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了17年,尹明善將千言萬語彙聚成一個詞——高興。這一天,他一直在笑。
「17年前我進入中國足壇重慶是甲A,現在交出俱樂部的時候是中超,我沒有讓重慶失望。」
別看尹老爺子年近80,但總是那麼幹練利落。一身黑色中山裝,精神矍鑠,用很快的語速連續說了3分鐘話,現場四次自發響起掌聲。
「尹董,力帆球迷委託我向您提一個請求:新賽季第一場主場比賽您能來奧體現場看球嗎?球迷想在現場安排一個特殊的節目,作為對您17年堅持的一個感謝。」
面對本地一位相熟媒體的問題,尹明善笑著回答說,「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我肯定會到現場。」堅守重慶足球17年,尹明善在媒體和球迷圈中,落下了一個好名聲。
近鄰四川當地的一位媒體人5日上午就在自己朋友圈感慨:成都就缺一位尹明善。同為西部地區,四川足球自全興退出後一直命運多舛,而重慶,儘管尹明善和力帆起起伏伏,但好歹一直在堅持。
尹明善和蔣立章。球迷不喜歡我們,這是最暗淡的時刻在離別時刻,重慶球迷也終於從心底認可了尹明善,這讓老爺子感到了知足。
2010年,當力帆7年內第四次降級後,重慶球迷一度質疑尹明善是否真心經營重慶足球。有關方面也成立了重慶足球俱樂部,並在前幾年給予了這支新俱樂部很大財力上支持,這讓尹明善一度有些心灰意冷。
「最困難、最憂傷是重慶有些球迷不喜歡我們,有些方面組建了另一支球隊,這是我人生最暗淡的時候。」
尹明善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輸球是兵家常事,不開心最多也就幾天時間,「但球迷不認我了,這是挺可怕的事情。」
就因為這層可怕,蟄伏中甲的幾年時間,力帆每年投入都很大,終於在2015賽季重新回到中超舞臺。自那以後,奧體中心平均上座率超過3萬,尹明善說,那時我才懂——原來重慶人也可以如此熱愛足球。
「這是我17年來最高興的事情。」
為小球迷籤名。我要給社會回報離開了主要管理崗位,尹老爺子的高興還有一層——他又能找回足球最純粹的快樂。
老爺子說從小踢球給了他強健的體魄,到了80歲這個年齡看上去也不怎麼衰老,「這都是拜足球所賜。」
足球是老爺子事業之外的最大興趣,他笑著用手指了指臉上的一道並不清晰的疤痕,「那是我年輕時踢球守門的時候被對方前鋒撞的。」
他還記得當年自己在師範大學看過的一場足球比賽,「那時重慶隊的守門員就是國家隊的,重慶足球是有底蘊的。」
「我對於足球幾乎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而我從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到現在富甲一方,應該需要給社會回報。我這八十年幾乎都在重慶度過,需要為重慶做些什麼。
和王健林做客央視。我是做事業的,不是投機分子但是,尹明善的「高興」還有另一層意味——老爺子終於「解脫」了。
投資重慶足球,可以算是尹明善在為自己的興趣買單。尹明善自己統計,17年來自己至少掏出了7億元投資足球。也有專業媒體統計,尹明善在足球上的投入,應該超過8億元。
「我當時希望成為中國的貝盧斯科尼,讓足球從不賺錢變成賺錢,但沒能實現賺錢這個目標,這也是最大的遺憾。」尹明善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這兩年中超「軍備競賽」興起,保級的起步價至少億元起,足球從某種程度來說,變成了尹明善的包袱,他甚至一度想要抽身離開。尹明善在央視《對話》節目中是這麼說的。
「當我利潤3個多億的時候,拿3千萬,小事情。但現在我利潤只有4、5個億的時候,要拿2、3個億的話,負擔就沉重了。並不是我不喜歡足球了,並不是我厭惡足球了,實在是覺得自己的能力不相稱了。」
但尹明善也對澎湃新聞記者說,他是做事業的人,不是投機分子。
「像我,建業的胡總(胡葆森),蘇寧和恆大的老闆們,我們拿足球當做事業來做。國有企業做足球是任務,是任期制的。我們不但投錢,更主要是投了心血。當然私企老闆也有本身是投機分子,不守規矩的。」
也正是因為這份「事業」,當老爺子真的放手力帆俱樂部,內心曾有多麼的不甘。
「這17年投入年年增加,我開玩笑說這是老天告訴我,老尹你繼續投吧。但總財富減少了,不能打腫臉充胖子了。」
如果把力帆俱樂部看作是尹明善的女兒,這次老爺子總共收到了5.4億元左右的「彩禮」。
而比起兩年前尹明善準備1000萬元將球隊轉讓給一家北京公司,5.4億元是對尹明善17年堅守的一個回報。
老爺子說重慶足球需要引進新的投資者,俱樂部需要可持續發展,「現在股份制改革成功,算是正式結婚了。」
帶著自己的高興和笑容,尹明善用最體面的方式,為自己的17年堅守,畫上了一個句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