地方和太極拳的「丹田之地」。

  

  陳家溝陳式第十九世傳人、國際太極拳大師陳小旺,小時候也經常一個人來到東溝練習拳法,在名師的指導下,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練習,上個世紀70年代末,陳小旺就在武林嶄露頭角,代表中國隊獲得多次重大比賽冠軍,與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並稱為陳家溝「四大金剛」。

  

  數百年來,陳家溝練習陳式太極拳之風甚盛,老幼婦孺皆會打太極拳,至今仍有「喝了陳家溝水,都會蹺蹺腿」的說法。村民們每天都去東溝練拳的目的很明確:因為這溝裡積水成片,生長著密密匝匝的古樹,冬暖夏涼,環境宜人,而且容易出功夫。

  

  陳家溝人最愛在高大的皂角樹下練拳,他們認為皂角樹下能吸納巨樹的靈氣,感應到天地間強大的磁場,歷代陳式太極拳的高手,也都得到古皂角樹的蔭庇,才從小村走向世界各地,帶著「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大夢想,成為照亮世界的中國文化之光。

  

  有人說,陳家溝是太極拳習練者一生中一定要來一次的朝拜聖地,而東溝作為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點之一,每一位到訪的拳友和遊客,都會到這裡走走看看、切磋拳技,體悟來自400年來生生不息太極拳傳承的強大氣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是三分練七分養,不要再「拼命」練拳了
    為了快速的漲功夫,還有一些拳友會加大練習量,希望自己在短期內有明顯的進步。  在這裡,小療君還是要給您提個醒:功夫不是練出來的,是養出來的,日進紙功才是練太極拳的常態,因為我們都不是已經學會九陽神功的張無忌,不會像他那樣很快掌握太極拳的精髓。
  • 練拳必練功,學太極拳該練什麼功
    說到「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練套路是練拳,套路練得再好也不能稱之為練功,只要不知道練功,練拳的時間再長身上依然不會有功夫出現,那麼就練太極拳而言什麼才是太極拳術之中的「功」呢,在編者所發的《大道至簡,太極拳練習中師者不願提及的秘密》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練習太極拳,剛開始的時候,容易練快,新學太極拳的拳友,都是一樣,剛開始沉不住氣,打拳剛開始挺慢的,打著打著就快了起來。二十四式簡單,速度慢,容易讓人沉住氣,等學會了二十四有點基礎再練習陳式或是其他式的太極拳效果更佳。初學拳架,一定要注意身體的正直,也就是整個上體的姿勢,應與站樁時的上體姿勢一樣,學拳時,切忌身體歪斜,呼吸應保持自然。
  • 科星太極拳掌門人劉玉強約戰功夫打假聯盟李京華的真相
    科星太極拳,起源兩年前由劉玉強大師創立於河北省固安縣。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民間公益組織功夫打假聯盟目標盯上了科星太極拳創始人掌門人劉玉強大師,我們先來了解科星太極拳及創始人劉玉強大師。1.科星太極拳~我國武協體育局不承認的一個拳種,曾三申五令禁止擅自創拳門派掌門等2.科星太極拳~練習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外加少林拳、八卦掌、形意拳…基礎上開發出來科星企業文化太極拳。
  • 太極拳傳記人物
    陳恂如    陳申如    陳氏十一世,生卒年月不詳,恂如、申如是一對孿生兄弟,在其父陳所樂(陳王廷侄)傳授下,深得太極拳的精義要旨,人稱「大天神、二天神」。兄弟二人是陳氏太極拳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陳家溝東4公裡的北平皋村有個大財主叫王遴,據說當年他們家有5間樓房,登樓可望數十裡,遠近聞名,王家的金銀財寶都藏於此樓中。
  • 趙堡太極拳一代名師李宗有先生演練的武當太極和推手,非常珍貴!
    1933年,李宗有先生隨其伯父到山西太原以打鐵為生,工作之餘和幾個年輕人一起習武練拳,學了一身長拳好功夫。1938年,在太原做生意的河南籍人成立了同鄉會,叫江淮泗。同鄉會聘請河南溫縣趙堡鎮趙堡村年近古稀的趙振緒為武術教練。大家不知趙老師功夫深淺,就讓趙老師表演一下。趙老師和他的大徒弟李再亮(李再亮也是河南溫縣趙堡鎮人)各自搬來一個一百多斤的打鐵砧子,兩人分別用腳輕輕一挑,鐵砧子飛出二米多遠。趙老師和李再亮各自站在一個鐵砧子上,打了一趟太極拳,而且腳步始終沒有離開鐵砧子。眾人拍手叫絕。李先生亦感驚奇,當下拜趙振緒為師,方知趙老師打的太極拳是趙堡街太極拳。
  • 人練拳,拳練人,人拳合一
    形意拳宗師車毅齋之拳論,道出」人練拳,拳練人,人拳合一」三種境界之奧妙,太極拳亦然! 續讀《孫祿堂武學集注之形意述真》,形意拳宗師車毅齋之拳論,讓吾對內家拳「人練拳,拳練人,人拳合一」之三種境界,有了更深體悟。 師傅說,學成太極拳者,須經三種境界。
  • 練拳必看的十條道理,對你的習武之路有幫助
    學拳不能關上門自練,要多看別人練拳。剛學的時候,你會認為誰練得都好,好在哪?不知道,不好,又說不出道理,這是因為對拳理沒有認識,隨著功夫的不斷提高,逐步地,你就會有自己的見解,能選擇性地看,闡明自己觀點。這個時候,說明你的拳術有了進展,好的取之,變為己有,不好的就當是自己的毛病,不能再犯。  學習太極拳要在「練」和「悟」字上下功夫,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捷徑可走。
  • 太極拳的剛柔
    點擊「傳統楊氏太極拳班侯直系」關注我們☀ 河北邯鄲,太極之鄉,楊、武氏太極拳發源地。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臺灣忽雷太極拳主要推廣者之一,忽雷太極拳第三代傳人陳應德弟子。1925年,20歲時請陳應德老師每月來家授課一周,學習忽雷太極拳,每日練拳二十多遍,持續三年,拳藝精進。1940年移居臺灣省高雄市。後來因為見了楊式太極拳傳人厲毓海演練的楊式太極拳文雅美觀,遂「藏拙」不傳。直至退休後,為綿續此優秀拳藝,重拾舊學,於1964年在臺灣傳授此拳。
  • 太極拳申遺成功!這一晚,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驚豔了世界!
    太極拳祖祠慶祝現場 徐宏星 攝與會領導敲響得勝鼓 徐宏星 攝東溝拳影 徐宏星 攝水中放歌 徐宏星 攝太極拳祖祠慶祝現場 徐宏星 攝當晚的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流光溢彩在大樹參天、綠水幽幽的東溝創拳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小旺為大家講述了陳家溝和太極拳的故事,並進行了行雲流水的太極拳表演;在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武學社,人們探尋了楊露禪學拳的傳奇故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結果宣布現場的實時畫面 徐宏星 攝現場,大家共同觀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結果宣布現場的實時畫面
  • 情迷太極拳 一招一式皆功夫
    就連躺在床上,他還在回憶當天的動作,手腿還在不停地比劃。就這樣,隨著日日苦練,他的動作開始變得靈活,身上的疼痛也漸漸減輕了。3年後,他的動作終於能和拳友協調一致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漸漸掌握了楊式太極拳的精髓,每次練拳時,他感覺全身的經絡被打通了,氣血暢了,渾身上下都感覺很舒坦。
  • 學太極拳,守規律就順,逆規律就背!
    太極拳不僅要練,更在於悟,只要真心追尋,均能練好太極拳。法無定法,式無定式,正是太極拳的本質特徵,身體平衡的自然運動才是太極拳的真源。忘掉它定式定形的套數活動,本著無極育化太極的原理就能育化出真的太極功夫來。
  • 想要自學練好太極拳,這八點一定要謹記
    而這個「韻味」我想正是拳理的體現。所以,不但要看拳理拳法,而且相關的類別的書也應該看一看。練拳的時候,也不要怕別人看,偷練不可取,一旦添了毛病,就不好改了。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偷藝也是一種學拳的方式,當師傅教別人的時候,不妨留心聽一下,從而補充不足之處,使拳架不斷改進。另外,不懂就問這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在行拳走架時,要細心揣摩,做到松、柔,慢、勻、穩,這樣才能體會出太極的韻味。拳練得再好,不會養也會前空盡棄。
  • 初學者怎樣在短時間內練好太極拳
    如何能使沒有基礎的太極拳初學者在短時間內練好太極拳?如何能讓一般水平的太極拳練習者得到快速的提高? 首先,理論上要了解太極拳的淵源流派、明白所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風格特點、運動規律、技術方法和招式動作名稱。各派太極拳的動作要領、拳路安排、風格特點等都各成一體。有拳共同之處,也有著明顯不同的區別,了解清楚所練拳式的手法、步法、身法、勁法等方面的要求與規律必不可少,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先言明也很重要。
  • 如何練陳式太極拳才能獲得真功夫?
    有一句話:「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其中的」功「不是基本功的功,而是指練拳時必須掌握太極拳的各種要領、貫徹這些要領,如果不知道這些要領,不在練拳中貫徹這些要領,架子練得再多,到頭來也是」一場空」。按太極拳要領練好太極拳人的周身就像被疏通的河道,氣血通體暢流,浸肌膚百骸,潤臟腑筋骨,達四梢通九竅,處處皆順,周身內外協調一致。不管做什麼動作,擺什麼姿勢,肢體都非常柔順協調,動作也就舒展大方,內柔外剛,連綿不斷,功夫就能一層一層地上身。陳式太極拳的功夫共分五層。第一層是由招熟到懂勁前的過程。
  • 打造中國功夫 河南下足功夫
    河南將與各方攜手,努力把中國功夫打造成為繼長城、熊貓之後的第三張中國旅遊名片。    1    河南,中國功夫的發祥地之一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絢麗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中華先民在生活和生存的競爭中誕生了一種獨特的技藝——中國功夫。
  • 圈粉4億的頂流IP:12年等待 太極拳申遺成功
    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史將銘記這一時刻,從河南焦作起源的太極拳,正式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分子。
  • 黃性賢大師談太極拳
    進入了太極之門,大家就不分貴賤,不分階級,不分貧富,不分高低,一律平等了。大家要尊師重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和諧相交,真誠相見。做人的道理很重要。不懂得做人的人,就不配學太極拳。學做人比學功夫重要百倍。所以太極拳道是從靜心、悟道和修身、養性練起。學太極拳應該先研究太極原理,把原理擺在功架之上下功夫。學太極拳並無捷徑可走,必須按部就班從基礎學起,循序漸進。
  •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名片!
    太極文化博大精深, 值得且需要被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太極拳終於被世界人民認可,我真的很激動、很開心!」陳正雷笑著對河南商報記者說道。 作為一種河南文化符號, 太極拳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