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想辦啥運會就能辦!跟咱爭太極拳的東鄰,咋也打腫臉充胖子?》
老大也非總是那麼好當的!——比如,容易被小弟們眼紅。
例如,東亞的地緣經濟、文化與政治格局中,顯然是中國一家獨大,這是歷史脈絡中的主要態勢。特別是目前,因為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一趨勢又得到了進一步凸顯與加強。
所以,我們中國被人眼紅,特別是被近在眼前的四鄰們眼紅,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事了。這其中,像東鄰太極虎,估計是準備眼藥水最多的「小弟」了。如其搶著申遺中國的端午節;還有中國文化鼻祖的孔子,也成了他們的祖宗——這不明擺著是說,歷史上的太極虎,也是中國的嗎?
特別是在當今和平時期,有著「和平時期戰爭」之譽的體育競技,更是成了東鄰與中國比拼、爭搶與抗衡的最突出領域。比如,在搶辦世界性大賽方面,當年,中國因經濟尚處落後,韓國人爭先辦了奧運會、世界盃,這也因此成了韓國一代人能夠吹一輩子的東東了。
不過,當中國也開始辦起了奧運會,連這冬奧運會也申辦成功後,韓國人的眼紅病,就愈加反覆發作了。事實上,現在辦國際大賽,大多會虧損和吃力不討好。但韓國人仍是擠破了頭皮硬要辦,像韓國足協,最近就提議中日韓朝四國共同申辦足球世界盃——不過,我大中國不差錢,似乎並沒有想讓韓國雨露均沾,同辦世界盃的意思。
說中國辦體育運動會不差錢,我們有極具說服力的證據。且不說大的北京奧運會了,就言此前中國舉辦的廣州亞運會,曾在廣州「兩會」上,鍾南山院士提到,亞運負債多達2100億!——別的國家,有這負債能力嗎?
雖然廣州市財政局後來表態:這純屬胡說。其給出的廣州亞運總體預算,只有136億元。可這一言不合,就是最少上百億元,如果不是咱們大中國,遍覽當今亞洲,還有誰敢當這亞運會的接盤俠呢?
像咱們的南鄰,不是也常要跟中國這比那比嗎?可是,越南卻在已經獲得亞運會舉辦權後,眼看著亞運就要來臨,卻自己主動撂挑子不幹了——一句話,沒錢唄!這時候,越南不再瞎爭搶、亂逼逼了吧?可你看我們中國的大杭州,不是很輕鬆地扔下一句話:亞運,拿來,我們辦!
辦國際體育大賽,現如今,能有我們中國這般豪氣幹雲的,試看天下,還有幾人?韓國更不用說了,只看正在申辦的奧運會,現在就剩下美國的洛杉磯和法國的巴黎兩城市了,其它城市都是知難而退——就這,美法兩大國際大都市,也都開始有所猶豫,互相禮讓起來。據說,國際奧委會準備硬將奧運會,塞給其中的一個城市舉辦呢。
再說我們的近鄰韓國吧,夏奧會都沒人願意接手當冤大頭了,它卻不得不在準備平昌冬奧會了。事實上,三年前的仁川亞運會,韓國已虧損70多億人民幣了。
據悉,這屆平昌冬奧會,韓國人需掏腰包高達3萬億韓元,如此龐大的支出,韓國人也是到處籌款化緣。比如,近來為所有中國人記住的樂天集團,就為平昌冬奧會捐贈了600億韓元——但韓國仍有巨大資金缺口需堵上。
可是,仍有不少韓國網民,卻因敏感的樂天集團贊助了平昌冬奧會,他們就在網上叫囂:中國隊你要抵制,就退出平昌奧運會啊?
可憑什麼,你說退,我們就退了呢?這是世界性的冬奧會,又不是韓國全運會——全世界最大的中國全會會,我們中國自己人,還都不愛稀罕參加呢,何況你一個半島上的一半國家的全運動會呢?
冬奧會是世界的,只不過借了你一個半島的一半的地兒,當作舉辦地而已,你說聲「咋不退出」,我們就退了?——那北京冬奧會呢,你們退賽不?
東鄰這個國家,因歷史原因,其國民心態很特別——就像是瓷做的,泛著民族主義的敏感之光。特別從其搶奪中國歷史遺產的做派上,最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像最近,這個國旗都借鑑了中國易經八卦的國家,它的媒體竟言:中國的太極拳,也是韓國人發明創造的;張三丰也是韓國人呢。
要是按照東鄰的這個邏輯,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好玩地說:「韓國」,簡直應該說是中國湖北人民發明的!——你看,湖北的武漢有漢江,南朝鮮也有;武漢有漢陽,漢口,南朝鮮也有漢城——韓國人為塗抹歷史,現在改首都漢城為首爾了。
還有,湖北有武當山太極八卦圖,韓國人侵權拿去做了國旗圖案;而全真派開山祖師爺張三丰,也出自湖北武當……因此,依此邏輯,說韓國是湖北人發明的,也都證據很豐富呢!
——這是不是就有點「韓國人發明了世界,中國人發明了韓國」的意味呢?
不過,「從不以大欺小」,是中國人的優良歷史傳統,這也讓中國人向來有著博大胸懷。比如,過去的歷史上,只要像朝鮮、越南等「歲歲來朝」於天朝,我們中國就不會欺負這些周圍的小兄弟,反而還會在其有難時,不惜犧牲國力物力人力——甚至人命去保護他們。
即使到了當代,我們不是在上世紀中期,還有過幫東鄰與南鄰的鮮血染成的友誼嗎?當然,最後沒落好,反被咬一口,還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當然,我們大國有大量,也應該給東鄰與南鄰一點理解——畢竟,人家是家小業小拳頭軟,歷史上,它們被像日本、法國、美國等欺負得夠嗆,現在面對強壯起來的身邊老大哥,像我們的東鄰,它表面上是在示強,其實質上,標準的示弱而已!
對於這種民族不自信的示弱心態,中國人還是應多給點理解的心情吧!——因為,曾經,我們也有過多年的類似心態,甚至到現在,咱們的國民心態中,仍未能完全將其根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