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也成韓國人 日韓印都在搶太極拳申遺

2020-12-15 觀察者網

據《河南商報》4月2日報導,自從2008年8月太極拳開始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已經過去了7年,申請總是語言問題與文化隔閡難以成功。然而除了這些問題,日本、韓國與印度也在著手準備申報太極拳為他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遺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韓國利用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影響,稱張三丰是遼東濟州島人,而濟州島目前由韓國控制,因此張三丰是韓國人。

影視劇中的張三丰形象

以下為《河南商報》報導:

2008年,因為申報材料的翻譯不妥,太極拳申遺首次折戟。

2009年,聯合國突然縮減名額,太極拳申遺再度失利。

今年,太極拳的所有申報材料全部到位,但時間已悄悄溜走。

太極拳與申遺夢的三次擦肩而過,讓河南繼續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白。如今,為申報2016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故鄉的人們再次踏上徵程。

連越三級 直升國家級「非遺」

2005年以前,國內還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說。2004年4月,文化部、財政部決定在全國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當時,太極拳作為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來保護。

不過,聯合國有規定,要想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要在國內成為「非遺」。

2005年,國家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是年8月,太極拳開始著手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時國家剛剛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我們希望能一次性申請,不然等到機構完善了,可能就要從縣一級的非遺來申報,到市裡、省裡,再到國家,四級就要花4年。」溫縣政協副主席嚴雙軍是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他參與了太極「申遺」的全過程。

留給嚴雙軍們的時間並不多,從接到申報通知到申報報名結束,只有一個月時間。「肯定是加班、再加班,最後一個月總算弄好,報了上去。」嚴雙軍說。

2006年5月,國務院通過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名列其中。

太極拳傳人們奔走支持

這時,陳式太極拳的傳人們也開始了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努力。

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陳正雷說,無論是申報組去北京拍宣傳片,還是到鄭州要資料,「申報需要什麼,我提供什麼」。

陳正雷的海外弟子們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陳正雷說,他的海外弟子多次建議,一定要了解申報的程序,按照聯合國的「路數」去準備,而不能只站在國內的角度去分析和寫報告。

陳正雷有個加拿大弟子,這名弟子的一位好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想通過個人間接關係,讓弟子託朋友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工作,能推進太極拳『申遺』成功。」陳正雷說。

 

太極拳曾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很近

從2001年開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評選,一直是1~2年一次,一次申報一個。2007年,溫縣完成了太極拳傳承人的申報,省、市、縣三級完善了相關體制。可到了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突然宣布申遺項目數量不限。

2008年8月,嚴雙軍接到文化部通知,準備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收到通知的還有「少林功夫」。

嚴雙軍說,這次還是只剩下一個月時間,8月10日開始準備工作,由央視配合拍攝宣傳片,「專門從大學抽調了5名英語教授翻譯文本。」

一個月後,終於完成申報材料,嚴雙軍帶著材料到文化部,專家對文本和宣傳片都提了意見,要「重新修改」。

這段經歷,嚴雙軍至今難忘。「白天修改文本,晚上修改宣傳片,從我們住的酒店到拍攝宣傳片的工作室,要一兩個小時的車程,每天凌晨三四點才能回到酒店。光宣傳片,8天時間就修改了4遍。」

嚴雙軍說,經過十幾天的努力,終於拿出了主管部門基本滿意的申報文本和宣傳片,送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太極拳英文翻譯讓外國評委一頭霧水

幾個月後,嚴雙軍收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反饋意見:申報材料中關於太極拳的定義,評委看不明白,翻譯有歧義,建議修改之後再提交。

「鄭州大學英語系教授李雲樓看後說,裡面問題大了。」比如太極拳有大架、小架之分,但申報材料中,把「架」譯成了「衣架」的「架」,評委一下子蒙了,難道打太極拳還要衣服架子?「其實『架』說的是姿勢,指內氣運行幅度的大小。」

不久,主管部門傳來意見,建議太極拳主動撤回申報材料,準備下一年的申報。「因為每年的9月份就可以開始準備下一年的申報,上級部門讓我們認真準備,來年會優先申報。」

讓太極拳撤回申請,還有一層意思。根據相關規定,如果申報項目當年未獲通過,4年之內不得再次申報;如果申報項目兩次都沒有通過,基本上就預示著這個項目「申遺」沒戲了。嚴雙軍說,為了防止申報材料被退回,他們選擇主動撤回。

申報規則變化 太極拳只能排隊等待

2009年,和太極拳一起主動撤回的還有少林功夫、京劇、中醫針灸、皮影戲、珠算等12個項目。因為下一年的申報很快開始,在嚴雙軍看來,第二次申報肯定沒有問題。

2009年9月,太極拳再次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離「申遺」成功似乎僅一步之遙。

嚴雙軍們沒想到,這次全世界申報「非遺」的項目激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人手不夠為由,要求每個國家每年只準報兩項。

最終,文化部確定京劇和中醫針灸申報,太極拳又一次和人類「非遺」無緣。「之後,教科文組織又規定每個國家每年只能報一個項目,我們就開始了排隊等待。」嚴雙軍說。

萬事俱備,東風卻已吹過

去年開始,太極拳「申遺」的呼聲又高漲起來,由於國內外眾多政要、明星紛紛表達對太極拳的熱愛,太極拳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大幅提高。嚴雙軍說,另外,太極拳具有「和」的本質,因此名聲和群眾基礎都很好。於是,河南開始了太極拳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又一次申報努力。

溝通,修改,協調,論證……這次「申遺」的努力程度與以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等我們的準備工作做好,卻發現時間已經沒有了。萬事俱備,卻發現東風吹過了。」嚴雙軍說,這一次的錯過,讓他最為遺憾,「只能為2016年努力了。」

國際形勢 日本韓國印度也在搶太極拳

太極拳的背後,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但是,外圍的壓力也讓太極拳申遺困難重重。

目前,太極拳有遭到別國惡意搶報的可能。周邊國家如韓國、日本、印度等都已著手太極拳申遺工作,我國如不加快申遺步伐,恐使這一「金字招牌」落入別國之手。

「張三丰是遼東濟州島人,現在濟州島屬於韓國。」溫縣政協副主席、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遺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韓國對太極拳覬覦已久,他們用高薪邀請溫縣的一些拳師去開館收徒,普及傳播太極拳,並藉助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影響,通過媒體散布太極拳的創始人是張三丰的假說。

除了國際上的壓力,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社科院資深研究員韓宇宏說,太極拳在國家層面排名居中,也是有原因的,「中國是多民族國家,為了民族團結,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國家一直致力於把有國外影響的、有利於民族團結的項目先行申報,相應地,漢族的項目就會往後推推。」

申遺癥結 很難用準確的語言定義太極拳

雖然太極拳申遺的情勢緊迫,但光著急也不是辦法,申遺7年無果,其中的癥結也值得梳理和反思。

在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英國人Joe很像一個本地人,他的中文名字叫陳少龍,他在這裡已經待了15年,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帶著一點溫縣味兒,甚至當地的俚語也會說一些。但就是這樣一個熟悉太極拳和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讓他說說太極拳的定義時,他也不斷提到「神秘」一詞。

他認為,太極拳可以看做是武術的一種,但這也是很表面的說法,它還是一種修行,一種哲學或生活方式,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他也不知道怎么正確地描述。

他覺得太極拳要申遺成功,首先需要做的,是為太極拳做一個簡單的定義,讓不懂太極拳的外國人可以看懂,不要人為地複雜化和誇大宣傳,越簡單越好,「太極拳注重天人合一,不能像國外的快餐食品,到處都有,卻質量不好。」

Joe的話,也道出了嚴雙軍的心聲,太極拳的背後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牽涉到形上學的哲學思想,在文本寫作上,他經常犯難。

「不能用一個概念去解釋另一個概念,這樣到最後不是定義變形跑樣,就是怎麼也解釋不清楚。」他說,他們的目標就是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來定義太極拳。

對此,韓宇宏表示,除了定義,文本上的很多問題回答得也不好,比如文化侵略、非遺保護等。

 

中西方文化存先天鴻溝

關於太極拳,中文的表述很多時候讓不了解的人一頭霧水,更何況是翻譯成英文。

「申報文本必須翻譯成英文,而我們的專家多數英文不好,中文的意思說清楚了,但翻譯成英文最後變成什麼意思,我們就掌握不了了。想找到準確、生動的英文詞彙來描繪太極拳及其理論,是件困難的事,如『意念』『天人合一』這些中國人明白的詞彙,沒有對應的英文詞彙,怎麼解釋?很費事。」一位參與太極拳申遺文本製作的專家表示。

陳自強是陳家溝最大的武校的校長,每年都要帶很多的外國學生,他說,除了言傳身教,翻譯自己的太極拳著作,也很重要。

「我先後寫了好幾本書,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這些外國學生能看懂的,都是我的外國學生幫著翻譯的,他們看不懂的,都是翻譯公司做的。」

他認為太極拳申遺,最大的問題就是翻譯,中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很不一樣,找不到合適的翻譯來進行申遺文本翻譯,申遺成功的可能性為零。

開出藥方 上升為「國字號」工程

有了癥結,就需要藥方,那麼下一步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推動太極拳申遺的工作進展呢?

為了加快太極拳申遺的步伐,省政協副主席龔立群建議:「國家文化主管部門應加大對中華太極拳申遺工作的指導、協調和支持力度。由中國武術協會牽頭、太極拳各主要門派共同參與,組建國家中華太極拳申遺代表團,傾數省之力,以國家之名,加快中華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進程。」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焦作市委書記孫立坤也建議:「將傳承弘揚太極拳文化上升為『國字號』工程,文化部優先推薦太極拳申報人類非遺,並加快推進申報工作;加大太極拳海外推廣力度,讓太極拳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國家非遺保護中心一位專家曾表示,申遺文本不好的話,根本不可能申報成功。太極拳沒有申報成功,還是因為申報文本沒有做好。

對此,嚴雙軍說,3月28日,他們已經就文本問題和國家非保中心的專家進行了溝通,就文本的寫作形成了統一的意見,將儘快召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論證會,有望在近期完成申報文本的寫作,為申報2016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準備。

「翻譯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必須能夠理解太極拳的精髓,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能看懂,把我們要表達的意思,用英語準確地表現出來,這是我們的目標。」他說,未來將在全國範圍內找既了解太極拳又熟悉英語的人來翻譯。

把握好申遺的度和量

在申請非遺和商討非遺的文本上,韓宇宏覺得最難解決的,就是度和量的把握。比如非遺申請成功之後的保護問題。一說保護,地方政府就想到投資,想到蓋房子,想到培訓學員,用硬體設施的完善來代替保護。

「國家層面還想到了保護傳承人的問題,但是作用還是很有限,從2003年起,全國開始普遍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別的傳承人已經去世不少,不用說下邊的了。」韓宇宏說。

他說,一來經費和人手有限,二來地方政府的認識有限,這樣的難題怎麼解決,是下一步要好好考慮的。「還有就是度,政府不關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覺得政府不作為;政府過度關注,又容易被理解為這是政府行為,曾經就有項目因為這個原因,無緣人類非遺。」

就拿太極拳來說,它是一種武術不假,但作為武術和作為非遺在傳承上是不一樣的,「武術的傳承只是就某種功能性單一去學,而作為非遺的保護,就是從形式到思想,把武術的各種功能原原本本地傳承下來。」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落選」傳聞不屬實 最大困難是翻譯
    韓國過去確實邀請過陳家溝的一些拳師去教授太極拳,但這和申遺沒有關係。」嚴雙軍說,「日本和印度申報太極拳項目更是無稽之談。」  「張三丰和太極拳無任何關聯。太極拳是17世紀中葉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創編而成的,經過300多年傳承發展,已由陳氏一家的獨得之秘,演變成了廣播海內外的陳式、楊式、和式、武式、吳式、孫式等諸多太極拳流派。
  • 聽說,韓國人又想「申遺」了?這一次盯上了螺螄粉……
    有網友認為:「商紂王就是韓國人,所以韓國才是中華文化的起源地,螺螄粉有傳統韓國口味一點也不奇怪。」什麼?商紂王?韓國人?中華文化發源地?螺獅粉?商紂王的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網友們紛紛吐槽,連屈原都是韓國的了……但實際上,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和咱們中國的端午節,從時間、慶祝方式、習俗,甚至吃的東西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家只不過是被某些新聞中「端午」這個標題黨給糊弄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端午節在2009年就已經申遺成功了,並且成為我國首個入選的申遺節日。
  • 太極拳申遺成功_中國網
    17世紀中葉,陳家溝人陳王廷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創編成太極拳,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形成多個流派,數億習練者遍布世界各地。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讓這個黃河北岸的小村沸騰起來,也讓陳紹傑覺得「腰板兒硬了」。緩抬腳,輕落步,一起一落間,太極拳滲透出中國傳統文化與古老哲學;靜制動,柔克剛,一招一式中,太極拳浸潤著東方文化的包容與力量。
  • 跟咱爭太極拳的東鄰,咋也打腫臉充胖子?
    如其搶著申遺中國的端午節;還有中國文化鼻祖的孔子,也成了他們的祖宗——這不明擺著是說,歷史上的太極虎,也是中國的嗎?特別是在當今和平時期,有著「和平時期戰爭」之譽的體育競技,更是成了東鄰與中國比拼、爭搶與抗衡的最突出領域。比如,在搶辦世界性大賽方面,當年,中國因經濟尚處落後,韓國人爭先辦了奧運會、世界盃,這也因此成了韓國一代人能夠吹一輩子的東東了。
  • 申遺成功的太極拳 像不像你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
    由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委員會評審通過,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居世界第一。從2006年開始,太極拳就開始了申遺的漫漫長路。時至今日,終於成功。成功的背後,是數不盡的坎坷和艱辛。
  • 伊朗駐華大使館祝賀太極拳申遺成功 還附上自家非遺精品組圖
    本文轉自【海外網】;海外網12月18日電17日晚,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後,伊朗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第一時間發文祝賀,還介紹了一下伊朗申遺成功的細密畫藝術,稱其和中國繪畫相互影響,體現了文明交流互鑑的魅力。伊朗駐華大使館微博發布的細密畫 「祝賀太極拳列入人類非遺名錄」,伊朗駐華大使館微博先是獻上了祝賀,然後還寫道,「如果一說起中國繪畫,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水墨畫;那麼一提起伊朗繪畫,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細密畫。伊朗、土耳其、亞塞拜然、烏茲別克斯坦聯合申報的細密畫藝術剛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遺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0年末,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絕對是河南乃至國家的大喜事。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老人們緩緩出拳的健身項目?2020年12月17日,太極拳被列入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時間,太極拳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那到底什麼是太極拳?申遺背後又有哪些故事,讓我們走進太極之鄉——溫縣,聊聊太極拳。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溫小娟「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人這麼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作為參與者、見證者,面對這歷史性的一刻是深深的感動和驕傲。」12月17日晚,太極拳申遺文本撰寫組組長、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館員尚春升感慨道,申遺成功是與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省文化和旅遊廳持之以恆的努力分不開的,凝聚著河南文化工作者以及太極拳非遺傳承人的汗水和心血。太極拳是繼皮影戲、二十四節氣之後,我省第3個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太極拳申遺!1985年被海外搶註,還曾有人開價70萬賣商標?
    走了十餘年的申遺之路,在2020年12月17日晚傳來好消息: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就意味著,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了!2009年,受限於當年只準申報兩項,經過取捨後中國選擇申報京劇和中醫針灸,太極拳暫緩申報,沒想到這一暫緩就隔了11年之久。2017年曾有消息傳出有人想要「搶」先申遺,但還好太極拳申遺這件事今年終於敲定,太極拳是屬於我們這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新聞「全歐了」:「馬宗師」鬧劇後,太極拳終於正名了
    (圖片來源:中新社)正本清源 太極拳不應被肆意演繹中新社報導,獲悉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陳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小旺難掩激動,「太極拳發源於中國名正言順了!」猶記不久之前,以「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自詡的馬保國以譁眾取寵、招搖撞騙的行為「爆火」於網絡之上。往前倒推,「太極拳師」雷雷熱衷參加擂臺比武,屢次大言不慚,卻又屢次落敗,聲稱太極拳只適合健身,並不適合打鬥。 新華社報導,縱觀近年「武林」亂象,太極拳忽而被魚龍混雜的「大師」鼓吹成「絕世神功」,忽而被三教九流的「高手」貶斥為「花拳繡腿」。
  • 高沃|太極拳申遺不易!85年就被海外搶註商標,有的開價70萬?
    這也就意味著,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為武林正宗「正名」!十年磨劍,評審之路終有果2008年,河南焦作首次啟動太極拳申遺準備工作,並與其它34項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記得早在2017年就曾有消息傳出有人想要「搶」先申遺,但好在太極拳申遺這件事如今終於敲定——太極拳是屬於我們這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此,太極拳不再僅僅是一套強身健體、打擊對抗的拳法,而是一種獨屬於中國人的精神文化符號。
  • 壹讀:韓國人要將「火炕」申遺是咋回事
    韓國人正準備將火炕技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而韓國媒體報導說,擁有火炕生產技術的中國有可能成為韓國申遺的主要障礙,為了「搶佔先機」,他們必須加快申遺速度。 這條新聞讓很多中國人驚詫莫名。中國北方人民盤腿上了這麼多輩的炕,怎麼就成了「made in Korea」?韓國人搶到中國的炕頭上了,他們問過趙四、劉能和謝廣坤麼? 不光如此,剛結束不久的索契冬奧會閉幕式上,韓國人還展示了活字印刷,並宣稱他們才是活字印刷的老祖宗。 今天壹讀君就來聊一聊,韓國人要申遺的「火炕」是怎麼回事,以及韓國人到底要幹什麼?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新京報:當時,申遺的方案是如何準備的?嚴雙軍:申遺方案修改完善的次數太多了,僅僅是申遺專題片,在北京的6天我們就改了5次。白天專家提出意見,我們晚上繼續修改,都是熬夜在做。當時如果當年申報不能通過,四年之內不能再次申報,我們覺得時間很倉促,都把申報先撤下來了。
  • 詠春拳獲選國家級非遺 張三丰太極拳遭質疑落選
    此前引起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太極拳」2006年即入選第一批國際級「非遺」名錄,當時只包含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而文化部網站今年7月16日公示的推薦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申請共5項。而此次公布的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有4項,分別為北京市大興區的吳氏太極拳、天津市武清區的李氏太極拳、河北省任縣的王其和太極拳、河南省溫縣和氏太極拳,只有福建邵武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
  • 申遺端午、申遺中醫、申遺活字印刷,瘋狂申遺的韓國人……
    今天,韓國申遺中國民族文化事件(儒家書院)再次引發熱議!你以為韓國人只對民族文化感興趣嗎?NO!他們認為全世界都是韓國的!!君不見從本世紀初起,隔壁鄰居韓國就開始連咱們的中國文化都據為己有了?但凡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都是韓國人發明的:如來佛韓國人、孔聖人韓國人、端午節韓國的、清明節韓國的......對了,還說孫悟空也是韓國人......孫悟空?嗯,倒是能理解,使棒子的鬥戰聖佛嘛,頗有淵源啊,韓國跟棒子可謂絕配哦!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熟悉的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
    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啟動太極拳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並與中國的其他項目共計35項,一同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不過由於中國申報項目相對較多,且太極拳相關的材料準備並非十分充足,因此首次申遺之路只能以失敗告終。 2009年,太極拳第二次申遺,並一路過關斬將將相關資料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 迷信的韓國人,算命成產業,看風水要申遺
    韓國深受我們文化的影響,有些傳統保留得比我們完整,在我們看來很多「迷信」的東西,韓國人還非常狂熱,並且深信不疑。在韓國,算命是一個大產業,大約有2萬億韓元的市場規模,從業人口達30萬。在首爾的鐘路街、東大門、大學路,都有算命一條街,一個個檔口寫著「奇門遁甲、四柱、手相、面相、擇業、擇偶、起名」等等。 算命服務甚至面向外國遊客,在一些景區用多種語言招徠客戶。 在韓國,談戀愛要很謹慎,一不小心就會犯了大忌。不能送鞋子給情侶,因為鞋子是用來穿著走路的。
  • 戳穿那些「韓國人搶中國文化」事件的謠言
    韓國是否搶了中國的端午節?實際上韓國與中國同一天的節日叫做」江陵端午祭「,根本不是中國的端午節,「江陵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節只是恰巧都在那個時間舉行,韓國的江陵端午祭申不申遺也和中國端午節沒一毛錢關係。而我們的端午節也在2009年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所以韓國人搶註我們的端午節這個謠言不攻自破。
  • 太極拳申遺成功「圖」
    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韓學者稱韓國人發明漢字 提出為漢字申遺(圖)
    」;把中醫說成是韓國發明的,連同《本草綱目》、人參、針灸一起收入囊中;急匆匆向聯合國提交漢服申遺書;指稱漢字是由韓國人發明的;準備在2008年前完成了「整體風水地理」項目的準備工作。  從「端午祭」申遺到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從號稱「漢字是古代韓國人發明的」到漢字申遺,韓國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中國的網民不願意了,他們說漢字是中國的,不是韓國的,表示要維護漢字的「所有權」。「漢字對韓國人確實是遺產,因為他們不用了。但是漢字還在中國生機勃勃地活著,進化著,沒死申什麼遺!中國給漢字申遺?除非中國文化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