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史將銘記這一時刻,從河南焦作起源的太極拳,正式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分子。
消息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非遺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太極拳是由我省牽頭申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推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太極拳源於溫縣陳家溝,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目前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4億多人,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最佳健身運動方式。
沸騰 陳家溝星光璀璨
全球太極七大門派齊聚
17日晚,焦作陳家溝隆重舉行了「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慶祝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千餘名幹部群眾、重要嘉賓、太極拳愛好者共享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當地群眾擂響12面喜慶的得勝大鼓,創拳地東溝現場沸騰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這是自太極拳創立以來,最值得慶賀的一件大喜事。」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從2008年開始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到成功入選已走過12個年頭,太極拳終於實至名歸地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大道之源,法式於地,取象於天。」 河南理工大學太極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柏利認為,太極拳成功申遺,是太極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的重要裡程碑。太極拳蘊含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淡化競爭和睦相處的交往智慧,倡導互利共贏的價值觀念,將在全球跨文化傳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太極東方來,五洲譜新篇。近年來,太極文化發源地河南深入推進黃河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重點將太極拳作為黃河文化的頂流IP進行推介挖掘,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太極文化,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富有成效的「河南貢獻」。 焦作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申遺成功為新的起點,積極推進「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建設,充分發揮太極拳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的獨特優勢,打造國際太極文化交往研習傳播中心。
太極拳起源地陳家溝註定今夜無眠,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太極拳申遺成功後,整個陳家溝都沸騰了。太極七大門派的拳師,從全球多地趕來,相聚在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申遺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情,這次成功了,我現在非常激動。」素有陳氏太極拳「四大金剛」之稱的太極拳傳承人朱天才,難掩興奮之情。他表示,太極拳是中國的一張名片,也早就傳播到了世界各地,這次申遺成功眾望所歸。作為傳承人,今後要做的還是把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因為疫情原因,今年的儀式選擇線上宣布,這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首次在線上公布非遺入選項目。
祝福
太極聖地聚人氣
功夫品牌「武」全球
「太極成功入選非遺,這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榮幸。」陳氏太極拳第11代傳人陳照森激動地對記者說,今年64歲的他已經從事太極拳教學49年,也是一位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
已逾花甲之年的陳照森面色紅潤,打起拳來乾脆利落,舉手投足都有著一股精氣神。
陳照森接手祖上傳下來的武館後,在陳家溝辦了一個功夫學校。每年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甚至還有很多從外國來的求學者。說起教過的徒弟,他臉上充滿了驕傲,「這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學生,剛剛還給我發來了慶祝太極成功申遺的視頻。」
視頻中的學生對著鏡頭行了個拱手禮,然後用中、英、馬來語,說了三遍祝福。陳照森說:「非遺申請成功以後,太極拳的影響力一定會繼續提高,願意學的人會越來越多。對我們來說,把老祖宗的東西傳下去,就是最好的傳承。」綜合大象新聞、河南日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
責任編輯:鄭國鋒
有新聞想爆料?請登錄《今報網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撥打新聞熱線0371-65830000,或登錄東方今報官方微信、微博(@東方今報)提供新聞線索,聯繫郵箱:jinbw2004@126.com。
【來源:猛獁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