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周欣)
2019年,「武術太極服」「武術太極劍」兩項武術太極裝備產品國際標準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評審發布;
2020年1月8日,武術(太極拳)被列入達喀爾第四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2020年12月17日,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愛好者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太極小鎮習練太極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武術太極在兩年內發生的「連環掌」大事記,從裝備、運動到文化,讓國內各界人士興奮不已,紛紛認為世界向太極張開了「熱情相擁的臂膀」,就看太極以怎樣的風格和特色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世界冠軍柴雲龍↑↑在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任教,他說:「作為一名青年體育教師,我將沿襲北大開展太極拳活動的悠久歷史,更深入地把太極拳中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讓學生了解太極拳,喜歡太極拳,思考太極拳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體育精神,樹立新時代青年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
外交學院體育對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慶傑具有豐富的武術國際傳播經驗,他創辦了駐華使館武術嘉年華,「一帶一路」國家駐華大使體育論壇等,並編譯多本《太極拳》英文教學書籍。他認為:「太極拳申遺成功體現了世界對中華文明成果的承認與尊重,還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為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傳承和發展贏得了新的契機。太極拳由此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接下來我們需要在國際文化傳播方面進行細緻長遠的布局。」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鍾秉樞↑↑在激動之餘不失理智:「太極拳申遺成功是好事,但怎樣把世代相傳的文化遺產和現代生活相結合,該如何延伸拓展現代性,保持可持續發展、繼續發揚壯大十分重要。」
奧林匹克研究專家、溫州大學教授易劍東↑↑指出:「當今世界掀起了逆全球化的動向,太極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世界民眾心中和生活中已經佔據了重要地位,完全可以撬動起產品、活動、組織、思想層面的文化體系重構,也必然會激發起太極文化起源與傳承地、傳承人與太極功法、太極習練群體與組織、太極活動服務與文化創意等相關產業體系的重塑。」
2020年受疫情影響賽事活動銳減,但人們更加重視健康和養生,裝備製造行業者們期待的「行業春天來了」。
創建於2006年的武極堂體育(北京)有限公司以推動和弘揚太極文化為出發點,集太極周邊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於一身,創始人雷魯明說:「往年進入12月份,因天氣原因會進入行業淡季,但是今年例外!現在到明年春節前的工廠訂單已經排滿了,太極拳申遺成功一定會帶動相關武術太極裝備產品的消費,還會不斷增溫。」
「太極拳作為文化載體,健身和養生功效更加深入人心,必將在全世界颳起太極拳風潮,項目本身主體將不斷增大,伴隨著資本不斷湧入,推動太極拳文化運動項目發展的同時,會推動相關裝備製造產業的高速發展,產業蛋糕將越做越大,逐步進入發展紅利期。」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標準化、國際化、產業化』是大勢所趨。」雷魯明說。
武級堂創始人雷魯明與陳家溝國際太極院院長陳炳。採訪者供圖
國際武聯在太極拳申遺成功後第一時間發表賀信,秘書長張秋平指出,將繼續積極推動「武術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完善規則和標準,使武術早日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進一步加大對太極拳普及和推廣力度,使太極拳真正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全人類共享的一種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