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負
今年以來,美國大打「臺灣牌」,美國對臺軍售次數越來越多,但是,臺灣當局真的能夠承受得起大額軍購嗎?前段時間,臺「行政院會」通過了臺灣2021年的「總預算案」。在「總預算案」中被曝光的債務問題讓島內民眾驚心。6.13萬億元(新臺幣,下同)的累計負債,恐怕連子孫都難以償還。
民進黨有年度「總預算」還不夠,還單獨列編了巨額的「特別預算」用來軍購,營造出一派不缺錢的幻象,讓民眾以為還有多餘的錢來買武器。可是債務是實打實的,能瞞得過一時,卻瞞不了一世。
「總預算案」
通過臺灣2021年度的「總預算案」,我們可以看到2021年民進黨當局的支出預算是2.16萬億,較今年增加839億元。但是民進黨當局的預期收入卻負增長近3%,距離預算短缺了1165億元。再加上民進黨本來的850億元債務,所以民進黨在未來將會面臨著6.13萬億元的累計負債。
在「總預算案」還沒有出來之前,民進黨提供給臺灣民眾一片財政收支平衡的幻象,先是東拼西湊地方資金,再是在已經出現缺口的「總預算」之外,設置一個「特別預算」專門用來軍購。讓老百姓感覺政府還有多餘的錢買武器,後面又營造輿論,對購買美國武器製造一些噱頭來轉移群眾的視線。
幻想終究被實打實的債務數據擊潰,但是欠錢的是民進黨,還錢的卻是全臺灣。民進黨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島內民眾,大額軍購,所帶來的資金缺口問題除了債留子孫,民進黨也沒有其餘辦法。
打腫臉充胖子的蔡英文
臺灣幾乎走到了「窮兵黷武」的地步,為什麼蔡英文當局在負債情況下還是要打腫臉充胖子,買美國的武器?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臺灣當局是在向美國交「保護費」。自疫情以來,民進黨當局抓住了美國打「臺灣牌」的時機,甘願充當美國「反華」勢力的「棋子」,讓兩岸關係緊張程度升級。
民進黨當局購買美國的武器,第一是為了加強軍備,「以武謀獨」;第二是為了得到美國的保護,妄圖「倚美抗中」,但這是絕對沒有出路的,軍購造成的經濟缺口阻礙了臺灣的經濟發展,又導致兩岸關係持續緊張。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美臺」之間的軍售發表聲明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充分認清美國售臺武器問題的嚴重危害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立即取消任何對臺軍售計劃,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繫,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做出正當、必要回應。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國防時報