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2020-12-20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太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距今有300多年歷史。

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未來如何繼續發展太極拳?太極拳走向世界要注意些什麼?就此,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溫縣政協副主席、原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

12月17日晚,溫縣陳家溝舉行太極拳申遺成功慶祝儀式。溫縣宣傳部供圖

2008年開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方案多次改動完善

新京報:太極拳申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嚴雙軍:2005年8月,太極拳開始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時我在溫縣文化局任副局長,主管非遺工作。2006年5月,太極拳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2008年9月,我接到通知,被抽調到焦作市參加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工作。當時時間很緊,河南省文化廳也派出專家幫助我們分析研判、填寫申報文本、準備收集申遺資料。我們又到北京去接受文化部專家的指導。

新京報:當時,申遺的方案是如何準備的?

嚴雙軍:申遺方案修改完善的次數太多了,僅僅是申遺專題片,在北京的6天我們就改了5次。白天專家提出意見,我們晚上繼續修改,都是熬夜在做。當時如果當年申報不能通過,四年之內不能再次申報,我們覺得時間很倉促,都把申報先撤下來了。

2009年,我們又把文本詳細進行了修改,重新製作了申遺宣傳片,準備再次申報。但當年又有了新的規定,一個國家只能報兩項,太極拳沒有被列入。再後來,申遺規則又變了,一個國家一年只能報一個項目,再往後兩年報一個項目。

後來,文化和旅遊部將太極拳列入2019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報工作,委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組織的太極拳申遺相關材料進行完善修改,並按時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這時候環境和10年前不同了。2006年陳氏太極拳和楊氏太極拳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008年武氏太極拳列入名錄,2014年,和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李氏太極拳和王其和太極拳也列入清單。2018年,我們就聯合了七個社區(流派)共同申遺。

10年間,聯合國和申遺文本填報的要求不斷變化,我們就按照要求不斷補充完善申報材料。

溫縣正在建設河南太極拳學院 將培育傳拳人才

新京報:溫縣被稱為太極拳的發源地,昨晚宣布申遺成功後,當地的反響怎麼樣?

嚴雙軍:大家都非常高興,覺得實至名歸。昨晚我們這裡有鑼鼓喧天、載歌載舞的歡慶活動。今天上午七大社區的展演也拉開了帷幕,大家在這裡進行文化交流。

新京報:此次申遺成功,你覺得會給溫縣帶來什麼變化?

嚴雙軍:最明顯的是能促進文旅業發展。我們組織太極拳比賽或者宣傳活動,其他愛好者也可能來陳家溝旅遊,了解太極拳文化,相應帶動了民宿的發展。另外,太極服、練習太極拳使用的刀槍劍戟等拳械器材的生產,也能帶動服裝等產業發展。

新京報:近年來,溫縣在太極拳傳承保護、推廣普及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嚴雙軍:溫縣和焦作市一起在做這方面工作。2015年,我們組織了百萬人太極拳集中演練活動,2017年組織了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活動,2019年組織了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這些都吸引了全國和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參與。

溫縣路邊設置了太極拳雕塑、太極拳發源地標識等,很多當地百姓也熟悉和練習太極拳。經常有外國人來這裡學習太極拳,一個學期大概一二十天,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今年,有的外國人因為疫情原因暫時無法回國,在這裡學了近一年的太極拳。

新京報:申遺成功後,你們如何繼續發展太極拳?

嚴雙軍:溫縣正在建設太極拳的專業本科學校、專科學校,培養高質量的太極拳教練,傳拳人才,我們已經做好這方面準備。

太極拳傳播範圍越廣,對老師的要求越高,而且太極拳傳播也要靠語言溝通,僅僅通過架勢,有時領會不到其中奧妙。如何讓語言和文化不同的習拳者理解「意氣形神」,需要我們做很多努力。溫縣正在建河南太極拳學院,一期工程規劃512畝土地。

另外,焦作對太極拳相關歷史文獻和珍貴史料進行挖掘、收集、整理,建立了太極拳資料庫,溫縣在配合做這項工作,請老師錄製音頻和視頻,展示太極拳的演練和要領。

新京報:未來向世界推廣太極拳,你有哪些建議?

嚴雙軍:太極拳申遺成功將得到全世界關注,但用準確的語音進行溝通解釋太極拳,仍然存在很大障礙。舉例來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詞彙,要翻譯成外語不是件輕鬆的事。

另外,陳氏太極拳傳到第六代傳人時,對太極拳進行了演變發展,形成了風格上略有差異的兩個套路,我們稱為陳氏太極拳大架、陳氏太極拳小架,是姿勢大小的區別,如果按照架子翻譯就錯了。

我希望太極拳傳承人以後也要學習其他語言,把中文的意思用準確的外語來表達。也希望專業的部門對這些進行研究,做出標準翻譯,就像詞典一樣。

申遺不是終點,申遺的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認同、熱愛太極拳和傳播太極拳,讓太極拳為更多人的健康和社會和諧發展服務。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張暢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這一晚,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驚豔了世界!
    太極拳祖祠慶祝現場 徐宏星 攝與會領導敲響得勝鼓 徐宏星 攝東溝拳影 徐宏星 攝水中放歌 徐宏星 攝太極拳祖祠慶祝現場 徐宏星 攝當晚的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流光溢彩在大樹參天、綠水幽幽的東溝創拳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小旺為大家講述了陳家溝和太極拳的故事,並進行了行雲流水的太極拳表演;在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武學社,人們探尋了楊露禪學拳的傳奇故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結果宣布現場的實時畫面 徐宏星 攝現場,大家共同觀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結果宣布現場的實時畫面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12月17日,隨著一聲錘響,太極拳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舉國歡慶,太極拳發源地溫縣陳家溝更是熱鬧非凡,然而,對於參與太極拳非遺申報的工作者來說,這一刻他們等了太久。所涉及的專業術語太多,如何翻譯也著實下了不少功夫。
  • 太極拳申遺「落選」傳聞不屬實 最大困難是翻譯
    新華網鄭州4月11日電(記者桂娟 蘭熙)「太極拳申遺7年再落選」「太極拳夢斷申遺路」「韓國也在爭搶太極拳申遺」的消息近日在網上持續發酵。10日,記者專程到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進行了探訪。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溫小娟「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人這麼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作為參與者、見證者,面對這歷史性的一刻是深深的感動和驕傲。」「中國不僅向世界貢獻火藥、指南針這樣的科技力量,還貢獻了二十四節氣、太極拳這樣的智慧生活方式,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頭和底氣。」尚春升說,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意義在於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可吸引更多人關注非遺保護和發展。此次申報文本中是這樣定義太極拳的:太極拳是基於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
  •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名片!
    ·太極拳成了中小學體育課上的一個項目 ·3500多人太極拳師隊伍中,外出授拳的就有2800多人 ·僅3000人左右的小村就有4個太極拳學校、30多個家庭拳館和300多名拳師
  • 張三丰也成韓國人 日韓印都在搶太極拳申遺
    「那時國家剛剛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我們希望能一次性申請,不然等到機構完善了,可能就要從縣一級的非遺來申報,到市裡、省裡,再到國家,四級就要花4年。」溫縣政協副主席嚴雙軍是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他參與了太極「申遺」的全過程。留給嚴雙軍們的時間並不多,從接到申報通知到申報報名結束,只有一個月時間。
  • 太極拳申遺成功_中國網
    陳紹傑所在的陳家溝,是河南焦作市溫縣清風嶺上一個不大的村莊,也是太極拳的發源地。17世紀中葉,陳家溝人陳王廷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創編成太極拳,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形成多個流派,數億習練者遍布世界各地。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讓這個黃河北岸的小村沸騰起來,也讓陳紹傑覺得「腰板兒硬了」。
  •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2020-12-19 02:09:37   據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的申遺之路並不容易。這其中主要的問題在於,國際認定機構認為,太極拳作為健身類的體育運動,其非物質文化特徵並不明顯,界別不清晰。再者,除中國外,日本、韓國等地也在搶註太極拳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圈粉4億的頂流IP:12年等待 太極拳申遺成功
    當地群眾擂響12面喜慶的得勝大鼓,創拳地東溝現場沸騰成一片歡樂的海洋。「這是自太極拳創立以來,最值得慶賀的一件大喜事。」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從2008年開始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到成功入選已走過12個年頭,太極拳終於實至名歸地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 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
    新華社鄭州12月18日電 題: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新華社記者桂娟、李文哲進入寒冬臘月,82歲的張蔚珍本應在兒女城裡的家中,盡享天倫之樂。而他卻與老伴兒守在陳家溝村一隅的舊式小院裡,靜靜等待一個消息。
  • 點亮全國多城地標 共賀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傳來喜訊: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和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不是終點,如何摘掉「中老年養生」標籤?
    近日,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長期以來,它的推廣模式僅是靠修習者口口相傳,影響範圍小;且用準確的語言對太極拳招式進行解釋較為困難,僅憑架勢也很難領會到精髓,對太極拳的廣泛傳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現今社會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衝擊力度也越來越大。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將得到更多的關注度,獲得更大的支持,太極拳也將會有更多的國內外愛好者。
  • 太極拳申遺成功 青島多次舉辦國家級大賽推動其普及
    2006年5月,太極拳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啟動太極拳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並與中國的其他項目共計35項,一同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由於中國申報項目相對較多,且太極拳的材料準備並不十分充分,導致首次申遺沒有成功。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古城武術人拍手稱快
    省太極拳公開賽吸引340名太極高手參賽"說起來也真是巧,武術申遺成功和今年的省太極拳公開賽成功舉辦幾乎在同一時間,真可以說是雙喜臨門啊!"陝西省武術協會傳統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安市武術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方秀敏禁不住感嘆道。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而在陳氏太極拳基礎上發展出的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現已傳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達到4億,陳家溝也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太極第一村」。為迎接「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這一令人歡欣鼓舞的時刻,來自全國各大太極拳流派的傳承人和上千名太極拳研習者,於17日夜晚匯聚在溫縣陳家溝翹首以盼。
  • 五大洲21國中醫專家 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原標題: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共享太極、擁抱健康」——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大會22日在線上舉辦。本次會議由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
  •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太極拳愛好者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太極小鎮習練太極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武術太極在兩年內發生的「連環掌」大事記,從裝備、運動到文化,讓國內各界人士興奮不已,紛紛認為世界向太極張開了「熱情相擁的臂膀」,就看太極以怎樣的風格和特色與世界共舞。
  • 太極拳申遺成功,更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據報導,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宣布,我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道之源,法式於地,取象於天。」太極拳成功申遺,是太極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與未來的重要裡程碑。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熟悉的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
    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啟動太極拳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並與中國的其他項目共計35項,一同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不過由於中國申報項目相對較多,且太極拳相關的材料準備並非十分充足,因此首次申遺之路只能以失敗告終。 2009年,太極拳第二次申遺,並一路過關斬將將相關資料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 太極拳申遺成功「圖」
    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